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殺了小安子-慈禧寵閹安德海得罪誰了
送交者: 二野 2013年03月26日02:53:22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殺了小安子-慈禧寵閹安德海得罪誰了

文章摘自《慈禧與恭親王》

  作者:馬東玉

同治八年,恭親王緊密布置,終於殺了慈禧的寵閹安德海。有人認為是恭親王同慈禧太后權力爭端的表現,是對她三年前黜議政王的報復。也有人認為既然安德海犯了清廷家法,安德海就該殺,無關恭王和慈禧的內情關係。而到了文學創作者那裡,就可以充分發揮想象力,可以描繪出"小安子"如何"柔媚",甚至是個假太監。像武則天寵張易之兄弟那樣,"得太后歡",而恭親王與慈禧有私情,故此殺了安德海。如此描寫,就近於情殺了。

  宮廷內幕,已讓寫史的人真假難辨;文學創作的背景和影射,誰又能說得清楚呢。

  史實上是同治八年(1869年)七月,為慈禧所寵的太監總管安德海在濟南被山東巡撫丁寶楨誅殺,是當時震動朝野的大事。

  安德海(亦寫為安得海)是直隸省南皮縣人。清代的南皮縣盛產太監。少年安德海羨慕那些因當太監而成暴發戶的人,於是便忍痛割掉自己的生殖器入宮當了太監。

  根據記載,安德海聰明伶俐,為人狡獪。還說他"知書能文","能講讀《論》《孟》諸經。並且說安德海人也長得漂亮,又有善解人意,攻於媚術,故"以柔媚得太后歡",使慈禧太后"深器之"。不僅生活起居由他照料,白天夜晚閒暇時也離不開他。《清稗類鈔》,第一輯,第446頁。

  由於慈禧太后的寵信和寵愛,使安德海忘記了朝廷祖制,慢慢干預政事。他也開始"籠絡朝士",使奔走他門路的人"勢焰駸駸"。慈禧對他的所為漸不管束,甚至"語無不納",簡直又成了慈禧的謀士了。

  一次,恭親王恭親王請見慈禧,看到太后正同安德海閒聊,安德海為之談天論地,甚為隨便;慈禧也同之親昵忘形。是玩得太興奮了,還是別的原因,慈禧竟然沒有接見恭親王。使恭親王非常惱怒,退下來就對他的親信說:"非殺安,不足以對祖宗、振朝綱也。"許指嚴:《十葉野聞》,載《近代稗海》,第11輯,第30頁。

  根據這些記載,人們認為慈禧與安德海有男女親近關係,把他們同武則天和張易之作比。但是,張易之是年少貌美的正常男子,安德海卻是自己閹割了生殖器的人,又哪能同日而語呢?

  這是人們痛恨安德海,不喜歡慈禧太后,從而對他們的想象。總之,安德海為太后所寵幸,不久竟上了總管太監。

  當上總管太監就不得了啦,那是清朝太監製度中的正式官職了,是個六品呢郭松義等:《清朝典制》,第70頁,吉林文史出版社,1994年。。有了這麼高的官街,安德海更肆無忌憚了。況且慈禧寵信他,正要引為心腹,為她打聽宮中秘密、傳遞隱秘、監視內宮等。所以,有人認為慈禧在誅除肅順以及撤去恭親王議政王等大事上,安德海也是參與了的。因此他還是慈禧的有功之臣,自然更加寵信他了。

  據記載,連幼小的同治皇帝也痛恨安德海。

  一次,少年同治帝對安德海不滿,便厲聲斥責了他。安德海居然也去慈禧那裡說同治帝的壞話,慈禧也就把小皇帝訓了一頓。同治帝知道是安德海在母后那裡告他的狀,心裡很痛恨。同治雖然是皇帝,但他才是個十餘歲的小孩子,時常玩泥人。一次,他把做好的泥人一刀砍去了腦袋。身旁的太監對皇帝負有責任,對其行為都要注意。這次見他砍去了泥人的腦袋,便問:"皇上這是何意呀?"同治帝毫不掩飾地說:"殺小安子!"說着仍是余怒未消吳語亭:《越縵堂國事日記》,第2冊,第655~656頁。。

  據說慈安太后在誅殺安德海這一事中也是參與了的。慈安太后安淑自守,一般她是不關心世事的。因肅順過於跋扈,她支持慈禧進行了辛酉政變。而安德海依恃慈禧的寵信,不把她放在眼中,其行為也跋扈而不守朝廷規制,所以也對安德海極為不滿。

  朝中佞員,看到安德海的勢焰,多奔走其門,使之氣焰熏天。但大數官員,對其種種行為也都感到不滿,至於深恨。

  清廷自開國以來,對太監屢申禁令。順治年間就規定:"各衙門官員雖有高下,寺人不過四品,凡系內員,非奉差遣,不許擅出皇城;職事之外,不許干涉一事,不許招引外人,不許交接外官"等等《清世祖實錄》,第176卷,第17頁。。順治十六年,又命工部鑄立十三衙門鐵牌,再次強申:"但有犯法干政、竊權納賄、囑託內外衙門、交結滿漢官員、越分擅奏外事、上言官吏賢劣者,即行凌遲處死,定不姑貸"《清世祖實錄》,第92卷,第12頁。。這道碑,便成為有清一代禁止宦官干政、世遵勿替的家法了。

