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无极
万维读者网 > 史地人物 > 帖子
诸葛亮评传 (八.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的质疑)
送交者: laotan 2014年01月05日09:27:50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诸葛亮评传 (.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的质疑)

诸葛亮的政治才能与治国才能是没有争议的, 有争议的是他的军事才能。对诸葛亮军事才能的争议有以下一些主要质疑:

1.  三国志作者陈寿质疑

2.  毛泽东质疑

3.  诸葛亮不听魏延建议的质疑

4.  刘备图川, 占汉中,东征没有要诸葛亮随军,而是用别人的质疑

5.  与韩信比的质疑

6.  与郭嘉比的质疑

7.  与司马懿比的质疑

我们首先逐个分析一下这些质疑:

1.       三国志作者陈寿对诸葛亮军事才能有如下的评价: “然亮才,於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幹,优於将略。有人认为,陈寿当过诸葛亮儿子诸葛瞻的下属,由于办事不力被诸葛瞻修理过,因此,在写诸葛亮传时公报私仇,有意贬低诸葛亮的军事才能。这种推测是没有道理的, 陈寿在诸葛亮传中主旨是大力的赞颂诸葛亮,而且陈寿这一段评论用的是比较级, 并没有贬低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的意思。

第一段, “然亮才,於治戎为长,奇谋为短是说诸葛亮治军的才能是第一流的, 不按常规的出牌的军事谋略(奇谋)要稍微逊色一点,并不是没有奇谋。况且奇谋只是军事谋略的一部分。《孙子兵法》云: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作为优秀的军事家,应该有“正奇谋”,“正为主, “奇谋为辅。“正是常态,是无条件的奇谋是偏态,不得已而用之,是有条件的。“正是为了立于不败之地,奇谋是为了杀敌制胜,但存在失败的危险。 诸葛亮作为当家人, 首要的任务是不能把家底都输掉,所以不敢弄险用奇谋, 而注重于“正,这并不表明诸葛亮没有奇谋

第二段,  理民之幹,优於将略”: 这句话这样理解才是完整的,“诸葛亮作为军事家是非常棒的, 但是他的治国才能还要超过他的将略”。 如果理解为军事不行, 那他的治国才能也只比他的军事才能好一点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实际上诸葛亮的治国才能被同时代以及历代的历史学家认为是超一流的, 相对来讲他的军事才至少也是亚一流的(非常棒)。所以陈寿并没有贬低诸葛亮的军事才能,而是我们理解的误差。

2.      毛泽东认为诸葛亮在军事上有三大 一是军事战略的失误: 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败二是选错将帅:错用关羽和错用马谡。 三是不懂关键时刻主帅应亲自临阵调度以策应战事: 初战亮宜自临阵。我们再逐条分析毛对诸葛亮军事才能的评论是否完全正确。

毛评葛亮军军事战略的失: 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败。毛在作此评论时还是毛头小伙子,没有任何战争经验,所已此评论完全不着边际. A: “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 作者在前面章节中已经谈到过,《隆中对》是文人的艺术创作,不是出自诸葛亮之手, 诸葛亮连分兵一万给魏延都不放心,更何况“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毛后来称赞叶剑英时说“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就已间接的更正了自己这一评论。 B:“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败就更与诸葛亮挂不上钩了。不分兵关羽镇守荆州, 难道放弃荆州? 刘备执意东征吴国难道是诸葛亮的错? 没道理呀!

毛评诸葛亮选错将帅错用关羽和马谡: 错用关羽与诸葛亮军无关, 刘备在世时选用将帅的决定权在刘备不在诸葛亮。 错用马谡的确与诸葛亮有关, 考虑到当时的人才贮备(蜀中无大将),能当大任的赵云、魏延已有重任,环顾左右也就只有马谡官阶高一点,出过一些好主意。如果诸葛亮当时能用老成稳重官阶低一点的王平结果可能会好一些。错用马是诸葛亮在历次北伐中所犯的最大错误。

