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29歲的辛亥起義臨時總指揮吳兆麟zt
送交者: ksw 2011年01月11日06:17:23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29歲的辛亥起義臨時總指揮吳兆麟 - 鄂州 [ 4622 bytes | 2011-01-11 ] [ 1 ]

 

29歲的辛亥起義臨時總指揮吳兆麟
發帖者:鄂州 (時間:2011-01-11 03:23:50)


http://www.

【】《一代人傑吳兆麟》1月28日

  湖北省鄂州市中心,有鳳凰台;鳳凰台下的銅板上,按年代刻着鄂州的歷史。1911年是中國舊曆辛亥年,也是中國的“翻天覆地年”。這一年的10月10日晚,武昌城內清朝新軍中的革命士兵自發起義,一夜占領全城,這次舉義在中華大地上敲響了帝制的喪鐘,掀開了共和政治的新篇章。但是,作為中國近代歷史上的重要一幕,原本不該遺忘,如今卻很少有人知道,到底是誰指揮了武昌起義?!

  就是這位吳兆麟先生,武昌起義的總指揮,一個立下赫赫功勳的人,也是一個幾乎被歷史淡忘的人,慢慢的從時光的深處向我們走來。吳兆麟將軍祖籍湖北鄂州市, 1882年出生於鄂城葛店的農家。16歲入武昌工程營當兵, 1905年參加革命團體"日知會",任該會幹事及工程營代表。1909年,以優等生成績畢業於湖北參謀學堂,具有出色的軍事才能。

  自鴉片戰爭以後,中國淪於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境地。腐朽的清朝統治者對外妥協投降,對內橫徵暴斂,促使矛盾空前激化。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宣傳革命理論,組織革命政黨,在湖北主要有文學社和共進會這兩大革命團體,因宗旨目的相同,和革命鬥爭的需要,於1911年9月聯合起來,準備發動起義,革命黨人蔣翊武,孫武,分別擔任起義總指揮和參謀長,總指揮部設在武昌小朝街85號。

  武昌起義在革命黨人的策劃下,本來是有計劃有步驟的,不料10月9日下午,孫武在漢口租界寶善里實驗炸彈,爆炸負傷,被俄國巡捕入屋搜查,革命文告名冊彈藥均被搜出。武昌小朝街革命機關被暴露,彭楚藩、楊洪勝、劉復基三位烈士遇害,武昌風聲鶴唳,形勢十分嚴重。與其束手就擒,不如拼死起義。10月10日,下午7時,新軍工程營革命黨人熊秉坤打死鎮壓革命的士兵排長,率隊攻占楚望台軍械庫,打響了武昌起義的第一槍,其他革命黨人聽到搶聲,也率部赴楚望台集合。武昌城內外參加起義的新軍達3千多人,楚望台成了起義軍的大本營。

  10月11日清晨,一面醒目的鐵血十八星大旗,在黃鶴樓頭迎風招展。當日中午,革命軍商討組織軍政府,提議由吳兆麟任都督。但是吳兆麟認為自己只是一個隊官,相當於連長的官職,不足以號召天下,於是,他以總指揮身份提議公舉黎元洪為都督。黎元洪當時是清軍協統,相當於旅長,利用他的資望來出任都督,對革命有利。十天后著名革命黨人黃興到達武漢,吳兆麟又讓他替代自己出任戰時總司令,

  接着,清朝的北洋軍向武漢反攻,面對裝備精良的北洋軍,革命軍承受着巨大壓力,漢口漢陽相繼失守。危機中,黃興遠走上海,黎元洪潛走葛店,武昌危城,全靠吳兆麟支撐,吳兆麟重新出任戰時總司令。

  清政府派袁世凱親臨城下,但袁世凱並不想立即占領武昌,為了個人的政治野心,他通過英國領事館提議停戰3天,只要雙方在停戰條款上蓋印,即可停戰。然而,當時都督印已被黎元洪帶走了,吳兆麟急中生智,編出黎元洪不在的理由,連夜命人刻印,簽署了協議,革命軍得以喘息。袁世凱上書清政府,言“民心已去,無可再戰”。清廷只得下詔退位,武昌起義成功。

