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无极
万维读者网 > 史地人物 > 帖子
何岸泉:汪精卫之爱国《艳电》
送交者: 何岸泉 2012年12月27日21:14:15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前文《从两封信之谜看历史的嘲笑里,嘲笑的对象是那两封神马信。本文则要仔细推敲推敲汪精卫的曲线爱国之作-----《艳电》。
2012年12月29日,是著名的《艳电》发表74周年的日子。在七十四年之后读《艳电》,我手里拿着两把尺子,一把尺子是时空,穿越回当时的社会时代背景;另一把尺子是国家主权和尊严。在亡国和投降之间,有人选择投降,有人选择亡国。我会作怎样的抉择?我用一个疑问句来回答自己:投降就能避免亡国了吗?
我尊重他人的抉择,包括汪精卫的抉择。我会选择相信他人的理由,包括汪精卫的理由。但,汪精卫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他们言行造成什么后果和影响,不会因为我相信他的理由而迷失对他言行评判的标准。这里的标准,就是上面所提及的两把尺子。
我尊重事实,所以,我选择汪精卫惊人之作《艳电》。因为《艳电》本身是一个事实,无人否认《艳电》的存在,也无人否认《艳电》属于汪精卫。同时,《艳电》也是衡量汪精卫行为的一个重要标志,一个汪精卫人生的分水岭。
一,《艳电》出台时代背景之-----汪蒋宁汉之争
孙中山继承人

1925年春,孙中山病逝于北京。同年7月,汪精卫当选国民政府常务委员会主席、军事委员会主席和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
1926年3月,发生中山舰事件,蒋相信此为中国共产党有意策划谋害自己的阴谋(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郭岱君解读蒋介石日记,认为中山舰事件是蒋介石判断错误导致意外事件。何岸泉注:此事件彻底改变蒋介石和汪精卫的命运。)。事变平息后,汪兆铭避嫌离粤。4月16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与国民政府委员联席会议中蒋中正被推选为军事委员会主席。 6月,国民党中央常会决议,委任蒋为中央组织部部长;7月6日中国国民党二届临时全会,蒋中正当选为「常务委员会主席」成为中国国民党最高领袖,是乃国民党继孙中山之后,第一位真正全面继承其地位的党、政、军统一最高领导人。国民党中央全体执委及各省市海外党部联席会议开会决议,迅即出师北伐,并任命蒋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宁汉分争起
1927年3月,北伐军在攻下杭州、苏州后,苏联顾问鲍罗廷联合国民党左派势力在武汉国民政府通过《统一党的领导机关决议案》,为防止蒋介石独揽专权,会议缺席选举汪精卫为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中央党部组织部长,并决议不设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改为7人集体领导,从而免去了原来由蒋介石担任的上述职务。蒋乃在南昌发表《告黄埔同学书》,表明不接受该决议。
1927年5月--7月蒋介石北伐同时开始清共,武汉汪精卫政府驱逐了苏联顾问后,也开始取缔中国共产党,汪兆铭在武汉进行分共(共产党称宁汉复合),国民党与共产党终于正式决裂,并展开了持续十年的武装对立。
1927年7月,蒋抵徐州,冯玉祥来会,举行徐州会议,并由冯劝请武汉政府克期取消。蒋奉命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8月,北伐军反攻徐州失利,蒋下令退却,并电呈国府,自请处分。当时宁汉分裂益甚,蒋为免成为目标,8月14日发表下野宣言,辞去各职,返乡祭祖扫墓。南京成立特别委员会,并改组国民政府。
武汉政府于8月19日宣布迁都南京,汪兆铭亦于9月初亲抵南京,发表了《中国国民党特别委员会宣言》,宣告国民党“统一”完成。宁汉正式复合。
宁汉、宁粤分裂
