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色界之頂與色界之底以及欲界六趣zt
送交者: sign 2013年07月11日05:12:48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色界之頂與色界之底以及欲界六趣
發帖者:Whistling Arrow (時間:2013-07-11 07:55:36)


 
如來佛祖釋迦牟尼喬答摩悉達多在經過艱苦修行之後,感知到了他修行之前從未感知到的整個生命狀況的世界,並且在阿羅漢的勸說下,向人們介紹(開示)了整個生命狀況的世界,並且向人們宣講了生命狀況世界的運行方式(輪迴及其動力因素),而且向人們宣示了脫離生命狀況輪迴的方法(包括獲得脫離生命狀況世界輪迴的動力源泉的方法)。因為這個生命狀況世界具有輪迴,所以無常,所以在這個生命世界的幸福與快樂並不牢靠,往往會進入苦難的地獄之境,所以有必要脫離輪迴,而且即有可能也有辦法脫離輪迴。


釋迦牟尼佛向人們開示他所感知到的生命世界狀況是這樣的(也就是佛學世界觀的內容)個生命世界按照苦與樂的不同程度,主要分為三個層次(三界),佛學中具體地說是欲界、色界、無色界。在這個三界之中,頂層是“非想非非想天”,底層是“阿鼻地獄”。越往上層,越充滿快樂,而且是脫離了低級趣味的快樂,越往下層,快樂越少,而且越無法從欣賞高級趣味之中獲得快樂。超出這三界之外,按佛學的十法界說,是阿羅漢境界,辟支佛境界,菩薩境界,佛的境界,這些都是脫離了輪迴的境界與層次。


關於無色界,雖然無色界是在三界之中,也在輪迴之內,但無色界是成就阿羅漢的生命境界,生命在這裡己經達到不生不滅的程度。


關於色界,這是聖人的境界,是聖賢的境界,是神聖的境界,這裡超越了欲界,是可以創造與毀滅欲界的境界。色界之底是梵天境界,梵天在婆羅門教中,是創世的神(佛學世界觀的各個層次的主持者名稱, 常常來自於印度雅利安人吠陀文化婆羅門教的神話傳說系統),但梵天只能創造世界,不能毀滅世界,如同中國神話中的盤古,只能創造天地,不能毀滅天地。又如基督教中的上帝,有人分析,上帝創世,其實並非創世,而是再造地球生物圈,因為基督教聖經中在開始寫得清清楚楚,在創世之前,上帝的靈在水上運行,可見上帝在創世之前,這個世界上己經有水了。有人根據聖經第一篇經文---創世紀,分析上帝的創世過程,實際上是地球大氣圈遭毀壞之後,再次恢復生機的過程(比如,先是雲開日出,於是有了光,而後水面下降,於是有了地,等等等等)。可見,盤古也好,上帝也好,都應當屬色界之底的梵天境界。而是色界之頂,在佛學中,是色究竟天,其中的主神是大自在天,大自在天在印度教中,稱之為濕婆(希瓦 shiva),是印度教的主神,大自在天(濕婆)不僅能夠創造世界,還能夠毀滅世界,濕婆率真任性而有大能,因而得到印度教徒的崇拜,因為做為色界之底的梵天創造的這個世界(欲界)是有缺限的,有生命,也有苦難,還有惡魔,不如濕婆可以創造這個世界(欲界),也可以毀滅這個世界(欲界)。而中國道教系統中的玉皇大帝,應該是還沒有進入色界,還在欲界之中,也許還沒達到欲界之頂,道教中的原始天尊,應該進入到色界之中,估計也沒有達到色界之頂。


在佛學中,色界是初果聖人到三果聖人的境界,色界的梵天,是剛進入聖人的行列,再往上層,依次是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的境界,快要達到阿羅漢的境界了。可見這個色界,並非有色之界,更非嗜欲之界(這裡的欲,包括對山水秀美之愛,對河山壯麗之愛,對貝多芬交響曲的愛,對宇宙本質的神奇般的簡潔之愛,比如各類生命體中充滿了黃金分割與自然對數螺旋,以及描述物質本質的愛因斯坦質能方程式的簡潔美麗大方,總之包括這些脫離低級趣味的欲),而是超越有色之界和有欲之界,是可以創造並毀滅色世(物質世界)與欲界(生命世界)的境界。


