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回望兩千年:閒話漢朝 (18)
送交者: 一葉扁舟 2007年11月09日10:30:06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賈誼做了三年鬱悶的長沙王太傅,某天接到通知,皇帝要招他回長安.當時劉恆剛剛祭祀完天地,忽然對鬼神之事感到比較迷惘,賈誼來了,劉恆就單獨向他請教。
  
  讀書多的人就有這麼個好處,你要聊什麼他都懂。賈誼開始為劉恆解惑答疑,劉恆聽得入神,一直聽到大半夜,身體離開席位了都不知道(當時都是席地而坐)。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聽完後劉恆大發感慨,幾年不見賈生,本以為自己已經超過他了,現在看來還差得遠啊。沒多久,劉恆下令調賈誼給梁王劉揖做太傅(老師),劉揖是劉恆的小兒子。雖然看起來是平調,但長沙王一點地位都沒有,梁王是正宗的皇子,同為太傅,不可同日而語。
  
  儘管太傅是個沒權利的虛銜,賈誼仍舊積極參政,他又給劉恆上了一道奏疏,內容很長,基本上說了兩個話題,一個是諸侯問題,一個是精神文明建設的問題。
  
  諸侯國實力日漸膨脹,尤其吳國楚國齊國最強。這三個國雖然都姓劉,但是跟劉恆都不是至親---即使至親也不能保證什麼,又有濟北王劉興居、淮南王劉長造反的前車之鑑,賈誼就建議削藩,並且給出了具體方案,不是直接削掉,而是割成一塊一塊的小國。這樣一來,如果某一個諸侯王死了並且沒繼承人,其領土可以名正言順收歸中央;如果某個諸侯王犯了法,也可以撤銷其王權,即便心懷不滿,也沒有對抗中央政府的實力。簡單講,賈誼的想法是用啃大象的方式,將諸侯國一點點吃掉。
  
  這是一個極其高明的策略,投入最少,風險也最小,不足之處就是可能耗費時間長。劉恆照辦,幾年後,齊王(前齊王劉襄的一個兒子)死了,劉恆把齊國領土分割為六塊,封給劉襄的的其他六個兄弟,計:濟北王,濟南王,淄川王,膠西王,膠東王,齊王;加上比較早分出來的城陽王劉章,一共七份。但是吳、楚兩國他沒敢動,主要是這兩國實力太強,還有就是吳楚輩分比較高,一個和劉恆平輩的堂兄弟,一個是叔叔。
  
  許多年後吳楚兩國給帝國帶來一場大災難,當然,這筆帳不能算到劉恆頭上,也不該算到任何人頭上。跟賈誼更是沒關係,除了證明賈誼的深謀遠慮。
  
  賈誼又認為國家的精神文明建設亟待加強,至少被他說得很嚴重。大漢帝國沿襲了前秦的大部分法律制度及法制思想,法律既出,令行禁止,違令者處以重刑,就是一般說的霸道治國---這個跟所謂的無為而治沒有矛盾;賈誼的想法是加強道德約束,大行禮制,所謂王道治國,用他自己的話講,“禮者禁於將然之前,而法者禁於已然之後”,通俗地講,王道治國是研究怎麼讓老百姓安定,霸道治國研究的是老百姓不安定後怎麼辦,前者的境界當然要高很多很多。這個話題早年賈誼在中央的時候就提過,劉恆沒理睬,現在也是一樣。就我個人的觀點,王道治國只是一個美麗的設想,中國歷史這麼多年根本就沒實現過,只不過讀書人的心裡都有一個完美世界的夢。
  
  賈誼做梁王太傅沒多久,梁王劉揖有次騎馬,掉下來摔死了。賈誼立即上書劉恆,提了兩件事,一是把代王劉武調任為新梁王,二是擴充梁國的實力。因為賈誼擔心將來吳楚兩國造反,而梁國是正好是扼制其北上的咽喉要道。劉武是劉恆和竇皇后生的嫡子,親得不能再親,絕對是自己人;擴充實力也是出於這個想法。劉恆批准,劉武繼任梁王,並大幅度擴充梁國國土面積。
  
  後來的事又一次完全驗證了賈誼的設想,說得誇張一點,賈誼以自己絕世的長遠目光救了大漢帝國一命。
  
  但是劉揖的死讓賈誼悲痛萬分,覺得自己這個太傅沒盡到責任,再加上三年長沙國經歷導致的極度情緒低落,賈誼一病不起,一年多後死了,年僅三十三歲。

  賈誼最為人所知的,應該是那篇著名的政論文《過秦論》,我讀中學時教科書裡都有收錄,不知道現在保留與否。不過現在讀來,此文更多像一篇應景之作,其含金量遠遠比不上賈誼上的幾道奏疏。蘇東坡先生說賈誼此人,“志大才高量小”,賈誼被貶長沙國,呆了三年,鬱悶了三年,差點追隨屈原投江自盡,後來回歸中原,自己的徒弟死了,跟他一點關係都沒有,也沒人責怪他,但是他更加鬱悶,三十三歲,大好年華,人生才剛剛開始,徒然枉送性命,說實話,沒這個必要,蘇東坡先生沒有冤枉他。不過歷史沒有愧對賈誼,太史公給他做了大傳,《漢書》更是單獨為賈誼開了一章,一直到今天,賈誼的後人也是年年拜祭他們的先祖。賈誼的理想,後世不斷有人努力替他實現,儘管一直沒有真正實現---或許永遠也不可能實現。
  
