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无极
万维读者网 > 史地人物 > 帖子
盘点世界著名的航天事故
送交者: 二野 2012年07月09日16:52:42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盘点世界著名航天事故

  一、1960年10月24日-R12洲际弹道导弹爆炸

  在歇斯底里冷战思潮的影响下,克里姆林宫的当权者对前苏联炮兵元帅米特罗凡·耐德林施加压力,使得后者不顾技术人员的反对,强令不顾燃料箱泄漏和电气故障,在前苏联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基地(现哈萨克斯坦境内)继续进行R12洲际弹道导弹试发射的准备工作。

  结果导弹的第二级推进火箭发生误点火,导弹变成了一个直径达130码的蘑菇状大火球,当场炸死、烧死科技工作人员和士兵92人,包括耐德林元帅本人。

  冷战的压力继续存在,恰恰三年后,1963年10月24日在拜科努尔基地R9导弹又因燃料舱氧气泄漏,导致了另一起爆炸事故,炸毁了导弹发射井,死亡8人。自此以后,10月24日成为拜科努尔的“忌日”,40年来从未在该日进行过任何发射项目。

  二、1961年7月21日-“独立钟7号”沉海

  美国宇航员噶思·哥瑞森于1961年7月21日07:20搭乘自由钟7号太空舱升空,做189km高度的低轨道飞行,飞行了15分37秒。当独立钟七号溅落在预定海面时,哥瑞森惊恐地发现太空舱门提前爆开,汹涌的海水开始灌入舱内。在海军潜水员的协助下哥瑞森成功地逃出生天,但是回收直升机无法把灌满水的太空舱拉上来,只好割断吊缆任由独立钟七号沉入大海深处。事后,哥瑞森否认是自己在慌乱中过早地拉动了舱栓,从而导致了这次事故。自此后,NASA停止了宇航员必须进行的低轨道飞行训练。

  后来,哥瑞森丧生于“阿波罗1号”火灾事故。1999年7月,在“发现频道”的资助下,美国海底海底探险人员,在距佛州卡纳维拉角西方约450km外的15000英尺深的海底找到了“独立钟7号”,并成功地将其打捞出水。

  三、1962年7月22日-“水手1号”事故

  美国执行探测金星任务的“水手1号”在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后刚刚5分钟,控制飞行姿态的计算机程序发生故障,导致飞船严重偏离预定轨道,有坠入人口密集区和航海要道的危险。负责发射安全的官员在离星箭分离只有六秒钟时发出了自毁指令,销毁了飞船。

  水手1号的姊妹飞船“水手2号”在接下来的8月份发射成功,使用红外技术对金星的冷云和热表面进行了探测。

  四、1966年3月16日-“双子星8号”事故

  美国宇航员大卫·斯格特和内尔·阿姆斯特朗(后来的登月第一人)成功的将他们驾驶的“双子星8号”与“阿金纳”飞船对接在一起,完成了航天史上第一次在外空把两次发射的飞船对接在一起的实验。

  但是半小时后,飞船失去控制,开始旋转起来,地面上的控制人员担心这种急剧的旋转会使宇航员失去知觉。斯格特和阿姆斯特朗设法维持在清醒状态,并采取措施使双子星8号脱离了阿金纳。但情况变得更糟,飞船旋转地更快了,达到每秒一圈的速度。十分钟后,技术人员启动了一个推进器,才使飞船停止了旋转。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正是另一个推进器卡在“开”的位置上,从而导致了这次旋转。

  五、1967年1月27日-“阿波罗1号”失火

  “阿波罗1号”计划于1967年2月发射升空,搭载3名宇航员:艾德·怀特,拉哲·卡菲和前面提到的独立钟7号宇航员噶斯·哥瑞森。

  1月27日,这三名宇航员正在指令舱内进行发射演练,一次偶然的电路短路发出的火花在充满纯氧的舱内引发了大火。在失重条件下,由于空气不会因为受热而流动,类似大火会自动被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所熄灭。然而在地面上,这场火灾的后果是灾难性的,所有三名宇航员在24秒钟之内全部丧生,幸运之星这次没有光顾哥瑞森。

