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郝鐵川﹕儒家思想與民間諺語的差異
送交者: chang le 2012年11月03日03:12:58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11月3日 明報


儒家思想是古代精英文化的集中表現,民間諺語是大眾文化的一種表現。前者滲透或影響後者有多大,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

(1)儒家「親親兼容隱」與民諺「當堂不讓父」

儒家主張「親親兼容隱」,即家庭親屬成員犯了罪,可以包庇隱瞞。這種思想源自孔子《論語.子路》:「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但在民間諺語中,卻有不認同這一觀念的說法,如:

●當堂不讓父(筆者註:指既然對簿公堂了,就是父親也不必相讓)

●重孫有理告太公(筆者註:指只要有理,輩分或地位低的人可以告輩分或地位高的人)

●大義滅親,不隱親過

(2)儒家「同罪並罰」與民間「王子犯法、庶民同罪」

儒家主張「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周禮.秋官.小司寇》記載對親、故、賢、能、功、貴、勤、賓等8種特權人物的違法犯罪行為,不按普通的法律規定定罪量刑,而是根據他們的身分、地位、犯罪情節等臨時決議,一般均可採取寬宥或赦免。但在民間諺語中,卻有不認同這一觀念的說法,如:

●王子犯法,庶民同罪

●賞不論冤讎,罪不論骨肉

(3)儒家「見利思義」與民諺「有錢能使鬼推磨」

《論語.里仁》言:「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在儒家看來,不義之財是絕對不能去拿的。但在民間諺語中,卻有大量容認(或無奈、或習以為常)司法官吏受財斷案的說法。

●天大官司,地大銀子

●有錢能使鬼推磨

●長刑短刑,由錢來定

(4)儒家重「孝悌」與民諺「親戚不共財」

儒家主張「孝悌」。唐律專門規定了「違反教令」罪和「別籍異財」罪。但在民間諺語中,卻有不認同這一觀念的說法,如:

●親戚明算賬,父子錢財清

●親是親,錢財分

●親兄弟,明算賬

(5)儒家「重義輕利」與民諺「萬事錢當先」

儒家重義輕利,因此對金錢崇拜採取嘲諷批評態度,最典型的就是西晉文學家魯褒所寫的譏刺崇拜貨幣的《錢神論》。儒家對崇拜貨幣的人斥之為渾身充滿銅臭之氣。然而,在民間諺語中,卻存在與上述相反的、崇拜金錢的內容:

●有了錢,萬事圓

●萬事錢當先,無錢莫搶先

(6)儒家「輕視技能」與民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論語》載孔子不僅把對農業、園藝有興趣的樊遲斥為「小人」,還把從事技藝活動稱為「鄙事」。然而,儘管儒家輕視技能,但在民間諺語中,卻有不同的聲音:

●學得薄技在手,勝似腰纏萬貫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7)儒家「夫為妻綱」和民諺「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限來時各自飛」

《禮記.郊特牲》曰:「婦人,從人者也。幼從父兄,嫁從夫,夫死從子。夫也者,扶也。夫也者,以知帥人者也。」然而,在民間諺語中,卻有否認夫婦可以相互信任和女性「三從四德」的內容:

●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限來時各自飛

●幼嫁從親、再嫁從身

●恩愛夫妻不到頭

(8)儒家「殺身成仁、捨生取義」與民諺「好死不如賴活」

《論語.衛靈公》載:「殺身以成仁」;《孟子.告子上》曰:「捨生命取義」,這些經典論述被後人概括為「殺身成仁,捨生取義」。然而,民間諺語中卻有不同的內容,例如:

●好死不如賴活

●在生一日,勝死千年

(9)儒家反對「鄉愿」與民諺「見風使舵、就水彎船」

儒家十分討厭四面討好、不敢堅持原則的老好人「鄉愿」。這在《論語.子路》和《孟子.盡心下》都有記載,儒家堅持擇善固執,不隨大流。然而,在民間諺語中,卻有大量從眾、媚俗,鼓勵人們圓滑的內容:

●順情說好話,干直惹人嫌

●見風使舵,就水彎船

●好漢不吃眼前虧

(10)儒家敬老與民諺「久病床前無孝子」

敬老是儒家的基本理念。《孟子.梁惠王上》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然而,在民間諺語中,卻有一些不同的聲音:

●六十不借債,七十不過夜

●樹大招風,人老招賤

●久病床前無孝子

●七十三、八十四,不死也是兒女眼裡一根刺

以上我們簡要概述了儒家一些重要理念和民間諺語的差異、對立,表明儒家雖然不能說沒有一點被民眾接受的內容,但也並非有些人所說的那樣廣泛地「飛入尋常百姓家」。原因可能很多,本文不一一列舉,只談兩點:

第一,歷史和現實的脫節。儒家「法先王」的歷史觀,造成儒家一些主張和現實脫節。

中國先秦和古希臘、古羅馬的一個重大區別,就是前者比後兩者較多地保留了氏族社會的傳統。而按照大陸學者李澤厚先生的看法,孔子、孟子等儒家代表人物的學說,主要反映了氏族社會的觀念。但後人生活的社會與氏族社會的制度和觀念具有本質的不同,經濟生活都不是原始共產制,而是私有制;思想文化都不是追求以血緣關係為基礎的仁愛道德,而是建立在地域關係、業緣關係基礎上的不同的倫理規範。這就決定了孔子「法先王」的思維方式是不能解決後世問題的,民間社會必然是根據現實的生存需要,對孔孟之道等一切過往說教有取有舍。

第二,理想和現實脫節。儒家用道德層次中最高的「聖人」、「君子」、「賢人」標準,來要求所有人向他們看齊,必然造成儒家追求的精英文化和芸芸眾生所思所想的脫節。

台灣學者韋政通先生提出泛道德主義是儒家思維的缺陷。所謂泛道德主義,我認為主要是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道德泛化,把本來屬於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問題統統歸結為道德問題,以道德手段試圖解決其他一切社會問題;二是道德高端化,道德有高、中、低三個層次,高層次道德水平的人較少,中低等次道德水平的人較多。孔孟之道習慣於把人的道德水平分為高、低兩個層次,即「君子」和「小人」,而對君子設計了很高的標準,常人難以企及;對「小人」又極度排斥,甚至以「禽獸」視之;更沒有正視中等層次道德水平的群體的存在。這就使得多數人做不成只有少數人才能達到的「君子」,因而在現實生活中,或者對儒家的做人要求敬而遠之,另行其是;或者對儒家的做人要求陽奉陰違,出現了「偽君子」。

做人不能沒有理想,但不能理想化,這是儒者要注意的問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用一元代替多元,難以行得通,這是統治者需汲取的教訓。


附註:本文所引的諺語來自楊艷等人主編《中華諺語大詞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7年版;溫端政主編《中國俗語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版;管梅芬主編《分類中國諺語集萃》,《分類中國諺語、歇後語辭典》,台灣文國書局2008年版。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1: ZT 溫家寶憶童年苦難談人心向背:窮人
2011: 六國游38:軍博館隱瞞歷史 下龍灣中越
2010: 山月歌:愛是一首永恆的歌(二)春的愛
2010: 毛岸英犧牲錢救助彭德懷
2009: 讓歷史,而不是政治來評價錢學森
2009: 新中國為什麼出不了大師級人才
2008: 閒聊陳賡大將
2008: 蘇聯肅反運動和中國文革共同起因分析
2007: 請關注你身邊的抑鬱症患者和親人-從華
2007: zt 慘絕人寰:歷史上有多少美女曾被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