  公元前174年,劉恆繼任皇帝的第六年,匈奴單于冒頓發來一封信,說是致歉,內容大致如下:前段時間,貴國與我國和親,雙方甚歡。可是貴國邊軍侵略我國右賢王之領土,右賢王在未知會本單于的情況下,貿然進攻貴國,簡直是離間兩國兄弟之親,是故本單于處罰右賢王,令其向西進攻月氏國(讀“月之”),上天賜福,右賢王運氣好,月氏國已被平定,樓蘭、烏孫、呼揭以及鄰近的二十六個國家,也已盡數歸我匈奴,如今整個草原已經是一家。本國也不想打仗了,願意休整士卒,多養養馬,與貴國恢復之前的和親之約,如果皇帝擔心我國人民侵擾貴國,那我就下詔,讓他們離邊境遠點……
  
  這哪兒是什麼致歉信,擺明了示威。如果當時有新聞發言人,估計會這麼說:這是對大漢帝國赤裸裸的威脅。一般情況下,跟在這句話後面的…不用多說了吧。
  
  不過劉恆還沒來得及對匈奴提出嚴正交涉,並表示一切後果由匈奴承擔之前,冒頓死了,繼任者是他的兒子稽粥,對外宣稱老上單于。有什么爹就有什麼兒子,誰也沒指望老上單于會對大漢帝國少了覬覦之心,劉恆能做的只能是忍,只能繼續和親,又要有一個皇家宗室女子遠嫁北方。有關部門指派了一個宦官隨行照料公主,這個宦官叫中行樂(讀“中航月“)。中行樂非常不樂意,因為去了就回不來了,要一直照料宗室女子到死。中行樂向有關部門交涉,說自己不想去,可是誰會理睬他一個宦官。中行樂憤怒了,臨行前說了一句話,”你們一定讓我去是吧?好,我到了就會掉頭幫匈奴威脅你們!“,沒人把他的話當回事,以為不過是發發牢騷,還是讓他去了。
  
  中行樂兌現了說過的話,到了後立即投降匈奴。中行樂這個人是很有些想法的,先前他就曾經向高層提議,說匈奴人很喜歡中原的衣服和食物,而匈奴之所以強,就是因為他們是草原民族,衣食住行與中原相異。他們現在改變習俗,喜歡中原之物,這是大好趨勢,我們根本不用進攻匈奴,給他們送東西好了,他們人少,送不了多少東西,匈奴人也慢慢變成中原人了,到那時,匈奴人自己就會歸順大漢,還用的着擔心嗎?
  
  這話對錯與否不好討論,但是無論任何時代,有人敢說這種話,會被直接罵成是漢奸。中行樂也一樣,沒人聽他的。他投降後,由於很有學識,匈奴人非常賞識他,老上單于把他留在身邊做參謀,而他利用此契機,在匈奴大規模宣揚愛國主義教育,說不好聽的叫煽動民族對抗情緒。中原送來的衣服、食品、用具,全部被他毀掉,草原人就該穿毛皮、喝羊奶。中行樂把管理學也帶到匈奴,教給匈奴官員如何更有效管理百姓,飼養牲畜。匈奴人向大漢帝國發來的文牒,連稱呼都變了,以前還會自謙一下,現在是“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單于“。

  不過中行樂在匈奴進行的愛國主義宣傳,更像是一場運動,沒多久就偃旗息鼓了,大漢帝國送來的東西依舊照單全收,不夠了就張嘴要。大漢帝國派去送東西的使者,有時會和中行樂爭論,說你堂堂大漢帝國子民,為什麼要幫匈奴人。中行樂開始還反駁,後來乾脆明言威脅,“你們這些人,不要那麼多話,選最好的東西送來匈奴就是。不送的話,等到秋後,我們匈奴的鐵騎只好去幫你們收割了。”
  
  劉恆還有大漢帝國繼續忍。
  
  這對帝國來講是一個很無奈的惡性循環,匈奴的胃口不可能得到滿足,一次比一次要的多,再加上對大漢帝國很了解的中行樂從中攛掇,老上單于的野心不斷膨脹。公元前166年,劉恆繼任皇帝后14年,匈奴十四萬騎兵越過邊境,入侵帝國領土,一路搶奪物資和人民,勢不可擋,很快先鋒部隊到達甘泉(陝西淳化縣),長安都城已盡在咫尺。
  
  匈奴人打到眼皮底下,一貫謹慎行事的劉恆也憋不住這口氣了,火冒三丈,下令集結軍隊,他要御駕親征。下邊的大臣趕緊勸,陛下不能打啊,匈奴實力太強,高皇帝當年都有白登之圍,還是忍一忍吧,忍無可忍也要忍。劉恆滿腔怒火,哪裡聽得進去,後來還是薄太后出面才勸住。劉恆強壓怒火,一面加強兵力,一面和匈奴談判,最後達成協議,具體內容不得而知,肯定又是送了不少東西,一個月後匈奴人退出邊境,劉恆依舊不敢發兵去追。雲中郡和匈奴接壤,郡守魏尚被他一怒之下削了職。
  
  劉恆非常之苦惱,每天想的就是如何對付匈奴。有一次他路過郎署(皇帝辦事員的辦公室),跟郎署的長官聊天,這個郎署長叫馮唐。劉恆他老家是哪裡人。馮唐說他祖父是趙國人,父親時遷到代國。劉恆做過代王,一聽是代國人,覺得很親切,談興大發,“我在代國時,常聽人說起趙將李齊是位賢才,當年打過巨鹿之戰,勇猛異常,我現在連吃飯都想着巨鹿。你知道有這麼個人嗎?”
  