  1971年8月2日,阿波罗15号登月时,美国航天员将他们3人的骨灰撒在月面上。格里索姆等人生前未能登上月球,死后终于进入了“月宫”。

  事故发生后,NASA为宇航员设置了快速逃生口,可以在2~3秒钟内打开。而当时阿波罗1号机组需要90秒才能逃出座舱。NASA还为地面训练专门设计了氧气稀释系统;用金属包皮代替了舱内的聚四氟乙烯包皮;用不锈钢导管代替铝导管……。这些改变导致设备的重量及其降落伞系统的重量增加。通过减少设备的升阻比、增加制动伞的伞衣面积等方法解决了重量变化引起的大部分问题。

  六、1967年4月24日-苏联“联盟1号”坠地事故

  前苏联“联盟1号”宇宙飞船由宇航员弗拉基米尔 · 科马洛夫驾驶,莫斯科时间4月23日凌晨3:35在拜科努尔发射场升空。科马洛夫是苏联第一个第二次执行太空飞行任务的宇航员。按计划,他在飞行一天之后将在轨道上与随后发射的“联盟2号”会合并实行对接。一艘飞船上的宇航员将进行太空行走进入另一艘飞船,为建设太空站进行实验。

  但是在成功进入轨道后,“联盟1号”接连发生故障,先是左太阳能电池板无法打开,使得飞船只能用一半电力来操作仪表;通讯系统只有备用的可以使用。进入轨道第5圈时,飞船失控,科马洛夫改用手动控制也无效。从第7圈到第13圈,科马洛夫与地面停止联系。

  恢复联系后,地面指令科马洛夫在第17圈时启动返回推进器,“联盟2号”发射也取消了。几经努力,科马洛夫操作飞船返回了着陆场。但是在降落到距地面10公里处,由于飞船失控造成的旋转使得减速伞绳被缠在一起,无法打开。4月24日6时24分,“联盟1号”返回舱以每小时500公里的速度撞向地面,推进器燃料燃起大火,科马洛夫成为第一个在飞行中的宇宙飞船中丧生的宇航员。直到着陆时,科马洛夫仍在操纵飞船。

  七、1969年1月18日-“联盟5号”

  1969年1月14日和15日两天内,前苏联连续发射两艘“联盟”飞船并在轨道上实现了对接。对接后,“联盟5”号飞船上的航天员阿·斯·叶利谢耶夫和依·弗·赫鲁诺夫身着舱外用航天服太空行走到弗·阿·沙塔洛夫乘坐的“联盟4”号飞船上。对接后,两艘飞船的各系统连接成一个整体。两艘飞船工作间的总面积为18m3。它们对接飞行了4小时35分钟,成功地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航天站的雏型。

  但是当赫鲁诺夫操纵“联盟5号”返回地面时,发生了意外。“联盟5号”无法分离附在隔热层上的仪器模块,这使得飞船不断翻转,最后以防护最薄的鼻端朝前进入大气层。浓烟开始进入坐舱,赫鲁诺夫拼命记录下有用的数据,并认为自己已经在劫难逃了。但是进入大气层的猛烈冲击奇迹般地将仪器模块剥离了飞船,“联盟5号”得以恢复常态。尽管降落伞发生了小故障,赫鲁诺夫在离预定着陆地点1200英里的地方安全着陆。

  八、1969年7月20日-人类第一次月球漫步

  无论计划多么周密的宇航活动,总要出现一些小小的失误。当人类第一位月球漫步者,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说出他早已为那个伟大时刻准备好的名言“对一个人来讲这是一小步,对人类来讲这是一大步”时,他忘记了说“一个”。而当他的同伴奥尔德林踏上月球表面时,感觉到他靴子里的尿袋破了!

  九、1969年11月20日-“阿波罗12”被雷击

  11月20日“阿波罗12”发射后不到一分钟就连续两次被闪电击中,电路断电器发生跳线。宇航员查尔斯·康拉德,理查德·格顿和阿兰·比恩经过一番手忙脚乱地抢险,终于赶在进入轨道前复原了动力总线的设置。11月24日,“阿波罗12”成功登陆月球,在距1967年4月20日着陆月球的“探测者3号”大约180米的地方降落。康拉德和比恩取下了“探测者3号”部分组件带回地球进行研究。

