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无极
万维读者网 > 史地人物 > 帖子
蒋介石失败之根源在于太仁
送交者: LuZhiShen 2011年11月07日09:12:03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蒋介石失败之根源在于太仁

作者:孤蓑烟雨 提交日期:2007-12-31

蒋介石,这位大陆较逐的失败者,后人对于他败亡的评论颇多,但我却认为,多数评论或限于认识,或限于形势,不能真正于以阐述,我愚钝,愿以数年精研《君主论》(马基雅维利写)以及对于古代特别是现代领袖帝王术,来予以评价。大家大可一笑置之。

   蒋介石作为一个领袖,他的战略眼光并不差,他能够预料出对日战争最终会发展为整个泛太平洋国家的战争,他能够看出国共内战的关键在东北,这些 都远超出当时很多人的认识,周恩来也说过,蒋是很有眼光的。后人由于受很多误解,往往把蒋是做一个蹩脚战略家,显然是肤浅的。而对于他的失败人们往往归于 腐败、土地问题和军无战心等。这些原因显然可以解释几乎一切灭亡政权的失败,但却不能给出蒋失败的真正原因,因为蒋很明显地早已看出国民党的腐败,也几次 下决心反腐,却未成功;蒋意识到土地对于中国问题的重要性,却迟迟不能予以处理;蒋愤恨他军队的战斗力低下,军无战心,却也毫无办法。

   为什么呢,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蒋缺乏强有力的权力,他是个软弱的独裁者,而造成他权力疲软的原因是由以下两个原因造成的:

   一、

   权力先天不足,蒋发迹时间过快,从他当上黄埔军校校长到成为全中国的领袖,不到三年,来不及建立踏实的权力基础,此间他先后得到了江浙财团, 国民党内保守势力和外国资本的援助,他的权力与其说是唯我独尊的领袖,不如说是一个利益集团的代表,比如李宗仁一旦联合地方势力和保守集团很容易就把蒋罢 免,这说明蒋的权力并不稳固,即使到了1949年,掌管国家快25年的他依然被党内势力废黜,不管人们怎么评论蒋的下台有多少策略性和无奈性,总归一点, 那就是蒋无法做到对这个国家的有力掌控。

   无法有力掌控,蒋即使有很多政策要实行,也要受到强力制约,蒋的几次下台就是由于他的某些政治举措严重触犯了党内人士的利益,于是群起反之,蒋不得不暂避。

   二、

   权力基础不稳,是可以弥补的,斯大林的权力、希特勒的权力刚开始也不稳固,但他们后来都很稳固,蒋却没有做到,为什么?原因也有两点:

   (1)这就得从《君主论》中引章据点了,“人民是没有判断力的,他们往往依靠一种他们所经常听到的舆论来建立他们的看法,他们无法看到长远和事物背后的实际,因此往往陷入竭嘶砥砺的疯狂当中,作为君主,必须学会利用这点为自己的政治目的服务。”

   希特勒和斯大林从中看出了最为关键的一点,那就是舆论宣传所蕴含的强大政治力量。30年代初的时候,斯大林在莫斯科的街头,没有人可以认出他 来,然而到了1940年,通过报纸、海报和宣传画的神化,他俨然成了俄国人心中的“慈父”,拥有了无以伦比的威望,尽管俄国人民依然生活在苦困中。

   领袖应该强化对于思想意识的控制,蒋显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使得鲁迅、郭沫若等知识分子可以宽松地宣泄他们对于蒋政府的不满,各种思潮的流行对于建立稳固的统治是大大不利的,这无疑是极为愚蠢的。(当然这是全中国人民的大幸,反动派的大不幸)

   蒋刚刚当上南京政府领袖时,有人揭发《申报》有一篇文章批判蒋,骂蒋是“叛徒”(当然他的确是人民的叛徒),蒋看后大怒,但有人要求封查《申 报》时,蒋却说,‘言论上,应有自由,或不干涉。’这也许是他沽名钓誉的心理做崇。结果,经常有报纸对蒋的政策和个人品德予以批评,蒋作为一个独一无二领 袖在人民中的威望始终无法建立,大大限制了蒋的政治能量。尽管蒋曾建立过一整套的新闻管制,但是很显然,太宽松了。“建立新闻法,别忘了想当年,我们就是 利用新闻法跟蒋介石斗的。”呵呵,陈云一语就把蒋在舆论控制上的无能揭发的淋漓尽致。
      