1927年9月,蒋决定出国考察日本政府对华政策,28日,自沪东渡日本。1927年9月爆发宁汉战争,桂系军人和西山会议派掌握宁方取胜,汪兆铭下野。10月,汪兆铭到广东否定南京政府。国民政府发讨伐广东令。11月,蒋中正回到上海,邀汪兆铭北上。蒋自日返国后,于12月1日与宋美龄于上海结婚。12月初在国民党四中全会预备会议上,汪受到新桂系攻击,情急之中提议请蒋复职。各方亦纷电促其再起,蒋乃决定回金陵。12月16日汪兆铭辞职赴法国。
1928年到1929年间,蒋中正取得蒋桂战争和蒋冯战争(亦称中原大战)胜利后日益独裁。 1929年9月17日,张发奎在湖北宜昌解除南京国民政府的一个师的武装,并发表反蒋中正通电,要求汪兆铭回国主政。11月汪兆铭回国,联合桂系共同抗蒋中正。 1930年8月7日中原大战期间在北京召开「中国国民党党部扩大会议」。由于张学良的东北军挺蒋中正而造成反蒋中正阵营失败,1931年1月1日,汪兆铭在天津宣布下野。2月,蒋中正软禁胡汉民。5月27日,粤、桂等反蒋中正各派在广州另组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对峙,汪兆铭出任领袖。 9月初,广州政府开始北伐,然而几天后九一八事变爆发,粤、宁合流,合组以孙科为首的政府,蒋中正下野,汪兆铭在野。
何岸泉评:作为国父孙中山的亲信弟子,汪的名声比蒋大很多。但由于蒋凭借在北伐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军功、军权和军事才能,后来居上,与汪分分合合,各自拥有国民党资源和人脉。从孙中山去世到日本侵华这段时期的宁汉之争中我们可以看到,汪精卫与蒋介石二人及所属集团,在权利相争中,并非像共产党内部斗争那样,赶尽杀绝,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
宁汉一党双政府之争,反映出汪精卫与蒋介石都不愿当副手的心态。
所以可以判断,汪蒋国民党内部的权利之争,是导致将来汪精卫发表《艳电》的原因之一。因为中华民国抗日大业,由蒋介石领导的局面是无法改变的,汪不甘心当蒋的副手,故上演一出《艳电》的和平运动,以求险中求胜。汪寄希望与日本政府和某些军阀的支持,达成中日和平协议,压倒蒋介石,夺回中华民国和国民党的最高领导人之位。

二,《艳电》出台时代背景之-----汪蒋双簧
日寇入侵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东北军政领袖张学良下达“不抵抗命令”下,未行军事抵抗,导致东北沦陷,满洲国傀儡政权建立。张学良率领东北军约20万人撤入关内陕西。
1932年1月28日一二八事变之际,孙科辞职,汪兆铭出任行政院长。汪在抗战初期抗日态度坚决。汪兆铭迁都洛阳,积极备战。然而由于指挥不动蒋中正的人马,只好请蒋中正出山指挥军队,自己主政。7月17日日军进攻热河,汪因为指挥不动张学良抗日宣布辞职,前往欧洲。
1932年1月,日军进占锦州。蒋发表「独立外交」演讲,痛切指陈宣战之弊害。日军于同月侵入淞沪,第十九路军就地抵抗,「一二八战事」爆发。蒋以辞职在野之身,密电各军积极准备抗日。国民政府迁都洛阳。蒋密令何应钦指挥第十九路军作战,并密令张治中率第八十七与第八十八两师加入淞沪抗战。 3月,四届二中全会在洛阳开会,决议再任蒋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重新负责中国政事。
缓兵备战
1933年1月,日军攻破榆关,中共则在江西扩张。蒋筹划应付日军、共军呼应夹击之策,决定“对外积极准备,对内加紧剿共”。2月,日军对热河开始进攻。国联决议不承认满洲国。蒋一面派兵北上防日,一面加紧剿共,并密筹对日宣战与封锁之准备。1933年,由于民众的呼声,蒋中正请汪回国主持抗战。汪要求张学良先辞职,蒋中正说服张学良去欧洲考察,3月汪回国复职。4月,日军谋与「满洲国」联合进攻多伦,爆发察省危机。同一时期,江西新淦为共军所攻陷。蒋赴赣主持国军剿共军事会议,表明长期抗战方略与决心。为此,蒋随后发表《告各将领先清内匪再言抗日电》,申明“外寇不足虑,内匪实为心腹之患,如不先清内匪,则无以御外侮”。
此后汪兆铭主张对日和平交涉,得到蒋中正的支持。 5月31日,何应钦与日军代表冈村宁次在天津塘沽举行会谈,共同签订了《塘沽协定》。这一天,蒋在日记中写到:“我屈则国伸,我伸则国屈。忍辱负重,自强不息,但求于中国有益,于心无愧而已。”这个普遍认为是卖国的协定引发人们对汪兆铭与何应钦等的谴责。(何岸泉注:签署《塘沽协定》时,主张对日和平交涉的汪精卫是代表中国政府。这与发表《艳电》时脱离国民党和中国政府的个人行为有着本质的不同。)
