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喀什:來是空言去絕蹤 李商隱魂夢訴無情
送交者: 喀什 2012年10月26日12:39:25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七律】無題 其二 (唐.李商隱)

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
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
蠟照半籠金翡翠,麝薰微度繡芙蓉。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解讀這首無題詩,先得弄清典故,再把詩里涉及的唐代器物理解清楚,終究它們在現代生活里已不多見了。先說唐代器物:

“金翡翠”啥東西?就是用金絲細翠綴飾的被子,見《長恨歌》中的“翡翠衾寒誰與共”;“繡芙蓉”又是啥東西?就是繡着荷花的帳子,見《長恨歌》中的“芙蓉帳暖度春宵”。

再說典故:

劉郎何人也?此人出自古書《太平廣記》:劉晨和阮肇進山採藥,遇到兩位仙女把他們留住,遂成燕好,同居半年多。二人想回家看看,等到家一看,坑爹了:景物全非,人間居然已經過去了十代!後來在文人筆下,“劉郎”或“阮郎”就成了情人的代名詞。

“蓬山”何山也?即蓬萊山,是古代人心目中的東海仙山,秦始皇曾派徐福帶着一眾男女乘船到東海尋不老藥,可哪有啥不老藥啊,徐福怕回來被殺,跟大夥一商量,乾脆就住蓬萊過日子了,結果惹禍了,他們竟然成了日本人的祖先。呵呵

現在俺就可以給各位重現李商隱詩里的畫面了:

外景:鐘聲敲的正是五更,外面斜月依樓。鏡頭轉入閨房:蠟燭還未燃盡,半明半暗地照着床上的金翡翠被子,外面的薰香一絲一縷地透進芙蓉帳子,可被子裡的大美女翻來覆去地睡不實,這是為啥涅?鏡頭裡突然出現了美女腦海里的畫面,原來她正在做夢:只見她質問那男的說:“你老是答應回來,可回回都是空話,一走就再難看見你蹤影。”說着說着竟然哭了起來。這一哭不要緊,夢醒了,鏡頭又轉入了現實:只見美女匆忙起來,墨都沒磨濃,就追憶着夢境,動筆給那男的寫信,她在信里寫道:“你丫知道不?那劉郎是抱怨蓬山太遠,可俺涅?俺跟你更隔着一萬重蓬山!”

一首好詩都會產生所謂的“空筐效應”,就像音樂一樣,每聽一次都會因氛圍和自己心境的不同,產生不同的感受。如李商隱這首詩也可以從其它角度來欣賞。再讀這首詩:

“來是空言去絕蹤”應該是女主角對情人的憤懣,因為他一別迄未再來。在月掛西樓的五更天,她早已無眠,而是匆忙地寫信,匆忙得連墨都沒有磨濃。是誰在催促她呢?是夢!夢裡的她啼哭着求他留下,他還是遠去了,剩下的只是她的呼喚。其實寫又能寫什麼呢?蠟燭快燒幹了,屋子暗了下來,光只能籠罩金翡翠被的一角,薰香的氣味也淡薄了,芙蓉帳里只能透過微微的香氣。痛定思痛的女主角此時想到的只有絕望:劉郎曾感傷蓬山太遙遠,可現在我跟他居然隔着一萬重蓬山。

並非凡詩詞都有空筐效應,只有深遠的意境和通篇主題的貫通才能讓詩詞產生這種效應。李商隱這首詩一開始就憑空落下一句“來是空言去絕蹤”,似質問,更似棒喝,像是只對一人,卻又像對天下痴情人,一下子就警醒了讀者,接着看下去,則月已偏西,天交五更,燭暗香薄,燭影里剛在夢裡哭別而醒的絕望的女主角正匆忙寫信。此詩的高潮就在於寫也沒啥能寫的了,該說得話以前早就寫過了,剩下的只是一萬重蓬山。詩句字面上讀着似無緊密聯繫,而內涵卻都指向一個主題,即愛情的絕望。

從鍊字功力上看,此詩的對仗很講究,請看這聯:

蠟照半籠金翡翠,麝薰微度繡芙蓉。

“半籠”和“微度”很嚴密,都是副詞+動詞,卻看不出雕琢痕;“金翡翠”和“繡芙蓉”是從“金翡翠被”和“繡芙蓉帳”精煉而來,精煉之後,不但不費解,反而因把讀者的目光聚焦到翡翠和芙蓉上,而給畫面增加了艷麗的色彩,同時對女主角高貴身份的刻畫起了點睛的作用。

俺雖然在開篇就假設此詩的主人公為女性,雖然“金翡翠”和“繡芙蓉”這類女性喜歡的用品可以作為這個假設的論證,但誰說了,男性不能用?既然如此,若把詩里的主人公替換成男性,不是也能說得通嗎?好了,俺就把這個“替換”任務留給各位讀者當作業了。
 
喀什 修改於 2012年10月26日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1: 卡扎菲的“最後一課”
2011: 阿妞不牛: 默克爾--共產黨培養出來的民
2010: 混世魔王毛澤東
2010: 解讀朝鮮戰爭:抗美援朝戰爭不等於朝鮮
2009: 解濱: 新中國60年十大純爺們
2009: 香椿樹: 說說文化大革命的錯誤
2008: 漢水漁夫: 南北朝的三國時代的漢人
2008: 炮郎: “實事求是”與近世文化政治
2007: 各個時代兵器的殺傷力 T·N·杜普伊 [
2007: 大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