毛评诸葛亮不懂关键时刻主帅应亲自临阵调度以策应战事: 初战亮宜自临阵”. 主要是针对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而言. 我门先来分析一下诸葛亮第一次北伐 的作战方案. 诸葛亮提兵10, 在东线令赵云、邓芝领兵1万为疑兵出斜谷,企图吸引魏军主力于秦岭一带;西线,诸葛亮自领兵9万出阳平关,过祁山直插天水等地。诸葛亮为尽快占领陇右,令前军魏延、吴壹等将统兵3万分别包围攻击冀城、上邽、等城,在魏军增援部队到来前攻占各城;马谡、王平、 高详等将统兵3万镇守街亭、列柳城一线,死守陇山要隘,一定要坚守到攻城部队胜利;诸葛亮自领中军3万人,坐镇西县,接应粮草,并作为战役预备队随时准备增援前线部队, 解除危险并伺机扩大战果。如果前线部队失败,则作为接应,也不至于全军复灭。这样的战略布署是中规中距的, 是最保险的, 看不出有什么毛病。但是最保险的战略布署不一定是最佳的, 从这次北伐的失败就可以看出来。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如果东线赵云、邓芝的疑兵能够吸引一部分魏军主力, 则此次北伐不会失败得如此狼狈; 可惜的是魏将曹真看出了诸葛亮的意图, 没有留主力于东线。第二, 如果魏延、吴壹能迅速的攻占只有数千人防守的冀城、上邽,则张郃不敢打街亭, 此次北伐不会失败得如此之快; 第三, 如果马谡不犯错误, 坚守街亭,或失街亭后不只身逃窜而是收拢残兵且战且退,让诸葛亮的3万大军有时间接应,此次北伐后果就有可能不同。第四, 如果诸葛亮如毛泽东评论的那样初战亮宜自临阵亲守街亭, 此次北伐可能不会如此失败。 毛泽东的这一评论还是比较中肯的。以前与魏军主力对阵的是刘备, 诸葛亮几乎没有参与, 南征是剿匪,与打正规战完全不同, 次北伐是诸葛亮作为统帅第一次与训练有素的对手打正规战, 诸葛亮是应当亲临前线,策应战, 而不是坐镇二线,让没有实战经验的马谡在前面。但是也不能因为一次失败就否定诸葛亮的军事才能, 曹操失败的次数更多, 没有人否定他是军事天才,更何况此次北伐失败不能完全归结为诸葛亮战略布署的失措, 还有蜀军攻城与防守能力不强及魏军素质高也与此有关。

3.诸葛亮不听魏延建议偷袭潼关 <三国志·魏延>中记载, “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魏延的这一大胆的建议又称之为 子午谷奇谋子午谷奇谋能否成功取决于许多未知条件, 魏延的千里偷袭粮草怎么解决, 这么多的人马如何封锁消息, 如被魏军发现将全军复灭。即使偷袭成功, 诸葛亮的大军能否按时赶到? 根据历次北伐的经验, 诸葛亮的大军是不可能在20天内打到潼关与魏延会合的。诸葛亮的大军不能与魏延会合, 魏延的一万人马是守不住潼关的, 结果只能是全军复灭。魏延作为一个部属可以提出这一大胆的建议, 但诸葛亮作为主帅就不得不全面权衡得失, 诸葛亮的买卖是小本经营, 经不起大的折腾,冒不起这样的险。诸葛亮认为子午谷奇谋失败的可能性要大于成功的可能性, 否定魏延的建议是从国家实力, 战略的全局考虑, 并不证明诸葛亮缺乏军事才能。第二次世界大战收宫之战, 同样也存在奇谋的争论。为了打败德国, 联军统帅之一,英国的蒙哥马利元帅主张用奇谋”,率军绕道北非,偷袭德国的后方。 称之为长途奔袭战法”,而联军的另一统帅美国的艾生毫威尔将军则主张”,从诺曼底正面突破德军防线与德军决战,被称之为为宽正面战法。当时为这两种战法有过激烈的争论,长途奔袭战法的优点是出奇不意,如果成功, 能就加速打败德军的进程将联军的伤亡减到最少, 缺点是孤军深入,如被德军发现就会全军复灭。宽正面战法的缺点是联军的伤亡大,胜利来得慢点,但比较保险,起码不会被敌人围歼。最后采用了艾生毫威尔将军宽正面战法正谋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虽然蒙哥马利元帅战后仍然像魏延一样抱怨没有采用自己的奇谋”,怀才不遇,但从没有人指责艾生毫威尔将军,“奇谋为短”,而是赞扬他正谋用得好。这件事也可以证明,现代杰出的军事家也如诸葛亮一样, 注重于“正”,而对奇谋取谨慎态度。指责诸葛亮没有用子午谷奇谋,要不然已得关中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4.有评论认为刘备图川, 占汉中,东征没有要诸葛亮随军出谋画策是刘备否定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纵观刘备用人的历史这一论点是站不住脚的。刘备早年也连哄带骗的得到了一块大根据地除州,出外作战时把除州及妻小交给了最信得过的结义弟兄张飞, 结果被张飞弄丢了,连妻室也被吕布给俘虏了。刘备第二次占了除州, 与曹操对敌时又把下柸城及妻小交给了更信得过的结义弟兄关羽照看, 结果一样, 城丢了, 妻室被曹操俘虏了,从此刘备成了寄人篱下的叫花子。第三次,  曹操打荆州时, 刘备把妻小交给了心腹赵云, 结果是甘夫人被曹兵逼得跳井而亡, 阿斗也差点死于乱军之中。可以看出, 刘备最关心的是根据地与家小, 但是屡屡所托非人。自从有了诸葛亮之后, 保守根据地与照看家小的重要任务就落到了诸葛亮身上。守荆州与图川随军出谋画策谁更重要, 当然是守荆州重要, 当时图川随军出谋画策的军师是庞统, 刘连把荆州交给关、张、赵都不放心,更不可能交给庞统守荆州而让诸葛亮随军。刘备定汉中用的军师是法正, 同样诸葛亮是留守成都的唯一人选,诸葛亮没有随军出谋画策绝不是刘备否定诸葛亮的军事才能,而是赋于诸葛亮比随军出谋画策更重要的任务,诸葛亮也不负重托, 此后再也没有根据地丢失和家小被俘的事发生(吴夫人出走当别论)。

