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羅馬的體制 (ZT)
送交者: 是地 2007年02月05日22:44:45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羅馬的共和之初,將王制時代的王換成了兩人執政官,而元老院和市民集會則完全沒有改變。隨着羅馬的發展,羅馬按需要漸漸增設了一些官職。無論是法律還是官職,羅馬人比較喜歡到需要時便增設的方式,而不是一開始就全面制定,這樣,會更有靈活性。實際上,羅馬從公元前509年進入共和制以後,直到公元前367年的漫長的歲月里,一直在摸索之中。

希臘的史學家認為羅馬的共和制到了高盧人入侵後的公元前390年前後,其機能才漸漸發揮出來。

比起重視理論和意識形態的希臘人,羅馬人相當現實。他們只是現實地判斷每個事物的優劣,而不會先將之分類,分成貴族制定的或是平民制定的,是民主的還是獨裁的。這種分類法我們見的着實不少,左派右派,造反派保皇派,無產階級資產階級,社會主義民主資本主義民主

作為政治制度的根本的選舉制度,共和制羅馬全面繼承了王制時期的制度。這個選舉制度決定了羅馬的性質不會是民主制而是寡頭制。因為第一等級所擁有的票數已經超過了半數。

作為羅馬人的仕途,大概是以當選會計官為進入政界的龍門的吧:

會計官(Quaester) 共和制初期的定員是兩人,到了共和制末期增加到四十人。任期一年,產生方式不明,有的說是選舉產生,有人講是由執政官指名。

年齡的下限是三十歲。

會計官的任務是監視軍事財政,制止浪費軍事開支的情況發生。按常理來說,這是要讓一個沒有軍權的人去對統兵作戰的人進行財政的限制,非德高望重的人是很難有說服力的。不過羅馬有點不合常理地將年齡的下限定在三十歲,這對希望從政的羅馬青年來說,無疑是進入政界的門坎。另外,讓人年輕時就去批評別人、去學習如何批評別人也是件有趣的事。

能夠圓滿的完成這一工作的人便可以向上爬了,下個目標是營造官:

營造官(aedile) 任期一年,定員四人,貴族兩人,平民兩人。
負責糧食供給、道路和上下水道的修建和維修、公安警察,同時負責招開各種競技比賽大會、慶祝式典。

看上去這是一個權威不高,瑣碎事不少,吃力不討好的職位。不過,因為所管轄的都是與市民日常生活相關的事物,所以很容易爭取民眾的支持。有些有從政志向的人有時甚至會自己掏腰包來舉行一些可以博得市民歡心的活動。

如果能夠令人滿意地完成這些工作的話,便可以去競選國務官:

國務官(Praetor) 任期一年,最初只設一人,年齡下限為40歲。後來,隨着羅馬的不斷擴張,增加到16人。這種增員的現象不僅是國務官,其他官職也一樣。

國務官最初是當執政官都去了戰場時,留在羅馬代理執政官的其他日常事務的,後來成為司法的負責人。當然執政官不在時仍要代理國家事務和防守任務的。

仕途如能順利到此,可以考慮坐坐監察官的交椅了:

監察官(censor) 這原來是負責人口調查的官職,所以在共和制初期是每五年選舉一次,因為人口調查是五年進行一次的。任期為五年,定員兩人。

羅馬的人口調查不是調查人口總數,而是調查戶主的財政狀態,根據這項調查結果來決定各市民今後五年的納稅額和兵役期限。

監察官的實際權力相當大,有權起訴任何沒有如實申報自己財政狀態的人,無論貴族還是平民。同時對國家的財政運作起監察作用,街道、上下水道的建設也由監察官決定。等於是執掌國家的經濟命脈的人,就像財政部長一樣,有錢就有權,什麼時代都一樣。所以當監察官由本來就德高望眾的人來擔當時,其權威有時甚至不差於執政官,因為監察官除了監察國家財政以外,還有權對競選公職的候選人進行人身調查,還有女人的貞操、子弟的教育等等,都有權調查,隱私權對監察官來講幾乎是廢話。監察官甚至有權將不合適的元老院議員除名。