  對此,孫中山說:"武昌之成功,乃成於意外"。意外是有一些,比如那顆連夜臨時刻制的印章,但更多的還是吳兆麟極其同人的勇敢與智慧,是歷史的必然,。

  1998年鄂州人民集資修建了吳兆麟紀念館,紀念館占地5畝,主體建築共分兩層,一樓展示了孫中山、康有為、程思遠等人為吳兆麟題詞的真跡200餘幅。二樓是吳兆麟將軍生平事跡展覽,用圖片、實物展示了吳兆麟將軍的一生。

  在鄂州市城外不遠,有一道水閘,建成已有近80年的歷史了,看起來還是很結實,附近的孩子們說,他們很喜歡在上面跑來跑去的玩。一代名將為什麼修起了水閘?在京任職期間,吳兆麟目睹北京政府之所為,袁丗凱野心勃勃,黎元洪不足有為,對黨人喪失信心,遂退出政壇,解甲歸田,回湖北從事公益事業。

  1922年,他拿出自己的退役金兩萬大洋,督修樊口大堤,建民信、民生二閘,開闢月河,築王唐黃堤等水利工程,風餐露宿,不辭勞苦,三年時間,使工程告竣,變水害為水利,終於使沿江七縣一州淺澤變良田。閘門被命名為“民信閘”,顧名思義,民信也。

  在修建水利的同時,吳兆麟被公舉為"武昌辛亥首義同志會理事會"主席,為了紀念武昌起義,也為了安置在武昌起義中受傷的傷殘軍人,他出資倡修武昌首義公園,這兩大舉措用去了吳兆麟將軍全部的退役金4萬大洋。抗日戰爭時期,武漢淪陷,吳兆麟因素患哮喘,困居武漢讀經自遣。日本侵略者知其素著聲望,誘以出任偽軍總司令,偽湖北省政府首席參議,均遭吳拒絕。日本人無奈,將其軟禁。吳兆麟面對山河破碎,國難當頭,心情悲憤難抑,哮喘病加劇,於1942年10月17日飲恨而逝。重慶國民政府明令褒揚並予公葬。

  吳兆麟作為武昌起義總指揮,時間的落塵仿佛掩住了他的身影,人們幾乎在歷史課本上找不到他的名字,他只是清清淡淡的記載於《吳氏宗譜》裡,他也深深淺淺的銘刻在人們的心裡。

湖北省鄂城市人,字畏三,生於1882年。

1899.考入湖北陸軍第8鎮工程營隨營學堂學習。

1900.又考入工程專門學校學習。

1906.畢業,參加劉靜庵等人組織的“日知會”。

1911.10.10.“武昌起義”爆發,被士兵推為起義軍的臨時總指揮。後又改任謀略處謀略、參謀部副部長、部長、步兵第1協統領等職。

1911.12.被黎元洪任命為大元帥府參謀總長兼第5鎮統制。

1912.3.被袁世凱授予陸軍中將軍銜。後由於對袁世凱政府反感和對革命黨人失去信心,遠離政治,致力於社會福利事業,曾督修樊口大堤、王唐黃堤等水利工程。

1922.被推舉為“辛亥首義同志會”理事會主席。後“皈依佛法”,靠領退役金生活。

1938.10.在日軍占領武漢後,拒絕日方的利誘。

1942.在漢口病逝,終年60歲。

[鄂州@軍事天地]  [同主題討論]

 

 

中國第一軍人蔡鍔 與吳兆麟同齡 均是1882年出生
發帖者:為四萬萬國民爭人格 (時間:2011-01-11 06:58:12)

http://www.
【】中國第一軍人蔡鍔——以武力為四萬萬人爭人格。流血救民。成不居功.敗不亡命

沒有蔡鍔先生,也許我們十幾億人今天還要向一個姓袁的皇帝行三跪九叩之禮!

