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轉帖】義和拳匪的真相——讀《1901年》
送交者: 一葉扁舟 2006年12月08日09:31:03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轉帖】義和拳匪的真相——讀《1901年》

作者: 苯佐卡因
  
  許久沒有動筆了,蓋因人懶加之謀生辛苦,無心亦無暇碼字。近日讀了一本新書《1901年》,感慨良多,故為此文以記之。
  
  
  
  
  1901年,這個公曆的數字恐怕不會引起太多的遐想;但如果換成干支紀年的『辛丑』,則很容易聯想到那個著名的恥辱:辛丑條約。自然,也就能想到前一年的“庚子國變”,也就是所謂的義和團與八國聯軍的廝殺了。
  
  對於這段歷史,我可以說既熟悉又陌生。說它熟悉,是我從初中、高中乃至大學都在歷史課上被告知這樣一個版本:“義和團是清光緒年間,山東河北等地農民及手工業者,自發組織而成的愛國組織,以『扶清滅洋』為旗號,為反抗帝國主義的侵略而奮起反抗,先後有十餘萬人參加,並有攻打紫竹林、西什庫教堂等著名戰鬥。終因其缺乏統一有力的領導,加上武器落後,終於在中外反*勢力的聯合剿殺下失敗,在我國近代史上書寫了悲壯一頁云云。”隨之推論出的觀點,還有“落後就要挨打”。說它陌生,則是近年來網上、書籍中看到的對於庚子國變的反省與討論,逐漸的對於那個權威版本產生了諸多置疑。幸而讀到了這本《1901年》,才發現有時歷史的本來面目,竟然和我們想象的相去甚遠。
  
  首先最要強調的,是“落後就要挨打”這個觀點並不直接適用於庚子國變。過去我所看到的描述這場戰爭的電影或小說,都是頭纏紅巾、手持大刀成排迎着洋人的火槍大炮而前進的團民,可這本書卻分明的告訴我們兩個問題:第一,當時真正與八國聯軍(實際並非八國,德軍最後關頭並未進京)鏖戰,守衛北京、天津的,並非義和團的烏合之眾,而是清王朝的正規軍隊;其二,當時清軍的武備,經過了洋務運動的洗禮,並非傳說中的大刀長矛,而是同樣裝備了洋槍大炮的近代軍隊,據說清軍的有些裝備,比如克虜伯的大炮,比洋兵更為先進,甚至是洋兵所艷羨不已的。而早在戰前,清朝就有了不少兵工廠,比如李中堂設立的金陵製造局就能仿造德國的山炮。如果非要說“落後就要挨打”,恐怕也不能歸咎於武備的落後,只能從“人”的落後來找原因了。
  
  其次,整個義和團運動絕非自發組織興起的,而是清王朝最高層權力鬥爭催生的產物。咸豐之後,牝雞司晨,後宮亂政,到了戊戌變法之後基本是慈禧一人獨掌天下。到了庚子年,慈禧謀劃廢光緒帝,改立端親王載漪之子為“大阿哥”,也就是準備繼承大統,於是清王朝一下出現了三個最接近最高權力的人:慈禧,載漪和倒霉的光緒帝,局面就更加混亂了。之所以說“準備繼承”,個人認為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內外輿論實在難平。對國內而言,慈禧的懿旨可以讓眾口齊啞;對于洋人可就徹底沒有辦法了,只得暫緩行事,說成是預立皇儲。急盼着做太上皇的載漪,自然打心底狠透了洋人;而坊間流傳的“洋人慾逼迫慈禧還政於光緒”的風聲,也讓慈禧對洋人深惡痛絕。而此刻出現的號稱“仙人附體,刀槍不入”,又打着“扶清滅洋”旗號的義和團,恰恰給了慈禧與載漪求之不得的工具,可以和洋人好好幹上一架。
  
  義和團進京之後,搖身一變成了“奉旨義和神拳”,諸多大員奉承追捧。時任軍機大臣、“首輔之尊”,在城門口掛起巨型對聯支持義和團,橫披倒是說出了關鍵所在:『朝廷赤子』;莊親王載勛的府邸變成了義和團“坎”團的團部,他自己也加入了義和團,不少王府紛紛效法,讓義和團民住進來管吃管喝,以這種半官方的形式支持團民。
  
  京畿如此,地方也好不到哪裡。毓賢,本為山東巡撫,因為堅信“滅洋教即是滅洋人”,袒護拳民作亂,甚至親自將“義和拳”改名為“義和團”。為此被革職之後依然四處宣傳。後被起復再任山西巡撫,變本加厲的鼓勵義和團,甚至不惜違法私鑄兵器,分發給團民,再縱容這些所謂的團民襲擊教堂、殺教民(同樣也是中國人,不過信教而已)。當然,除了對洋人的仇恨外,據說還有個直接的動因:襲擊教堂教民所掠來的財產,三分之一賞賜有功之人,三分之一團民均分,剩下的當然就歸毓大人使用了。正是毓大人的縱容和鼓勵,直接導致了義和團的迅速膨脹,終究釀成庚子國變。
  
