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范兒300——「拍拖」楊振寧:恆心與自律是成功人生的永恆的原動力
送交者: 藤兒 2013年07月19日22:42:25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藤兒點評:諾貝爾物理學獎與「拍拖」,對於楊振寧來說,都是重大的歷史性事件!

------------------------------------------------

來源: 武漢晨報 2013-07-19

[圖片新聞] 唯一同時與前妻後妻合影的楊振寧

     備受爭議的楊振寧:唯一同時與前妻後妻合影的中國人(組圖) 2004年,82歲的華人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與28歲的碩士生翁帆結婚的消息,引起了廣泛的爭議和關注。譯林出版社2005年出版了葉中敏所著《人情物理楊振寧》一書,從他的父母親說起,詳述楊振寧的成長、求學、研究及得獎經過。除獲諾貝爾獎外,也談及他在科學界的其他成就。他一些鮮為人知的生活趣事也有披露,包括兩次師生戀婚姻。


1999年楊振寧和妻子杜致禮去汕頭大學考察,這是楊振寧、杜致禮與楊振寧後妻翁帆合影。


熱戀讓他把恩師忠告拋到腦後

  1950年初的某一天中午,楊振寧與同事如常到普林斯頓惟一的一家中國餐館吃飯,忽然間,他看到了鄰桌上一張似曾相識的、清秀漂亮的女孩子面孔,而對方似乎也認出他來了,但又有點不好意思主動打招呼,於是他離座走了過去,對方也禮貌地站起來自我介紹,這一下,他清楚地想起來了,這不就是在昆明西南聯大附中教課時中五班的女學生杜致禮嗎?

  杜致禮的父親叫杜聿明,因為父親的關係,她經常有機會接近蔣介石和宋美齡,宋美齡對致禮這個女孩子從小就很喜歡。

  1947年底,年僅十八歲的杜致禮決定到美國留學。她自小就喜愛音樂、藝術、文學,英文學得很好,赴美前,宋美齡親自為她安排,讓致禮入讀她當年在美的母校、有名的衛斯理學院。

  楊振寧在普林斯頓的中國餐館中看到杜致禮時,她來美已兩年多了。振寧與致禮師生異地重逢,一位是聰明俊朗、熱情自信,一位是秀外慧中、出塵脫俗,感情的種子很快就在兩人中間萌芽、開花,楊振寧對杜致禮展開了熱烈的追求,每個周末都要從普林斯頓趕到紐約去和杜致禮約會。

  早在到普林斯頓以前,楊振寧的老師費米教授曾經忠告他,就是普林斯頓名副其實是一座“象牙之塔”,與世隔絕,在那裡面呆得太久,對思想、學術的發展並不是一件好事,他勸楊振寧在那裡研究一兩年後就轉換到更開放、活躍的學術環境裡去繼續發展。可是,這時已陷入熱戀中的楊振寧,為了方便和杜致禮見面,已經把恩師的這番“忠告”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不多久,1950年8月26日,楊振寧和杜致禮在紐約舉行婚禮。

  翌年,楊振寧和杜致禮生下了他們的第一個孩子,是個男孩。楊振寧按照中國人傳統,寫信給父親,請爺爺給孫子取個名字。楊武之老懷大慰之餘,給這位楊家的“長子嫡孫”取名光諾。

  在為孫兒取名“光諾”的時候,楊武之的的確確沒有想到:就在數年之後,楊振寧果然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成為首次獲得這項殊榮的中國人。

  楊、李的合作關係好得令人妒忌

  1950年與杜致禮結婚後,楊振寧繼續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工作,1952年被所長奧本海默聘為永久研究員。當時在這個一百多人的研究所里,只有二十位永久研究員,屬於物理學的僅有五位,楊振寧是其中之一。