蔡公改名為鍔,立志“流血救民”。

討袁護國,決心以武力“為四萬萬人爭人格”。護國軍誓師之語:成不居功.敗不亡命

一直以來,締造民主共和國,我覺得蔡將軍是堪當此任的最合適人選。不僅僅是因為他的軍事才能。當然蔡將軍的膽識和軍事才能也是令人敬佩的。

蔡鍔的“軍隊國家化”理念,及其“軍人不黨主義”主張,可見他先進的思想.

曾幻想,共和國文有宋教仁,武有蔡鍔,那該多好。

可惜中山,黃興,教仁,蔡鍔倒下了,袁世凱,蔣介石,毛澤東站起來了。

蔡將軍生前常說:「人有善就拿來益我,我有善則拿出去益人,好比連環相生,所以善的源流永遠不會乾涸,而善端永遠不會斷絕。這樣,一個人才能停留在最好的境界,成為古今一個完全的人。」

蔡鍔對民主共和有更深更清醒的認識。他認為以武力推翻清王朝,建立了共和國後,今後的任務就是建設國家,以前推翻清王朝是武力之爭,共和國建立之後,怎樣建設國家就應當是主義之爭,主義之爭只能是政黨在國會裡通過辯論來進行,因此軍人不應該加入政黨,政黨的主義之爭軍人參乎其中,主義之爭就會變成武力之爭。

因此,蔡鍔提出“軍人不黨主義”與“軍隊國家化”思想,反對軍人干政。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蔡將軍的見識比我們今天的一些人還要高出一籌。由此也可見蔡將軍的人品。他沒有什麼打江山坐江山的封建皇權思想,他考慮的只是國家、民族。

儘管蔡鍔將軍對政治非常淡漠,但他知道軍人該幹什麼,一旦有人要顛覆共和國,恢復帝制,他馬上站了出來。儘管這個人對他非常器重,力量強大,但國家、民族的利益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

蔡鍔在護國戰爭勝利後,即得了嚴重的喉疾,在日本不治身亡。儘管蔡鍔身前一直身居高官,做都督是上馬管軍下馬管民,所有錢糧一手包辦,連中央都畏懼的土皇帝;護國戰爭時帶兵打仗,每天經手的錢糧千千萬萬。但蔡鍔死後竟欠有不少的債,還是他生前的好友湊錢為他料理的後事。其高潔的品行令人敬仰啊!

蔡松坡先生,實吾中華曠古之一完人焉!

==============================

蔡鍔(1882.12.18—1916.11.8),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寶慶(今邵陽)人,1882年生於湖南寶慶(今邵陽)一個貧寒的裁縫家庭。6歲時在當地一位名士幫助下,免費入私墊學習。12歲考中秀才。16歲考入長沙時務學堂,受到該學堂中文總教習梁啓超的賞識,並建立起深厚的師生友誼。

蔡鍔也像許多熱血青年一樣,懷着急迫的心情,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他在一首詩中寫道:“流血救民吾輩事,千秋肝膽自輪菌”

1899年7月,蔡鍔東渡日本,入陸軍成城學校學習,從此開始了“軍事救國”的生涯,並正式改名為鍔,立志“流血救民”。

1902年2月,他在梁啓超創辦的《新民叢報》上,發表了題為《軍國民篇》的文章,闡述丁他的救國救民主張。他認為中國之所以“國力孱弱,生氣銷沉”,主要由於教育落後,思想陳舊,體魄羸弱,武器窳劣等原因造成的。若要改變上述弊病,必須實行“軍國民主義。”他斷言:“居今日而不以軍國民主義普及四萬萬,則中國其真亡矣。”蔡鍔認為“欲建造軍國民,必先陶鑄國魂”。至於“國魂”的具體內容是什麼,蔡鍔雖冥思苦想,卻未能做出回答。儘管如此,他的這種探索還是有意義的。