  “我知道。但是這人離廉頗、李牧還差得很遠。”
  
  “是啊,我如果有廉頗李牧為將,還愁匈奴不滅嗎!”
  
  “即便有廉頗李牧這樣的人,陛下你也不會用。”
  
  馮唐這話是當着郎署里眾多官員說的,說得太沖了,劉恆當時臉上就掛不住,還敢有人這麼跟皇帝說話,怒氣上沖,回宮裡了。不過很快他的火就消了,又把馮唐招進來問話。
  
  “你說你怎麼當着那麼多人讓我難看,又不是不讓你說,不能找個沒人的地方嗎?”
  
  “鄙人不知道忌諱。”
  
  劉恆表現得很夠意思,沒有繼續追究,還是繼續剛才的話題,為什麼有了廉頗李牧我也不會用?
  
  馮唐講了很長一番話,從當年廉頗李牧如何為將,到當年的趙王如何重用他們、如何廢棄不用,最後才說出核心意思,皇帝對邊軍將領,罰得太重,賞得太少。並且馮唐順道給雲中郡守魏尚說情,說這個人很有廉頗李牧的風範,卻被你撤了職,不應該。
  
  應該說劉恆聽了這番話還是很有感觸的,派馮唐持皇帝符節,赦免魏尚,官復原職,並晉升馮唐為車騎都尉,具體負責戰車部隊。
  
  持節雲中,何事遣馮唐。
  
  馮唐這種脾氣的人是不大可能混得開的---至少在官場很難,後來他做過楚國丞相,沒多久即被免職。再後來的皇帝舉國求賢良,有人推薦馮唐,當時他九十多歲,已經沒力氣出來做官了。

  消除匈奴隱患最有效的辦法自然是釜底抽薪,滅掉了事,不過就目前來講還屬於天方夜譚。劉恆能做的只有加強內功,積極防禦。有一個叫晁錯的官員提了幾點意見,第一,要選拔優秀軍官做邊軍將領;第二,士兵裝備升級換代;第三,也是最具建設性的一條:向邊境移民。
  
  晁錯的想法是把北方邊境打造成一個冒險者的樂園。在匈奴入侵中原的必經之路上,大規模移民,政府提供住房,提供生產用具,免稅以及其他各種補貼等等。之所以這樣,因為匈奴人在邊境上主要以小規模騷擾的狀態出現,等到軍隊開過去,人已經走了,做無用功。而如果移民的話,老百姓可以自行組織防禦----當然這是在優厚的條件前提下。遇上大規模入侵誰也沒有辦法,算倒霉。
  
  劉恆採納,而這個政策也確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別的不說,至少可以節省大筆軍費。其他兩條劉恆也接受,升級武器裝備,選拔了一批年輕有為的將領,其中就包括周亞夫,周勃的兒子。
  
  周勃的絳侯封號是由周亞夫的大哥周勝之繼承的,不過周勝之後來因為殺人,絳侯封號被廢。正趕上劉恆選拔將領,周亞夫即被封為條侯,延續周家的貴族身份,當時周亞夫的職位是河內郡郡守。
  
  公元前158年,劉恆繼任皇帝位後第22年,匈奴人六萬騎兵再次入侵大漢帝國,規模太大,邊民無法防禦,情形同上次一樣,大量物資和人口被擄走。這一次劉恆沒有衝動到要御駕親征,還是一面同匈奴談判,一面增加防守軍力,具體有五個重要據點:將軍令勉,駐地飛狐(河北淶源縣);將軍蘇意,駐地句注(山西代縣);將軍張武,駐地北地(甘肅寧縣);將軍周亞夫,駐地細柳(咸陽附近);將軍劉禮,駐地棘門(咸陽附近)。同上次一樣,一個月後,匈奴人退出邊境,帝國軍隊不越境追擊。
  
  距離長安最近的自然是細柳營和棘門營。劉恆有次視察這兩座軍營,到棘門營時,人還沒到,軍營大門洞開,所有將領都是騎馬迎接,騎馬送行,士兵全部下拜高呼萬歲。而到細柳營時,劉恆的車子被攔住了。
  
  負責頭前開道的官員對營門守衛說皇帝來了,快迎接。守衛的回答鏗鏘有力:將軍有令,軍中只奉將軍令,不奉天子詔!
  
  等天子座駕開過來後,劉恆看到細柳營的士兵每個都是精神飽滿,身披鎧甲,手持兵刃,連弩弓都是拉滿的狀態,並且沒有一個人向他看一眼。劉恆的車子也被攔住了,進不去門。
  
  劉恆派一個人持皇帝符節通告,說天子來勞軍,請開營門。後方傳來命令,開營門。同時守衛又毫不客氣加了一句:將軍有令,車輛進出軍營必須慢行。劉恆沒有生氣,說按軍令行事。
  
  周亞夫並未來營門口見駕。劉恆的車子到中軍大帳時,才看到周亞夫持兵器站立迎接,靜立如山嶽,面色從容。
  
  周亞夫沒有跪下,而是說了一句話,“甲冑之士不下拜,請以軍禮相見!”

