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第三隻眼睛看張學良
送交者: 令狐沖 2010年07月29日20:18:24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高伐林兄最近關於張學良的文章和高兄與信濟兄的對話很耐看,兩人說的都很有道理,但雙方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對於這個話題,我也有一些想法,算是從第三個角度去看張學良吧。

張學良是不是民族英雄的爭議

先說一下我的觀點,我認為如果光從西安事變本身來看,張學良是不是民族英雄存疑,如果一定要說是,也可能只是從共產黨的角度去看的。但如果把視野拉長放大,從中國人的角度看,張學良和他的父親張作霖是毫無疑問的中國人的民族英雄,尤其是張作霖。沒有他們父子,中國人就有可能永遠失去東北的領土,一如俄羅斯遠東地區,我們的外東北。

我們的歷史教科書語焉不詳的是,東北全境在1900八國聯軍侵華後就落入了沙俄手裡。沙俄在東北地區的投入,尤其是大連和中東鐵路的建設說明俄國人一開始就有永久占有我們東北地區的打算,直到5年後的1905年日俄戰爭,日本陸軍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從沙俄手中奪去了南滿,也就是東北地區的南半部。

在日俄戰爭中,日本海軍在東鄉平八郎的率領下對沙俄海軍取得完勝,沙俄海軍兩支艦隊被全殲,從此在東方再無海軍。可是,日本陸軍在“愚將”乃木希典的指揮下只懂得使用人海戰術,傷亡慘重,雖在南滿慘勝沙俄,卻已無力再攻北滿。所以日俄戰爭後,形成了俄占北滿,日占南滿,中東鐵路也是兩國平分的局面。中國雖名義上擁有東北的主權,可是實際上東北卻由日俄瓜分。兩國都有駐軍。而且,更為複雜的是日俄兩國在東北都有大量移民,日本除了本國人外,還鼓勵朝鮮人大量移居中國東北。

在此情況下,中國人的草莽英雄張作霖,假意親日,藉助日本的支持統一了東北全境,把東北保在中國人手裡。日本人發現張作霖不聽話,在皇姑屯暗殺了他。張學良子承父志,不僅穩住了東北的局面,而且在192812月毅然易幟,服從南京政府,完成中國統一。

張氏父子主政東北期間,對日韓移民百般阻擾,對中國移民則大開門戶,甚至從遠至安徽的關內各省一火車一火車地組織中國人移居東北,把東北地區牢牢地掌握在中國人手裡。日本人的陰謀沒有得逞,不得已先是策劃了皇姑屯暗殺,後又發動了九一八事變。

如果沒有張氏父子,很可能就沒有了中國人的東北三省,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張氏父子是辛亥革命後中國最大的英雄,是中國人的民族英雄。如果張氏父子不是中國人的民族英雄,日本人根本不用策劃實施皇姑屯暗殺和發動了九一八事變,中國歷史的舞台上也就沒有了後來汪精衛和溥儀的戲份。

關於西安事變的爭議

關於西安事變,高文中的觀點是:張楊發動的“西安事變”,挽救了中共紅軍。張學良是中共的“千古功臣”是當之無愧的。然而是不是中國的“千古功臣”呢?

我想西安事變“挽救了革命挽救了黨”應該是共識了,中共因此視張為恩人,恨張學良的人也就是因為這點而恨他的,因為合理的推論是,如果當時剿滅了共產黨,中國後來會一直在蔣介石國民政府的領導下,不會有大躍進,不會有文革,不會有肅反,不會有大饑荒等等災難。萬維網的網友之間的很多爭論也就不必要了。

我的觀點是,對西安事變,要看它對抗日戰爭的影響。如果沒有西安事變和國共合作,中國照樣能取得抗戰的勝利,則張學良不是中國的“千古功臣”,反之則是。所以為了釐清這個問題,我先來要分析一下抗日戰爭。

1933年的長城抗戰是一場比較接近正式的中日決戰。在華北的中國軍隊包括中央軍、東北軍、西北軍,晉綏軍都參加了戰鬥。中方直接參戰的軍隊達三十五萬餘人之多,而且精銳盡出,上場隊員名單包括(排名不分先後,看看這些名字就知道中國隊出場的是國家一隊的隊員):黃杰,徐庭瑤,關麟征,杜聿明,鄭洞國,邱清泉,戴安瀾,商震,傅作義,宋哲元,馮治安,張自忠,劉汝明的,趙登禹,王以哲…… 日軍總兵力只有五萬人左右,只是關東軍一部,但戰爭的結果卻是中方防守的長城要隘盡失,平津危急,不得已簽訂城下之盟。以中日國力軍力的差距來看,1937年全面抗戰開始後,如果我方如日軍所想,把軍隊全部集中到華北和日軍決戰,則日軍“三月亡華”不是幻想。

所幸的是,中國統帥蔣介石以高超的戰略來部分彌補了中國和日本之間國力軍力的巨大差距。我方的戰略簡而言之就是化北南方向的抗日戰爭為東西方向的抗日戰爭,為此不惜在上海主動攻擊日軍,引日寇從上海沿江而上,把戰場儘量放在兩湖一帶,我國中央政府則遷入重慶。關於對日戰爭,蔣介石政府從九一八後就開始逐漸作了準備。後來的戰爭進程的確也實現了中國方面原先的設想。