  1950年,李政道以一篇關於白矮星的天文物理論文也完成了博士課程,隨即應聘去了加州柏克萊大學任教。一年後,李政道也來到了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與楊振寧再度相聚。自此,兩個人在學術上開始形成了緊密的合作關係,多次發表聯名文章,在學術界受到了廣泛的關注,一些外國同事甚至開玩笑地說,楊、李的合作關係好得令人感到妒忌。

  1956年的夏天,準確地說應該是1956年的6月22日,一項石破天驚的理論被提出來了,楊振寧和李政道在一篇聯名發表的文章《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稱守恆的問題》中首次提出:θ和τ在衰變過程中出現不相等的宇稱,是因為在弱相互作用中,左和右其實是並不對稱的。整個物理學界一下子都震動了,一些人大呼了不起,但更多的反應卻是懷疑以至否定。

  理論的提出,需要通過實驗的證明才能確認。這時,又一位傑出的華裔物理學家出現了。她是吳健雄女士。

  吳健雄,是中國最早期的留美女學生之一。50年代起在哥倫比亞大學執教,和李政道是同事,和楊振寧也是好朋友。

  吳健雄在美國和華裔學者袁家騮結了婚。袁家騮的祖父,是民國時期“大總統”袁世凱,其父袁克文,是袁世凱的長子。

  在楊振寧、李政道文章發表的時候,吳健雄、袁家騮夫婦本已安排好一起到瑞士日內瓦度假及講學,但看見兩位好朋友提出了如此重要的理論,其他實驗物理學家仍按兵不動,熱情爽朗的吳健雄二話不說,馬上取消外游計劃,讓丈夫一個人出發,自己留下來進行實驗。

  如此經過數月的反覆驗證,大量數據有力地證明:宇稱守恆定律在弱相互作用中並不存在。楊振寧、李政道的假設是完全正確的!

  1957年1月15日,哥倫比亞大學物理系舉行記者招待會,宣布宇稱守恆這一基本定律被推翻。第二天,《紐約時報》頭版刊登了這段新聞。

  獲諾獎成家喻戶曉科學明星

  1957年10月,諾貝爾物理學獎評選委員會正式向全世界宣布:當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由楊振寧和李政道二人共同獲得。

  這一公布,在全世界引起了強烈的反應,頭一次有中國人獲得諾貝爾獎,成了各大報章的頭條新聞,楊振寧、李政道兩人的照片登在報刊的封面上。一時間,楊振寧、李政道成了家喻戶曉的科學明星。

  頒獎典禮於1957年12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音樂院大禮堂舉行,諾貝爾獎章終於頭一次落到了中國科學家的手上。

  在晚宴上,各獲獎者都需要發表一篇簡短的演說,以表達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對楊振寧來說,這是一個不尋常的場合,更是一個不尋常的歷史時刻,一般禮節性的致謝又怎能反映他此刻的激動心情?在短短的幾分鐘內,楊振寧懷着複雜的心情,作了一篇充滿歷史感的、震撼人心的演說,其中他強調:“今天站在這裡告訴你們這些事情,我沉重地體會到一個事實,就是我在不只一種意義上,是中國和西方的文化的共同產物。

  我一方面為我的中國血統和背景而自豪,一方面將奉獻我的工作給起源於西方的現代科學,它是人類文化的一部分。”

  楊振寧這一篇講話,應該被形容為是一位中國科學家的良心宣言。在西方世界給予的巨大的物質獎勵和榮譽成就面前,楊振寧並沒有忘記他的祖國,更沒有忘記中華民族在西方列強侵略下受過的苦難。他毫不猶疑地說:“我為我的中國血統和背景而自豪。”

  一般來說,講這樣一番話,需要有真正的良知和很大的勇氣。而以自己的中國血統和背景為榮這一點,在楊振寧的一生中從沒有動搖和改變過。

  周總理特許約見鄧稼先

  1971年8月4日周恩來總理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了楊振寧。當負責接待他的科協負責人徵詢他有什麼事情需要協助的時候,楊振寧拿出了一份名單,上面都是他希望見到的人。