  安德海平日干政,已犯清廷家法。而在同治八年七月初六日(1869年8月13日),安德又攜帶20多輛大車,並帶領標兵、女樂、僧人、妻妾等30多人,順大運河南下。他是在宮裡呆膩了,想出去遊山玩水,便請示慈禧。

  或者因為慈禧這時攬權,朝中已經是由她"乾綱獨斷",所以就沒往深處想,忽略了太監不許出京的禁令。或者她也想過,清朝的禁令說的是"凡系內員,非奉差遣,不許擅出皇城"。那麼,就給了他一個差遣,讓他到廣東去為同治帝置辦大婚所用的龍衣。其實,慈禧並非就忘了清朝家法,要把自己寵信的總管太監往死里送。她讓安德海去外地為皇帝置辦東西,慈禧也把這事和同治帝說了,同治帝也贊成了。安德海的出京也就是"奉有差遣"了,就是合理合法了。

  但安德海乾預國政,又直接得罪了恭親王、慈安和已近成年的同治帝,他們聯合起來,決心除掉之。

  山東巡撫丁寶楨,他將慈禧寵信太監安德海就地正法,名噪一時。當慈禧向同治帝說,安德海要離京去南方為他制辦結婚的龍衣時,同治帝則是"陽贊成之"。那麼背地裡又做什麼呢?從以後的事實說明,他把這個消息秘密告訴了恭親王和慈安,他們就作出了誅殺安德海的行動計劃。由恭親王設謀,把山東巡撫丁寶楨召進了京中,共同商量此計。

  丁寶楨,字稚黃,貴州平遠人。咸豐三年進士。同治二年升任山東按察使,第二升又升布政使。他"嚴剛有威"。時僧格林沁在山東與捻軍作戰,十分傲慢,見司道諸官從來不給設座。一次,丁寶楨要找僧格林沁,聽說他怠慢、看不起地方官員,進謁前,讓人轉告僧王:"坐則見,否則罷!"僧格林沁對他的剛強很佩服,乃"為改容加禮"。時山東巡撫閻敬銘者,性格與丁寶楨相比,更加倔強,所以更喜愛丁寶楨。丁寶楨去見僧格林沁那天,閻敬銘也在座,"聞之,大稱異,至是日,親迓於郊"。後來,果見丁寶楨有才幹,閻敬銘就向朝廷推薦丁寶楨做了山東巡撫《清史稿》,第41冊,第12493頁。。

  丁寶楨被召入京後,恭親王又設法讓慈安太后和同治皇帝秘密召見了丁寶楨。隨後"帝遣人與之密謀誅安德海。"吳語亭:《越縵堂國事日記》,第二冊,第655~656頁。

  丁寶楨領命回到山東濟南,等待安德海的到來。

  安德海一離京師,恭親王便派人急告丁寶楨,要他作好準備,設法擒拿,並說這是同治帝的密諭《清宮遺聞》卷一,第77頁。。

  安德海離開京城,順運河南下。"旗繒殊異,稱有密遣"《清史稿》,第41冊,第12492頁。。他自稱欽差,身穿龍衣,船上掛着三足鳥旗,旁插龍鳳旗。兩條船上,男女滿載,聲勢煊赫,所過之處,觀者如堵。

  丁寶楨接到同治帝的密諭後,當即也密囑德州知州趙新:"傳聞安德海將過山東,見有不法事,可一面擒捕,一面稟聞。"《滿清稗史》,上。

  趙新的官場經驗十分豐富,知道此事非同小可。他想:如見到不報,怕誤了大事;而如報告,又怕去不掉安德海,自己就得遭殃。他思前想後,便以夾單稟報丁寶楨。夾單不是正規稟文,不能存卷,即使去不掉安德海,他也見不到自己的稟報夾單。於是,當安德海一到德州,他就夾單報告了丁寶楨。

  丁寶楨據報,一面具折參奏安德海,一面派東昌府知府程繩武追趕。程繩武尾隨兩船之後三日,並不敢行動。丁寶楨又命令總兵王正起率兵追趕,王正起直追到泰安,才把安德海抓獲,押到了濟南。安德海見到丁寶楨大呼:"我奉皇太后命,誰敢犯者,統自速死耳!"在場的官員都不敢動。丁寶楨認為"朝者未可知,欲先論殺之"。就是說,等諭旨下來還不知會是什麼結果,先殺了他再說。泰安知縣一見丁寶楨真要殺安德海,認為非同小可,長跪力勸丁寶楨,待諭旨下來定奪。

  但丁寶楨卻說:"宦豎私出,非制。且大臣未聞有命,必詐無疑。"當即在濟南誅殺了安德海和隨行的20多人。丁寶楨所以敢殺安德海等,一是奉有密諭(口諭),再是說,即使安德海奉有特殊差遣,他通過山東,也得先告知地方巡撫大員,作出迎送或保護等安排。既"未聞有命",他就可以按"詐"來處理了。但是,即使"詐"騙、招搖,就可以一下子殺這麼多人嗎?

