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第一批入朝的志願軍裝備與美韓軍比較
送交者: ByStander 2011年02月02日20:25:28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第一批入朝的志願軍裝備與美韓軍比較

資料來源:志願軍方面的來自《抗美援朝戰爭史》。

之所以想和德國的山地步兵師比較,主要是其作戰環境和朝鮮的環境相似,裝備主要是步兵武器和輕便的火炮,車輛較少,但卻是德國最精銳的步兵部隊,便於和第一批入朝的志願軍比較。

士兵:手榴彈3枚, 步槍和衝鋒鎗1枝(步槍估計就是兩種,一種是三八大蓋,一種是其七九式步槍, 衝鋒鎗估計是美式湯姆森、黃油槍)。 而德軍的單兵裝備是毛瑟98 K步槍和MP40衝鋒鎗(還有一些捷克造的仿毛瑟98K的VZ33步槍)。兩者基本上沒有區別,甚至中正式步槍就是毛瑟98K的仿製版。

班:輕機槍1挺,(估計要麼是歪把子,要麼是捷克式),編制4名射手, 步槍衝鋒鎗至少8隻。德軍每班有一挺毛瑟MG34通用機槍,既可以做輕機槍, 也可以做重機槍使用。火力很猛, 壓倒歪把子和捷克式。但和捷克式差距並不大,德軍的一些單位也使用捷克式。

連: 60毫米迫擊炮3門,擲彈筒有彈者保留,無彈者取消。以三排9班制計算,一個連的重武器有60毫米迫擊炮3門,擲彈筒若干, 9挺輕機槍。德軍的連1940年春以前都是三排9班制,重武器有50毫米迫擊炮3門,2挺重機槍, 9挺輕機槍, 所謂2挺重機槍應該就是使用三腳架用彈鏈射擊的MG34。 應該說志願軍的裝備僅少了2挺機槍,多若干擲彈筒,至少是扯平。

營: 編制1個機炮連, 包括2個重機槍排,共配備重機槍6挺,1個迫擊炮排, 配備81或82毫米迫擊炮3門。火箭筒在編者暫時保留, 缺編的營不與補充。德軍編有一個重裝山地步兵連由1個山炮排、一個工兵排、和1個通信排組成。裝備有2門75毫米山炮。山地機槍連有3個重機槍排和一個迫擊炮排,裝備12挺重機槍和2挺輕機槍。和6門80毫米迫擊炮。 在營的編制上德軍比志願軍多2門山炮,和8挺機槍,而1939年火箭筒還沒有發明也不可能配發。火力強於志願軍,但需注意的是山地機槍連是專門作為加強精銳山地部隊的火力而編制的,普通的德國步兵師無此編制。

團:編制1個92步兵炮連, 配備4門炮,一個重迫擊炮連,配備4門炮。或按照每連6門81或82毫米迫擊炮代替。德軍團部直屬一個警衛連,裝備4挺重機槍,3挺輕機槍。一個反坦克連,PAK-36反坦克炮12門。綜合一個團的裝備比較(92步兵炮和75毫米山炮相抵,4門重迫擊炮和6門80毫米迫擊炮相抵),德軍比志願軍多12門反坦克炮,12門80毫米迫擊炮,2門山炮,31挺機槍。可以說即使不計算山地機槍連的機槍,德軍團一級的火力仍然要明顯的強於志願軍。

師:編制1個山炮營,配備75毫米的41式92式或美式山炮12門。1個工兵營,一個警衛連。至於師偵察分隊到底是什麼編制沒有給出,但從原師屬警衛營縮編為警衛連看出,有可能是2個或者3個偵察連。對於偵察分隊的建設,要求是:幹部戰士要好中選優,並配備最好的武器。每個偵察班除配備一個建制步兵班的武器以外,另配一具擲彈筒。每個偵察排增配2挺輕機槍、一具火箭筒。每個偵察連,增配2門60毫米炮,要求每個偵察連具有完全獨立殲滅美軍1個排的能力。由於沒有給出志願軍軍在師一級的後勤單位的數據,無法和德軍完善的後勤單位做比較(例如野戰醫院,運輸部隊,麵包連,屠宰連等)。只與德軍的戰鬥部隊做比較,德軍山地步兵師有一個山地炮兵團, 裝備75毫米山炮8門,105毫米山炮8門。一個山地反坦克營,編為兩個反坦克連和一個防空連,裝備24門反坦克炮,和10門20毫米高炮。一個山地工兵營,編為兩個山地工兵連,和一個摩托化輕型工兵連,這個營有27挺機槍和20具火焰噴射器。緊急或必要時(如攻堅時),可直接投入作戰。一個偵察營,編有 1個裝備2挺重機槍和9挺輕機槍的山地騎兵連,和3個裝2挺重機槍和9挺輕機槍,50毫米迫擊炮3門的自行車連,師部還有一個警衛連和一個憲兵連。另外,通常在師部下還有一個山地預備營,作為補充兵員使用。下屬3個山地預備連,其配備與山地步兵連相同。