  名單上的人大多數是知名的科學家、教授,要安排見面不難;惟獨是排在名單第一位的名字,倒把接待人員難倒了。結果,名單急呈周恩來總理請示,周總理親自指示“安排見。”

  這個名字是:鄧稼先,中國的兩彈元勛,原子彈和氫彈的理論設計負責人,楊振寧從小一起長大的好朋友。

  1950年,鄧稼先在美國普度大學取得理論物理博士學位。那時,新中國剛告成立,鄧稼先一畢業就立即乘船回國,進入中國科學院,協助建立物理研究所的工作。這之後,有很長一段時間,楊振寧和鄧稼先之間失去了聯絡。直到有一天,一個驚天動地的消息“爆”出來了——1964年10月,中國成功試爆第一顆原子彈,美國等西方大國則目瞪口呆。

  僅僅事隔三年,1967年6月,中國又再試爆氫彈成功,西方大國的核威脅與核訛詐被打破。

  如同美國當年試製原子彈一樣,中國從事這一秘密行動的科學家和研究基地所在地都是絕密的。但過不多久,美國情報部門已經搜集到及披露一些資料,在中國製造兩彈的主要負責人名單中,鄧稼先的名字赫然出現在其中。美國方面相信,鄧稼先是其中一個在技術上起決定性作用的關鍵人物。

  事實是,早在新中國成立後不久的1955年,毛澤東等中共中央領導人已決定,中國要製造自己的原子彈。那時,中國連鈾原料也還未找到,更不要說其他技術條件了,中國的原子彈事業是從找鈾礦開始的。

  在這之後的十年時間中,鄧稼先擔任理論部主任,在北京西郊核武器研究所和青海省羅布泊沙漠實驗基地,從零開始,領導進行有關原子彈、氫彈的理論設計工作,包括力學結構、材料狀態、實驗裝置和爆炸過程……終於,第一顆原子彈在1964年試爆成功,緊接着就是氫彈的研製。

  但是,就在氫彈設計即將完成的關鍵時刻,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全國陷入大分化、大動亂之中。鄧稼先在北京家中的夫人許鹿希被批鬥,兩個女兒被下放農村……這時的鄧稼先,完全不考慮個人的安危,而是提出了“提前完成氫彈試驗,向文化大革命獻禮”的口號,曉以革命大義,果然正在準備武鬥的兩派群眾都安靜下來,放下武器,回到工作崗位上去繼續工作。結果,中國氫彈在“文革”高潮中的1967年6月試製成功。




楊振寧:懷念前妻珍惜翁帆

  2008年4月27日,鄭州書市最亮的明星楊振寧教授在鄭州一家五星級酒店舉行了一場小規模的講座。

  在名為“我的生平”的講座上,楊振寧教授用大量優美的詩歌和感性的語言講述起了自己的人生以及情感,他還首次披露了和妻子翁帆從相識到相知的細節。

  驚喜:楊振寧不講物理講人生

  昨日10點半,楊振寧準時出現,他穿着一件藍色的襯衣,氣色很好,雖然昨日的講座是三聯書店專為宣傳其新書《曙光集》而做,但這本書的編譯者翁帆卻並未現身。既便如此,楊振寧也在講述中不斷地說出那句著名的口頭禪“翁帆和我……”聽眾之前一直以為是一場物理學學術講座,哪知楊振寧卻自報講座題目為“我的生平”,“我這一生參加過上千次講座,但今天我不講物理講人生,這對我來說,還是第一次”。楊振寧的講座也頗為時尚化,他製作了大量的幻燈照片,以珍貴的圖片一次次提起聽眾的興趣。