共和羅馬權力的頂峰當然是執政官了:

執政官(Consul) 共和制羅馬的最高官職,定員兩人,由市民集會(全體市民參加)選舉產生,經元老院批准後上任。這點與王制時代的王的產生完全一樣的,不同的是執政官的任期只有一年,不像王那樣是終身制,不過,可以連選連任。年齡上的限制是大於四十歲。

執政官通常都是貴族當選的多,因為,執政官要面對複雜困難的政局和戰爭,沒有相當的教養和歷經長期的鍛煉無法勝任,一般的平民因自身環境和生活的原因,很難有很多人能達到出任執政官的要求。另外,選舉的過程也有利於貴族,除了上面講的,羅馬的第一等級擁有過半數的票數之外,在選舉的前夜通常還要算上一卦,看看有沒有“神不喜愛的”候選人。而算卦的是常常是元老院的議員,對那些實在無法忍受的候選人,便以神的意志為由取消其候選資格。

當一切都準備停當後,候選人身着的純白的衣袍出現在選舉會場。純白的衣袍象徵候選人的生活樸素嚴謹。有時會有候選人擼起衣袖,露出戰爭中留下的疤痕,以爭取選民的支持。當選的兩人將在每年的三月十五日開始行使正式的職權。

兩人執政官的地位相同,如果對於同僚的想法和做法有不同意見,可以行使否決權。也就是說,不經兩人的同時認可,任何政策都無法得以實施。

執政官的主要任務有三:像王制時的王一樣要主持各種宗教儀式,相當於國家大主教;二是招集市民集會和元老院會議並擔任議長,並依會議的結果簽發執行各種法令;這相當於現在的人大委員長兼國家主席;有戰事時要負起全面指揮和統兵作戰的責任,這是現在的國防部長兼三軍總司令兼前敵總司令。可見執政官的職責之重。

執政官像王一樣有十二人的先導衛隊,這個衛隊也像王的衛隊一樣手持象徵權威的法西斯。看見這陣勢的人難免會恍惚地以為見到了羅馬王了,這也是為什麼羅馬歷史家波里比阿(Polybius,BC200- BC118)會講羅馬有王制的特點的原因之了。

兩人執政官通常各統羅馬軍的一半,如果對手不厲害,就只有一人的執政官帶兵出戰,另一位則帶另一半的兵力防守羅馬兼理內政。如果敵人人多勢眾,兩人便分統全軍迎敵。這時羅馬的內政和防守任務便由國務官(Praetor)來代行。

戰爭總有傷亡,當一個執政官陣亡或被俘時,另一個便接管全軍。兩人全部陣亡或被俘時元老院宣布五天的空位期,並任命“臨時王 ”來收拾殘局,準備選舉。臨時王的制度也是全面繼承了王制羅馬時代的制度。“臨時王”原文是interrex,意思是“兩王之間”,原來是在舊王死後新王繼位前臨時代理執掌國政的人。從這點上看,執政官與王也是同性質的官職。

戰爭也是不定期開始不定期結束的,戰爭不保證絕對會在羅馬的執政官任期內結束。但作戰中臨時更換指揮官也是十分不聰明的辦法。每當這時,羅馬人便會臨時任命舊執政官為「前執政官」,並繼續執行作戰任務。同時新的選舉也會毫無阻礙地進行,選出新執政官接替舊執政官的其他權力。到了共和制後期,羅馬的勢力擴張到了意大利之外,「前執政官」漸漸變成專指派往海外各省做總督的人了。

羅馬共和時代說起執政官,那是指這樣很有權力和權威的人,不過,這個詞現在變成了住外使館的領事的詞源,真是滄海桑田了。

當兩人執政官無法共同解決難題時,羅馬便會任命獨裁官:

獨裁官(dictactor) 比起變成領事的執政官一詞,獨裁官一詞的下場可不太公平,如今這是個徹頭徹尾的貶意詞,變成大家都厭惡的“獨裁者”了。不過在當時的羅馬,獨裁官是指國家處於危急情況下臨時就任的全權執政官,而普通的執政官因有兩人分擔,每人實際上只有半權。羅馬的其他官職都是選舉產生的,只有這獨裁官是有兩人執政官的一人指名,由元老院認可產生。這是羅馬解決危機和難題的法寶。任期六個月,獨裁嘛,定員當然是一人。

獨裁官有權隨意任命自己的副官-騎兵隊長。另外,兩位執政官在指名獨裁官的瞬間開始便歸於獨裁官的命令之下。指名獨裁官通常是在戰事危急之時,但也有例外。

羅馬雖然是寡頭政,不像民主政那樣眾說紛雲,難以達成共識,但也是管家婆婆多,你看單是執政官就有兩人,現在的多民主的國家也沒有倆大總統倆國家主席什麼的。這樣的體制的最大缺點便是,當緊急情況發生時,難於迅速果斷地做出適當的決定。而獨裁官制度便是羅馬的危機管理系統。要想維護一個體制,就要有勇氣在必要的時候採取與這個體制的理念完全相反的行動。如果怠慢了這個問題,那只會招來這個體制的崩潰。

既然是危機管理系統,羅馬是不輕易指任獨裁官的。元老院也從未利用這個手段來濫用權力。事實上,從羅馬建立共和制的公元前 509年到高盧人入侵時的公元前390年的119年間,雖然或有缺漏,後人只知道羅馬僅有過七個獨裁官。連續五次當選獨裁官的卡米勒斯是高盧人入侵後,羅馬陷入深刻的危機和迷混狀態時的事,這也說明當時羅馬的狀況是何等之惡劣,可以說是到了亡國的邊緣了。

獨裁官與執政官一樣有衛隊跟隨,不過人數為兩個執政官衛隊之和,二十四人。

到了共和制末期,獨裁官的內容漸漸發生了變化,凱撒就曾擔任終身獨裁官,這樣的獨裁官便是徹頭徹尾的獨裁者了。

以上的官職基本上都是貴族當選的多,特別是共初期。後來在平民們的不斷爭取下,羅馬又設立了只能由平民擔任的保民官:

保民官(The Tribune of the plebs) 前面已經多次提到過保民官的產生和職責,這裡從簡。 保民官定員最初是兩人,後來增加到十人。由平民會選舉產生,任期一年。年齡的下限不明,似乎沒有特別歸定。
保民官有人身不可侵犯權,這是為了防止貴族裡的哪個愣頭青一口氣不順,趁月黑風高時將這平民的代言人給捅了。

保民官最主要的職責是保護平民的權益。為此,保民官對政府的決定有否決權。當然這否決權在戰爭時期不能使用。

不過保民官既然是羅馬公認的國家幹部,而且退職後還可以進入元老院,實際上就不會一味採用過激的對抗手段,往往成為貴族和平民間的調和人。所以,羅馬並不是貴族黨和平民黨的兩黨執政制,實際上更接近於一黨獨裁,黨內各派輪流執政的體制。

羅馬的市民有三種集會,庫里亞會議,市民集會和平民集會。

庫里亞會議 庫里亞會議是羅莫路建羅馬城的時候開始的最老的集會,只由貴族參加。到了共和制初期,曾經起過選舉執政官的重要作用,但其機能漸漸地轉給了市民集會,而自身則變成了一種家譜學會,只有研究決定各個市民應該屬於那個家族的功能了