1902年11月,蔡鍔又考入東京陸軍士官學校。他思想活躍,成績突出,與同學蔣方震、張孝准,同被稱為“中國士官三傑”。

當時,他雖然熱切地希望變中國為世界第一等強國,但是還沒有確立以暴力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思想,仍然抱着從改革軍事入手,幫助清廷革除弊政,藉以實現富國強兵的理想。

1904年初,蔡鍔從日本士官學校畢業歸國。先後應聘任江西隨軍學堂監督、湖南教練處幫辦、廣西新軍總參謀官兼總教練官、廣西測繪學堂堂長、陸軍小學總辦等職。年輕英俊的蔡鍔,腳穿長統靴,腰挎指揮刀,每天揚鞭躍馬,威風凜凜,指揮練兵。他講解精闢,技藝嫻熟,要求嚴格,深受官兵敬佩,被讚譽為“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不久,雲南總督李經羲聘請他到雲南擔任軍職。

1911年(宣統三年)初,蔡鍔抵滇。在等待接任新職期間,他伏案著書

1911年7月,清廷發布上諭,任命蔡鍔為新軍第19鎮第37協協統(旅長)。蔡鍔開始按照自己的主張和設想,進行改造和訓練滇軍的活動。蔡鍔雖未參加同盟會,卻受到日益高漲的革命形勢的影響,暗中與同盟會保持聯繫,對革命黨的活動給予同情和協助。他向同盟會員保證:一旦發生革命,一定給予“絕對同情支持”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11月1日(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昆明起義,起義官兵在五華山組織了“雲南軍都督府”,公推蔡鍔為雲南都督。這時,他年僅29歲。蔡鍔就職後,積極更新人事,革除弊政,整頓財政,裁減軍隊,興辦教育,開發實業,使雲南呈現出一派生氣勃勃的景象。

1913年10月,蔡鍔被袁世凱調到北京,任全國經界局督辦。他一方面領導經界局工作,一方面仍熱心於軍事學術活動。他與蔣方震、閻錫山等11人組織軍事研究會,深入研究各種軍事學術問題。

其間,他不斷上書袁世凱,為國防建設和軍隊建設獻計獻策,傾訴他希望建設一支強大武裝力量的強烈願望。然而,野心勃勃的袁世凱,不僅對蔡鍔改革軍事的熱望不予理睬,反而倒行逆施,瘋狂地進行軍事獨裁和復辟帝制活動。

最初,蔡鍔對袁世凱抱有幻想,認為他“宏才偉略,群望所歸”。

1915年5月7日,袁世凱與日本帝國主義秘密簽訂賣國的《二十一條》,深深刺痛了蔡鍔,使他看清了袁世凱的反動面目,8月,在袁世凱的授意下,北京出現了一個打着“籌一國之治安”旗號的“籌安會”,公然為復辟帝制製造輿論。接着,各類“聯合會”、“請願團”也紛紛粉墨登場,為帝制唱讚歌。

12月,袁世凱完成了復辟帝制的準備,於13日宣布接受帝位,下令取消民國,改用拱憲年號。

袁世凱復辟帝制的活動,使蔡鍔氣憤已極,他決心以武力“為四萬萬人爭人格”。

於是他表面上裝出不關心政治的樣子,常去北京八大胡同,與名妓小鳳仙廝混,以蒙蔽衰世凱,暗中卻多次潛赴天津,與老師梁啓超商量討袁計劃,並初步擬定了赴雲南發動武裝起義的戰略設想。內容是:“雲南於袁氏下令稱帝后即獨立,貴州則越一月後響應,廣西則越兩月後響應,然後以雲貴之力下四川,以廣西之力下廣東,約三四個月後,可以會師湖北,底定中原”。