  浪漫:詩詞歌賦頻掛嘴邊

  在整個講座中,穿插了許多楊振寧喜歡的中外詩歌,顯示了這位科學家血液里的浪漫情懷。當談到自己小時候在廈門度過的童年時,楊振寧稱他在廈門第一次看到香蕉和菠蘿,第一次知道如何使用馬桶,“那段歲月讓我想起了一句詩——海放大了我的感情”。在談到自己當年在西南聯大的求學生涯時,楊振寧又在現場背誦了西南聯大的校歌,“千秋恥、終當雪、中興業、需人傑。我現在希望把它改成,千秋恥、既正雪、中興業、需人傑”。在總結自己的人生時,楊振寧引用了莎士比亞的《ASYOULIKEIT》,並用英文朗誦了其中的片段,贏得滿堂喝彩。楊振寧講座的語言也極其感性和詩意,回顧自己最初的物理研究,他甚至用了“當年艱苦的生活決定了我對物理學所有的愛與憎”這樣文學化的語言。

  沉重:對前妻充滿懷念

  講座的高潮,是楊振寧主動講述自己的情感生活。此時,他背後的熒幕上出現了一張身着旗袍的大家閨秀的照片。大家紛紛猜測,這位美女究竟是誰呢?楊振寧平靜地開始講述,“我有個學生叫杜致禮,她那一個班的學生,後來還有寫《紅岩》的羅廣斌、作家宗璞等。1949年,我在一家酒店碰到了杜致禮。1950年8月我們就結婚了。但是在她75歲時,她得了一場很長的病,最後去世了。”雖然語言平靜,但是楊振寧的表情還是出現了少有的沉重,會場裡也因為他的沉重變得鴉雀無聲。“我和杜致禮生了三個子女,”楊振寧繼續開始講述,此時,熒幕上出現了一個中國小男孩和愛因斯坦的照片。楊振寧的臉上有了光亮:“這個小男孩就是我的大兒子,我當時在普林斯頓大學,愛因斯坦也在那裡。有一天在院子裡碰到愛因斯坦,就留下了這張珍貴的照片。”

  溫情:披露和翁帆交往細節

  在談到自己1982年之後在香港的人生時,楊振寧說,1999年對他的人生來說,是特別的一年。“那一年,我和杜致禮去汕頭大學考察,當時學校派了一個叫翁帆的小女孩來給我們當嚮導,我和杜致禮都覺得這個小女孩十分可愛。

  ”此時,熒幕上出現了一張當年翁帆陪同楊振寧、杜致禮夫婦考察後的合影,照片上的翁帆化着濃妝,一臉稚氣。“回去後,我們有了一些斷斷續續的聯繫,主要是聖誕節大家郵寄卡片之類的。2004年初的元旦,我當時已經在香港了,我收到了翁帆寄過來的一張賀年卡。於是,我給她打了一個電話,後來,她到香港來看我。再後來,我們就結婚了。”楊振寧用平靜地語氣敘述着,但是大家都知道,這是他第一次公開披露和翁帆交往的細節。此時,熒幕上出現了一張翁帆站在海邊的照片,楊振寧的語氣里充滿了溫情:“這張照片是2004年,我在香港第一次看到翁帆時給她拍攝的。”而隨後,楊振寧還在現場播放了他和翁帆的婚紗照以及兩人的旅遊照片。

  總結:我的人生就是一個圓

  在講座的最後,楊振寧說他很喜歡莎士比亞的《ASYOULIKEIT》的第七幕,“返回童年、返回茫然、無牙齒、無眼睛、無味覺。幸運的是,我現在還是有牙齒、有眼睛、有味覺……”楊振寧幽默的談吐引來現場一片笑聲。隨後,楊振寧用他最喜歡的詩人T.S.ELIOT的一句詩來總結自己的人生,只見楊振寧用英文念道“In my begin-ning is my end,In my end is my be-ginning……”楊振寧再用中文念道“我們將不斷尋索,尋索會讓我們回到終點,以此第一次認識我們自己的所在”。楊振寧語音剛落,他手指輕輕一點,背後的熒幕上出現了一個揮灑出來的圓圈,他指着這個圓圈說:“這就是我的人生,我的人生走到現在,已經畫了一個圓。”