在色界的聖人,雖然也是處於三界之內,但只需再輪迴到凡界一次或若干次,即可脫離三界,脫離輪迴。


關於欲界中,因為在欲界的各個生命,其生命的意識有明顯的趣味性與趨向性,按佛法所言,一切唯心造,根據各個生命的心之趣味高低不同(生命體的高級趣味與低級趣味顯然是由於各生命體的能量級別的不同所致),從而在欲界形成不同的世界,粗略地俗世說法是在欲界有天地人三界(不同於上述的色界無色界欲界之三界),中國俗語所謂的“跳出三界之內,不在五行之中”,指的是這回事,超出了欲界,脫離了欲界,也就脫離了五行,不在五行之中,那麼,以五行學說為基本的中國玄學(天干地支五行八卦等)也就失去了效用,中國玄學中對人的生命體產生決定性作用的五大因素(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功五讀書)也失去了基礎依靠,因為這些都是欲界因素,在欲界之外發揮不了作用,可見,以各種方式(包括學佛念佛的方式)進入寂靜禪定,一時間脫離欲界,就可以避開欲界俗世中的災厄,其理論基礎即在這裡。而佛學中的說法,在欲界有六趣,也就是六個層次,常稱之為六道,常說的六道輪迴,主要指的是這裡。欲界的六道(也就是六趣)之中,有天地人三界,欲界的天有六層,欲界的地有八層(有說是十八層,指十八層地獄),除了天與地這二道(二趣)之外,欲界還有阿修羅、人、畜、餓鬼這四個道(四個趣---四種生命之心意的願趣)。


在欲界之頂,是他化自在天,在欲界之底,也就是三界之底,是阿鼻地獄。據佛學所稱,在欲界之頂他化自在天以下的四層天,是空居天,這四層天中的生命(欲界的天人)是超越在山與海、土與地之上,分別是焰摩天(可以常常在歌唱中獲取快樂)、兜率天(可以常處知足之態)、化樂天(可以常常製造快樂)、他化自在天(可以製造更多的快樂)。欲界之天中的生命狀態---天人,是快樂的,然而這也是欲界的天人無常之因,因為這些快樂會導致欲界的天人仍然在六道中輪迴,準確地說,這些是欲界的天人墜入天道以下的五道(阿修羅、人、畜、餓鬼、地獄)的根源。所謂樂是苦之源,福兮,禍之附也。


據佛經所言,欲界的天人之樂也有異性交往之樂,但這種樂不是為了胎育之事,僅僅是享有異性交往之樂趣而己,欲界天人的這種性交之樂,按天人層次的不同,有的只須相抱即完全滿足(即完成性交,恢復平靜),有的只須牽手(不要天長地久,只要曾經握手)即完全滿足,有的只須共笑(相會一笑)即完全滿足,有的只須相視(只要能看他<她>一眼)即完全滿足,完全沒有射精之事,但即使是這種樂,據稱也是可懼的,因為這種樂是欲界的天人墮落到天界之下的五種不充滿快樂的境界的原因。


在欲界六天之中,除以上四層天處於空中之外,有兩層天道不是居於天上,而是居於須彌山上,“四天王”天在須彌山腰,此天之主是四個天王,忉利天在須彌山頂,此天之主是帝釋天。這兩個地居天的天人,也同樣常居於快樂之中,也有異性之交往之樂,據稱地居天的天人的性交之樂,有與人一樣的性交之形態與行為,但同樣沒有射精之穢事,這種快樂之事也是地居天的天人墮落的原因。居於須彌山頂的帝釋天有與居於須彌山腳以及海濱海里的阿修羅發生戰爭,其因往往是由於阿修羅中的女體異常美麗,帝釋天因垂涎阿修羅女體的美色而與阿修羅相戰,據稱戰爭規模浩大,戰況相當慘烈,阿修羅部眾雖然死傷嚴重,但天人(帝釋天的部眾)如果在戰鬥中被砍掉頭顱,天人的在天之命也就終結,投入凡間,成為阿修羅、或者是人、餓鬼、地獄眾生。


欲界中,地居眾生之頂,是忉利天之主的帝釋天,地居眾生之底,也即是三界之底,也即是欲界之底,是阿鼻地獄裡的苦難眾生。在地界之中,不僅有帝釋天,有四天王,分別居於須彌山頂與山腰,還有阿修羅,居於須彌山的山洞與山麓(由於須彌山是在海中,所以山麓即是海濱)以及海底。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中有言:水滸寨中屯節俠,梁山泊內聚英雄。可見英雄好漢們雖然聚於山林水邊,如同阿修羅住在山洞海濱,但他們超越於一般凡夫,是天上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之天界星宿下凡,與天人有同一般的快樂趣味以及威德。所以說,阿修羅雖然是常有嗔怒,但人稱歡樂英雄,當英雄好漢的憤怒在發泄的時候,是一種歡喜暢快的大快樂,不亞於天人之樂。所謂湯武一怒天下安,其怒之功德也非常之大,而且不破不立,其怒之功,有如色界之頂的大自在天濕婆的創造世界與毀滅世界之行。