5.与韩信比。论者认为韩信以蜀、汉中为根据地,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帮助刘邦打败了项羽,统一了中国, 为什么诸葛亮就不能, 一定是诸葛亮军事才能不如韩信。论者只是看到了表面现象,诸葛亮与韩信所处的地理条件相同, 但他们看不到诸葛亮与韩信处在完全不同的政治与军事环境,两者完全没有可比性。在政治上:项羽逆历史潮流而动,将秦朝实行的郡县制又复辟到了分封制, 将一个完整的国家弄得支离破碎, 一口气分封了18个王, 给自己了封个王中之王 (霸王)。 一山不容二虎, 一山有了18只老虎, 不咬得你死我活是不可能的。分封制是社会动荡的根源, 邦不反其它王也会反。项羽入咸阳后,杀子婴, 坑降卒, 烧掉阿房宫甚至连埋在地下的兵马俑都不放过, 弄得关中大地民怨沸腾, 就等着有人振臂一呼,取项羽项上人头。军事上:项羽不将自己的主力部队留在关中防备刘邦, 而是封秦朝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为雍王、塞王、翟王,称为三秦,统治关中,以御刘邦入关中。秦朝残兵败将与项羽有不共戴天之仇(坑秦降卒20,其中多有他们的兄弟,父子及乡亲), 还会为项羽打刘邦?正如韩信所说的取关中可传檄而定”, 实际情况也是当韩信明修栈道,暗渡 陈仓之后没有经过激烈的战斗就夺取了关中(章邯自杀,司马欣、董翳先后投降)韩信能够取关中是形势使然, 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大环境使然, 是时势造英雄,如果项羽不搞分封, 定都咸阳, 把子弟兵留在关中, 韩信有再大的能耐也出不了汉中。我们再看看诸葛亮时代的政治与军事环境(地理条件没变)。政治环境: 曹魏占有天下13州的10, 经过两代经营, 国家稳定, 人民安居乐业, 人心厌战, 诸葛亮伐魏得不到敌占区老百姓的支持, 所到之处, 兵民奋力抵抗, 伐魏失去了正义性。 军事环境: 魏国在秦岭以南留有5-10万可与蜀军抗衡一段时间的一线兵团, 在关中地区部署有10万人以上的二线精锐兵团, 由中央直接掌握, 在一线兵团出问题时快速增援, 例如第一次北伐时打败了马张郃兵团。同时如果需要, 魏国还能很快的从其大后方及其它的战略方向上抽调部队组成三线预备兵团,例如司马懿迅即组成的征讨孟达的兵团。在如此不利的政治与军事环境下, 诸葛亮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如果让韩信与诸葛亮交换位置, 诸葛亮可以辅佐刘邦夺天下, 而韩信就不一定出得了汉中。因此不能因为韩信夺了关中就贬低诸葛亮的军事才能, 因为二者没有可比性. 还有一点也不能复略, 也就是人才因素, 蜀汉时诸葛亮是独木支大厦, 楚汉战争时期是文有张良,陈平,曹参,萧何,武有韩,樊哙,周勃,灌婴,缺了谁大厦都不会垮。

6.诸葛亮与郭嘉的比较。 近有论者大炒郭嘉的军事才能, 认为其军事才能在诸葛亮之上,这是完全没有事实依据的空谈,不值一驳。决定曹操阵营兴衰大事件没有一件与郭嘉有关:提出胁天子以令诸侯、屯田制是毛阶,劝张绣投降是贾诩, 官渡之战要曹操坚持的是荀彧、献计断袁邵粮道的是许攸, 仓亭之战献的十面埋伏之计再败袁绍是程昱。郭嘉与曹操共事11年是出过一些非常好的主意, 但曹操从没有让郭嘉独当一面带过兵打过战而始终是参谋人员, 当参谋人员和任主将完全是两回事 。一个优秀的参谋人员并不一定就是一个好的主将。同时代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马, 谡作为诸葛亮参谋人员作了很好的参谋人工作, 诸葛亮南征时献“策攻心为上的就是这个马, 可是一旦作为主将就只会纸上谈兵了, 只知“居高临下”, 只知“置之死地而后生郭嘉是否与马谡一样, 不得而知, 郭嘉充其量也就是未经实践证明的军事天才, 与诸葛亮没有可比性。