「塘沽协定」签订后同年6月,蒋密令购备装甲车、坦克车等武器。 8月,筹划对日开战时国府迁都西北之准备。10月,蒋在南昌召集各将领会议,杭江铁路建筑完成,八省粮食会议开会,规划建筑江防海防各要塞。
1934年1月,闽变落幕后,蒋在病中口述《敌乎?友乎? 》一文,嘱陈布雷捉刀润笔,以徐道邻名义发表,警告「日本今日之冥行不顾,有类于狂夫之趋井」,同时晓谕国人:「中国则应堂堂正正,秉持正义,救人兼以救己。如其形势可能,且当为日本开觉悟之路,不必存投石下井之心。」。日本方面也察觉了此文最低限度也是蒋介石所授意,各刊物纷纷翻译转载,和平谈判的空气一时大浓。
1934年12月,国民党第五届一中全会开会,蒋提出对日决策之基准:「和平未到绝望时期,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
1935年1月22日,日本外务大臣广田弘毅表示对中国「不威胁、不侵略」的政策,汪兆铭认为有谈判的空间。但由于国民党主战派的反对,汪兆铭于8月8日表示辞职,后在蒋中正的强力挽留下复职。 11月1日国民党的四届六中全会上,汪精卫遇刺,被军人、铁血锄奸团团员孙凤鸣击中三枪造成重伤,被救后前往欧洲疗养。之后主和派的外交部副部长唐有壬又遭暗杀,国民党内部的对日和解派开始凋零,对日强硬派成为主流。
汪兆铭与胡汉民等早期孙文的核心干部失势后,蒋中正的声望在西安事变之后得到维护,并受到苏联及中共的支持。1937年1月,汪兆铭回国,但并未担任职务。
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全面抗战开始。汪兆铭任国防最高会议副主席、国民党副总裁,地位仅次于蒋中正。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蒋采取的总对策是“不屈服不扩大方针”。 并密电当时的宋哲元向石家庄、保定增兵,巩固北平城防。 7月13日电令宋哲元,谓“中央已决心运用全力抗战,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以保持我国家之人格”。 17日,蒋在江西庐山发表了“最后关头”演说。 「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那时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求我们最后的胜利!」,「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救国家生存。最后关头一到,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地无分南北,年不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至此表明了对日军挑衅的退让底线。在这里,蒋一再强调“我们是弱国,对自己国家力量要有忠实估计。”“过去数年中,不惜委曲忍痛,对外保持和平,即系此理。”他认为卢沟桥事变非“偶然突发”的,而是日本“处心积虑”,所以必须反击。同时采取紧急措施,编组第一线战斗部队100个师,预备部队80个师,后备兵员100万人。国民政府亦将重要的设施、人力向西南迁移,使西南成为日后抗战的大后方。 28日,北平沦陷。
此后的汪兆铭主张对日本亲善,主张「和平运动」,主要的论点为:
    (一)中国不可能打赢这场战争,在彻底失败之前以谈判实现和平将更为有利;
    (二)他曾和蒋中正有过谈判经验,因此认为蒋是不可信任的人;
    (三)他关心日占区人民的利益,认为日占区需要照料;
(四)根据汪兆铭的助手周佛海,如果蒋赢得了这场战争,那么汪和日本的协定自然被取消,如果蒋不能获胜,那么协定还可以限制日本的行为。
淞沪战役
日本认为攻下宁沪能让中国屈服。 1937年7月16日,日本海军第三舰队司令长谷川清向海军军令部报告:“为制支那于死命,须以控制上海、南京为要着”。8月,蒋调遣五十万精锐部队赴上海防守。 8月8日,蒋发表《告抗战全军将士书》,指出此次日军大举入寇,攻取平津,“此诚为我民族莫大之奇耻,亦中国历史未有之巨变”,要求全军将士:“要确立最后胜利之自信”。
