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无极
万维读者网 > 史地人物 > 帖子
井澳大海战: 陈宜中的英雄标签
送交者: nuhaiqianlong 2013年06月19日08:17:26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井澳大海战: 陈宜中的英雄标签
 

井澳海战, 又称十字门大海战, 是南宋行朝在 陈宜中的指挥下, 与元军多个主力轮
番大战, 坚守十字门(今珠海横琴岛,澳门一带). 大战持续一个多月. 并遭遇天灾,
宋军失败(或未能取胜)后分裂, 陈宜中失去了流亡政府主导权, 带少量宋军南下占
城(越南南部)借兵, 或组建新的后方基地.  张世杰帅宋军主力先迁石冈洲,后驻新
会崖山。主力宋军在崖山一战中全军覆灭. 

为什么说井澳海战, 是陈宜中指挥的?  我们会详细分析. 很多文字笼统的说是张世
杰指挥的, 肯定是错误的!  张世杰是北人, 人在甲板上可能都站不稳, 更谈不上指挥
海战了.

井澳海战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战!  先来回顾一下, 井澳海战的过程: ( 珠海
指南, 十字门古战场历史 )

"澳门与珠海横琴岛之间的十字门一带,曾是宋元两军厮杀的战场,南宋行朝在此留

下一段悲惨的历史。
  宋景炎元年(1276)十一月,宋端宗在左丞相陈宜中、枢密副使张世杰护卫下,
率领48万大军离开福州,从水路南撤广东寻求出路,于次年十月移驻香山县南十字
门。香山人拥宋抗元,富豪马南宝、高添、赵若举等人到井澳(大横琴岛)谒见端
宗,带头献粮飨军,并募集民军勤王。不久,元军探知宋军下落,立即发动十字门
海战,在一个多月内打了四仗。
  第一仗,井澳初战。时在十一月中,元水师突袭井澳,进行试探性进攻,获胜
后撤出。
  第二仗,香山岛血战。时在十一月下旬,元将哈喇歹、宣抚使梁雄飞、招讨使
王天禄合兵围攻香山岛南端的濠镜澳(今澳门)。宋军大败,被夺去大批战船和军
资器械。陈宜中、张世杰带领数千官兵和800艘战船突围而出,急护端宗北逃秀山
(今虎门),在中流遇大风覆舟,大部分军士溺死江中。
  战事未完,又遇天灾。十二月丙子日,飓风吹袭十字门,无数船只翻沉,半数
宋军被滔天巨浪卷走,葬身鱼腹。端宗也几乎溺死,虽被救起,但从此一病不起。

  第三仗,井澳反击战。时在十二月中,元将刘深袭井澳。宋师顺风放火反攻,
击退元军,取得一次难得的胜利。
  第四仗,谢女峡(小横琴岛)追逐战。时在十二月下旬。刘深重整队伍攻谢女
峡,宋军溃败向大洋逃跑。元军追至七洲洋(今澳门东北部九洲洋),再夺宋船200艘,
但误把俘获的帝舅俞如王圭当作端宗,立即停止追击,端宗从而侥幸脱险。
  宋军在十字门遭受重创,损兵折将近半,元气大伤。行朝路向何方? 主持大局
的陈宜中主张流亡占城国(今越南中南部),于是带了一些战船先往,但从此一去
不复返。翌年二月,剩下的20万宋军离开香山,先迁石冈洲(今香港大屿山),后
驻新会县崖山。
  700多年后,中国开始采用现代科技进行水下考古。广东考古界认为,打捞宋末
甲子门、十字门和崖门三次海战的沉船,目前虽难实施,但它是中外学术界极度关
注的事,因为这些沉船既是民族痛史的深刻见证,又对考古学有着重大价值。
"

又 (张卓夫, 澳门海崖景观与石文化的历史演变,澳门杂志, 2012年5月)

"在“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时刻,海风中彷佛听到南宋将士与元军交战呐喊的
余音。原来这里就是1277年南宋端宗赵是、杨太后与卫王赵□、忠臣陆秀夫、张世
杰率领军民近50万人(包始君臣家眷和地方武装),战船1,000艘,与刘深率领自福
建追来的元军爆发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海战(也可能是世界史上参战人数最多的海
战)的战场中心。元军战船从路环岛南北两边水道反覆向西猛攻停泊在大小横琴之
间水道岸边长50丈分外显眼的御船,被驻守在了哥崖一带的宋军矢石火炮所阻,才
遭败绩。当时路环未有长住居民,了哥崖末有名称(其名起于上世纪初期当地居民,
甚至一般澳人至今还不知道),史书侧重表述御船所在的井澳,在大战中有如城池
一般的了哥崖才被忽略。
1996年出版的《澳门总览. 史地篇》更明确地记载:“宋端宗赵是和张世杰等军民
……凭借澳门妈阁山和路_高地击退元军。从此,澳门逐渐有人居住。”由此可知,
了哥崖对于十字门海战乃至澳门先民入住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澳门纪略》记载:"「濠境澳之名著于《明史》,其曰澳门,则以澳门南有四山离
立,海水纵横贯其中成十字,曰十字门,故合称澳门。或曰澳门南台、北台、两山
相对如门。」形成十字标志水域的「四山」指的,分别是路环叠石塘山、_仔小潭山、
大横琴山和小横琴山[1]。_仔、路环和大横琴、小横琴之间的水域指外十字门;澳
门半岛、_仔、小横琴和对面山之间的水域则为内十字门。"

