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星辰的翅膀:袁騰飛--不合時宜的歷史學人
送交者: 星辰的翅膀 2010年05月09日07:19:41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最近大火了一個人物,號稱歷史上最牛的歷史教師,他就是袁騰飛。我也就是昨天看了博友“78級興趣”給的鏈接,聽了久違了的一堂關於文革十年史的歷史課。發現他關於毛澤東及其紀念堂的很多觀點,和我以前的博文不謀而合,感覺自己很不孤獨啊,呵呵。

很早以前,曾經買過一本學校圖書館的英文原版舊書,是關於美國的歷史的。記得當時我驚訝地發現,美國的歷史教科書可以寫到最近的總統。俺有個感覺,中國的歷史都是後一個王朝給前一個修史,比如宋給唐,明給元。修史,歷來是我國統治者最看重的東西,他們沒有為當時的百姓負責的衝動,但還是有點畏懼後人的評價的。

只有一個毛澤東,對歷史似乎很不屑,大有“我死以後管他洪水滔天”的味道。當劉少奇對他說大躍進造成大量因饑荒而死的現象,說“人相食”,說‘我們(的這些所作所為)可都要被記進歷史的’,毛澤東露出了鄙視的表情。毛說自己無法無天,他對歷史也是毫無敬畏感的。

連歐陽修這樣的文人都有這樣恐懼。小的時候,讀到一則小故事,說歐陽修晚年還如何勤奮,修改他一生的詩文。他妻子看見了,笑着說‘難道你還害怕先生責罵你嗎’。歐陽老先生回答說‘我是害怕後生啊’。這不就說明,很多殘暴的中國皇帝小的時候讀了歐陽修這樣的儒者的薰陶,對歷史還是敬畏的。另一方面講,歐陽修也是一個修改歷史的壞榜樣。你想,他能在花甲之年重新潤色他年少時間的詩文,統治者還不是能任意修改歷史?用老態龍鐘的眼光重新審視一下憤青的激揚文字,很多都是要廢棄的。歐陽修真是很無聊,老了為什麼還要修改自己年輕時代的文字,那時候的青春朝氣多麼令人神往,那時候的情竇初開回想起來在心裡也能帶來些許溫暖。雖然可能有點輕狂,也幹過些荒唐事,但犯錯誤是年輕時期的資本啊!毛澤東年少時不是也號稱要湖南獨立,中共在1946年也天天嚷嚷着要實現美國式的民主?為什麼要掩蓋、修改歷史呢?

同樣的,用官家的歷史教材一統江山,那麼即使有最連續、最系統的二十四史,不也是一家之言?對於複雜的人類社會而言,再高明的一家之言,都是管中窺豹,不能帶來啟發性的思想的。所以,一聽到說中國歷史悠久,有着漫長不間斷的史官傳統,我就有點發笑。我見到很多年輕人,一提到文革或者六四,他們都是一臉霧水。連最近的歷史都不明白,讓他們背誦夏桀商紂、楚辭漢賦有多少意義?歷史不是數據和資料的累積,而是對資料的系統詮釋。系統詮釋,依賴詮釋者對於意義的理解。

最近回國,驚訝地發現外甥侄女們的教材中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些歷史,寫到改革開放。也是,要是我朝有兩百年的歷史,總不能讓學生對近一百年的時光記憶空白吧。也許,這就成了袁騰飛的機會,能從教材的標準答案中發揮出來,嬉笑怒罵地談論毛澤東文革甚至幾乎遺忘的民國史。有些人說,袁騰飛不配教歷史,因為他歪曲了歷史。持這種觀點的人,我想問一句,什麼才是歷史的真相?只有官定的“中共中央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才是標準答案?真正的歷史是不能靠一個組織的一次大會來一錘定音的。

歷史的英文是history,有的人說應該是History, His story. 誰的故事?大寫的“他”的故事,也就是上帝的故事。歷史資料汗牛充棟,但將歷史串成一條意義之河的使我們每個人的獨特眼光,這眼光依賴我們每個人的價值取向。我們承認自己的眼光可能是不準確的,但相信存在一個客觀上的歷史真相,一種最合乎真理的價值取向。

前年出了一個學歷史的范跑跑(范美忠),今年出了一個教歷史的袁騰飛。我絲毫不懷疑,袁騰飛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失去他的話語權。放在1976年之前,他失去的將是生命。記得當年文理分科之際,父親說文科不要選,因為不安全。中國的人文離文明的距離遠遠大於理工科離諾貝爾獎的距離,甚至可以講,沒有人文的進步,中國的科學也無法進步,因為惡俗的價值觀造就出弄虛作假、請客送禮、沽名釣譽的“科學工作者”,而不是追求真理的科學家。我對中國的信心越來越強,因為袁騰飛和范美忠這樣的人似乎一天天多了起來。當他們不再具有轟動效應的時候,中國就進步到文明的程度了。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9: 毛澤東為什麼如此重視樣板戲
2009: 劉文彩"百罪圖":全是後人加
2008: 《金瓶梅》與王世貞
2008: 六四與藏獨, 順便說說奧運
2007: 布熱津斯基論老布殊:無遠見,坐失良機
2007: 中國式“心態文化”的致命迷津
2006: ZT:台灣人的族源
2006: ZT:文武雙全的孔子【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