 周亞夫不是在示威作秀,沒這個必要。不下拜自古來是軍人應享有的權利,他這麼做是尊重自己一個職業軍人的身份,也是在尊重皇帝。不尊重自己的人不會成事。
  
  (甲冑之士不拜,見於戰國時期成書的《司馬穰苴兵法》,“在軍抗而立,在行遂而果,介者不拜,兵車不軾,城上不趨,危事不齒”。此書現有殘本,但有人懷疑是偽書---這個留給專業人士去研究吧。)
  
  劉恆本來有些疑惑,有些不快,現在看到周亞夫如此鄭重,他也端正臉色,扶着車上的橫木(軾車),向周亞夫致敬,讓身邊人非常鄭重向周亞夫還禮並說道,“皇帝敬勞將軍”,然後禮畢。即便是我們現在的閱兵式,檢閱部隊者也是如此的姿勢,只不過坐的車和說的話不一樣而已。
  
  劉恆的車子轉了一圈,細柳營內依舊保持先前的安靜和肅然。隨行劉恆的眾人感到震驚萬分,周亞夫的膽子也太大了,出營門後還都在竊竊私語,只有劉恆一個人在感慨,“霸上和棘門兩座軍營,簡直如兒戲,那樣的將軍被人俘虜了也不奇怪;可是周亞夫,誰敢進攻他的軍隊!”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劉恆都是對周亞夫讚嘆不已,不久後周亞夫被晉升為中尉,負責長安都城的安全。幾年後周亞夫力挽狂瀾,拯救大漢帝國於危難之際,後文很快提到。
  
  前邊說到的那個官員晁錯,也不是簡單人物。晁錯是穎川(河南許昌)人,年輕時拜師學習申不害和商鞅那一套所謂的法家理論,很有建樹,後來有了名氣,被推薦到中央做官,最早是一個叫太常掌故的職位---皇帝的顧問團中的一員,聽上去很高級,實際上沒任何地位。
  
  晁錯不會也不想在這個職位上庸庸碌碌混下去----史書不會記載庸庸碌碌之輩,後來他得到兩個大好機會。
  
  劉恆要搞精神文明建設,有點像文藝復興,先人留下的典籍又被重視起來,比如《尚書》。可是由於當年秦始皇的一把火、一道命令,劉恆那個時代全中國幾乎沒人懂這個。濟南(山東濟南)有個姓伏的老先生懂,不過這位濟南伏生已經九十多歲,路都走不動,不可能請來長安授業。有關部門就要選一個人去濟南接受培訓,晁錯就被選中了,這是第一個機會。不單單是運氣原因,晁錯確實很有見解,大家都看在眼裡。
  
  鍍金回來後,晁錯上了幾封奏疏,劉恆很欣賞,下詔讓他去給太子劉啟做舍人,也就是幕僚班子一員,這是第二個機會。晁錯很有辯才,更有文才,劉啟對晁錯非常倚重,很短時間內由舍人升為太子門大夫,又升級為太子家令---和太子太傅差不多,級別不低。太子如此,太子府的人更是對晁錯奉若神明,還送了他一個外號,智囊。
  
  晁錯有一點和賈誼非常像,就是堅持削藩。賈誼的建議是將諸侯耗死,應該說非常高明;晁錯的想法跟這人的性格一樣,直接削,管你什麼王,找個理由就削地。削藩這個道理誰都明白,可是劉恆覺得時機還未到,他的性格也決定他不敢,他連自己非常欣賞的賈誼的意見幾乎都是全盤否定,更不用提晁錯了。劉恆對晁錯的學識還是非常肯定的,可是對晁錯的為人,從劉恆到底下所有人都是持保留態度的,當然太子劉啟除外。晁錯說話做事從不給別人留餘地,不太會做人,他就像一把刀,非常鋒利,見到哪裡不對頭上去就兩刀,這兩刀是否解決了問題另說,擦槍走火傷人流血是不可避免的,滿朝文武都被他得罪光了---這也是個本事,秦檜都有三個好朋友。袁盎從吳國丞相任職上退下來後,回到中央繼續做官,連他這麼開脫的人都忍不下晁錯,甚至從言語對抗上升到人體對抗---不是打架。無論什麼場合,晁錯在,袁盎就走;袁盎在,晁錯就走。
  
  還是那句老話,性格決定命運,晁錯有治世之才,可是他後來死就死在這上面----後文說。

  以下幾篇的內容,與匈奴入侵、諸侯造反等事相比,可謂無足輕重。不過即使一個遊戲都有主線、支線任務之分,何況歷史。歷史的多姿多彩,都是人創造的,以下幾篇且命名《眾生相》,以後寫到每一任皇帝都會有專門這麼一篇。
  
  淳于父女
  
  淳于意,齊國太倉公,就是齊國國家糧倉主管。一個倉庫管理員不可能被寫進史書的,淳于意得以青史留名的,是他的兼職,醫生。淳于意從小喜歡醫術,呂后時期,他拜一位同鄉陽慶正式學習醫術。這個陽慶當時已經七十多歲,膝下無子,就把淳于意當親兒子看待,將自己的畢生修為傾囊相授。淳于意不負所望,三年後藝成,而且青出於藍。
  