可以肯定的是井澳大海战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海战. 陈宜中离开流亡政府是在1278年
1月左右.  《宋史. 陈宜中传》,  也记载了陈宜中井澳战败后去的占城.  二月,
剩下的20万宋军迁石冈洲. 这里有一个极其重要的信息: 大战后, 20万宋军尚留横
琴岛!  并不是被元军赶走的!  元军是取胜后撤离, 还是两边都打不下去了. 或是
宋军小胜. 尚待进一步研究. 

可以肯定的是宋军遭受重创,元气大伤!  元军在遭受重创后撤离也是可以确定的.

从井澳(十字门)大海战看, 陈宜中是一合格的统帅. 尽管"宋军在十字门遭受重创,
损兵折将近半,元气大伤"  依然可以守住井澳香山.  并没有被彻底打败.  翌年二
月,"剩下的20万宋军离开香山,先迁石冈洲(今香港大屿山),后驻新会县崖山"
井澳海战较"崖山" 一战的全军覆灭, 要强 很多.  "崖山" 全军覆灭, 说是张世杰
不纳忠言所至.  应该不完全是!  "崖山" 建立行朝据点是根本大错.  陆秀夫要负
很大的责任!

张世杰如不转移 崖山, 可能要好一些.  井澳 香山岛, 有淡水, 崖山则无淡水. 
陆秀夫、张世杰有抗元的决心,但缺乏抗元到底的智慧. 北上"崖山" 正是中了元军的圈
套.

从元军将领张弘范在 井澳(十字门)大战一整年后, 进入"崖山" 对抗宋军 看, 
宜中率领的宋军应是给进攻井澳的 元军, (哈喇歹、梁雄飞、王天禄, 刘深) 以重
创.  否则他们也不会不争取 "崖山" 大战的主导权.  井澳大战是一场惨烈的消耗
战.  陈宜中的宋军或许(可能)不能算作简单失败, 而是兵员得不到应有的补充.

井澳大战后, "大胜"的元军为何不绞灭"大败"的宋军, 而任由宋军较自由地在广东
沿海一带活动. <<宋史>>记载显然不准确,  井澳大战很可能是双方基本战平.  元军无
力再攻, 需要休整, 暂且撤退从新调兵. 宋军也是无力北上,  张世杰希望找到更好的
基地(后来的-崖山),  陈宜中认为井澳已是最好之处, 还是待不下去. 只能转移占
城.

宋抗元英雄马南宝闻知 " 陈宜中欲奉帝走占城(安南)" 恸哭曰:“丞相必不还,国
事危矣!”  也说明马南宝 认为流亡政府只有在陈宜中的领导下, 才能有取胜的可
能, 诺是他人领导(基本上)必败.

"周总理一次到崖山视察工作,总理看到《崖门览古诗》中的“万里穷何路,双崖壮
此门,吁天惟决战,航海岂图存”时,转过身来与在场的群众评说这场海战,他说,
我看,陆秀夫不应该跳海,他应该带兵到海南岛去,带兵到台湾去,在那里搞根据
地,还可以再打嘛。周总理站起来边走边指着海南岛和台湾岛的海面方面,说这些
地方退可守,攻可扰,打下去是大有前途的。当地干部向周总理讲述流传民间的南
宋灭亡逸事,周总理听后动情地说:“崖山这个地方的历史古迹是有意义的,宋朝
虽然灭亡了,但当时许多人继续坚持抗元斗争,保持了民族气节。”"

啊,横琴,  "这里曾经是举世闻名的宋元大海战的主战场,渔舟不经御舟到,
数十万南宋军民与追击而来的元兵展开殊死搏斗……如今,血染碧海的古战场,成
就了“琴鸣天下”的大磁场。"

举世闻名吗? 怎么没有多少人知道! 为什么要被忽略? 不能让陈宜中英雄事迹被发现?
必然是封建统治者只需要愚忠的人!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2: 甲午海战失败的根本原因
2012: 华侨开发【大新加坡】的梦灭和血泪
2011: 台军方否认本月底将派导弹艇在南沙举行
2011: 毛泽东卖国录/中原评毛
2010: 信济:谁虎
2010: 文革初期湘南屠杀回忆
2009: 林彪集团文革为何没有猛烈迫害粟裕
2009: 一个小姑娘直接给皇帝上书改变国家不合
2008: 曹树基论明末人口真相
2008: 明朝崇祯五年至十五年黄河流域发生了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