8月14日,京沪警备司令张治中下令对日军发动总攻击,大规模对日抗战遂于淞沪全面爆发(淞沪会战)。 8月20日,陈诚向蒋中正提出,华北战事扩大已无可避免,不如扩大沪事以牵制之。11月11日,国军撤离上海,一溃千里。蒋决计迁都,长期抗战。日本全面进攻时,宣告三个月灭亡中国,而仅淞沪一战便打了三个月。12月13日,南京沦陷。唐生智明知南京难保,却并不组织民众疏散,战败之后的国军亦退却无序,官长只顾自己逃命。城破之时,日军将大批败军与无辜民众围住,并进行了惨无人道的虐杀,造成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
迁都重庆
1938年春,日本发表“尔后不以国民政府为交涉对手”的声明,大量增兵进攻中国。 3月29日,中国国民党于武昌举行全国代表大会,蒋中正被推举为总裁,发布“抗战建国纲领”。4月,李宗仁在台儿庄大败日军,史称“台儿庄大捷”。5月国军撤出徐州,6月蒋下令炸毁花园口使黄河决堤,企图阻挠了日军进攻,却因日军绕道并未奏效,反而造成几百里黄泛区,使得无辜百姓丧身洪涝。10月25日,国军撤离武汉。
1938年8、9月间,周佛海的代表梅思平与日本首相近卫的代表松本重治在香港谈判,日方提出「不要领土,不要赔款,两年内撤军」,支持汪兆铭的和平运动。
11月3日,日本首相近卫宣布了一项包含了六原则的所谓的“亚洲新秩序”声明:
    (1)东亚的永久和平;
    (2)善邻友好和国际正义;
    (3)联合防共;
    (4)经济合作;
    (5)创建新文化;
    (6)世界和平。
12月19日,主张与日本媾和的汪精卫自重庆出走越南河内,蒋发电报给香港《大公报》的张季銮,希望舆论对汪宽留余地。
12月22日日本首相近卫文麿发表了第三次对华声明,表示以下几个条件的基础上和一个新的中国政权调整中日关系:
    (1)亲善友好:日本对中国不要求领土,不要求赔款,归还外国租界,撤销治外法权;
    (2)按照轴心国之间反共产国际协定之同样的精神共同防共;
    (3)经济合作,日本一方绝无垄断中国经济的意图。
12月29日汪发出“艳电”,决定提倡“中日友好”
12月29日汪兆铭发出《致中央常务委员会国防最高会议书》和「艳电」(29日电报代码为「艳」), 电文称:日本「对于中国无领土之要求」、「尊重中国之主权」,能使中国「完成其独立」,以「互相善邻友好、共同防共和经济合作」三原则,「与日本政府交换诚意,以期恢复和平」。
这样做「不但北方各省可以保全,即抗战以来沦陷各地亦可收复,而主权及行政之独立完整,亦得以保持」。
蒋正式加以谴责。 1939年元旦,中国国民党决议开除汪精卫党籍。同月,国民党五中全会决议设置国防最高委员会,作为战时最高政治指导、国防决策机构,以统一党政军之指挥,由国民党总裁出任委员长。二月,日军攻占海南岛。
然而由于近卫内阁数天后(1939年1月4日)突然辞职, 以及云南军阀龙云并未如约支持汪兆铭,和平运动失败。
何岸泉评:从上述一系列事件不难看出,蒋介石汪精卫领导的国民政府,从日本侵华九一八事变起,一直在作与日本政府和谈的努力。同时,国民政府在蒋汪的领导下,也在积极发展经济和军备,作抗战的准备。从1927年至1937年南京沦陷的十年,史称“黄金十年”。其中1931年至1937年的经济快速发展,是在日寇入侵的背景下创造出来的。在这段时期里,蒋介石与汪精卫分工明确,汪以他个人名声和地位,还有口才,主要负责与日本政府谈判周旋,而蒋介石则统领全国全军,积极备战。
汪精卫的《艳电》及和平运动,若成功,则是挽救中国于水火之中的丰功伟绩。可惜,汪精卫失败了。因为,同意与中国亲善友好的近卫内阁倒台了。
到此为止,如果汪精卫承认失败,回到中国政府和国民党中,或淡出政坛,他的《艳电》之作,仍可以被看作为中国和平,免于战火而作的最后努力。但是,汪精卫没有停下他的脚步。这一步跨出去,性质就变了。

三,解读《艳电》
(未完待续)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1: 毛泽东不是中共一大正式代表
2011: 中国人民的领袖,勤勉、无私、高尚、基
2010: 毛泽东用兵真如神之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
2010: 哭泣吧,网上的小右们!---天安门前到
2009: 还我江青、还我春桥、还我历史公道-纪
2009: 关于毛主席,世界上最奇怪的事--
2008: 香椿树:蒋介石出卖蒙古到底换回了什么
2008: 史海钩沉:毛泽东与张恨水在雾都的爱情
2007: 蒙古最后的可汗-林丹汗 (上)
2007: 蒙古最后的可汗-林丹汗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