據佛經所言,阿修羅有天人之福,而無天人之德,是因為阿修羅在修行之中,有所缺限所致。佛說的修善修福,修行的內容即是六度---持戒,布施,禪靜,精進,忍辱,智慧。而所謂的修善,有修上品善、修中品善、修下品善,而修善,其實指的是就是持戒,行之戒是殺盜淫妄酒,意之戒是貪嗔痴慢疑,實際上,修善也就是不作惡而己,俗語有言,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如能斷惡,善莫大矣。可見最大的善,也就是上品善,就是不作惡即可。也如同有人所言,最大的善,是提高做惡的成本。


上品善並非在於布施(包括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布施是修福之道而己。餓鬼前世布施,可成為有威德的鬼,阿修羅前世布施,可成為有天人之福的神(雖無天人之德)。而阿修羅因布施而成功修福,卻因修善有缺限而無天人之德。大概是因為阿修羅在修善之時,也就是在持戒之時,或因為以或多或少的“貪嗔痴慢疑”的方式來戒於“殺盜淫妄酒”,或因為以或多或少的“殺盜淫妄酒”的方式來戒於“貪嗔痴慢疑”。這如同以前有電視節目討論貪官該不該殺,雖然在節目中有佳賓說在當今的中國,貪官貪多少是該殺,這一點,貪官不知道,法官也不知道,但很多人都認為貪官該殺,而且要大規模地殺,這也許就是一種以“殺盜淫妄酒”的方式來戒於“貪嗔痴慢疑”的表現---以殺戒貪。這種以殺戒貪,顯然是一種有缺限的持戒,這種態度或心意,來世也許就成為阿修羅,成就了阿修羅道---如同梁山泊里的天罡地煞---從天上下凡的一百零八個星宿。


另外,欲界中的地界還有人,住在須彌山四周的大海中的四個大洲之中,這四個大洲統稱娑婆世界(意思是有缺憾、需要忍也可以忍的世界),分別在須彌山的東南西北,。據稱,地球人是在南邊的大洲,稱為南贍部洲,也叫閻浮提。畜類(動物界)與人在一起,在南贍部洲有善畜(比如象馬)也有惡畜(比如蛇蠍豺狼虎豹之類的地獄之畜),而在北洲,則只有善畜沒有惡畜。


在欲界中的地界,據佛經介紹,餓鬼主要是住在南贍部洲(閻浮提)的地下一千公里處(五百由旬,每由旬四十里 <二十公里>),也有散居各地的。散居各地的餓鬼分為兩種,一種有威德,常被人敬為神,住於天地,或在海濱山谷之間,有宮室可用,一種是沒有威德,常是孤魂野鬼,依墳地茅廁草木等而居。有威德的餓鬼,雖被人敬為神,但仍然是鬼,晝伏夜遊,害怕光明,虛怯多畏,鬼道本色。


據佛經介紹,欲界中的地獄,位於南贍部洲(閻浮提)的地下二十萬公里(二萬由旬)。這個位置,應該是處於須彌山的水下部分的上層,因為佛經介紹,在大海之中的須彌山,其水上部分與水下部分,都是八萬四千由旬,而閻浮提的地下二萬由旬,離須彌山在水下的底部,還有六萬四千由旬。另外據佛經介紹,畜類之中的天畜之一 --- 金翅鳥,體長八千由旬,即1.6萬公里,比地球的直徑還要長約四分之一。可見,地獄到閻浮提的地面,也就是兩隻半金翅鳥的長度。而地球到月球的距離,也就是24隻金翅鳥的長度,24隻金翅鳥首尾相接地排隊,即可從地球表面排到月球表面。


地獄之頂,即第一層地獄,是等活地獄,據佛經介紹,在等活獄之中,每個生命都很厲害,都有長利的鐵爪,都有殺死別人的能力與權力,這裡的眾生在這方面都是平等的,估計因此而稱為等活,但是要命的是每個生命在相互之間都有瞋恨,從而相互打鬥殺戳,殘肢斷臂彼彼皆是,但是地獄中的生命都是具有復活能力的,被殺死之後,冷風一吹,又復活了,所以這裡的生命是不斷地不停地相互殺戳,而後死過去,又復甦。這種情況,是地獄裡最好的情況了,可見,地獄之底,生命的苦難情形,更為悽慘。


地獄之底,也就是三界之底,也就是欲界之底,是阿鼻地獄,是生命狀態中最不快樂的極苦之地,另一名稱是無間地獄。在色界之頂是大自在天,在欲界之頂是他化自在天,而在三界之底是無間地獄,可見,生命狀態的層次,越往上,越自由自在,越寂靜禪定,越快樂,而在地獄,越往下,越多枷鎖,越嘈雜不定,越多苦難,不得安寧,直至無間地獄,枷鎖多到無以復加---沒有間隙了,無法動彈,完全沒有了自由---無間。盧梭說,人生而自由,然而無所不在枷鎖中,估計指的就是這種情況,據稱,人最初是從比色界底層梵天要高一層的初果聖人須陀洹所在的二禪天的頂層---光音天之中而來,人可謂生而自由,而人活於欲界之中,就少了很多自由,多了很多枷鎖---無往而不在枷鎖中,與聖人的“隨心所欲而不逾禮(沒有枷鎖)”的境界差遠了。


