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盤點世界著名的航天事故
送交者: 二野 2012年07月09日16:52:42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盤點世界著名航天事故

  一、1960年10月24日-R12洲際彈道導彈爆炸

  在歇斯底里冷戰思潮的影響下,克里姆林宮的當權者對前蘇聯炮兵元帥米特羅凡·耐德林施加壓力,使得後者不顧技術人員的反對,強令不顧燃料箱泄漏和電氣故障,在前蘇聯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基地(現哈薩克斯坦境內)繼續進行R12洲際彈道導彈試發射的準備工作。

  結果導彈的第二級推進火箭發生誤點火,導彈變成了一個直徑達130碼的蘑菇狀大火球,當場炸死、燒死科技工作人員和士兵92人,包括耐德林元帥本人。

  冷戰的壓力繼續存在,恰恰三年後,1963年10月24日在拜科努爾基地R9導彈又因燃料艙氧氣泄漏,導致了另一起爆炸事故,炸毀了導彈發射井,死亡8人。自此以後,10月24日成為拜科努爾的“忌日”,40年來從未在該日進行過任何發射項目。

  二、1961年7月21日-“獨立鍾7號”沉海

  美國宇航員噶思·哥瑞森於1961年7月21日07:20搭乘自由鐘7號太空艙升空,做189km高度的低軌道飛行,飛行了15分37秒。當獨立鍾七號濺落在預定海面時,哥瑞森驚恐地發現太空艙門提前爆開,洶湧的海水開始灌入艙內。在海軍潛水員的協助下哥瑞森成功地逃出生天,但是回收直升機無法把灌滿水的太空艙拉上來,只好割斷吊纜任由獨立鍾七號沉入大海深處。事後,哥瑞森否認是自己在慌亂中過早地拉動了艙栓,從而導致了這次事故。自此後,NASA停止了宇航員必須進行的低軌道飛行訓練。

  後來,哥瑞森喪生於“阿波羅1號”火災事故。1999年7月,在“發現頻道”的資助下,美國海底海底探險人員,在距佛州卡納維拉角西方約450km外的15000英尺深的海底找到了“獨立鍾7號”,並成功地將其打撈出水。

  三、1962年7月22日-“水手1號”事故

  美國執行探測金星任務的“水手1號”在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升空後剛剛5分鐘,控制飛行姿態的計算機程序發生故障,導致飛船嚴重偏離預定軌道,有墜入人口密集區和航海要道的危險。負責發射安全的官員在離星箭分離只有六秒鐘時發出了自毀指令,銷毀了飛船。

  水手1號的姊妹飛船“水手2號”在接下來的8月份發射成功,使用紅外技術對金星的冷雲和熱表面進行了探測。

  四、1966年3月16日-“雙子星8號”事故

  美國宇航員大衛·斯格特和內爾·阿姆斯特朗(後來的登月第一人)成功的將他們駕駛的“雙子星8號”與“阿金納”飛船對接在一起,完成了航天史上第一次在外空把兩次發射的飛船對接在一起的實驗。

  但是半小時後,飛船失去控制,開始旋轉起來,地面上的控制人員擔心這種急劇的旋轉會使宇航員失去知覺。斯格特和阿姆斯特朗設法維持在清醒狀態,並採取措施使雙子星8號脫離了阿金納。但情況變得更糟,飛船旋轉地更快了,達到每秒一圈的速度。十分鐘後,技術人員啟動了一個推進器,才使飛船停止了旋轉。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正是另一個推進器卡在“開”的位置上,從而導致了這次旋轉。

  五、1967年1月27日-“阿波羅1號”失火

  “阿波羅1號”計劃於1967年2月發射升空,搭載3名宇航員:艾德·懷特,拉哲·卡菲和前面提到的獨立鍾7號宇航員噶斯·哥瑞森。

  1月27日,這三名宇航員正在指令艙內進行發射演練,一次偶然的電路短路發出的火花在充滿純氧的艙內引發了大火。在失重條件下,由於空氣不會因為受熱而流動,類似大火會自動被燃燒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所熄滅。然而在地面上,這場火災的後果是災難性的,所有三名宇航員在24秒鐘之內全部喪生,幸運之星這次沒有光顧哥瑞森。