1915年11月,蔡鍔秘密離京赴津,旋以治病為名東渡日本,後經台灣、香港、越南,於12月19日抵達昆明。

在民主革命志士雲集的雲南軍隊中,從8月中旬“籌安會”成立時起,中下級軍官就積極活動,醞釀發動討袁起義。9月11日以後,以唐繼堯為首的團以上軍官,又多次舉行秘密會議,確立了護國討袁的戰略決策,並着手進行戰爭準備工作。蔡鍔抵達昆明,加速了雲南反袁武裝起義的爆發。

1915年12月25日,雲南通電宣布獨立,眾推唐繼堯為雲南軍政府都督,組成護國軍三個軍,分別從四川,湘西和廣西三個方向出師討袁。蔡鍔為第一軍總司令,率4個梯團(旅)約8000人入川,擬對川邊敵軍突然襲擊,出奇制勝,奪占敘州(今宜賓)、瀘州諸要地,再北攻成都、東取重慶,爾後揮師東下,會師武漢。

護國軍以弱於敵人的兵力,在餉彈兩缺,後方接濟時斷的情況下,與號稱精銳的北洋軍奮戰數月,雖沒有奪占瀘州,卻牽制住了敵軍主力,阻止了敵軍的推進,有力地配合了其它方向軍隊的行動,推動了全國反帝制,運動的發展壯大。3月22日,袁世凱被迫宣布取消帝制。瀘州前線總司令張敬堯,見勝利無望,也在3月31日與蔡鍔達成停戰協議。

袁世凱第二期作戰計劃,決定縮短戰線,集中兵力於湖北,準備重點進攻湘西,再以湘西為跳板從翼側進攻滇黔,另外分兵一部進攻陝西,(陝西將軍陳樹藩已宣布獨立討袁)以保障京師的側翼安全。張敬堯雖然與護國軍談判停火,暗裡也在制定新的作戰計劃,準備對護國軍發動新的攻勢。其作戰企圖是:以第8師主力分別從合江出先市、堯壩,向白節灘翼側進攻,張敬堯親率第7師主力由納溪、茶堂子前出,向大州驛佯攻,鉗制滇軍主力,另以一部由二龍口,大渡口等處向大州驛側後實施深遠突擊,直搗永寧,斷絕滇軍後路。袁軍新的作戰企圖,早被護國軍識破。蔡鍔等一面對敵“虛與委蛇”,努力達成停戰協定,以便爭取時間,整頓部隊,調整部署,補充新兵,催運軍需,一面積極商討下一步作戰計劃,“以圖大舉”。

袁世凱在6月6日憂鬱死去,護國戰爭也隨之結束

袁世凱死後,黎元洪繼任為民國大總統,於7月6日任命蔡鍔為四川督軍兼省長。但是,這時蔡鍔的病情惡化,他草草處理了川省善後事宜,即於9月東渡日本治病。11月8日上午,終因醫治無效,病逝於日本福岡,年僅34歲。

1917年4月12日,蔡公魂歸故里,國民政府在長沙嶽麓山為他舉行國葬,蔡公也成為民國歷史上的“國葬第一人”。

===================

平生慷慨班都護;

萬裡間關馬伏波。

----孫中山挽蔡鍔

(本聯以東漢名將班超、馬援比擬蔡鍔。武昌起義爆發後,蔡鍔領導昆明新軍起義,宣布雲南獨立。故上聯說他一生意氣激昂,如同漢代任西域都護平定莎車、龜茲等地貴族變亂的班超。袁世凱稱帝時,蔡歷盡艱險潛回雲南,組織護國軍討袁,迫使袁世凱取消帝制,察遂任四川督軍。因戰事積勞成疾,旋赴日本就醫,逝於福岡。故下聯將他比做漢代任伏波將軍、後出征時病死於軍中的馬援。全聯寄託了作者對察鍔的讚頌和緬懷。本聯運典襯托兼用,以班超、馬援兩典襯托蔡鍔,甚為貼切。)

國民賴公有人格;

英雄無命亦天心。

----梁啓超挽蔡鍔

知所惡有甚於死者;