  淳于意喜歡旅遊,這也得以讓他的醫術揚名天下,各地的名門大戶有人生了病都找他看。不過這人自恃專業,不喜歡處理醫患關係。有些病人他覺得已經無藥可醫,乾脆就不治,也不給人解釋,轉身走人。在他自己看來肯定理所當然,但是患者家屬肯定不這麼想了。一般情況下,別人知道他是名醫,也不敢怎麼樣,但是長久下去,總有一天會得罪人,何況盛名之下,業內人士的打擊也如影相隨。劉恆即位第十三年,有人就上告中央,說淳于意怎樣怎樣。法律部門按相關規定,把淳于意抓長安來審問。
  
  淳于意有五個女兒,他被押走時,五個女兒都跟在後面哭。淳于意又急又氣,破口罵人,“我怎麼一個兒子都沒生,一群丫頭片子,出點事也幫不上忙!”最小的女兒淳于緹縈聽了這話很傷心,就陪着淳于意一起押到長安。
  
  法律部門判定淳于意肉刑(臉上刺字、割鼻子或者砍腳趾等等),淳于緹縈上書求情,說自己父親在齊國為官,一向有清名,如今攤上官司,我很傷心。死者不可復生,遭肉刑的人,跟死了也差不多少,永遠都抹不去痕跡,即便想改過自新,別人看到都會知道他是罪犯,一輩子頂着惡名。我希望入宮終生做奴婢,贖回我父親的罪名,讓他有機會改過自新。
  
  法律部門不好做決定,不過也沒駁回,送到皇帝那裡批示。劉恆讀後對淳于緹縈的一片孝心很感動,也正好趁這個契機,乾脆把肉刑廢除了。淳于父女倆都相安無事。淳于意回齊國後低調了許多,後來劉恆還把他召來詢問醫學方面的問題。拜史書所賜,一直到今天還能讀到淳于意當年治病的手法、原理、藥方等等。
  
  李廣
  
  李廣,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人,軍人世家。祖上是秦始皇嬴政麾下戰將李信,曾進攻楚國,滅掉燕國。公元前166年,匈奴大規模入侵漢帝國---就是劉恆要御駕親征那一次,李廣應徵入伍,表現非常突出,和他的堂弟李蔡一起被推薦到長安城,做了一個小小的郎官,具體職位是皇帝的騎兵侍衛,出入隨行。劉恆出行時,一旦遇到野獸之類,李廣都是迅速沖向前去,將之格殺。劉恆有一次親眼看到這種場面,極力稱讚李廣,“真是可惜,如果你早生幾十年,跟着高皇帝打天下,封個萬戶侯絕不在話下!”
  
  這是李廣的閃亮登場,他真正威震天下還在幾十年後,到時再寫。
  
  張釋之
  
  張釋之這輩子非常精準地詮釋了什麼叫抓住機會,什麼叫近水樓台。
  
  張釋之,帝國南陽郡人(河南南陽市一帶),從小跟他哥住在一起。後來他哥出錢找關係,在長安城給他謀了一個郎官的職位,級別自然非常之低。張釋之在這個郎官職位上一干就是十年,他覺得自己對不起老哥,工資太低,還要經常花老哥的錢,這樣下去也不是個辦法,於是就想辭職,回家干點實事。
  
  當時袁盎還在擔任中郎將,知道這事後向高層推薦,給張釋之升個官,留下來,這是個人才。張釋之升職為謁者,儘管是個候補的。謁者也不是什麼重要職位,可以理解為高級郎官,皇帝的秘書團成員。不過可以有機會接近能皇帝,張釋之覺得終於來了機會,某次上朝要求主動發言。劉恆還是很樂意聽的,不過提了點要求,別說空話,說現實,最好可以立即施行的。張釋之耍了點小手段,沒說實事,他不敢說,也輪不到他說,得罪人怎麼辦----不能指望每個人都是賈誼。他找了個劉恆非常感興趣、說出來又肯定不會犯錯誤的話題,秦亡漢興之論。這個當時整個社會都在討論的大課題,人人會說,但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當着皇帝面說。講完之後,劉恆很賞識,馬上將張釋之提拔為謁者僕射(讀“仆葉”),大秘書。
  
  前邊說過,劉恆是很喜歡玩的,有次去上林苑看老虎,張釋之隨行。劉恆忽然對動物產生興趣,問上林尉(皇家園林管理員),上林苑裡都有什麼動物啊,老虎有多少,鹿有多少,鶴有多少…等等,上林尉低着腦袋答不上來,急得目光左右掃,找人幫忙。他身邊負責養老虎的嗇夫(職位名)看到這是個大好機會,要好好表現一下,就代為回答,非常流利。劉恆把上林尉批了一頓,你這個上林尉就是這麼當的?回去後,劉恆就要把嗇夫招來升官,超遷為上林尉的上司。張釋之馬上出來反對,說絳侯周勃這樣的人,都經常答不上來問題----這事前文提到過,沒想到還能做正面教材----如今一個小小的嗇夫,逞口舌之厲,陛下就要超遷,不合適吧?前秦就是任用刀筆吏,不聽逆言,才亡國的啊。這要讓天下人知道了,還不都去研究怎麼說話討陛下高興。陛下的一舉一動,全天下都會知道,陛下要謹慎啊。
  