  1971年8月2日,阿波羅15號登月時,美國航天員將他們3人的骨灰撒在月面上。格里索姆等人生前未能登上月球,死後終於進入了“月宮”。

  事故發生後,NASA為宇航員設置了快速逃生口,可以在2~3秒鐘內打開。而當時阿波羅1號機組需要90秒才能逃出座艙。NASA還為地面訓練專門設計了氧氣稀釋系統;用金屬包皮代替了艙內的聚四氟乙烯包皮;用不鏽鋼導管代替鋁導管……。這些改變導致設備的重量及其降落傘系統的重量增加。通過減少設備的升阻比、增加制動傘的傘衣面積等方法解決了重量變化引起的大部分問題。

  六、1967年4月24日-蘇聯“聯盟1號”墜地事故

  前蘇聯“聯盟1號”宇宙飛船由宇航員弗拉基米爾 · 科馬洛夫駕駛,莫斯科時間4月23日凌晨3:35在拜科努爾發射場升空。科馬洛夫是蘇聯第一個第二次執行太空飛行任務的宇航員。按計劃,他在飛行一天之後將在軌道上與隨後發射的“聯盟2號”會合併實行對接。一艘飛船上的宇航員將進行太空行走進入另一艘飛船,為建設太空站進行實驗。

  但是在成功進入軌道後,“聯盟1號”接連發生故障,先是左太陽能電池板無法打開,使得飛船只能用一半電力來操作儀表;通訊系統只有備用的可以使用。進入軌道第5圈時,飛船失控,科馬洛夫改用手動控制也無效。從第7圈到第13圈,科馬洛夫與地面停止聯繫。

  恢復聯繫後,地面指令科馬洛夫在第17圈時啟動返回推進器,“聯盟2號”發射也取消了。幾經努力,科馬洛夫操作飛船返回了着陸場。但是在降落到距地面10公里處,由於飛船失控造成的旋轉使得減速傘繩被纏在一起,無法打開。4月24日6時24分,“聯盟1號”返回艙以每小時500公里的速度撞向地面,推進器燃料燃起大火,科馬洛夫成為第一個在飛行中的宇宙飛船中喪生的宇航員。直到着陸時,科馬洛夫仍在操縱飛船。

  七、1969年1月18日-“聯盟5號”

  1969年1月14日和15日兩天內,前蘇聯連續發射兩艘“聯盟”飛船並在軌道上實現了對接。對接後,“聯盟5”號飛船上的航天員阿·斯·葉利謝耶夫和依·弗·赫魯諾夫身着艙外用航天服太空行走到弗·阿·沙塔洛夫乘坐的“聯盟4”號飛船上。對接後,兩艘飛船的各系統連接成一個整體。兩艘飛船工作間的總面積為18m3。它們對接飛行了4小時35分鐘,成功地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航天站的雛型。

  但是當赫魯諾夫操縱“聯盟5號”返回地面時,發生了意外。“聯盟5號”無法分離附在隔熱層上的儀器模塊,這使得飛船不斷翻轉,最後以防護最薄的鼻端朝前進入大氣層。濃煙開始進入坐艙,赫魯諾夫拼命記錄下有用的數據,並認為自己已經在劫難逃了。但是進入大氣層的猛烈衝擊奇蹟般地將儀器模塊剝離了飛船,“聯盟5號”得以恢復常態。儘管降落傘發生了小故障,赫魯諾夫在離預定着陸地點1200英里的地方安全着陸。

  八、1969年7月20日-人類第一次月球漫步

  無論計劃多麼周密的宇航活動,總要出現一些小小的失誤。當人類第一位月球漫步者,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說出他早已為那個偉大時刻準備好的名言“對一個人來講這是一小步,對人類來講這是一大步”時,他忘記了說“一個”。而當他的同伴奧爾德林踏上月球表面時,感覺到他靴子裡的尿袋破了!

  九、1969年11月20日-“阿波羅12”被雷擊

  11月20日“阿波羅12”發射後不到一分鐘就連續兩次被閃電擊中,電路斷電器發生跳線。宇航員查爾斯·康拉德,理查德·格頓和阿蘭·比恩經過一番手忙腳亂地搶險,終於趕在進入軌道前復原了動力總線的設置。11月24日,“阿波羅12”成功登陸月球,在距1967年4月20日着陸月球的“探測者3號”大約180米的地方降落。康拉德和比恩取下了“探測者3號”部分組件帶回地球進行研究。

  十、1970年4月13日-“阿波羅13”貯氧罐爆炸

  1970 年4月11日,美國用土星V號運載火箭將阿波羅13號飛船發射升空,進行計劃中的第3次登月飛行。這次飛行的宇航員員是洛弗爾,海斯和斯威加特。 4月13日航天員發現2號貯氧罐貯量顯示失常;l號貯氧箱壓力偏低;指令艙報警器報警。不久服務艙中的2號貯氧罐發生爆炸;主電壓持續下降;一些系統的電壓已降到零。 休斯敦控制中心認為是液氧貯罐爆炸起火,損壞了飛船上的氫氧燃料電池。