非夫人之慟而誰為。

----梁啓超又挽蔡鍔

(1916年11月8日蔡鍔以肺病卒於日本福岡醫院。梁氏聞耗悲痛異常,除於12月5日與旅滬人士舉行公祭外,並率仲弟啟勛等私祭之;此聯為私祭時所撰。此為典句聯。"知所"句,語出《孟子·告子上》:"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意謂死亡本是我所厭惡的,但是還有比死亡更為我所厭惡的,所以有的禍害我不躲避。"非夫"句,語出《論語·先進》:"顏淵死,子哭之慟。從者曰:'子慟矣!' 曰:'有慟乎?非夫人之慟而誰為?'"末句是說:我不為這樣的人傷心,還為什麼樣的人傷心呢?吳恭亨評此聯時說:"集《四子書》語不難,難在出副語痛至,對副語襯出師挽弟,尤栩栩欲活。"蔡是梁主講長沙時務學堂時的得意門生,又是出師討袁的合謀者,因此,蔡的逝世給梁啓超帶來極大悲痛?他在《祭文》中說:"嗟乎嗟夫,天不欲使余復有所建樹,曷為降罰不於吾躬而於吾徒。"梁氏善集句聯,此為其中最恰切的一個。)

濁世生公天大錯;

人間留我老何為。

----譚人鳳挽蔡鍔

一身肝膽生無敵;

百戰靈威歿有神。

----黎元洪挽蔡鍔

正倚濟時唐郭李;

竟嗟無命漢關張。

----黎元洪挽蔡鍔、黃興

微君之功,今為洪憲之世矣;(另有版本首句為:"微君之躬,")

思子之故,怕聞鼙鼓之聲來。

----康有為挽蔡鍔

食少事煩,西川勞苦思諸葛;

功成身退,東海蒼茫哭仲連。

----馮國章挽蔡鍔

才氣自空群,往事莫將成敗論;

英靈還為國,壯懷寧以死生殊。

----馮國璋再挽蔡鍔

非若輩可嗤,英名萬古江流在;

慰我民以笑,侯船兩旗風泊之。

----張謇挽蔡鍔

(1916年11月8日,逝世於日本福岡大學醫院,後喪舟歸經南通天生港,張謇挽此聯以示哀悼。"英名",極力肯定蔡鍔。在當時上層人物中,對蔡鍔不乏非議者,而張謇認為,江流不止,則蔡鍔的英名萬古長存。"慰我",語出韓愈《柳州羅池廟碑》:"侯之船兮兩旗,度中流兮風泊之。待侯不來兮,不知我悲。侯乘駒兮入廟,慰我民兮不嚬[pin2]以笑。"相傳,柳州風俗,迎神的船上插有兩旗,船中放置木馬木偶人,音樂前導,迎而至廟。嚬,同顰,謂皺着眉頭。不嚬以笑,不愁而喜。上述風俗是寫柳州人民迎柳侯神[柳宗元]入廟的情形,今借來寫蔡鍔靈船,惟妙惟肖。)

魂魄異鄉歸,如今豪傑為神,萬里江山空雨泣;

東南民力盡,太息瘡痍滿目,當時成敗已滄桑。

----楊度挽蔡鍔

(上聯對蔡的去世表示悲泣。異鄉,指蔡病逝於日本福岡。楊度曾擁護袁世凱稱帝,袁死後思想轉變,加入國民黨,擁護孫中山。聯中稱蔡為豪傑,反映了他對蔡一生的肯定。"萬里江山空雨泣",極寫對死者哀痛之深切,江山本無情,現在亦為死者致哀哭泣,何況人乎!下聯一方面反映了楊對國家前途、民眾疾苦的關心,同時也反映了楊當時對討袁戰爭的保留看法,表現了楊度思想上的局限。瘡痍,指創傷,比喻戰爭帶來的民生雕敝。"當時成敗",指蔡鍔領導的討袁戰爭。滄桑,滄海變良田,這裡指已成往事。)

萬里南天鵬翼,君正扶搖,那堪憂患餘生,萍水姻緣成一夢;