  十、1970年4月13日-“阿波罗13”贮氧罐爆炸

  1970 年4月11日,美国用土星V号运载火箭将阿波罗13号飞船发射升空,进行计划中的第3次登月飞行。这次飞行的宇航员员是洛弗尔,海斯和斯威加特。 4月13日航天员发现2号贮氧罐贮量显示失常;l号贮氧箱压力偏低;指令舱报警器报警。不久服务舱中的2号贮氧罐发生爆炸;主电压持续下降;一些系统的电压已降到零。 休斯敦控制中心认为是液氧贮罐爆炸起火,损坏了飞船上的氢氧燃料电池。

  登月已经不可能,航天员也处于极端危险之中。休斯敦中心决定中止登月飞行,利用完好的登月舱,立即返回地球。当时飞船离地球38万公里,已经越过地球引力界面,登月舱并不具有返回地球所需的动力。休斯敦中心只得指令飞船继续飞行,绕过月球后,再启动登月舱发动机,利用月球引力帮助飞船进入返回轨道。航天员面临着电能不足、供水供氧困难、环境温度下降的处境。 4月15日上午9时41分,在飞船转过月球后,宇航员启动登月舱发动机,飞船进入了返回地球的轨道。

  美国将阿波罗13号未能登月的消息,及时通报给了全世界各国家,并紧急请求有关国家给予救援。包括前苏联在内的13个国家提供了救援舰船和飞机。

  宇航员在飞船上关掉了除通讯和控制外的一切设备,三名宇航员挤在登月舱内坚持了86小时,而登月舱的设计是仅供2人使用48小时!

  为防止二氧化碳中毒,宇航员不得不利用手头的材料制作了二氧化碳过滤器。4月17日,3名宇航员乘坐的指令舱平安地溅落到太平洋洋面上。

  事后,事故调查组查明了事故原因。安装在服务舱液氧贮箱中加热系统的两个恒温器开关,由于过载产生电弧,

  将其熔成短路,使加热管路温度高达500度,烤焦了附近的导线,最后引起氧气爆炸。

  十一、1971年6月30日-“联盟11号”惨剧

  6月6日,“联盟11号”飞船从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升空,载有3名宇航员:乔治·多勃罗沃尔斯基、弗拉基米尔·沃尔科夫、维克多·帕查耶夫。飞船经变轨飞行后,与世界第一艘空间站“礼炮1号”交会对接成功,3名宇航员进入了空间站。 他们在空间站共停留了创纪录的23天18小时。 6月29日下午9时,宇航员离开礼炮1号返回。

  6月30日1时35分,飞船启动制动火箭。在再入大气层前,返回舱和轨道舱分离。但两舱爆破分离时,返回舱的减压阀被震开,舱内急速减压,致使宇航员在短时间内因急性缺氧、体液汽化而死亡。返回舱在降落伞减速下,安然着陆。

  但当人们打开舱门时,看到的却是刚刚遇难的3名宇航员。医生们在现场对宇航员进行了徒劳无益的急救。

  这次灾难的原因是飞船设计不合理,座舱非常拥挤,这使得返回程序明确规定,宇航员在返回前必须脱掉航天服。

  为此,苏联宇航负责人卡曼宁将军被撤职。这是原苏联载人航天活动中最为悲惨的一次灾难。

  事故又一次推迟了苏联空间站的使用计划,礼炮1号此后再无人进入。指挥中心不得不于发射后175天,发出降轨指令,使其坠入太平洋上空烧毁。联盟号飞行中断飞行达2年3个月,以改进联盟号安全性能,将乘员从3人减为2人,并增加了1套生命保障设备,规定在上升、返回段必须穿上航天服。

  十二、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

  这天早晨,成千上万名参观者聚集到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等待一睹“挑战者号“升空的壮观景象。上午11时38分,”挑战者号“点火升空,飞行到73秒时,“挑战者号”在现场数万名观众眼前发生突然爆炸,顷刻之间爆裂成一团桔红色火球,碎片拖着火焰和白烟四散飘飞,坠落到大西洋中。6名宇航员和一名教师在这次事故中罹难,其中有两名女性。特别引人注目的是第一次以平民身份参加太空飞行的女教师麦考利夫。

  根据调查这一事故的总统委员会两年后的报告,爆炸是一个O型密封垫环由于低温硬化所致。密封环位于右侧固体火箭推进器的两个连接头之间。因硬化而破碎的密封环使泄漏的炽热气体点燃了外部燃料罐中的燃料。尽管在发射前夕有些工程师警告不要在冷天发射,但是由于发射已被推迟了5次,警告未能引起高层的足够重视。