7.诸葛亮与司马懿的比较:司马懿是诸葛亮同时代的军事天才,他们之间相互对垒具有可比性,虽然他们之间各有胜负,但这些胜负有的是基于他们背后国家的综合实力相差悬殊。如诸葛亮必需速胜,否则由于粮草不济不得不退兵,多次北伐流产就是这一原因。这一先天的缺陷极大的限制了诸葛亮军事才能的发挥,而司马懿不受这一条件的限制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即使有先天的缺陷,诸葛亮与司马懿对垒时多取攻势,而司马懿多取守势。古人对他们军事才能已有客观评价“孔明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土,方之大国,其战士人民,盖有九分之一也,而以贡贽大吴,抗对北敌,至使耕战有伍,刑法整齐,提步卒数万,长驱祁山,慨然有饮马河、洛之志。仲达据天下十倍之地,仗兼并之众,据牢城,拥精锐,无禽敌之意,务自保全而已,使彼孔明自来自去。若此人不亡,终其志意,连年运思,刻日兴谋,则凉、雍不解甲,中国不释鞍,胜负之势,亦已决矣。昔子产治郑,诸侯不敢加兵,蜀相其近之矣。方之司马,不亦优乎!。 袁子认为诸葛亮的军事才能要胜过司马懿(他们之间的对垒令有介绍)

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到底如何? 孙子在《计篇》中把为将之道概括为五条:“将者,智、信、仁、勇、严也。”这五条诸葛亮条条都超标准, 即使按照孙子的标, 诸葛亮也是一个超级的军事家.

战争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就是攻心”, 诸葛亮把攻心发挥到了极至. 对于敌酋孟获七擒七纵, 这在人类战争史上是从来没有的创举, 由于攻心”,得到了敌酋孟获承若“南人必不反也”.自此南方无战事, 孟获还为诸葛亮贡献了2万多生力军, 经训练成为了历次北伐的中坚力量。

做为主将, 最为重要的作用就是提高部队的作战能力,诸葛亮历次北伐最大的困难就是粮食供应问题, 多次都是粮尽而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诸葛亮采取了两项大的措施, 第一是在边境地区甚至在敌战区军屯, 减少粮食运输线过长的问题 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於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 解放初期的新疆建设兵团就是继承了这种方式。第二是改进运输方法,提高运输效率, 在山地作战, 运输都是靠人拉肩抗, 四川人(蜀军)与陕西人(魏军)的差别立马就出来了, 例如, 近平同志是陕西人的代表, 能扛200斤麦子走十里山路不换肩(“我几乎那一年365天没有歇着,除了生病。下雨刮风我在窑洞里跟他们铡草,晚上跟着看牲口,然后跟他们去放羊,什么活都干,因为我那个时候扛200斤麦子,十里山路我不换肩。”), 小平同志是四川人的代表, 要他扛200斤麦子走十里山路, 那就没有今天的改革开放了。诸葛亮的川兵主要是与陕西兵在作战, 川兵的运输效率大约只有陕西兵的一半(拼死能扛100)。“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战还没打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为了增加川兵的山地运输效率诸葛亮创造性的发明了著名的“木牛、流马虽然到目前为止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据记载一头木牛、流马一次可以运载一个士兵半年的粮食,大约300斤麦子, 一下子就使川兵运输效率提高了2倍,运输效率是陕西兵的1.5倍,赢在了起跑线上。为了减少士兵的疲劳增强作战能力,首创了士兵轮休制度。这些都是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的具体表现。

0%(0)
0%(0)
  诸葛亮根本不适应当军事统帅 - 深山兰 01/05/14 (2812)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3: 李扬:李长春仇恨汉人吗
2013: 论周英九激情演说惊呆世人
2012: 《中国即将到来的崩溃》作者章家敦预言
2012: 外公晚年忏悔的三件事
2011: 详解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朝鲜族部队
2011: 马黑: 文革--父亲被批斗
2010: 解放后被杀害的四位辛亥革命,讨袁护法
2010: 逃亡十五年 禅宗六祖慧能的“潜伏”生
2009: How much debt when Clinton
2009: 当时有多少人赞成和拥护知识青年上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