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无极
万维读者网 > 史地人物 > 帖子
色界之顶与色界之底以及欲界六趣zt
送交者: sign 2013年07月11日05:12:48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色界之顶与色界之底以及欲界六趣
发帖者:Whistling Arrow (时间:2013-07-11 07:55:36)


 
如来佛祖释迦牟尼乔答摩悉达多在经过艰苦修行之后,感知到了他修行之前从未感知到的整个生命状况的世界,并且在阿罗汉的劝说下,向人们介绍(开示)了整个生命状况的世界,并且向人们宣讲了生命状况世界的运行方式(轮回及其动力因素),而且向人们宣示了脱离生命状况轮回的方法(包括获得脱离生命状况世界轮回的动力源泉的方法)。因为这个生命状况世界具有轮回,所以无常,所以在这个生命世界的幸福与快乐并不牢靠,往往会进入苦难的地狱之境,所以有必要脱离轮回,而且即有可能也有办法脱离轮回。


释迦牟尼佛向人们开示他所感知到的生命世界状况是这样的(也就是佛学世界观的内容)个生命世界按照苦与乐的不同程度,主要分为三个层次(三界),佛学中具体地说是欲界、色界、无色界。在这个三界之中,顶层是“非想非非想天”,底层是“阿鼻地狱”。越往上层,越充满快乐,而且是脱离了低级趣味的快乐,越往下层,快乐越少,而且越无法从欣赏高级趣味之中获得快乐。超出这三界之外,按佛学的十法界说,是阿罗汉境界,辟支佛境界,菩萨境界,佛的境界,这些都是脱离了轮回的境界与层次。


关于无色界,虽然无色界是在三界之中,也在轮回之内,但无色界是成就阿罗汉的生命境界,生命在这里己经达到不生不灭的程度。


关于色界,这是圣人的境界,是圣贤的境界,是神圣的境界,这里超越了欲界,是可以创造与毁灭欲界的境界。色界之底是梵天境界,梵天在婆罗门教中,是创世的神(佛学世界观的各个层次的主持者名称, 常常来自于印度雅利安人吠陀文化婆罗门教的神话传说系统),但梵天只能创造世界,不能毁灭世界,如同中国神话中的盘古,只能创造天地,不能毁灭天地。又如基督教中的上帝,有人分析,上帝创世,其实并非创世,而是再造地球生物圈,因为基督教圣经中在开始写得清清楚楚,在创世之前,上帝的灵在水上运行,可见上帝在创世之前,这个世界上己经有水了。有人根据圣经第一篇经文---创世纪,分析上帝的创世过程,实际上是地球大气圈遭毁坏之后,再次恢复生机的过程(比如,先是云开日出,于是有了光,而后水面下降,于是有了地,等等等等)。可见,盘古也好,上帝也好,都应当属色界之底的梵天境界。而是色界之顶,在佛学中,是色究竟天,其中的主神是大自在天,大自在天在印度教中,称之为湿婆(希瓦 shiva),是印度教的主神,大自在天(湿婆)不仅能够创造世界,还能够毁灭世界,湿婆率真任性而有大能,因而得到印度教徒的崇拜,因为做为色界之底的梵天创造的这个世界(欲界)是有缺限的,有生命,也有苦难,还有恶魔,不如湿婆可以创造这个世界(欲界),也可以毁灭这个世界(欲界)。而中国道教系统中的玉皇大帝,应该是还没有进入色界,还在欲界之中,也许还没达到欲界之顶,道教中的原始天尊,应该进入到色界之中,估计也没有达到色界之顶。


在佛学中,色界是初果圣人到三果圣人的境界,色界的梵天,是刚进入圣人的行列,再往上层,依次是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的境界,快要达到阿罗汉的境界了。可见这个色界,并非有色之界,更非嗜欲之界(这里的欲,包括对山水秀美之爱,对河山壮丽之爱,对贝多芬交响曲的爱,对宇宙本质的神奇般的简洁之爱,比如各类生命体中充满了黄金分割与自然对数螺旋,以及描述物质本质的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式的简洁美丽大方,总之包括这些脱离低级趣味的欲),而是超越有色之界和有欲之界,是可以创造并毁灭色世(物质世界)与欲界(生命世界)的境界。