  結果是嗇夫還是嗇夫,張釋之晉升為公車令,這個差不多算辦公廳主任了。
  
  劉恆的兩個兒子,太子劉啟、梁王劉武兄弟倆一起坐車進宮。按規定,除非特殊情況,所有車馬到宮殿門口是要下來步行的,違令者罰款。這倆人沒下車,守衛也不敢攔,張釋之看到後拼命追上去,攔住馬車,並且讓這兄弟倆曬在那裡,他直接去上奏劉恆,說太子和梁王有不敬之罪。劉恆還沒來得及做出反應,薄太后知道了,出來過問,畢竟是自己的親孫子。劉恆很不好意思,摘掉帽子謝罪,說我的錯,教兒子不謹慎。然後薄太后寫了一封非常正式的文件,赦免太子和梁王的不敬之罪,這兩個孫子才規規矩矩進了宮殿。不過劉啟從這時起對張釋之有了看法,張釋之也知道把這位未來的皇帝得罪了。
  
  但是劉恆不是跟他兒子一般想法,他覺得張釋之敢說話,又依法辦事,非常難得,下詔晉升張釋之為中大夫---高級顧問。袁盎離職去隴西赴任,中郎將職位空缺,劉恆又立即晉升張釋之補這個缺。

  劉恆出行去霸陵,登高遠望,慎夫人陪在他身邊。劉恆用手指着一條路說,這是去邯鄲的道路---慎夫人是邯鄲人。霸陵自然是座陵墓,這讓劉恆忽然覺得人生短暫,感懷落淚,他讓慎夫人鼓瑟伴奏,自己唱歌,唱完後感慨,說我死了後,用哪裡哪裡的石頭做棺材,用哪裡哪裡的漆封起來,誰能動得了!左右的人都附和說陛下有眼光,唯有張釋之站出來提意見,說有欲者,給他一座山做棺材,也閒不夠;無欲者,沒有棺材也不會傷心。
  
  張釋之太了解劉恆的心理了,這人很欣賞膽子大的,無論賈誼、袁盎、馮唐、周亞夫,還是張釋之自己,有意無意間都是藉此上位,也就因為這一番話,張釋之被晉升為廷尉,帝國大法官,列為九卿之一,地位顯赫。
  
  張釋之最大的優點是做事認真,有板有眼。升任廷尉不久後,又有一次陪劉恆出行,行到渭橋時,橋底下忽然跑出一個人,劉恆駕車的馬被驚了一下,差點把他摔下來。劉恆很生氣,讓身邊的騎兵把這人抓住,交給張釋之問罪。張釋之現場審問,這人說他是長安人,從這裡路過,看到皇帝的車隊過來,就躲到橋底下,本以為車隊過去了,他就出來繼續趕路,沒想到車隊還在橋上面,他一看害怕,一緊張就跑了。
  
  張釋之按照相關條款,判此人罰款。劉恆更加生氣,說這人驚了我的馬,幸虧我的馬脾氣好,如果換別的馬,肯定傷我了,廷尉大人你就判個罰款了事?
  
  張釋之正色回答,說法令既已制定,無論天子還是天下人,都應遵守。如今的法律已經夠重,還要再無端加重,如何取信於民?剛才如果陛下把此人當場殺掉,我也無話可說;但既然陛下把此人交給我,我身為廷尉,天下的公平就在我手裡,該什麼罪,就什麼罪,無論判輕了還是重了,天下人都會有想法,請陛下明察!
  
  劉恆想了很長一會兒,平息怒氣後,說廷尉沒有錯。
  
  後來又有人偷了劉邦廟裡的東西,被抓住。這事涉及到皇家威嚴,劉恆親自過問,交給張釋之審。張釋之判決此人死刑。劉恆又是大怒,說這人道德淪喪到如此地步,先帝廟都敢偷,我把他交給你就是讓你判他個夷三族,不是讓你什麼依法判決。我要的是讓天下人都知道,我對先帝的敬重!
  
  張釋之摘掉帽子,跪下回答,“依法律,判死刑已經夠重。即便死刑也有輕重之分,有人偷先帝廟東西,就要滅三族,那將來如果有人偷了長陵(皇家陵墓)一捧土,還有更重的刑罰可以判嗎?”
  
  劉恆認為有道理,但是此事涉及老爹的廟,他都不敢做決定,回去後跟薄太后商量,薄太后出面支持張釋之,這事才算完結。
  
  張釋之的一番言辭,震驚整個長安城,周亞夫以及其他不少帝國重臣都來主動和他交朋友。張釋之由此名滿天下,人人見了他的面,都尊稱一聲張廷尉。
  
  後來劉恆死了,劉啟即位。由於得罪劉啟在先,張釋之很擔心,請病假不上朝,後來想辭職算了,但是又不敢開口,很着急。
  
  劉啟召集三公九卿開會,張釋之不能不來。在座的除了這些帝國重臣,還有一位姓王的老書生,這是民間學者,來參政議政。會間王老先生忽然沖張釋之喊,我襪子帶開了,過來給我繫上。張釋之愣了一下,過去跪在地上系好。出席會議的人,包括皇帝劉啟,都覺得這王老頭倚老賣老,無聊至極;張釋之屈尊給一個無官無職的老頭系襪子帶,尊老敬賢,君子風範。
  
  散會後有人問王老先生,說你老人家幹嗎當着那麼多人跟張廷尉過不去?王老先生說,張廷尉天下名臣,我只不過是個沒什麼用的書生,我今天這麼做,就是想讓大家更加敬重張廷尉而已。
  
