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无极
万维读者网 > 史地人物 > 帖子
关键时刻温家宝重新祭起1981年《历史决议》
送交者: 高伐林 2012年03月22日16:04:57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1981年中共《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评价“文革”和毛泽东问题上一直是左右两派交相抨击的焦点。财经网负责人胡舒立说:温家宝在记者招待会上两次提起《决议》,结合上下文,可知其核心在于中国还要不要继续改革。争议犹存,交锋激烈,而这关乎中国的命运


  老高按:温家宝在3月14日“两会”结束后的记者招待会上答问中,两次提到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引起很多人重视。
  也巧,这几天,明镜历史网正在连载2月底出版的第6期《新史記》里《邓小平强加给全党的1981年“历史决议”——北京学者座谈发言纪要》的长文。许多当年参与这个历史决议起草和讨论的知情人,披露了许多内情,指出:
  多年来,官方和一些学者的著述,都把《决议》说成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拨乱反正的产物,说它是在邓小平和胡耀邦主持下搞出来的。
  其实不然。恰恰相反,它是邓小平继1979年3月30日在理论工作务虚会所作《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报告后反“自由化”的产物,是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历史版,完全是邓小平意志的反映,与“三中全会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相悖的。(原中宣部理论局干部郑仲兵发言,《新史記》第6期)
  这个“决议”,自打通过之日起,就成为左右两派抨击的靶子。尤其是这个决议中对“文革”做了如下定义式的结论:“历史已经证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然后宣称对“文革”“彻底否定”,更是成为两派抨击的两大焦点之一——另一个焦点,则是这个“决议”中与“文革”定论相关联的、关于评价毛泽东所下的结论。
  这个“决议”,虽然制订于31年前,但与当前的薄熙来、王立军事件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温家宝之所以在记者会上两次提起它,有其深意。今天我因杂务实在太忙,无暇细写,先转载财新网的负责人、中国著名女财经媒体人胡舒立的两篇短文,随后有时间再来提供其它资料。


温家宝为何两提《决议》

  于上一代,“往事不堪回首”;于新一代,反思“文革”遥远而陌生。我们没有权利选择遗忘

财新记者 胡舒立,财新网2012年3月14日

  一次记者招待会问题不少,牵涉方方面面。而温家宝总理在今天的记者会上,在面对两个不同的问题时,同时提到《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下称《决议》),实在意味深长。
  这是继胡锦涛总书记去年“七一”讲话以来,再度强调《决议》之重要和不可忘却。此番温总理谈《决议》,有具体的上下文:
  ——首提《决议》,是谈政治体制改革。
  在回答《联合早报》记者有关提问时,他说,“粉碎‘四人帮’以后,我们党虽然作出了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实行了改革开放。但是,‘文革’的错误和封建的影响,并没有完全清除。”他进而提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已经取得的成果还有可能得而复失,社会上新产生的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历史悲剧还有可能重新发生。”
  ——复提《决议》,是谈到王立军事件。
  在回答路透社记者对王立军事件的看法,及“这一事件会不会影响中央政府对重庆市政府和市委领导的信任”这一问题时,温总理先是回答对王的调查“一定会给人民以回答,并且经受住法律和历史的检验”,继而明确表示,“现任重庆市委和市政府必须反思,并认真从王立军事件中吸取教训。”此后,他显然是有所准备地再提《决议》,称“在这里想讲一段话:我们也走过弯路,有过教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中央作出关于正确处理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来,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党的基本路线,并且做出了改革开放这一决定中国命运和前途的重大抉择。”他还说,“历史告诉我们,一切符合人民利益的实践,都要认真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并且经受住历史和实践的考验。”
  联系上下文可以看出,温总理两提《决议》,均与“文革”相关,均强调历史感和历史检验。在第二个回答中,他强调重庆当局应当吸取王立军事件教训之后,再谈文革教训;在第一个回答中,他的担忧在于不进行政改则“文革”可能重演。无疑,重提《决议》显示了对“文革”复辟的担忧。
  众所周知,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对建国后32年的历史做了回顾评价,其中份量最重之处,就在于全面否定了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认定这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它“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至今,对《决议》的意义及其局限性虽有诸多讨论,仁智互见,但其否定“文革”的重大积极意义被高度肯定,也是不可逾越的底线。
  今年是“文化大革命”爆发46周年、结束36周年。历史并不很遥远,但已经隔离了两代人。当今中国对那场内乱记忆其实并不深刻。巴金老人倡议的“文革”博物馆一直未能建立起来,也没有丰富的“文革”历史展示和检讨。有关档案严格“保密”,正常的学术研究和媒体讨论也常常遭遇人为障碍。在一定程度的“集体失忆”下,为“文革”辩护,甚至鼓吹再来一次“文革”的噪音也有了圈子不大、能量不小的市场。温总理说,“文革”影响没有完全清除,这是中共领导集体成员给出的一个重大而准确的判断。
  于上一代,“往事不堪回首”;于新一代,反思“文革”遥远而陌生。不过,真的忘得了吗?至少,总理的最后一次“两会”记者会显示,我们没有权利选择遗忘。