在色界的圣人,虽然也是处于三界之内,但只需再轮回到凡界一次或若干次,即可脱离三界,脱离轮回。


关于欲界中,因为在欲界的各个生命,其生命的意识有明显的趣味性与趋向性,按佛法所言,一切唯心造,根据各个生命的心之趣味高低不同(生命体的高级趣味与低级趣味显然是由于各生命体的能量级别的不同所致),从而在欲界形成不同的世界,粗略地俗世说法是在欲界有天地人三界(不同于上述的色界无色界欲界之三界),中国俗语所谓的“跳出三界之内,不在五行之中”,指的是这回事,超出了欲界,脱离了欲界,也就脱离了五行,不在五行之中,那么,以五行学说为基本的中国玄学(天干地支五行八卦等)也就失去了效用,中国玄学中对人的生命体产生决定性作用的五大因素(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功五读书)也失去了基础依靠,因为这些都是欲界因素,在欲界之外发挥不了作用,可见,以各种方式(包括学佛念佛的方式)进入寂静禅定,一时间脱离欲界,就可以避开欲界俗世中的灾厄,其理论基础即在这里。而佛学中的说法,在欲界有六趣,也就是六个层次,常称之为六道,常说的六道轮回,主要指的是这里。欲界的六道(也就是六趣)之中,有天地人三界,欲界的天有六层,欲界的地有八层(有说是十八层,指十八层地狱),除了天与地这二道(二趣)之外,欲界还有阿修罗、人、畜、饿鬼这四个道(四个趣---四种生命之心意的愿趣)。


在欲界之顶,是他化自在天,在欲界之底,也就是三界之底,是阿鼻地狱。据佛学所称,在欲界之顶他化自在天以下的四层天,是空居天,这四层天中的生命(欲界的天人)是超越在山与海、土与地之上,分别是焰摩天(可以常常在歌唱中获取快乐)、兜率天(可以常处知足之态)、化乐天(可以常常制造快乐)、他化自在天(可以制造更多的快乐)。欲界之天中的生命状态---天人,是快乐的,然而这也是欲界的天人无常之因,因为这些快乐会导致欲界的天人仍然在六道中轮回,准确地说,这些是欲界的天人坠入天道以下的五道(阿修罗、人、畜、饿鬼、地狱)的根源。所谓乐是苦之源,福兮,祸之附也。


据佛经所言,欲界的天人之乐也有异性交往之乐,但这种乐不是为了胎育之事,仅仅是享有异性交往之乐趣而己,欲界天人的这种性交之乐,按天人层次的不同,有的只须相抱即完全满足(即完成性交,恢复平静),有的只须牵手(不要天长地久,只要曾经握手)即完全满足,有的只须共笑(相会一笑)即完全满足,有的只须相视(只要能看他<她>一眼)即完全满足,完全没有射精之事,但即使是这种乐,据称也是可惧的,因为这种乐是欲界的天人堕落到天界之下的五种不充满快乐的境界的原因。


在欲界六天之中,除以上四层天处于空中之外,有两层天道不是居于天上,而是居于须弥山上,“四天王”天在须弥山腰,此天之主是四个天王,忉利天在须弥山顶,此天之主是帝释天。这两个地居天的天人,也同样常居于快乐之中,也有异性之交往之乐,据称地居天的天人的性交之乐,有与人一样的性交之形态与行为,但同样没有射精之秽事,这种快乐之事也是地居天的天人堕落的原因。居于须弥山顶的帝释天有与居于须弥山脚以及海滨海里的阿修罗发生战争,其因往往是由于阿修罗中的女体异常美丽,帝释天因垂涎阿修罗女体的美色而与阿修罗相战,据称战争规模浩大,战况相当惨烈,阿修罗部众虽然死伤严重,但天人(帝释天的部众)如果在战斗中被砍掉头颅,天人的在天之命也就终结,投入凡间,成为阿修罗、或者是人、饿鬼、地狱众生。


欲界中,地居众生之顶,是忉利天之主的帝释天,地居众生之底,也即是三界之底,也即是欲界之底,是阿鼻地狱里的苦难众生。在地界之中,不仅有帝释天,有四天王,分别居于须弥山顶与山腰,还有阿修罗,居于须弥山的山洞与山麓(由于须弥山是在海中,所以山麓即是海滨)以及海底。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中有言:水浒寨中屯节侠,梁山泊内聚英雄。可见英雄好汉们虽然聚于山林水边,如同阿修罗住在山洞海滨,但他们超越于一般凡夫,是天上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之天界星宿下凡,与天人有同一般的快乐趣味以及威德。所以说,阿修罗虽然是常有嗔怒,但人称欢乐英雄,当英雄好汉的愤怒在发泄的时候,是一种欢喜畅快的大快乐,不亚于天人之乐。所谓汤武一怒天下安,其怒之功德也非常之大,而且不破不立,其怒之功,有如色界之顶的大自在天湿婆的创造世界与毁灭世界之行。