綜合師一級的比較,(注意德軍每個山地師只有2個山地步兵團)。德軍每師比志願軍多48門 PAK-36反坦克炮,4門105MM山炮,10門20MM高炮,9門80MM迫擊炮,24挺機槍,比志願軍少42門60MM迫擊炮。志願軍還有一些擲彈筒和火箭筒未計入。考慮到志願軍部隊普遍超員(每個軍額定編制是3.5萬,但第一批入朝的沒有一個軍是在4萬人以下的),上述機槍迫炮的差額很可能還要小。

綜合以上的比較,經過整編過的東北邊防軍部隊,即第一批入朝的志願軍部隊,的裝備並非如宣傳上的小米加步槍,而是即使在師一級上也和精銳的德國山地步兵師並沒有太大的差距。其差距主要體現在壓制火力(少4門105MM榴彈炮)和高射炮(少10門 20MM高炮)上,從實際第一、二次戰役的戰況來看,即使再增加上述所缺的武器恐怕也對戰局沒有太大的幫助。真正的差距是在後勤方面.

--------------------------------------------------------------------------------------------------------

比較一下第二次戰役西線兵力及裝備,可以發現差距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大。基本上西線第一線志願軍以六個軍對上聯軍六個師(3個美國師,3個韓國師),如果以志願軍一個軍(來自蘇聯報告)和美、韓師的裝備跟兵力來比較的話:

      中國軍  韓國師  美國師

人員    35,000 11,975 18,804

步槍卡賓槍 12,000  9,746 14,629

衝鋒鎗    2,500   285   638

輕機槍     700   327   572

中重機槍    200   203   394

火箭筒      *   111   546

60迫炮     252   84   84

81迫炮     81   54   40

重迫炮     36    36   36

防空機槍     0    0    32

防空機炮    0    0    32

無後座力炮    0   18   120

70步炮     36   0    0

75山炮     36   0    0

105炮      0   18   54

155炮      0   0    18

坦克      0    0   149

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志願軍一個軍的火力要超過一個韓國步兵師。此時的韓國師都是由沒有訓練過的新兵組成,碰到兵力裝備都占上風、而且作戰經驗豐富的志願軍部隊,自然打不過。特別是西線的東翼,韓第8師碰上第42軍,韓第7師碰上第38軍,一下子被撕開一個大洞。

以志願軍一個軍的戰力和美軍一個步兵師相比,在輕武器、迫擊炮方面也不差,不如的地方在重裝備如火炮、坦克、防空機炮車等方面。而上述的比較是根據編制員額,實際上第二次戰役時美軍在西線的幾個師都缺員,已經補上了沒有訓練過的附編韓軍(KATUSA)還是沒有滿編。如美第2師連附編韓軍算在內在11月15日時僅有15,000人,三個步兵團各少約900-1,000人。等到它的右側韓 7師、韓8師一崩潰,它面對的就是第40軍、第38軍兩個軍的直接壓力。

美軍一個師里的那麼多步槍卡賓槍,一半在二線單位手上,如他們的炮兵、勤務連等等也都配有卡賓槍。這些人可能還沒開過幾次槍,特別是朝鮮戰爭爆發後補進來的後備役人員,原來就沒有什麼訓練,擔任二線勤務也沒機會開槍。

美軍一個步兵師編制1.8萬人,下轄三個步兵團,編制各3,793多人,合計僅有11,379 人,這裡面其實還有團里一堆二線打雜人員。如果單算步兵營,一師9個步兵營(各約900人出頭),合計8300人左右。以步兵戰鬥兵力來說並不比一個中國師占優勢,所以用重火力來補。

既然知道是這種情況,再對照各時期的地形影響、雙方態勢、所使用的戰術等等,很容易就可以了解為何會勝會負,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如第二次戰役,美軍三個師都缺員,這裡就算都滿員好了,所有的步兵營灑出去,8300X3,2.5萬,韓國三個師也算 2.5萬好了,第一線不過5萬,其中一半還是沒有戰力可言的。散在一個寬廣的正面,又是在攻擊前進中,自然處處是空隙。

志願軍呢?18個師是差不多個個都用上,卻又沒有那麼多二線單位,一個師可以投入7,000人為第一線步兵吧?12.6萬。第一次、第二次,都很容易鑽空隙。第三次雙方兵力差距比例並無太大改變,一樣是鑽空隙打菜鳥(韓軍)。第四次、第五次,兵力差距減少(東線美韓軍補回西線,美軍多了3個師可用),戰術被摸透,聯軍發揮火力優勢,只用平推不用突進,人力優勢就不再了。

--------------------------------------------------------------------------------------------------------

第九兵兵團冬裝分發情況

這是東北軍區後勤部財務部兼部長蘇煥清、兼政委張濟民、副部長耿萬福寫給總後勤部部長楊立三、副部長賀誠、宋裕和、張令彬並轉呈中央軍委的報告,選入《抗美援朝戰爭後勤經驗總結 資料選編軍需類》,原文中的數字均用漢字,現改為阿拉伯數字。

第九兵團冬裝分發情況

東北軍區後勤部財務部

1950年11月30日

第九兵團冬裝分發情況:

11月6、7日補發棉戰帽633頂,棉手套338付,發棉大衣641件,棉皮鞋300雙。

8日:9兵團的20軍到瀋陽將發13兵團而未運走的棉大衣35090件,棉手套6400付,棉膠鞋27178雙(準備發後方機關的),軍委送來的布棉帽31000頂,連夜送皇姑屯發20軍防寒。

10日:兵團部及27軍到瀋陽,將被服局趕製的邊防大衣2980件,棉絨帽58600頂,血被19100床,棉皮鞋11920雙,棉背心165259件,全部發給。

高主席批示財政部撥給的新舊棉大衣100000件中的49年大衣39127件,舊大衣400件,送蘇家屯發給27軍。

13日:將財政部下欠的舊大衣60473件全部撥給9兵團(另外撥給9兵團舊棉大衣30000件,他們在90000件大衣中選舊棉大衣60460件,其餘的不要了),棉皮鞋13200雙,日式氈靴45雙。

16日,發棉氈帽86400頂,華北運來的棉皮鞋80000雙。

17日:發給棉大衣3763件,棉膠鞋44000雙。

18日:棉氈帽9319頂,棉手套17000付,棉皮鞋9233雙,棉背心20617件,華東送來之絨褲50000條。

21日:發絨褲60000條。

23日:發棉絨帽31000頂(準備換回布棉帽),棉手套60000付,撥哈市棉皮鞋32000雙,棉手套100000付(26日發車)。

24日:華東運來棉大衣37440件,棉皮鞋2500雙,布棉鞋20000雙,華北運來的棉皮鞋20000雙。

25日:五指手套775付(臨時在瀋陽買的),美國被850床(發團以上幹部的)。

26日:中南運來的棉大衣42100件,華東送來的由9兵團直接接收絨褲76650條,餘下的29000餘條交給我們。

27日:華東送來大衣4660件。

28日:棉手套2000付,棉皮鞋7500雙,血被10000床(現等車)。

以上發棉絨帽185952頂,布棉帽31000頂,共發棉帽216952頂。發邊防棉大衣38711件,50年大衣87963件,49年大衣39127件,舊大衣60860件,共發棉大衣226661件。發棉鞋(布的)20000雙,棉皮鞋176653雙,棉膠鞋71178雙,日式氈靴45雙,共發棉鞋 267876雙。共發棉手套186813付,棉背心185876件,絨褲186650條,美國被850床,血被29100床。

血衣血被都是給傷病員用的,比如《長津湖戰場後勤工作情況報告》(樓適夷、謝寧,1950年 12月31日)就提到:“血衣血被很少送上去。如二十軍醫療三隊接受一千八百名傷病員,只有九十床血被,血衣一件也沒有。輕傷員中有從前面帶回被子來的,血衣一時無法全部解決,前面下來的輕傷病員很多還帶着夏軍帽,穿着膠單皮鞋。……醫療工作人員的情況,一般都好。如二十醫院,見傷員血衣不能換,發動捐衣,踴躍脫下內衣。……二十院一個女看護生一連給傷病員洗了二十多件血衣,立刻下病房給傷病員換藥,不休息”

按照《第九兵團行動前各項補給問題報告》(總後勤部,1950年10月30日),華東負責補充發齊棉衣、棉被、子彈袋、炸彈袋、背糧袋、及其它應有之人馬裝具,其它的栽絨棉帽、大衣、背心、絨褲、手套、襪子及棉皮鞋由總後負責,因一時趕做不及,約於12月15日前送東北補充九兵團。周恩來批示:“原定於十月上旬先補充二十七軍,現如分開,須於十一月內補充完畢,不能延至十二月中。”

這裡的數字是東北發出的數字,不是九兵團接收的數字,還要結合各部出國日期。同時九兵團自己各級幹部極不負責,也沒有對朝鮮戰地環境的認識,認為打仗不會凍着人,朝鮮比遼東、遼南緯度低,就應該更暖和。60師把全師的大衣、背包留在輯安不帶走,害怕背不動。某團居然徒涉鴨綠江,當場凍傷700人。普遍的只攜帶三到五天的糧食,認為打仗打到哪裡都不怕沒有吃的。官宗禮自己承認;“造成這種情況,我們在主觀上要負大部分責任,如果後勤工作開始時,在思想上、組織上做好準備工作,就可減少傷病員的痛苦和死亡率……但這裡確實有些困難需要上級領導上和組織上來解決。”《前方幾個單位匯報後勤供應情況》(東北軍區後勤部,1951年1月24日)之《九兵團(東線)後勤部官部長匯報》。

0%(0)
0%(0)
    你還在為中共招魂?北美的中共特務真恐怖  /無內容 - 彩色玻璃 02/03/11 (288)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0: 無憂: 中國人, 沒有一個好東西
2010: 落基山人: 陳勝, 三句話留名青史
2009: 紐約舉行重新認識中國文革歷史作用研論
2009: 60年大慶回望:60年前有多少人正常死亡
2008: 斯巴達折戟 - 留克特拉戰役
2008: 胡績偉談胡錦濤:要學習華國鋒寬容大度
2007: zt:南京大屠殺在全球“失聲”後終於轟
2007: 是恥辱還是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