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英氏家族與中西文化交流
送交者: 非言飛語 2011年08月08日19:07:43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英氏家族與中西文化交流
中國文明網 www.wenming.cn   2010-05-29    來源: 文匯報

   赫赫有名的英氏家族,他們一代一代都在做的事情就是3個字——學外語。“英氏家族歷經晚清、民國、國共之爭、新中國成立、反右、文革、改革開放等歷史時期。與一般知識分子家庭不同的是,這個家族因為”吃洋飯“,

總是身處中西交鋒、中西矛盾、中西交流的第一線,如果我們考察近百年來中國與西方世界的關聯互動,他們的家族故事是一個絕佳的樣本。

    英斂之——創辦《大公報》和輔仁大學

    英斂之滿族正紅旗人,妻子是皇族,英家的滿族老姓兒是“赫舍里”,英斂之本名赫舍里·英華,字斂之。

1902年他在天津創辦《大公報》,與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凱對壘10年。

    戊戌變法失敗後,英斂之亦在清廷的緝拿名單上,他帶着妻兒先後避難於香港、越南,其後輾轉落足天津。保皇立究的政治主張受挫,他意志更堅,一意西學,希望藉助“歐西學術”的引進,“啟我同胞聰明”。

    他把12歲的獨生子英千里交給天主教傳教士雷鳴遠帶到英國去學習強國之術,這個舉動至今令英若誠的五弟英若識嘖嘖稱奇,“我祖父這個人意識太超前了,一百多年前能有這樣的眼光、氣魄,他可就這麼一個兒子。”英千里走後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戰就爆發了,8年後,他才第一次回國。

    因為主張“全盤西化”,英斂之也鬧了不少笑話,被周圍的人譏笑為“怪人”。例如他提倡穿西裝,不聽家人勸告,找了個日本裁縫做了套西服,勇敢地穿上,從天津四面鐘到勸業場逛了一大圈,為的是叫“長袍馬褂們”好好看看。結果回到家累得不行,脫下西裝一看,原來自己連衣服架子一塊兒穿身上了。

    他不知從哪兒聽說,西方紳士星期天必須騎馬,特地買來幾匹馬,每到禮拜天就領着妻兒,到街上跑一圈,這個別出心裁的節目苦了他嬌小瘦弱的妻子。英寧家裡收集了許多家族老照片,其中就有一幅英斂之一家三口的馬上英姿。

    他自己穿西服不算,還想在全家推廣,苦於弄不清西方女性服裝的式樣,托人到哈爾濱買了一套,讓太太穿上拍照,放大之後掛在客廳里。那張照片英若誠小時候看過,印象里好像是一件俄國人的睡衣。

    1917年英斂之撰寫了《勸學罪言》,上書羅馬教廷,力主在中國開辦天主教高等教育學校,信徒培養“以文學為第一要務”,“延聘素負盛譽高明特達之教習,嚴定課程”。1925年,羅馬教廷親自委派美國本篤會來華辦學,

英斂之與美方負責人奧圖爾發表聯合宣言,“絕非用殖民政策,造成附屬之品,乃為吸收中國有志愛國之士,本此志願,同工合作”。

    這所大學就是亞洲唯一一所由羅馬教廷直接設立的天主教名校輔仁大學,校名是英斂之取的。他的同道好友,晚年捐資創辦上海震旦大學的馬相伯曾主張以“本篤”為校名,英斂之堅持取名“輔仁”,典出《論語》中的“會友輔仁”。

    英斂之還創辦了北京第一所女子中學——靜宜中學,英若誠的母親蔡葆真女士剛過門就當了這所學校的校長,時年19歲。北京培根小學也是由英斂之創辦的,他的妹妹英木狄任校長,英若誠和英若識都在這所小學念過書。

 


英千里——與官場格格不入

    1924年,英千里自歐洲回國成親,先是在輔仁做教授,後又接受北京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的邀請,為兩校學生教授英國文學。那年頭,教授收入豐厚,同時打三份工的英千里最多時一個月能拿到1000塊大洋。他和妻子蔡葆真