据佛经所言,阿修罗有天人之福,而无天人之德,是因为阿修罗在修行之中,有所缺限所致。佛说的修善修福,修行的内容即是六度---持戒,布施,禅静,精进,忍辱,智慧。而所谓的修善,有修上品善、修中品善、修下品善,而修善,其实指的是就是持戒,行之戒是杀盗淫妄酒,意之戒是贪嗔痴慢疑,实际上,修善也就是不作恶而己,俗语有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能断恶,善莫大矣。可见最大的善,也就是上品善,就是不作恶即可。也如同有人所言,最大的善,是提高做恶的成本。


上品善并非在于布施(包括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布施是修福之道而己。饿鬼前世布施,可成为有威德的鬼,阿修罗前世布施,可成为有天人之福的神(虽无天人之德)。而阿修罗因布施而成功修福,却因修善有缺限而无天人之德。大概是因为阿修罗在修善之时,也就是在持戒之时,或因为以或多或少的“贪嗔痴慢疑”的方式来戒于“杀盗淫妄酒”,或因为以或多或少的“杀盗淫妄酒”的方式来戒于“贪嗔痴慢疑”。这如同以前有电视节目讨论贪官该不该杀,虽然在节目中有佳宾说在当今的中国,贪官贪多少是该杀,这一点,贪官不知道,法官也不知道,但很多人都认为贪官该杀,而且要大规模地杀,这也许就是一种以“杀盗淫妄酒”的方式来戒于“贪嗔痴慢疑”的表现---以杀戒贪。这种以杀戒贪,显然是一种有缺限的持戒,这种态度或心意,来世也许就成为阿修罗,成就了阿修罗道---如同梁山泊里的天罡地煞---从天上下凡的一百零八个星宿。


另外,欲界中的地界还有人,住在须弥山四周的大海中的四个大洲之中,这四个大洲统称娑婆世界(意思是有缺憾、需要忍也可以忍的世界),分别在须弥山的东南西北,。据称,地球人是在南边的大洲,称为南赡部洲,也叫阎浮提。畜类(动物界)与人在一起,在南赡部洲有善畜(比如象马)也有恶畜(比如蛇蝎豺狼虎豹之类的地狱之畜),而在北洲,则只有善畜没有恶畜。


在欲界中的地界,据佛经介绍,饿鬼主要是住在南赡部洲(阎浮提)的地下一千公里处(五百由旬,每由旬四十里 <二十公里>),也有散居各地的。散居各地的饿鬼分为两种,一种有威德,常被人敬为神,住于天地,或在海滨山谷之间,有宫室可用,一种是没有威德,常是孤魂野鬼,依坟地茅厕草木等而居。有威德的饿鬼,虽被人敬为神,但仍然是鬼,昼伏夜游,害怕光明,虚怯多畏,鬼道本色。


据佛经介绍,欲界中的地狱,位于南赡部洲(阎浮提)的地下二十万公里(二万由旬)。这个位置,应该是处于须弥山的水下部分的上层,因为佛经介绍,在大海之中的须弥山,其水上部分与水下部分,都是八万四千由旬,而阎浮提的地下二万由旬,离须弥山在水下的底部,还有六万四千由旬。另外据佛经介绍,畜类之中的天畜之一 --- 金翅鸟,体长八千由旬,即1.6万公里,比地球的直径还要长约四分之一。可见,地狱到阎浮提的地面,也就是两只半金翅鸟的长度。而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也就是24只金翅鸟的长度,24只金翅鸟首尾相接地排队,即可从地球表面排到月球表面。


地狱之顶,即第一层地狱,是等活地狱,据佛经介绍,在等活狱之中,每个生命都很厉害,都有长利的铁爪,都有杀死别人的能力与权力,这里的众生在这方面都是平等的,估计因此而称为等活,但是要命的是每个生命在相互之间都有瞋恨,从而相互打斗杀戳,残肢断臂彼彼皆是,但是地狱中的生命都是具有复活能力的,被杀死之后,冷风一吹,又复活了,所以这里的生命是不断地不停地相互杀戳,而后死过去,又复苏。这种情况,是地狱里最好的情况了,可见,地狱之底,生命的苦难情形,更为凄惨。


地狱之底,也就是三界之底,也就是欲界之底,是阿鼻地狱,是生命状态中最不快乐的极苦之地,另一名称是无间地狱。在色界之顶是大自在天,在欲界之顶是他化自在天,而在三界之底是无间地狱,可见,生命状态的层次,越往上,越自由自在,越寂静禅定,越快乐,而在地狱,越往下,越多枷锁,越嘈杂不定,越多苦难,不得安宁,直至无间地狱,枷锁多到无以复加---没有间隙了,无法动弹,完全没有了自由---无间。卢梭说,人生而自由,然而无所不在枷锁中,估计指的就是这种情况,据称,人最初是从比色界底层梵天要高一层的初果圣人须陀洹所在的二禅天的顶层---光音天之中而来,人可谓生而自由,而人活于欲界之中,就少了很多自由,多了很多枷锁---无往而不在枷锁中,与圣人的“随心所欲而不逾礼(没有枷锁)”的境界差远了。