市民集會 市民集會,有叫做百人隊集會,是羅馬的武裝市民的集會,凡羅馬市民便可參加這個集會。羅馬市民有不受拷打和向集會上訴的權力。這個羅馬市民權有效地保護了羅馬人的權力。後來耶穌的弟子使徒保羅在傳道時被尤太人迫害,因為保羅有羅馬市民權而受到當地羅馬住軍的保護而免受鞭打。同時保羅拒絕了就地開庭審判,而提出到羅馬直接上訴。這個要求也被接受,因為這是羅馬市民的合法權力。保羅的羅馬之行將基督教帶到了羅馬。而與保羅一樣的傳道使徒彼得因沒有羅馬市民權,所受的待遇就遠沒這麼幸運。後來兩人都被判有罪,保羅被斬首,而彼得則被倒釘十字架,痛苦而死。

市民集會會期不定,應執政官或保民官的一人的招集開會,沒有立法權,只有對政府的提案的表決權,投票方式是前面講過的以百人隊為單位。當然這個市民集會基本上是第一等級操縱的。

平民的意志無法在市民集會上得以表達,他們在返復的鬥爭中爭取到了自己的合法組織,這就是平民集會。

平民集會 平民集會只由平民參加。與市民集會一樣,平民集會也沒有立法權,只有表決權,但投票方式為一人一票,比起市民集會來要民主的多。

除了這幾個集會,在羅馬更重要的組織當然是元老院了。

元老院 羅馬在公元前508年成立共和制後,無論是建立紀念碑還是出安民告示,都會以為SPQR落款,這SPQR的意思是“元老院和羅馬人民 ” ,有趣的是在西羅馬帝國滅亡後一千五百年的今天,羅馬依舊使用這個落款來張貼安民告示之類的東西。如果你在羅馬市內看到這樣的告示:

嚴禁隨手丟拉圾

SPQR

再想想這SPQR的原意,或許會感到有點滑稽,都什麼年頭了,還元老院呢。不過這也說明了當年這元老院在羅馬是一個多麼有權威的機構了。

羅馬的元老院議員不是經選舉產生的,任期是終身的,卻不是世襲。只要有能力,有見識有責任的人都有機會進入元老院,當然審核是極為嚴格的。

說到終身制,也許會覺得元老院議員都是些老頑固,這倒是不必擔心的事。那時的醫療條件不會讓一個老人成為老不死的老頑固,而羅馬的亞奴斯神殿的門也是常開不關,元老院議員戰死沙場的事也好象是家常便飯,如真有老朽不堪重任,羅馬還有監察官

可以有權罷免不稱職的議員,而這個監察官是選舉產生的,當然會反映民意。這是羅馬的制約機制了。

一般重大的事務都是元老院決定的,當然元老院的決定要經過市民集會或平民集會的表決任可才能生效。同時元老院要輔助執政官渡過難關解決問題,也能對執政官和保民官起監督和抑制的作用。

羅馬的元老院幾乎不會濫用自己的權力。這並不是說羅馬的元老院總是道德和行為的典範,無暇可擊。他們也會貪婪地搜奪被征服者的土地財產,為了維護自己的特權地位也會無視正當的要求。他們不是聖人,會失誤、會動搖也有猶豫不決的時候。但是從全體看來,羅馬的元老院所表現出的政治智慧是空前絕後的,古今中外還沒有對手。

元老院的議員大多出身政治家的世家,從小耳聞目睹,積累了豐富的軍事、司法、行政的經驗。和平順利時,難免呈現出傲慢和貪婪的缺點,但是遇到困境和國家危難之時,往往因他們的堅毅、忍耐和過人的獻身精神而贏得最後的勝利。“羅馬沒有國王,但元老院的數百議員每個人都是羅馬的國王”,羅馬的敵人不無恐懼地這樣評價羅馬的元老院。

羅馬的市民有三種集會,庫里亞會議,市民集會和平民集會。

庫里亞會議 庫里亞會議是羅莫路建羅馬城的時候開始的最老的集會,只由貴族參加。到了共和制初期,曾經起過選舉執政官的重要作用,但其機能漸漸地轉給了市民集會,而自身則變成了一種家譜學會,只有研究決定各個市民應該屬於那個家族的功能了。