廿年北地燕支,自悲淪落,贏得英雄知己,桃花顏色亦千秋。

----易順鼎(代小鳳仙撰聯)挽蔡鍔

(這是作者代小鳳仙擬的一副挽蔡鍔的對聯。蔡鍔被袁世凱軟禁時認識了北京名妓小鳳仙,彼此相愛。小鳳仙不僅色藝超群,而且明辨是非,愛憎分明,敢作敢為。後袁世凱公然稱帝,蔡鍔在小鳳仙幫助下逃回雲南,立即向全國發出了《討袁檄文》,組成護國軍,起兵討袁,贏得了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護國戰爭的勝利。蔡鍔則積勞成疾,客死日本。上聯歌頌蔡乃生長在南國的英雄,如同大鵬展翅,正扶搖直上,前程萬里,但出於憂國憂民,心力交瘁,不幸過早地離開了人世,我和他萍水相逢、結下的姻緣,可終成一場空夢。"萬里南天鵬翼"兩句典出《莊子·逍遙遊》:"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下聯直承上聯而來,我從北地南來,墮入風塵,淪為官妓,正悲身世淪落,卻贏得了英雄的賞識,結為知己;我這樣一個妓女,也將附驥尾而千秋留芳了。"燕支",即胭脂,代指妓女。"桃花顏色",喻指小鳳仙。聯語文筆典雅精美,感情真摯,評價蔡鍔及申述兩人關係完全切合各自的身份地位,且能將一己之悲哀與時代之憂患結合起來,使聯意得到深化,因此傳誦一時,被譽為名聯。一說,掩護其潛出北京者是孫中山顧問、澳大利亞駐北京記者端納。)

旗揚滇省,軍震川疆,聽叱咤一聲,洗清帝制腥膻,風起雲飛酬壯志;

身寄外邦,心懷祖國,讀臨終遺電,試問同胞痛哭,淚枯血竭為何人?

----佚名挽蔡鍔

昆明一鼓,北震燕京,勸進封還帝闕書,誰能把七二奇峰壓倒嵩岳;

巫峽片帆,東浮瀛海,長生不與仙家藥,我欲乘三千巨浪鏟卻蓬萊。

----吳獻征挽蔡鍔

攻錯似曾左,交契似雷陳,為國家患難相依,竟慘類扼吭,問年只等周公瑾;

發憤如祖劉,代將如郭李,儻時局紛紜多事,恐難鳴孤掌,何處重逢鍾子期。

----唐繼堯再挽蔡鍔

具乾坤旋轉之才,帝制推翻,民國再造,費幾許熱血苦心,奇略振全球,何殊光武復劉,少康興夏;

當風雨飄搖之際,神州依舊,柱石先頹,胡不吊忠魂烈魄,哀思動三迤,從此平原繡像,范蠡鑄金。

----雲南省議會挽蔡鍔(37+37=74字)

成不居首功,敗不作亡命,誓師二語,何等光明,故一旅突興再造共和;

下無逞意見,上無爭利權,遺書數言,如斯深切,問舉國朝野奚慰英靈?

----丁懷謹挽蔡鍔

湖南長沙嶽麓山蔡鍔墓對聯:

以國家社會為前提成不居功敗不亡命

得衡岳瀟湘之正氣生則人傑死則鬼雄

北京西城區棉花胡同66號有蔡鍔故居

[為四萬萬國民爭人格@軍事天地]  [同主題討論]

 

太平天國與辛亥革命的共同點是通過經營服裝業而獲得巨大榮耀
發帖者:中國民主運動的巨匠們 將如此同 (時間:2011-01-11 07:02:38)

http://www.
【】

太平天國與辛亥革命的共同點是通過經營服裝業---為他人作嫁衣裳---而獲得巨大榮耀 太平天國的猛烈衝擊,實質性的結果是清王朝的軍權落入了漢人的手中(湘軍與淮軍) 而辛亥革命的猛烈行動,實質性的結果是清王朝的政權落入了漢人的手中(以淮軍的起家的新軍領袖袁世凱) 雖然太平天國與辛亥革命的發起人與領導人,在個人方面,沒有得到自己的實惠,但是通過這種為他人作嫁衣裳,來獲得了巨大的讚譽,在歷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不可磨滅.