  後來這事被傳開了,人人都說好,王老先生和張廷尉,都是賢人啊。
  
  不知道這倆人是不是事先商量好了演雙簧……
  
  劉啟也因為此事,不好意思對張釋之怎麼樣,但是繼續留在長安任職不可能了,一年多後調任,給淮南王劉向做丞相。數年後,張釋之壽終正寢。

  趙佗
  
  趙佗還是前邊那個南越王趙佗,這個人非常能活,熬過了劉邦加呂后,連劉恆都熬過了。雖然南越國已經宣布是大漢帝國的一部分,但完全是字面意義上的,南越國實際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帝國政府目前無心也無力去軍事進攻。趙佗勵精圖治,南越國實力迅速增長,下一步不可避免要進行領土擴張。趙佗通過各種方式,文武並用,西到現在的越南,東到現在的福建,全部並為南越國領土。甚至他還向北進攻,打下了帝國的幾個縣,當時是呂后時期。呂后咽不下這口氣,發兵進攻,但是戰前準備太不充分,軍隊還沒過五嶺,由於氣候不適,水土不服,傳染病在士卒中間肆虐,最後這事不了了之。趙佗眼見帝國政府奈何他不得,野心大漲,宣布南越王國脫離帝國政府,升格為南越帝國,與大漢帝國是平等的鄰國關係。
  
  趙佗本是趙國人,前文說過。劉恆即位後,一方面以極高的姿態,給趙佗老家的親人加封官爵,趙佗家的祖墳由政府負責管理、拜祭;另一方面,又派陸賈出使南越,與趙佗談判。
  
  趙佗知道陸賈十多年後第二次到來,和上次奉劉邦命來時不太一樣。上次和談的成分居大,甚至還有一點懇求的感覺;這次更多的則是警告了。趙佗對中原是沒有太大興趣的,之前的進攻只是示威。真有興趣的話,諸侯滅秦時他就該來趟渾水了,何況經過這麼多年發展中原已今非昔比。
  
  趙佗不想和漢帝國決裂,對他一點益處都沒有。陸賈來和談,趙佗主動放下面子,給長安發了一封謝罪信,說上次北上進攻,是我聽信了讒言,聽說呂后把我在老家的親人都殺了,掘了祖墳,我一怒之下犯了糊塗,不好意思哈----呂后已經死了,他愛怎麼說就怎麼說了----既然是誤會,那就算了吧。我封自己的這個皇帝名號,其實是自娛自樂(老臣妄竊帝號,聊以自娛),沒別的意思,不敢和真正的天子比肩……
  
  趙佗去掉皇帝封號,宣布南越還是帝國之下的一個王國。陸賈回長安後,劉恆非常高興,這是發自內心的高興,北邊匈奴已經夠讓他愁的,再加上一個南越,愁瘋了也正常。
  
  張蒼、申屠嘉
  
  這兩個人都是開國元勛。張蒼當年曾隨韓信進攻趙國,活捉主將陳余,建國後先後擔任淮南王劉長的丞相、帝國御史大夫;申屠嘉(申屠是個姓)曾隨軍進攻項羽,後來鎮壓淮南王英布造反,表現突出,職位才慢慢升上來。劉恆時期這兩個人當然都是老頭子了。周勃退休後,灌嬰接任丞相,灌嬰死後,就是張蒼。但是新一代政治人物的崛起,讓張蒼很不適應,這些人有皇帝支持,張蒼無能為力,於是上書請辭,回家休養。
  
  張蒼的退休生活可以說極度奢侈糜爛。他年紀大了,一口牙掉光,吃東西不方便,就喝奶,人奶,家裡養了一群哺乳期的女人,專供他吃。張蒼妻妾成群,真的是成群,數以百計,一個加強連。這人還有個毛病,她的這些女人們,只要懷了孕,他就再也不碰。張蒼死的時候,已經一百多歲。
  
  申屠嘉先後擔任淮陽郡守,御史大夫。張蒼辭職後,劉恆本來想讓竇皇后的弟弟竇少君接任,但是又不大敢,讓自己小舅子做丞相,他怕別人說三道四,於是就選擇了申屠嘉繼任新丞相。這事讓竇皇后很不滿,不過她現在說話還不夠分量。
  
  老人們已經死得差不多,申屠嘉也是最後一位擔任高職的開國元勛。申屠嘉非常廉潔,家裡從不接待任何同僚,有事去辦公室說。前文提到過,劉恆有個男寵叫鄧通。有次上朝,申屠嘉匯報工作,這個鄧通站在皇帝身邊,擠眉弄眼,不管申屠嘉在下邊說着正事。申屠嘉當時火就上來了,匯報完畢後,當場向皇帝提建議,陛下喜歡誰,給他錢給他地位就行了;但是朝廷禮儀,不可以不嚴肅!
  
  劉恆知道申屠嘉說的是鄧通,隨口回了一句,你不用說了,我知道了。但是申屠嘉對此事非常認真,下朝後,下令鄧通來丞相府見他,不來,殺。鄧通嚇得屁滾尿流去找劉恆,他知道申屠嘉是來真的。劉恆比較難做,讓去,不捨得,申屠嘉一向嚴肅,說殺人真會下手;不讓去,申屠嘉可是當着滿朝文武說的,而且確實是鄧通的錯。最後劉恆說你不用害怕,去吧,他要殺你,我會出面的。
  
  鄧通來到丞相府,老老實實,摘掉帽子,脫掉鞋襪,低着腦袋見申屠嘉,見了面就跪下咚咚磕頭。申屠嘉坐正位不理他,過了好大一會兒才開口,朝廷,是高皇帝的朝廷,你小小一個鄧通,大殿之上,視朝廷禮儀如無物,大不敬,論罪當斬!來人,把他拉出去,砍了!
  