(晚清山東巡撫、民國教育總長蔡儒楷之女)一共生了9個子女,長女七香、次子若敬患病早逝,其餘幾個孩子依

次為若勤、若誠、若聰、若采(女)、若識、若智、若嫻(女)。蔡葆真從未離開過中國,她父親為了讓她配得上那位留洋的准女婿,從小就把她送進教會學校,精通英文和法文。

    這樣的夫妻在同時期的中國並不多見,在英若識的記憶中,“我們家的民主空氣一直很濃”。蔡葆真奉行“樹大自直”的教育理念,給予子女最大的自由空間。父親即便給他們立規矩,也“總是很紳士”。

    “我大哥若勤10歲的時候,說話冒犯了母親,父親讓他靠在桌子上,用一根手杖打他的屁股。這個過程他弄得像一個儀式一樣,我估計那可能是英國式的打屁股。”

    英若識對父親印象最深的是晚上的“床邊故事會”,“我父親有3間書房,裡面堆滿了各種書籍,我們從小就在裡面胡亂看書。晚上他情緒一高,就把我們叫去,他躺在床上,我們站在床邊上。他給我們講希臘神話,《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基本上都講完了。每天都講一段,講得特別生動,我們特別感興趣,愛聽,太好玩了。”

    抗日戰爭爆發後,英家失去了這份喜樂平靜。英千里和輔仁大學的一些愛國人士秘密成立了地下抗日組織“炎武學社”,由輔仁大學文學院院長沈兼士任主席,英千里任書記長,直接接受國民政府的指示,在學生中宣傳抗日思想,鼓勵學生投身抗戰。1942年日偽特務機關把他抓進監獄關了3個月,用盡刑罰,一無所獲,只好將他放了。

    1944年2月,他再次被捕,國民政府起初以為他已英勇就義,還在重慶為他舉行了追悼會。英寧為此特別欽佩他,“一個家族出名人不難,出英雄不易呀,老虎凳、辣椒水,那可是動真格的!老爺子一介寒儒,能視死如歸,不屈不撓,了不起。別人我不知道,反正我是做不到我爺爺那樣。”

    一年後,日本投降前夕,英千里在社會各界的營救下出獄。英若誠當時從天津聖路易中學畢業,已經獲得免試

進入劍橋大學的資格。英千里與兒子長談了一次,“當初你爺爺把我送出去,是希望我從小就學習西方文化,從根本上了解西方世界的科技和文明,將來好為自己的國家做事,可他萬萬沒有想到,這造成我一生無法彌補的欠缺。

我12歲出國,24歲回來,完全不了解中國社會,很多應該做又很想做的事情都做不了。”他勸兒子以自己為鑑,放棄劍橋,改在國內上大學,“千萬不要從一個外國學校出來,再進到另一個外國學校里去。”

    英千里知西不知中,英若識講了一件趣事,“他12歲出國,像個外國人,中文不如英文好。他當教育局局長的時候,很多人找他題字,其實都是我母親代他寫的。”

 

 

 英若誠——熱衷於中西文化交流

    改革開放後,英若誠精通的洋文終於派上了用場,《推銷員之死》、《譁變》、《清君入瓮》、《芭巴拉少校》、《上帝的寵兒》都是由他翻譯、引進到北京人藝的外國戲。

    英達的好友阿憶至今記得自己在大學時代,跟同學一起觀看話劇《上帝的寵兒》時的情景,“那時我在北大上大二,跟孔慶東一起跑到人藝看話劇,從那時到現在,俺再沒有看過如此震撼和精湛的話劇表演!”