  總之一句話,不難看出,我們的歷史課本在這個問題上含糊了一下,沒有說明,對於義和團的出現與壯大,清政府正是那個拔開瓶塞的漁夫。
  
  另外一個問題是,也許寫書之人選擇性的失明,只談到了義和團英勇抗擊洋兵,卻沒有提到團民們英勇襲擊無辜同胞的事情。從成立那一天起,義和團就開始了大規模的劫掠,先是教堂和教民,繼而擴展到鄰近村莊;進城之後跟着毓大人四處抄家,別說洋人和二毛子了,和“洋”字沾邊的物和物主都跟着遭殃。包括積極促進洋務的高官,都難逃抄家甚至掉腦袋的結果。更匪夷所思的是,某大師兄聲稱能放“神火”,說來就來,說熄就熄,還帶有選擇性,只燒洋房不燒民宅。於是在當時北京的最著名商業街『大柵欄』,為了消滅一家膽敢違抗義和團命令,拒不銷毀洋藥的“老德記洋藥房”而放了一場神火。後果是“神火”果然焚了洋藥局,順便也把整條大柵欄街給燒個精光,又順風勢蔓延數條街道,一直到了正陽門城樓,燒了一天一夜方才熄滅,據說共焚毀店鋪四千多家。次日,憤怒的義和團民又燒了西單牌樓附近一家據說和洋人有關的店鋪,再次日又燒了東城另一家洋貨鋪,自然也是殃及周圍數千家店鋪。倘若是八國聯軍進城之後焚燒店鋪,還能譴責這種殘暴行為;可由中國人自己放的大火,又該如何評價?
  
  對外部世界如此,對義和團內部又如何呢?《論語》曰,“民不教而戰,是謂棄也”。而那些義和團的“老師”與“大師兄”們,沒有組織任何的軍事教育與訓練,唯一的本事就是弄虛作假,以魔術、雜技與話劇的手段來讓眾多淳樸的農民相信自己是神仙附體,刀槍不入;即便是中槍倒下,也不過是“睡了”,“最多三天”還一定能醒來。這本書中還講到了一個細節,實在讓我憤怒不已:
  
  史料記載,在義和團“正面戰鬥”的陣亡名單中,鮮有義和團首領,也就是那些“大師兄”們被擊斃的記錄,團員的歿者中以未成年的孩子居多。對此,那些首領的解釋是這樣的:“傳言童子法力小,故多傷亡。年壯者法力不一,故有傷,有無傷。老師師兄則多神術,槍彈炮彈近身則循衣而下,故無傷。”而當時就有人看出來,這種奇怪現象的真正原因,是讓兒童充當前隊,年壯者居中,所謂的老師師兄們躲在最後督陣,“見前隊倒斃,即反奔”。這種讓無辜的未成年人充當炮灰的作法,恐怕也只有兩伊戰爭中,伊朗讓兒童去蹈地雷陣可以媲美。
  
  再看看這場戰爭的整個過程,我驚訝的發現原來歷史竟然充滿了這麼多的偶然性,有如此多的轉折點可以左右歷史進程。從戰爭的爆發,到戰爭的擴大,乃至戰事中間的幾次大的戰役,無不充斥了清帝國各王公官員的私心。有偽造“洋人照會”,聲稱洋人此戰就是為了廢慈禧而還政光緒,故而挑動慈禧下達《宣戰詔書》的載漪;有天津失守還居然有臉捏造捷報求賞,導致慈禧誤判局勢而下令繼續攻打使館區的裕祿(此公在大沽炮台失陷後也上了《接仗獲勝折》,號稱“擊壞洋人兵輪兩艘”);有公然欺君說胡話, 說親眼看到,“義和團練習時,忽見玉皇大帝降臨”,給猶豫不決是否宣戰的慈禧打了最後一針強心甙的大學士徐桐(此人是新的皇儲的老師,倘若皇儲真的代替光緒,則理所當然的就能坐到中堂的位置)。無法理解這些官員竟然能夠昏聵如斯,連孔融家的黃口小孩都知道“覆巢之下,豈有完卵”,他們竟然會為了一己之私把整個清帝國一步步推向絕境,給國家與民眾帶來一場慘重的浩劫。
  
  自然,提及禍首,不能忘記當時清帝國的最高決策者葉赫納拉氏。正是這個女人的無窮私慾與貪婪,才造就了清帝國官場的腐朽生態;也正是她的自負與愚昧,盲目挑起兵釁,才釀成了與西夷列強的全面戰爭。
  
  縱覽本書,給我的感覺就是庚子國變純粹是一場人禍。當然,沒有人會認為西夷列強的侵略是正義的,也不會認為清帝國軍隊的奮力抵抗是徒然的。但不得不看到,正是清宮廷內部的權力陰謀,加上清帝國一群高官的愚昧與自私,少數義和團首領的無恥與瘋狂,一起促成了這場影響中國命運的慘烈戰爭。或者說,正是清王朝三百年來制度上的積弊,使得錯誤得不到糾正而越發擴大,最終造成不可避免的後果。故而不得不承認,清王朝確實該滅亡了,君主制也確實該終結了,孫先生的功績正是在於讓這個古老的國家走到了現代化的起跑線上。而對於義和團本身的評價,也許我們以前看到的實在是大錯特錯了。
  
  百年之後,回顧那場慘痛的戰爭,正視災難與錯誤,對於今人有所啟示,也許正是此書的意義所在。誠摯推薦各位能有空讀之。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