  鄧通嚇得什麼話也說不出來,只顧在那兒磕頭,都磕出血來了。正好這時,劉恆的人來了,持皇帝符節,口傳劉恆的話,說鄧通是我的弄臣,丞相大人放了他吧。申屠嘉不敢抗令,放人。鄧通回去對着劉恆一通大哭。
  
  劉恆比誰都清楚,鄧通這個人除了一個男寵的身份外,什麼都不是,所以鄧通無意間成了劉恆和下邊人搞好關係的一個道具,挨揍的是鄧通,受益的劉恆,滿意的是下邊大臣,比如袁盎,比如申屠嘉。
  
  有一段時間,劉恆身體上長了一個瘡,化膿了,鄧通用嘴把膿吸出來。劉恆忽然想到了什麼事,問鄧通,天下誰最愛我?鄧通說,肯定是太子啦。
  
  太子劉啟進來問候老爹,劉恆說,你,給我吸膿。劉啟被嚇了一跳,但是老爹有令,下嘴吧。膿什麼味道可想而知,劉啟一邊吸,一邊想吐,表情極其痛苦。劉恆很不喜歡,還最愛我,讓你給親爹吸個膿也這麼費勁嗎。
  
  後來劉啟聽說是鄧通給老爹吸膿,老爹才搞了這麼一出,劉啟對鄧通恨之入骨。他做皇帝后,找了個理由把鄧通撤職查辦,抄家。最後鄧通身無分文,貧餓而死。
  
  劉啟
  
  劉啟跟大街上同齡的人們沒什麼區別,除了天生的地位。他這個太子做得很安穩,沒人爭沒人搶。也許是因為這個原因,劉啟的性格比較衝動,跟他爹的謹慎不太一樣。有一年,吳王劉濞的太子來長安朝拜,閒來就找劉啟玩,都是年輕人嘛。有次倆人下棋,為一步棋爭起來,先是口出不遜之言,進而發展到動手,劉啟抄起棋案子照着吳太子的腦袋就是一下---太子家的棋案子至少是石頭做的---吳太子當場倒下,再仔細一看,死了。
  
  劉啟如五雷轟頂,跑去找皇帝老爹想辦法。這種事誰有辦法,劉恆能做的,就是把屍體收斂好,送回吳國,並給劉濞道歉。劉濞根本不領這個情,屍體送到時,送葬的人被他罵回去了。劉濞說,天下都姓劉,死在哪裡就埋哪裡,給我送回皇帝那裡去!
  
  吳太子最終還是埋在了長安皇家陵墓里。
  
  劉啟非常擔心,他怕將來自己做了皇帝,如果吳王還沒死,會不會拿這事找他麻煩,吳王是誰都惹不起的啊。
  
  他太應該擔心了,擔多大的心也不過分。

  太史公用了相當長的篇幅集中總結評介劉恆一生,這在整部史記中幾乎也是獨家,堂堂漢太祖高皇帝劉邦也只得到幾個字評語:意豁如也、常有大度,還包括一個好酒及色。劉恆得到的最高評價是這麼一句話,“專務以德化民,是以海內殷富,興於禮義。“
  
  劉恆一共在位23年,這期間,沒有進行任何宮殿的擴建以及其他類似的工程,有次劉恆想建一座高台,用來登高遠望,有關部門報上工程預算,劉恆看後嘆了一口氣,十戶中等人家的家產加一起也沒這個台子值錢,我自己都常擔心這點水平,有辱高皇帝留下的這座宮殿,還蓋什麼高台,算了算了。
  
  劉恆在全國倡導艱苦樸素,並以身作則。除了正式場合,劉恆的日常衣服都是普通布料做的,後宮的慎夫人,衣服從來不拖着地,蚊帳也是普通蚊帳,劉恆給自己的修的墓,建築材料都是一般的瓦,沒用任何金銀銅鐵錫,而且下令埋了後不要起墳頭。
  
  還是那句話,無論這是真性情還是做秀,至少劉恆這麼做了----我們哪一個不是天天要做秀。
  
  劉恆從老爹劉邦那裡繼承了一個非常優秀的性格,聽得近話,再難聽也聽得近,他雖然沒有魄力可言,但是有眼光。袁盎跟他說話從不客氣,偶爾還有教訓的語氣,劉恆不放在心上;馮唐基本上就是對他開罵了,劉恆升他的職;周亞夫見了他都不拜,劉恆委以重任。
  
  劉恆從代國帶過來的老臣張武,喜歡錢,貪污受賄被人舉報,劉恆非但沒處罰,還送給張武一大筆錢,張武非常慚愧,不再收受任何錢財。從法律角度看,劉恆這種行為非常不值得提倡,但是換來的,卻是張武加倍的感激和忠誠。
  
  公元前157年六月,劉恆病死於未央宮,年四十七歲,葬於霸陵。諡號文,廟號太宗,後稱孝文皇帝,漢文帝。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6: 記錄了中國人在日本的命運--為張麗玲喝
2006: “大躍進”時期的吹牛比賽 (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