    英若誠把自己認為一流的西方大師之作引進到中國,同時也把中國戲劇文化傳播到西方。作為密蘇里大學的客

座教授,他給美國學生排了兩部中國話劇,《家》和《十五貫》。他是當時北京人藝海外影響最大的演員之一,《忽必烈》、《末代皇帝》、《小活佛》、《馬可·波羅》等影視作品為他贏得了一大批海外觀眾。

    “我們提倡愛國主義,首先要讓青少年知道中國與世界的現狀,加以對比,祖國才可愛。有的人認為應當把中國說成好而又好,革命燈塔、世界樂園、人間天堂,這便是愛國……這種說法太片面,經不起比較和事實的檢驗,往往連真正的偉大之處,也被後代輕易否定……

    “什麼叫愛國?就是‘要在他的領域裡贏得他的尊敬!’……世界上什麼事都有一套公認的規則,不能關上門做皇帝。”

    “我經常遇見雙方的無知,我們對外國的無知和外國對我們的無知。……我會點兒外文,能看些洋書。……我看了好些書,對咱們中國有用的書,什麼愛森斯坦哪,斯坦尼呀,以至於《推銷員之死》、《譁變》哪,我覺得它是外國文化的精華,但是光我一個人知道有什麼用?我得讓中國人都知道,我得把它翻譯出來。直到現在這還是我的動力!”

    1986年,他從一名股級幹部一躍成為文化部副部長,主管藝術院團和藝術院校。曹禺送給他一幅字,“大丈夫演好戲當好官,奇君子辦實事做真人。”

    身居高位時,他也沒有離開過舞台。1990年6月,他卸任了,鎖上辦公室的門,交出鑰匙,輕快地與同事們握手道別,“歡迎明天到首都劇場,看我的戲。”晚年,他躺在病榻上,嚴重的肝硬化時常令他陷入幻象,神志清醒的時候,他對康開麗說,自己這一生因為會洋文遭了些罪,但是“在我的生命結束之前,回想我的一生,在我所有的經歷中,我決不會放棄學習外語的機會,這是我從我祖父、父親那裡繼承的財富之一。他們把這個知識分子家庭的重任傳遞給我。

 

 


 英達——腳踏實地的假洋鬼子

    “我們家一代一代都在做的事情就是學外語,我們是腳踏實地的假洋鬼子。不像有些人剛剛進入對外交流這個

領域,取得了一點點成績,就開始裝洋人,外語沒說好,國語也不會了,這只能算是假‘假洋鬼子’了。”英達這樣評訴他們的英氏家族。

    英達從小天分過人,英若誠用補發的工資從琉璃廠淘了許多好書,其中有一套契科夫小說。英達只有11歲,就看得津津有味,對爸爸說,“我不知道還有這麼有意思的書。”英若誠還想辦法弄了一台二手唱機,在家裡偷偷放貝多芬給英達聽。

    阿憶堅定地認為英達是自己認識的最聰明的人,“我認識的人裡面,沒有一個在智力上是英達的對手。他隨手

翻書,過目不忘,咱們讀書1000條信息你最多只記得20條,他全在腦子裡。他其實是一個學問非常大的人,各個行業的專業術語,專業人士半天說不明白,他打個比方,說個笑話,就讓人再明白不過了。一塊兒坐着說歷史能讓研究歷史的沒話說,談醫學能讓當醫生的自嘆不如。他只是把自己打扮成了一個演員、一個導演。”

    2001年,由於阿憶的推薦,英達從演藝界闖進主持界,《夫妻劇場》、《夫妻天下》、《明星大課堂》、《英達老故事》這些欄目在各地方衛視收視率都挺高,有的甚至達到8%以上。阿憶所在的九合成傳媒成為英達的重要合作夥伴。“他的酬勞絕對是主持人里最高的,第二名都沒辦法跟他比。但是公司覺得很值,他只要在節目錄製前10分鐘看一下策劃,知道這期節目的大概框架是什麼,剩下的事情你就不用管了!他所有的主持都是即興反應,不用準備。” (徐梅 易潔)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0: 張靈甫槍殺老婆後遊山玩水
2010: 這篇大作被新浪認為有不適當內容,找了
2009: 從獨夫到偉人--蔣經國
2009: 文革起因:冰凍三尺, 非一日之寒----
2008: 越讀宋史越憋氣,鬱悶死啦!
2008: 裴湘: 浪淘沙 汴州 萬國仰神京
2006: 以色列對中國政府的欺騙
2006: zt:李銳女兒李南央回憶鄧力群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