以上即是如来佛祖释迦牟尼乔答摩悉达多在经过艰苦修行之后,感知到了他修行之前从未感知到的整个生命状况的世界。


一般说来,生命实体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新陈代谢,二是自我复制(DNA的自我复制,细胞的自我复制,生命体的自我复制)。而在六界之中,除人畜之外,其它四界都没有这两个生命基本特征,因为没有听说过天人有大小粪便,地狱中的众生也是无所可食,更没有听说过天人与鬼类有怀胎生育之事,除人畜二界的生命,其它各界的生命都是人畜化生而来,他们也许就处于人畜的平行宇宙之中,虽近在咫尺,但远在天边,阴阳两隔。也似乎除人畜二界之外的四界,只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事物,但这种意识精神又可以超然于具有波粒二象性的物质世界(包括色质之世的生命实体)而独立存在。这种意识精神成为宇宙的一个部分而且是本质的核心的本源性的部分。或许,宇宙的本质,本来就具有精神特质,有智慧特质,自然包含着生命的特质,生命(包括智慧生命)是宇宙本质的必然结果与基本展现,虽然每个生命个体是宇宙本质元素(不是元素周期表中的107个化学元素)因各自元素的业力随缘和合偶然而成。


释迦牟尼也向人们宣示了脱离生命状况轮回的方法,也就是佛教的主要修行方法---佛法,法力无边的佛法,也就是上文中提到的六度---持戒,布施,禅静,精进,忍辱,智慧。如上所说,持戒,即是行上品善(如能断恶,善莫大矣,断除杀盗淫妄酒,断除贪嗔痴慢疑),布施,是修福之要道。精进,应是指勤于广泛深入持久地学习与念诵先贤大德的文字与各部佛经,以获得知识,并因此与先圣先贤以及宇宙本质在精神层面产生共鸣共振而获得加持力,忍辱,指不仅可以“八风吹不动”,更要能不被“一屁打过江”,禅静,修习静虑禅定,这一切都是为智慧而行,智慧增长,而后可以离苦得乐,自然在生命的状态世界中,步步升级,直至脱离欲界,摆脱六趣(六道),超凡入圣,进入圣界,达到色界天趣(寂静妙乐)与无色界的天趣(深妙禅定)之中,最后达到阿罗汉法界,佛菩萨法界。


这就是佛学的方法论---六度。


佛学方法(佛法)对于人的精神层面的提升是如此,至于涅槃之后的生命肉体形式,是如六祖慧能那样修成的金刚不坏之千年不腐的真身,还是西藏佛僧修成的虹化现象(原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亲眼所见,并在回忆录中详细记载下来,光天化日之下,僧人的肉体在众人面前凭空消失,只留下头发指甲),还是如同释迦牟尼佛那样火化后留下舍利子,这也许并不重要,估计正因为不重要,所以,释迦牟尼佛在涅槃之时,并未留下金刚不坏之千年不腐的真身,也不显示虹化之神迹。而在基督教圣经的新约之中,所记载耶稣复活事件,或许是耶稣在虹化(耶稣遗体消失)之后再生的情形。按照基督教中的上帝是处于色界之底的梵天之列(或许是梵众之列,在基督教圣经中,上帝常以复数的形式出现,基督教中的上帝也可能是在大自在天之中,因为大自在天湿婆不仅可以创世,还可以毁世,这与圣经中的上帝相似)的分析,上帝之独子耶稣,也是在圣界之中,其肉身有虹化的能力,不足为奇。


从实际上看,各种一神论宗教,其良苦用心,都是引导人们进入寂静禅定之中,从而使人达到深乐之圣境,因为人们在虔诚之中,深怀敬意之心专一挂念于一个概念,就容易达到寂静禅定的状态。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2: 看错了毛泽东、周恩来,更看错了朱德
2012: 对手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
2011: 混世魔女孔二小姐
2011: 毛泽东大赞越南“二征起义,周恩来向二
2010: 丁抒:毛泽东与江青的共同宠物谢静宜
2010: 《亮剑》真相--关家垴血战
2009: 而今迈步从头越——我在毛主席身边十七
2009: 由“7·5”事件想到“嘎尔措人民公社”
2008: 谁说1976年隐瞒唐山大地震损失了(照片
2008: 毛新宇回答:毛泽东的后代为何做大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