   (2)蒋相比于大多数独裁者具有严重的仁厚的性格缺陷,也许有人会说他的某某杀绩,我必须要说的是,成为一个真正的拥有稳固权力的领袖,这些都是必须的,蒋做得明显不好也不够。(请不要砸我,这是事实,你们只要想想斯大林怎么会有那么稳固的权力就知道了)

   做得不好,怎么说,这里出于一种公正的眼光,请大家不要骂我,比如说杀害我党前领导人瞿秋白先生,竟然允许瞿在法庭上演说为自己辩护,结果当 场很多人被瞿的演说感动了;杀伟大的民主人士闻一多(我真的非常景仰这位不屈的勇士),我不知道,蒋为什么要会允许闻一多站在台上慷慨陈词后才会杀他,而 且还是暗杀,其实大可以像斯大林那样,严厉控制所有社会舆论,用最肮脏无耻的词汇来形容犯人,把闻描述为一个“卖国贼、汉奸|”,当然决不让其他人知道真 相,然后义正严词的审判后杀死他,不但可以将人们的反感化为无形,而且还能起到杀鸡儆猴的效果,只要知道哈布林对于强加于他头上如此肮脏的罪名竟然供认不 讳(因为所有人都已认定哈布林是个大坏蛋,不承认徒受折磨。)就知道蒋的杀戮相比于斯大林有多么无能。结果这样的杀法,无非是成全了对手的美名,而蒋则成 了地地道道的反人民者(当然他也确实是)。

   杀得不够,怎么说,李宗仁、冯玉祥等数次反对蒋,蒋击败之后,竟然容其活命,甚至还任命他们做高官。蒋曾对蒋经国说:“我这么做,是考虑到国家饱受战乱, 人民急需修养,且内忧外患,愿舍弃个人之偏见,共图国家之未来。”也许有一定的理由,但是如此宽容反叛的人,无疑会大大减损其作为一个领袖的威望,也无法 加强自己的权力。反叛尚且不诛,战场上逃亡以又何妨?果然当刘汝明将军在淮海战场望风而循时,蒋竟然不能杀之。如此,军怎会拼死向前。只要看看孟良崮战役 中,蒋军策略很好,然执行上却相互拖延,置蒋的严令于不顾,就可以知道,蒋的军事政治威望和权力有多大了。

   对于反对自己的人,如胡汉明、孙科和汪精卫,蒋不但不能将处死,反而授于高位,他允许这些反对派的存在,终将对自己的政治地位构成威胁,蒋前两次下台,与这几位元老就有莫大关系。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善善恶恶,当然知道这个典故的人,应该知道是什么。蒋喜欢有本事的人(如孙立人),却不尽用之,故有才之人恨之;蒋 厌恶贪污不德的人(如孔祥熙、孙良诚、吴化文),却不能去之,故无德的人亦恨之,不过我认为这也与他的权力疲软有关,想用用不了,也不敢用;想去去不了, 也不敢去。蒋最后众叛亲离也颇合这个原因。

   当年蒋令陈诚去东北接受时,人们劝说蒋:“陈过于好德,恐难济任.”蒋不听,结果,陈诚拒绝了大批满洲帝国伪军的投降,这些伪军最后被林彪收编,成了四野的主力,打败了蒋在东北的军队。

   蒋介石死后,蒋经国曾对幕僚们议论父亲在大陆的失败时,常说,“先父认为自己失败之关键在于太仁,亦未能控制媒体宣传。”今天看,蒋对自己的经验教训总结还是颇中肯的。

   后来蒋在台湾大肆神化自己,实行了相当的舆论控制,似乎使他的统治稳固了。
  

  (领袖必须的控制的两件武器是:笔和枪,蒋只控制了枪,却从没有真正控制笔。怎能不败?直到其到台湾,才知道笔是多么的重要。)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0: 另一种声音——与朋友论政书简 (1)
2010: 邓小平见台湾密使:反共不要紧,只要不
2009: 史实巨泄:万折(泽)必东——非毛是党
2009: 婊子李锐
2008: 毛泽东生日宴会上的农民陈永贵
2008: 飞云:民主是种坏制度――看美国大选有
2007: 清代政治浅析 (ZT)
2007: 清代政治浅析 (2)
2006: 汉武帝后期对匈奴战争 1
2006: 汉武帝后期对匈奴战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