  登月已經不可能,航天員也處於極端危險之中。休斯敦中心決定中止登月飛行,利用完好的登月艙,立即返回地球。當時飛船離地球38萬公里,已經越過地球引力界面,登月艙並不具有返回地球所需的動力。休斯敦中心只得指令飛船繼續飛行,繞過月球後,再啟動登月艙發動機,利用月球引力幫助飛船進入返回軌道。航天員面臨着電能不足、供水供氧困難、環境溫度下降的處境。 4月15日上午9時41分,在飛船轉過月球後,宇航員啟動登月艙發動機,飛船進入了返回地球的軌道。

  美國將阿波羅13號未能登月的消息,及時通報給了全世界各國家,並緊急請求有關國家給予救援。包括前蘇聯在內的13個國家提供了救援艦船和飛機。

  宇航員在飛船上關掉了除通訊和控制外的一切設備,三名宇航員擠在登月艙內堅持了86小時,而登月艙的設計是僅供2人使用48小時!

  為防止二氧化碳中毒,宇航員不得不利用手頭的材料製作了二氧化碳過濾器。4月17日,3名宇航員乘坐的指令艙平安地濺落到太平洋洋面上。

  事後,事故調查組查明了事故原因。安裝在服務艙液氧貯箱中加熱系統的兩個恆溫器開關,由於過載產生電弧,

  將其熔成短路,使加熱管路溫度高達500度,烤焦了附近的導線,最後引起氧氣爆炸。

  十一、1971年6月30日-“聯盟11號”慘劇

  6月6日,“聯盟11號”飛船從拜科努爾發射場發射升空,載有3名宇航員:喬治·多勃羅沃爾斯基、弗拉基米爾·沃爾科夫、維克多·帕查耶夫。飛船經變軌飛行後,與世界第一艘空間站“禮炮1號”交會對接成功,3名宇航員進入了空間站。 他們在空間站共停留了創紀錄的23天18小時。 6月29日下午9時,宇航員離開禮炮1號返回。

  6月30日1時35分,飛船啟動制動火箭。在再入大氣層前,返回艙和軌道艙分離。但兩艙爆破分離時,返回艙的減壓閥被震開,艙內急速減壓,致使宇航員在短時間內因急性缺氧、體液汽化而死亡。返回艙在降落傘減速下,安然着陸。

  但當人們打開艙門時,看到的卻是剛剛遇難的3名宇航員。醫生們在現場對宇航員進行了徒勞無益的急救。

  這次災難的原因是飛船設計不合理,座艙非常擁擠,這使得返回程序明確規定,宇航員在返回前必須脫掉航天服。

  為此,蘇聯宇航負責人卡曼寧將軍被撤職。這是原蘇聯載人航天活動中最為悲慘的一次災難。

  事故又一次推遲了蘇聯空間站的使用計劃,禮炮1號此後再無人進入。指揮中心不得不於發射後175天,發出降軌指令,使其墜入太平洋上空燒毀。聯盟號飛行中斷飛行達2年3個月,以改進聯盟號安全性能,將乘員從3人減為2人,並增加了1套生命保障設備,規定在上升、返回段必須穿上航天服。

  十二、1986年1月28日-“挑戰者號”航天飛機爆炸

  這天早晨,成千上萬名參觀者聚集到卡納維拉爾角肯尼迪航天中心,等待一睹“挑戰者號“升空的壯觀景象。上午11時38分,”挑戰者號“點火升空,飛行到73秒時,“挑戰者號”在現場數萬名觀眾眼前發生突然爆炸,頃刻之間爆裂成一團桔紅色火球,碎片拖着火焰和白煙四散飄飛,墜落到大西洋中。6名宇航員和一名教師在這次事故中罹難,其中有兩名女性。特別引人注目的是第一次以平民身份參加太空飛行的女教師麥考利夫。

  根據調查這一事故的總統委員會兩年後的報告,爆炸是一個O型密封墊環由於低溫硬化所致。密封環位於右側固體火箭推進器的兩個連接頭之間。因硬化而破碎的密封環使泄漏的熾熱氣體點燃了外部燃料罐中的燃料。儘管在發射前夕有些工程師警告不要在冷天發射,但是由於發射已被推遲了5次,警告未能引起高層的足夠重視。