同樣的,中國民主運動的巨匠們,也將獲得同樣的榮耀---他們的奮鬥,不是為了自己的掌權,不是為了自己成為公僕,而是為了中國人民能自己選出自己的公僕.這些民運巨匠們是在為這些民選的公僕做嫁衣裳,同樣也是,這些民運巨匠們,也將會在中國歷史上甚至是中國的文明史上,留下不可磨滅的貢獻與巨大的榮耀 -------- 蔡鍔正好出生於裁縫家庭.呵呵

1916年1月14日,蔡鍔率護國軍第一軍第二、三梯團出發。行前發表《告滇父老書》,表明他要“竭股肱之力,濟之以忠貞,以求勿負我父老之厚望”;又發表《諭四川同胞文》,說明雲南出兵,是為了“永護中華民國”。

北洋軍占領藍田壩之後,立即向納溪進攻。此時,瀘州北洋軍已達2萬餘人。2月14日, 袁軍田樹勛部占領納溪外圍高泉場兩側高地,以猛烈炮火壓制護國軍。同一天,袁軍精銳第三師第六旅吳佩孚部猛攻納溪鎮東之高地棉花坡,護國軍劉存厚師之工兵營頑強防守。2月16日,護國軍梯團長趙又新又調董鴻勛支隊一部赴棉花坡,接替劉師工兵營。 這時,正在開進途中的蔡鍔聞訊,急令第三梯團之朱德支隊,火速往援。18日,北洋軍吳佩孚再次發動進攻,護國軍頑強作戰,與敵軍激戰竟日,適逢天降大雨,北洋軍撤兵回守。護國軍於19日、20日展開反擊。由於北洋軍兵眾,護國軍彈藥接濟不上,被迫於23日轉於防禦。 2月23日,蔡鍔趕至納溪前線,決定從25日晨起,再次發動攻擊。

由於北洋軍兵力較厚,注意縱深設防,護國軍沒能攻破敵之正面陣地。這次作戰,護國軍雖予敵以重大殺傷,但本身傷亡和失蹤也不下千人,兵力大為削弱,蔡鍔認為,“此三星期之劇戰,實 吾國有槍炮後之第一戰也”。鑑於傷亡較大,彈藥不濟,蔡鍔決定暫時退卻,於3月6日 下令後撤至大洲驛一線。北洋軍占領納溪。

袁世凱得意忘形地宣布: “蔡鍔蓄謀作亂,借端稱兵,竟敢攻略國土,擾害閭閆,希圖割據,破壞統一,實屬異常謬妄,現敘州先經克復,納溪大股悍寇亦經潰敗,當不難指日蕩平。”他授熊祥生、吳佩孚、吳新田晉級陸軍中將,並送去大批慰問品。 此後,戰事趨緩,護國軍無力進攻,苦撐待變;敵軍不想進攻,猶豫觀望。 但在雲南護國起義的推動下,貴州首先響應,廣西繼後獨立,官兵大受鼓舞。3月17日,蔡發動第三次攻擊,護國軍“連日激戰,大獲勝利”,收復江安、南溪、納溪,前鋒距瀘洲僅十餘里。 3月23日, 袁世凱被迫取消帝制。

[中國民主運動的巨匠們 將如此同@軍事天地]  [同主題討論]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0: 和毛主席的合影是這樣照的
2010: 艾薩克·牛頓
2009: 閒論當年右派與如今下崗職工的處境分別
2009: 毛澤東為什麼“感謝日本侵略”?
2008: 民間評選的年度十大新聞
2008: 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緣何失利zt
2007: 【《中國之路》2007年元旦社論】讓左派
2007: The Story of the Rosetta Stone (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