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說,三峽一帶的崇山峻岭從來都是重慶地區的天然屏障。在歷史上,從未有過從三峽攻進重慶的例子。歷史上的例子,都是從漢中經川北入川,先取成都,再某重慶。從遠在戰國起,重慶屬巴成都屬蜀。巴蜀分別面臨着湖北的楚和陝西的秦的威脅。結局是秦滅蜀然後滅巴。以後的兩千多年,就是這一個歷史的一再重複。如三國時魏滅蜀;五代時後蜀滅前蜀;北宋滅後蜀;蒙元和滿清入川等,都是從川北打入的。蒙古和滿清時,重慶地區的抗戰堅持了幾十年,即使在全國其他地區淪陷後還堅持了一段時間。

因此,在中國中央政府退入重慶後,日軍要想取勝,正確的戰略應該是西渡黃河,占領陝西,由漢中而成都,從後方包抄重慶。問題是,戰爭打了八年,日軍為什麼從未西渡黃河呢。須知,以中日軍力之差距,一條黃河是擋不住他們的。

我手頭有兩張華北敵後抗日根據地的地圖,是從中國大陸教科書上考下來的。貼圖的網友驚嘆共產黨軍隊驚人的滲透擴張能力。網上也流傳着毛澤東在洛川會議的講話,“七分發展兩分應付一分抗日”。對他的講話,我沒有找到權威的出處。但我認為後來的歷史就是這樣展開的。

以晉察冀邊區來看,聶榮臻193710月五台分兵時帶走了115師楊成武部等部只有約3000人,到1942年就發展到有108縣,總面積二十萬平方公里,人口2500余萬的晉察冀根據地。以上數據已經超過了十年內戰時期全部紅色根據地的總和。這也是為什麼沒有多少戰功的聶榮臻,羅榮桓可以毫無爭議的成為元帥的原因。

在敵後的日據區發展,抗日根據地多一寸土地,日偽軍就少控制一寸土地;根據地多解放一個人,日偽軍控制的人口中就少一個人。更何況,共產黨軍的軍隊有機會也打了很多硬仗。如楊成武部在黃土嶺擊斃了日軍的 “名將之花”阿部規秀中將。前些日子萬維網友貼出的關家垴戰鬥等。

 

回到原議題,我關心的焦點不是西安事變是不是給了中共坐大的機會,那已經沒有爭議了。我想說的是,這麼多的敵後抗日根據地的存在,毫無疑問的牽制了相當數量的日軍,使得日軍終八年之戰,從未能肅清後方。敵後抗日根據地的存在是不是阻止日軍不能西渡黃河的主要原因。如果是,則張學良是中國的“千古功臣”,反之則不是。我再放一張滿清滅李闖和南明的形式圖,網友可以對比來看。

需要說明一點的是,即使在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蔣介石如果想要剿滅紅軍,他仍有機會。當時,張被軟禁,楊出國,東北軍西北軍東調,中央軍入陝後,如果蔣堅持要軍事解決中共問題,他不是做不到的。從全局考量,從獲取蘇聯援助的角度,從全民族抗戰的角度考慮,他不堅持軍事解決是有道理的。蔣介石既有全局的戰略觀,又有抗戰到底的決心和能力,他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我們在那樣困難的時代有這一位領導人,不能不說是我中華之幸,否則,重演南明故事也不是不可能的。要知道,南明擁有完整的東南半壁,與滿清相比,除了軍隊戰鬥力差外,整體實力是強於滿清的。注意下圖清軍入川的路線。清軍全力進攻闖軍時,華北及其空虛,但仇恨李闖的南明軍沒有任何動作。

個人以為,蔣介石後來的失敗,1945~1946年的失策要占很大因素。關於這一點的論述已經有很多了。如他用陳誠裁撤雜牌軍,令許多軍人包括抗戰功臣生活無助只得去投八路;如占領長春後下令新一軍停戰不過松花江;如重用一批如胡宗南那樣的庸將等等。

試想,如果蔣介石在抗戰勝利後能夠和共產黨和組聯合政府,把雙方的軍隊逐步國家化,他是有機會把中國引入正軌的。退一萬步講,如果內戰不可避免,他如能用政治將軍的陳誠來推動土改而不是去裁軍和打仗,在軍事上用關麟征孫立人等能戰的將領而不是用胡宗南湯恩伯等庸將,他也未必沒有機會。把他最後的失敗全部歸到1937年的張學良身上是不公平的。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9: 香椿樹: 毛澤東的特供煙是老毛為中國留
2009: 哈哈,劉X當上將
2008: 從法西斯德軍的例子講講什麼是個人自由
2008: 張戎筆下的毛澤東(14)與蘇聯交惡
2006: [轉帖] “喋血105天”——被人遺忘的霍
2006: [轉帖] “喋血105天”——被人遺忘的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