  丁寶楨在處死安德海等20多人前,就已奏報安德海違制出京,行經山東了。奏報送抵朝廷後,有兩種說法,一說是慈禧生病或正忙於看戲不在朝堂,是恭親王稟報給皇帝和慈安太后,他們立即召見軍機大臣,經討論,擬了就地正法的諭旨,一說丁寶楨奏報到達,慈禧在場,見疏後大為驚駭,"莫知所為",只好同慈安、皇帝一起召見軍機大臣和內務府大臣,商量處理辦法。大家都異口同聲說:"祖制不得出都門,犯者死無赦,當就地正法。"昭槤:《嘯亭雜錄》,第29頁。

  事已至此,慈禧不得不同意大家的意見,擬旨殺安德海。這份諭旨載在《清穆宗實錄》,第8冊,第5621頁上,內容是說有安姓太監稱奉旨差遣織辦龍衣,招搖煽惑,中設龍衣,男女兩船,該太監是擅自遠出,種種不法。因此令沿途省的總督或巡撫嚴密查拿,不用審訊,就地正法。

  史籍這麼記述確有疑竇:前面說安德海的確是"奉旨差遣"的。即慈禧允他出京去製備同治皇帝的龍衣;慈禧也告訴了同治皇帝,同治也"陽為贊成之"了。這還不是"奉旨差遣"嗎?那麼,在接到丁寶楨的奏報時,慈禧為什麼不加說明呢?同治小皇帝就在他的身邊,為什麼就不能讓小皇帝證明是他同意了的呢?

  如果真是慈禧明知皇帝已經同意安德海出京為他製備龍衣,而又不說出,這就可疑了。如果慈禧真的不敢說出,那一定是有她的苦衷,是有口難言的苦衷,這個苦衷到底是什麼?是否此事過於嚴重。太監除非是負有極重要的差遣才可出京,而制辦龍衣並非極為重要,是慈禧當時未加深入思考,便同意安德海出京了。雖然口頭告訴了小皇帝,但太監出京這麼嚴重的事,為什麼不通過親王大臣、慈安太后等討論?所以她是有苦難言,她如果讓小皇帝出來證明,小皇帝要說不知道,那可怎麼處理,那是要她娘兒倆在眾臣和慈安太后面前爭吵嗎?

  她十分明白,這是恭親王、慈安、小皇帝、丁寶楨等一起定的計謀,表面上是整死安德海,實質上是針對她來的。那麼,她還怎麼好說是自己派遣的,又是小皇帝同意了的呢?

  她可真是有口難辯,有口難言啊。

  還用得着討論、下旨嗎?安德海早在上諭到達山東的五天前,就已被丁寶楨殺死了,而且20多人同時被殺。

  安德海即使不出京也早該殺了,因為他干預朝政。因此 ,他的死是咎由自取的。你看,光從他乘坐的兩條船上就搜出黃金1150兩,元寶17個,極大明珠5顆,珍珠鼻煙壺一個,碧霞犀數十塊。還有駿馬30餘匹,其他珍寶、珍玩還有許多。帶去這麼多東西,尤其那駿馬30多匹,帶去幹什麼?製備龍衣帶這些東西幹什麼?那一千多兩黃金哪來的?是庫藏支出買龍衣的還是安德海私人的?

  如果是庫藏支出,那支出者、批准人又是誰?安德海是奉命出京制辦龍衣的嗎?這些問題都是可疑的。

  但是,事情又過8天,朝廷又一次連發兩道諭旨,反覆強調安德海私自出京,違制被殺,罪有應得。並令太監們以此為誡,益加儆懼。

  地方大員們聞之都拍案稱快。曾國藩說,他的眼睛病了好幾個月了,一聞此事,馬上就好了,李鴻章聞訊高興得跳了起來,向大家說:"這下子丁寶楨可出名了!"

  果然,丁寶楨因此名聲大振。不是這件事,誰又知道有個丁寶楨呢?

  大家拍案稱快,是高興安德海的被殺,還是高興慈禧太后在此事上的失敗呢?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2: 國民黨王牌特工金深水自述《刀之陽面》
2012: 中國政府最強力度批達賴:美國控制下的
2011: 談俄羅斯倒向北約或西方陣營及中國未來
2011: 毛澤東思想=賣領土+權力鬥爭+個人獨裁
2010: 彭德懷在廬山會議上的檢討
2010: 中國王朝地圖動畫
2009: 中共內部出版的《延安日記》節選(一)
2009: 沒有他,中國將有兩個“台灣” 而失去
2008: (zt)藏事斷想 (作者:蘆笛)
2008: 西藏:她的痛楚,我的恥辱 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