  挑戰者號是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第二架航天飛機。它以航行於大西洋和太平洋上的英國研究船挑戰者號而命名,共成功地完成了九次航天飛行任務。1986年1月 28日是挑戰者號的第10次飛行。在挑戰者號十次的飛行任務中,共繞軌道飛行987次,太空停留時間累積69天。挑戰者號的失事使美國的航天事業受到沉重打擊,航天飛機在以後的3年中停止了飛行。

  十三、1997年2月23日-“和平號”失火

  當時和平號空間站上有來自俄羅斯、美國和德國的6名宇航員。事件發生在莫斯科時間下午10點35分,當時飛行工程師阿列克森德爾·拉佐特金正在用高X鋰制氧裝置進行研究。這個裝置啟動時會自動燃燒20分鐘,同時釋放氧氣。當和平號空間站上有3名以上宇航員時,俄國人就使用高X鋰系統,周期性地補充氧氣。

  跡象表明,和平號空間站上這個裝置的破裂使它點燃了其周圍的區域,火焰由這個裝置釋放的氧氣維持着,直至該裝置工作90秒鐘後氧氣全部耗盡為止。為滅火消耗了3個滅火器,在和平號空間站上原有5個可用的滅火器。

  在這起事件中無人受傷,危險僅限於量子-1號艙內的2英尺見方的範圍,但這是在軌航天飛行器上發生過的最嚴重的着火事件。和平號空間站發生火災時正飛行在中非上空,與地面沒有無線電聯繫。空間站幾乎要繞地球飛行整整一圈後,機組人員才能通過位於瓦洛普斯島的美航宇局地面站把這一情況傳送到俄羅斯的和平號控制中心。為避免吸入濃煙,在兩天的排煙過程中,宇航員們不得不戴着防毒面具睡覺。

  十四、2003年2月1日-“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解體

  1月16日發射升空的“哥倫比亞”號計劃於美國東部時間2月1日9:16分返回地面。

  但在美國東部時間9:00左右,美宇航局傳出驚人消息:地面控制人員與正處於返航過程中的“哥倫比亞”號失去了通信聯繫。

  此時,航天飛機正飛行在得克薩斯州中北部上空約 6萬米高空,時速約為 2萬公里。

  從當地電視台播出的實況電視畫面上可以看到,本來應該為單股的航天飛機飛行軌跡變成了多股,在湛藍的天空中划過多道白線。

  種種跡象表明:“哥倫比亞”號在進入大氣層後已經解體!

  當地時間 11:00左右,位於休斯敦的美國宇航局約翰遜控制中心外降下了半旗。

  “哥倫比亞”上共有 7名宇航員,其中包括第一位進入太空的以色列宇航員伊蘭·拉蒙。

  經過數月調查,美國“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事故獨立調查小組8月26日公布了關於航天飛機失事原因的最終報告。

  報告指出,是美國國家航天局長期以來在安全問題上的放鬆和疏忽導致了這起悲劇的發生。

  報告說,導致“哥倫比亞”號事故的技術原因,是這架航天飛機發射升空81.7秒後,外部燃料箱表面脫落一塊泡沫材料,

  撞擊到航天飛機左翼前緣的熱保護系統,形成了裂孔。航天飛機重返大氣層時,超高溫氣體從裂孔處進入“哥倫比亞”號機體,造成航天飛機解體。

  調查小組稱航天局的官員們在事故發生前幾個月就知道後來導致事故發生的絕緣板曾經在一次發射時從航天飛機的油箱外脫落,使油箱在毫無保護的情況下與高溫接觸,但這些情況並未引起有關人員的重視。

0%(0)
0%(0)
    你如果知道,盡可以補充啊。  /無內容 - 落英繽紛 07/10/12 (398)
      哈哈,好久沒有見落英老兒了.歡迎歡迎.  /無內容 - yuan2 07/10/12 (401)
        此地太冷清了,故少光顧。你也還好吧?  /無內容 - 落英繽紛 07/10/12 (355)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1: 傳奇紅色女諜黃慕蘭105大壽 曾蒙冤入獄
2011: 溫總理為什麼經常週遊世界?有的可讓外
2010: 毛澤東機要秘書謝靜宜講述她的故事
2010: “偷聽敵台”的日子:當時幾乎全世界都
2009: NoWorry: 不要動不動就怪罪我們美國
2009: 反思鄧小平愚蠢的民族政策
2008: 秦河:從着裝和儀表的變化看毛澤東一生
2008: 柞里子:改名是中共的唯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