  談前妻:58年前的師生戀

  楊振寧昨天在展示同李政道的合影時開玩笑說,他那個時候很瘦,大概只有100磅,體重增加是結婚以後的事情。

  而這一切都與楊振寧的第一任妻子杜致禮有關。

  楊振寧和杜致禮是標準的師生戀,杜致禮是楊振寧1940年代在西南聯大教書時的學生。不過據楊振寧講,杜致禮在當時他教的30個學生中,並不是特別出色的,他甚至沒有太在意這個學生,更談不上產生愛意。突變發生在1949年的一次重逢之後。那是在美國一家中國餐館的聚會上,師生兩人相遇了。離西南聯大一別已經好幾年,杜致禮那清新的氣息給了楊振寧極大的好感,“套用香港話說,我們很快就"拍拖"了。1950年8月我們就結婚了。”從相戀到結婚,時間快得讓人眼花繚亂。

  杜致禮為楊振寧生了3個孩子,一個女兒,兩個兒子,“她陪伴了我53年,直到2003年她75歲的時候因一種很難治療的疾病去世。”不過,杜致禮卻見過丈夫的第二任妻子翁帆,並對翁帆表示滿意。

  談翁帆:遇見她是歷史性事件

  杜致禮見到翁帆那次,也是楊振寧第一次和翁帆見面。“那是1999年在汕頭大學的學術會議上,學校派了一批一年級的同學來作客人的嚮導,這裡面就有翁帆。這是歷史性的事件。”楊振寧昨天強調,那次見面,“我和杜致禮都覺得這個女孩子很好。”而事實上,因為有杜致禮,楊振寧5年後才會下定決心和翁帆結婚。

  汕頭一別後,翁帆和楊振寧一家一直保持着聯繫,每年都會寄來聖誕卡片,而2004年初翁帆的一張賀年片,徹底感動了還處於失去杜致禮寂寞之中的楊振寧。“我收到賀年片之後,馬上給她打電話,讓她來香港看我。”幾個月後,“楊振寧與翁帆結婚”的消息就已經路人皆知了。

  他握着翁帆的手還是那麼有力

  3年多來,科學家楊振寧似乎成了一個娛樂人物,因為他娶了比他小56歲的翁帆。而楊振寧呢,也真的給了許多媒體做新聞的機會,這3年來,他在每一次公共場合現身,都會帶着翁帆,兩人十指緊扣,脈脈對視,媒體稱之為“秀恩愛”。在長篇累牘的“秀恩愛”的報道之後,楊振寧依然顯示着他對翁帆的愛,他總是很認真地談到翁帆,談到他們的愛情,也談到當他“不在”後對翁帆的安排。3年了,楊振寧的認真沒有絲毫改變,在全國書市上,他握住翁帆的那隻手,還是那麼有力,他看翁帆的眼神,還是那麼含情。

  於是,楊振寧的“秀恩愛”就比許多明星多了不少真性情。對於一個86歲的老人,一個將人生看得很透徹的老人來說,這裡面已經沒有任何的炫耀,沒有任何的名利,甚至於可以說沒有任何的目的。在眾多“老夫少妻”的八卦調侃中,楊振寧無疑被曲解了。但是這個被曲解了的楊振寧,卻執拗地要表達他的心情。在前天他牽着翁帆走進全國書市展館的那一刻,筆者親眼看到了他渾身散發着的真性情。他要毫無保留地告訴人們,他和翁帆結婚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 (本文選自2008年《武漢晨報》)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2: 我的預言,放在這裡,大家5-10年後看
2012: 林彪評大饑荒:餓死幾個人算什麼
2011: 右傾政策的惡果:人民幣價值在以令人恐
2011: 大道國學:遙想大宋的“大蛋糕”
2010: 中國共產黨應該徹底檢討30年改革開放
2010: 信濟:也談汪精衛與張學良
2009: 八路軍全部戰績與日軍戰報的強烈對比
2009: 口述:和中央首長跳舞的日子
2008: 申時行: (社論) 章子怡不要不知羞恥
2008: zt 上海又在騙中國 飛機造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