再谈温家宝为何两提《决议》

   结合其两提《决议》上下文,可知其核心在于中国还要不要继续改革。争议犹存,交锋激烈,而这关乎中国的命运

财新记者 胡舒立,财新网2012年3月15日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下称《决议》)很长。但是,在今天,细读《决议》大有必要。读毕《决议》,参照现实,再行咀嚼温家宝总理昨日在记者会上的谈话,可以进一步理解他两提《决议》的深层意味——坚持改革开放不能动摇,停滞和倒退都没有出路。
  细心者不难发现,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的最后一个问题中再提《决议》,有一段事先精心准备的讲话。
  他说:“我在这里想讲一段话:建国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我们也走过弯路,有过教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中央作出关于正确处理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来,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党的基本路线,并且做出了改革开放这一决定中国命运和前途的重大抉择。历史告诉我们,一切符合人民利益的实践,都要认真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并且经受住历史和实践的考验。这个道理全国人民懂得。因此,我们对未来抱有信心。”(可参看视频:温家宝答记者问实录)
  那么,弯路是什么,教训在哪里?发表于1981年的《决议》表述明确。在回顾建国32年的历史时,《决议》认为,作为执政党的中共,“文革”前曾发生过“把阶级斗争扩大化和在经济建设上急躁冒进的错误,后来又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其中,在1957年到1966年的十年中,“党的工作在指导方针上有过严重的失误,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而发生在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十年“文革”则“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决议》指出:“忽视错误、掩盖错误是不允许的,这本身就是错误,而且将招致更多更大的错误。”而这些错误,主要是“左”的错误。在打倒“四人帮”之后,“经济工作中的求成过急和其他一些‘左’倾政策”仍在继续。在此之后,《决议》第26节以相当长的篇幅,对1978年12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高度肯定,称为“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转折”。
  很显然,在谈到王立军事件之后,温家宝重提“弯路”,复谈“教训”,强调历史检验,重申实践考验,每句话都讲得很重。结合其两提《决议》上下文,可知其要义,在于中国还要不要坚持改革开放的方向,要不要完成改革的未竞任务;中国应当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的道路上继续走,还是回到过去充斥“左”倾错误的时代。争议犹存,交锋激烈,而这关乎中国的命运,关乎中国人民的最大利益。
  当前,伴随着30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中国出现了分配不公、诚信缺失、贪污腐败等诸多问题,社会上产生了许多困惑情绪。直面问题需要勇气,解决问题则需要坚定不移地推动全方位改革。
  然而,由于对历史的疏离,许多人无法意识到,改革开放的方向,特别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是国家和人民付出了何等惨痛的代价,经过几代人的艰辛探索才寻找到的正确道路。他们的改革信念产生了动摇。其中一些人滑得很远,只看到当前问题的症状,却找错了病根,开错了处方,把板子打到了改革头上,甚至主张“退回去”。于是,这些人怀念贫困和饥饿时代,并将一个等级森严、社会流动几乎停滞的社会,浪漫化为一个人间天堂。这些人对中国现实问题提不出任何可行的解决方案,只是一味怀旧和谩骂。所以,当种种奇异的“政治行为艺术”上演时,这些人就很容易被煽动,引为同道,或忘情尊崇。
  昨日,温总理警告“文革”悲剧可能重演,迅速赢得了绝大多数网民的热烈支持,但是,也有些人觉得总理夸大其辞,甚至认为,“文革”本身就是一种改革。对历史的无知,已成为改革巨大的阻力。这可能正是温总理称“对社会感到有点忧虑”的重要原因。
  当然,改革者会坚持“人言不足恤”的勇气,义无反顾地继续奋斗。因为,惟有深化改革,才能“清除‘文革’错误的遗毒和封建的影响”;也才能以实绩回答改革的观望者、质疑者和反对者。真改革和假改革的分界,不在于能否一时获得几声喝彩,而看是不是符合人民的长远利益,并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考验。
  此次温家宝重谈问题后再提政治体制改革,旨在重新凝聚改革共识。因为“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而且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而且,“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已经取得的成果还有可能得而复失,社会上新产生的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历史悲剧还有可能重新发生。每个有责任的党员和领导干部都应该有紧迫感。”

  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当循序渐进,但改革只能前进,不能停滞更不能倒退,停滞和倒退都没有出路。——温家宝谈起这些,神情凝重,显示来路仍然漫长。不过,像《决议》所说,现在航道已经打通,应当继续前行了。“这个道理,全国人民都懂得!”

 

 

  近期文章:

  自由派忧虑什么?极左派密谋什么?

  余英时教授称道汪精卫诗词达第一流水平

  对待王立军,可贵的法律人的理性思考

  反省“文革”或许刚刚认真开始

  杨奎松教授谈中国革命与苏共的关系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1: 医生回忆: 彭德怀临终前夕高喊不用毛泽
2011: 落基山人:美国金融--军事帝国走向衰落
2010: 美国50年代倒蒋及孙立人“兵变”真相始
2010: 江青“逼宫”总理府的闹剧
2009: 令人毛骨悚然的毛罗对话
2009: 乌有之乡倡议的要害是鼓吹邪教ZT
2007: 答爱小说:农业机械的发明和创新
2007: 村民贿选,好事一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