市民集會 市民集會,有叫做百人隊集會,是羅馬的武裝市民的集會,凡羅馬市民便可參加這個集會。羅馬市民有不受拷打和向集會上訴的權力。這個羅馬市民權有效地保護了羅馬人的權力。後來耶穌的弟子使徒保羅在傳道時被尤太人迫害,因為保羅有羅馬市民權而受到當地羅馬住軍的保護而免受鞭打。同時保羅拒絕了就地開庭審判,而提出到羅馬直接上訴。這個要求也被接受,因為這是羅馬市民的合法權力。保羅的羅馬之行將基督教帶到了羅馬。而與保羅一樣的傳道使徒彼得因沒有羅馬市民權,所受的待遇就遠沒這麼幸運。後來兩人都被判有罪,保羅被斬首,而彼得則被倒釘十字架,痛苦而死。

市民集會會期不定,應執政官或保民官的一人的招集開會,沒有立法權,只有對政府的提案的表決權,投票方式是前面講過的以百人隊為單位。當然這個市民集會基本上是第一等級操縱的。

平民的意志無法在市民集會上得以表達,他們在返復的鬥爭中爭取到了自己的合法組織,這就是平民集會。

平民集會 平民集會只由平民參加。與市民集會一樣,平民集會也沒有立法權,只有表決權,但投票方式為一人一票,比起市民集會來要民主的多。

除了這幾個集會,在羅馬更重要的組織當然是元老院了。

元老院 羅馬在公元前508年成立共和制後,無論是建立紀念碑還是出安民告示,都會以為SPQR落款,這SPQR的意思是“元老院和羅馬人民” ,有趣的是在西羅馬帝國滅亡後一千五百年的今天,羅馬依舊使用這個落款來張貼安民告示之類的東西。如果你在羅馬市內看到這樣的告示:

嚴禁隨手丟拉圾 SPQR

再想想這SPQR的原意,或許會感到有點滑稽,都什麼年頭了,還元老院呢。不過這也說明了當年這元老院在羅馬是一個多麼有權威的機構了。

羅馬的元老院議員不是經選舉產生的,任期是終身的,卻不是世襲。只要有能力,有見識有責任的人都有機會進入元老院,當然審核是極為嚴格的。

說到終身制,也許會覺得元老院議員都是些老頑固,這倒是不必擔心的事。那時的醫療條件不會讓一個老人成為老不死的老頑固,而羅馬的亞奴斯神殿的門也是常開不關,元老院議員戰死沙場的事也好象是家常便飯,如真有老朽不堪重任,羅馬還有監察官,可以有權罷免不稱職的議員,而這個監察官是選舉產生的,當然會反映民意。這是羅馬的制約機制了。
一般重大的事務都是元老院決定的,當然元老院的決定要經過市民集會或平民集會的表決任可才能生效。同時元老院要輔助執政官渡過難關解決問題,也能對執政官和保民官起監督和抑制的作用。
羅馬的元老院幾乎不會濫用自己的權力。這並不是說羅馬的元老院總是道德和行為的典範,無暇可擊。他們也會貪婪地搜奪被征服者的土地財產,為了維護自己的特權地位也會無視正當的要求。他們不是聖人,會失誤、會動搖也有猶豫不決的時候。但是從全體看來,羅馬的元老院所表現出的政治智慧是空前絕後的,古今中外還沒有對手。元老院的議員大多出身政治家的世家,從小耳聞目睹,積累了豐富的軍事、司法、行政的經驗。和平順利時,難免呈現出傲慢和貪婪的缺點,但是遇到困境和國家危難之時,往往因他們的堅毅、忍耐和過人的獻身精神而贏得最後的勝利。“羅馬沒有國王,但元老院的數百議員每個人都是羅馬的國王”,羅馬的敵人不無恐懼地這樣評價羅馬的元老院。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