  挑战者号是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第二架航天飞机。它以航行于大西洋和太平洋上的英国研究船挑战者号而命名,共成功地完成了九次航天飞行任务。1986年1月 28日是挑战者号的第10次飞行。在挑战者号十次的飞行任务中,共绕轨道飞行987次,太空停留时间累积69天。挑战者号的失事使美国的航天事业受到沉重打击,航天飞机在以后的3年中停止了飞行。

  十三、1997年2月23日-“和平号”失火

  当时和平号空间站上有来自俄罗斯、美国和德国的6名宇航员。事件发生在莫斯科时间下午10点35分,当时飞行工程师阿列克森德尔·拉佐特金正在用高X锂制氧装置进行研究。这个装置启动时会自动燃烧20分钟,同时释放氧气。当和平号空间站上有3名以上宇航员时,俄国人就使用高X锂系统,周期性地补充氧气。

  迹象表明,和平号空间站上这个装置的破裂使它点燃了其周围的区域,火焰由这个装置释放的氧气维持着,直至该装置工作90秒钟后氧气全部耗尽为止。为灭火消耗了3个灭火器,在和平号空间站上原有5个可用的灭火器。

  在这起事件中无人受伤,危险仅限于量子-1号舱内的2英尺见方的范围,但这是在轨航天飞行器上发生过的最严重的着火事件。和平号空间站发生火灾时正飞行在中非上空,与地面没有无线电联系。空间站几乎要绕地球飞行整整一圈后,机组人员才能通过位于瓦洛普斯岛的美航宇局地面站把这一情况传送到俄罗斯的和平号控制中心。为避免吸入浓烟,在两天的排烟过程中,宇航员们不得不戴着防毒面具睡觉。

  十四、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解体

  1月16日发射升空的“哥伦比亚”号计划于美国东部时间2月1日9:16分返回地面。

  但在美国东部时间9:00左右,美宇航局传出惊人消息:地面控制人员与正处于返航过程中的“哥伦比亚”号失去了通信联系。

  此时,航天飞机正飞行在得克萨斯州中北部上空约 6万米高空,时速约为 2万公里。

  从当地电视台播出的实况电视画面上可以看到,本来应该为单股的航天飞机飞行轨迹变成了多股,在湛蓝的天空中划过多道白线。

  种种迹象表明:“哥伦比亚”号在进入大气层后已经解体!

  当地时间 11:00左右,位于休斯敦的美国宇航局约翰逊控制中心外降下了半旗。

  “哥伦比亚”上共有 7名宇航员,其中包括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以色列宇航员伊兰·拉蒙。

  经过数月调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事故独立调查小组8月26日公布了关于航天飞机失事原因的最终报告。

  报告指出,是美国国家航天局长期以来在安全问题上的放松和疏忽导致了这起悲剧的发生。

  报告说,导致“哥伦比亚”号事故的技术原因,是这架航天飞机发射升空81.7秒后,外部燃料箱表面脱落一块泡沫材料,

  撞击到航天飞机左翼前缘的热保护系统,形成了裂孔。航天飞机重返大气层时,超高温气体从裂孔处进入“哥伦比亚”号机体,造成航天飞机解体。

  调查小组称航天局的官员们在事故发生前几个月就知道后来导致事故发生的绝缘板曾经在一次发射时从航天飞机的油箱外脱落,使油箱在毫无保护的情况下与高温接触,但这些情况并未引起有关人员的重视。

0%(0)
0%(0)
    你如果知道,尽可以补充啊。  /无内容 - 落英缤纷 07/10/12 (398)
      哈哈,好久没有见落英老儿了.欢迎欢迎.  /无内容 - yuan2 07/10/12 (401)
        此地太冷清了,故少光顾。你也还好吧?  /无内容 - 落英缤纷 07/10/12 (355)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1: 传奇红色女谍黄慕兰105大寿 曾蒙冤入狱
2011: 温总理为什么经常周游世界?有的可让外
2010: 毛泽东机要秘书谢静宜讲述她的故事
2010: “偷听敌台”的日子:当时几乎全世界都
2009: NoWorry: 不要动不动就怪罪我们美国
2009: 反思邓小平愚蠢的民族政策
2008: 秦河:从着装和仪表的变化看毛泽东一生
2008: 柞里子:改名是中共的唯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