以上即是如來佛祖釋迦牟尼喬答摩悉達多在經過艱苦修行之後,感知到了他修行之前從未感知到的整個生命狀況的世界。


一般說來,生命實體有兩個基本特徵,一是新陳代謝,二是自我複製(DNA的自我複製,細胞的自我複製,生命體的自我複製)。而在六界之中,除人畜之外,其它四界都沒有這兩個生命基本特徵,因為沒有聽說過天人有大小糞便,地獄中的眾生也是無所可食,更沒有聽說過天人與鬼類有懷胎生育之事,除人畜二界的生命,其它各界的生命都是人畜化生而來,他們也許就處於人畜的平行宇宙之中,雖近在咫尺,但遠在天邊,陰陽兩隔。也似乎除人畜二界之外的四界,只是意識形態領域的事物,但這種意識精神又可以超然於具有波粒二象性的物質世界(包括色質之世的生命實體)而獨立存在。這種意識精神成為宇宙的一個部分而且是本質的核心的本源性的部分。或許,宇宙的本質,本來就具有精神特質,有智慧特質,自然包含着生命的特質,生命(包括智慧生命)是宇宙本質的必然結果與基本展現,雖然每個生命個體是宇宙本質元素(不是元素周期表中的107個化學元素)因各自元素的業力隨緣和合偶然而成。


釋迦牟尼也向人們宣示了脫離生命狀況輪迴的方法,也就是佛教的主要修行方法---佛法,法力無邊的佛法,也就是上文中提到的六度---持戒,布施,禪靜,精進,忍辱,智慧。如上所說,持戒,即是行上品善(如能斷惡,善莫大矣,斷除殺盜淫妄酒,斷除貪嗔痴慢疑),布施,是修福之要道。精進,應是指勤於廣泛深入持久地學習與念誦先賢大德的文字與各部佛經,以獲得知識,並因此與先聖先賢以及宇宙本質在精神層面產生共鳴共振而獲得加持力,忍辱,指不僅可以“八風吹不動”,更要能不被“一屁打過江”,禪靜,修習靜慮禪定,這一切都是為智慧而行,智慧增長,而後可以離苦得樂,自然在生命的狀態世界中,步步升級,直至脫離欲界,擺脫六趣(六道),超凡入聖,進入聖界,達到色界天趣(寂靜妙樂)與無色界的天趣(深妙禪定)之中,最後達到阿羅漢法界,佛菩薩法界。


這就是佛學的方法論---六度。


佛學方法(佛法)對於人的精神層面的提升是如此,至於涅槃之後的生命肉體形式,是如六祖慧能那樣修成的金剛不壞之千年不腐的真身,還是西藏佛僧修成的虹化現象(原西藏軍區司令員張國華親眼所見,並在回憶錄中詳細記載下來,光天化日之下,僧人的肉體在眾人面前憑空消失,只留下頭髮指甲),還是如同釋迦牟尼佛那樣火化後留下舍利子,這也許並不重要,估計正因為不重要,所以,釋迦牟尼佛在涅槃之時,並未留下金剛不壞之千年不腐的真身,也不顯示虹化之神跡。而在基督教聖經的新約之中,所記載耶穌復活事件,或許是耶穌在虹化(耶穌遺體消失)之後再生的情形。按照基督教中的上帝是處於色界之底的梵天之列(或許是梵眾之列,在基督教聖經中,上帝常以複數的形式出現,基督教中的上帝也可能是在大自在天之中,因為大自在天濕婆不僅可以創世,還可以毀世,這與聖經中的上帝相似)的分析,上帝之獨子耶穌,也是在聖界之中,其肉身有虹化的能力,不足為奇。


從實際上看,各種一神論宗教,其良苦用心,都是引導人們進入寂靜禪定之中,從而使人達到深樂之聖境,因為人們在虔誠之中,深懷敬意之心專一掛念於一個概念,就容易達到寂靜禪定的狀態。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2: 看錯了毛澤東、周恩來,更看錯了朱德
2012: 對手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了
2011: 混世魔女孔二小姐
2011: 毛澤東大讚越南“二征起義,周恩來向二
2010: 丁抒:毛澤東與江青的共同寵物謝靜宜
2010: 《亮劍》真相--關家垴血戰
2009: 而今邁步從頭越——我在毛主席身邊十七
2009: 由“7·5”事件想到“嘎爾措人民公社”
2008: 誰說1976年隱瞞唐山大地震損失了(照片
2008: 毛新宇回答:毛澤東的後代為何做大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