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諸葛亮評傳 (八.對諸葛亮的軍事才能的質疑)
送交者: laotan 2014年01月05日09:27:50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諸葛亮評傳 (.對諸葛亮的軍事才能的質疑)

諸葛亮的政治才能與治國才能是沒有爭議的, 有爭議的是他的軍事才能。對諸葛亮軍事才能的爭議有以下一些主要質疑:

1.  三國志作者陳壽質疑

2.  毛澤東質疑

3.  諸葛亮不聽魏延建議的質疑

4.  劉備圖川, 占漢中,東征沒有要諸葛亮隨軍,而是用別人的質疑

5.  與韓信比的質疑

6.  與郭嘉比的質疑

7.  與司馬懿比的質疑

我們首先逐個分析一下這些質疑:

1.       三國志作者陳壽對諸葛亮軍事才能有如下的評價: “然亮才,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有人認為,陳壽當過諸葛亮兒子諸葛瞻的下屬,由於辦事不力被諸葛瞻修理過,因此,在寫諸葛亮傳時公報私仇,有意貶低諸葛亮的軍事才能。這種推測是沒有道理的, 陳壽在諸葛亮傳中主旨是大力的讚頌諸葛亮,而且陳壽這一段評論用的是比較級, 並沒有貶低諸葛亮的軍事才能的意思。

第一段, “然亮才,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是說諸葛亮治軍的才能是第一流的, 不按常規的出牌的軍事謀略(奇謀)要稍微遜色一點,並不是沒有奇謀。況且奇謀只是軍事謀略的一部分。《孫子兵法》云: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奇正相生,如循環之無端,孰能窮之哉”。作為優秀的軍事家,應該有“正奇謀”,“正為主, “奇謀為輔。“正是常態,是無條件的奇謀是偏態,不得已而用之,是有條件的。“正是為了立於不敗之地,奇謀是為了殺敵制勝,但存在失敗的危險。 諸葛亮作為當家人, 首要的任務是不能把家底都輸掉,所以不敢弄險用奇謀, 而注重於“正,這並不表明諸葛亮沒有奇謀

第二段,  理民之幹,優於將略”: 這句話這樣理解才是完整的,“諸葛亮作為軍事家是非常棒的, 但是他的治國才能還要超過他的將略”。 如果理解為軍事不行, 那他的治國才能也只比他的軍事才能好一點也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實際上諸葛亮的治國才能被同時代以及歷代的歷史學家認為是超一流的, 相對來講他的軍事才至少也是亞一流的(非常棒)。所以陳壽並沒有貶低諸葛亮的軍事才能,而是我們理解的誤差。

2.      毛澤東認為諸葛亮在軍事上有三大 一是軍事戰略的失誤: 其始誤於《隆中對》,千里之遙而二分兵力,其終則關羽劉備、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敗二是選錯將帥:錯用關羽和錯用馬謖。 三是不懂關鍵時刻主帥應親自臨陣調度以策應戰事: 初戰亮宜自臨陣。我們再逐條分析毛對諸葛亮軍事才能的評論是否完全正確。

毛評葛亮軍軍事戰略的失: 其始誤於《隆中對》,千里之遙而二分兵力,其終則關羽劉備、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敗。毛在作此評論時還是毛頭小伙子,沒有任何戰爭經驗,所已此評論完全不着邊際. A: “其始誤於《隆中對》,千里之遙而二分兵力”, 作者在前面章節中已經談到過,《隆中對》是文人的藝術創作,不是出自諸葛亮之手, 諸葛亮連分兵一萬給魏延都不放心,更何況“千里之遙而二分兵力。毛後來稱讚葉劍英時說“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就已間接的更正了自己這一評論。 B:“其終則關羽劉備、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敗就更與諸葛亮掛不上鈎了。不分兵關羽鎮守荊州, 難道放棄荊州? 劉備執意東征吳國難道是諸葛亮的錯? 沒道理呀!

毛評諸葛亮選錯將帥錯用關羽和馬謖: 錯用關羽與諸葛亮軍無關, 劉備在世時選用將帥的決定權在劉備不在諸葛亮。 錯用馬謖的確與諸葛亮有關, 考慮到當時的人才貯備(蜀中無大將),能當大任的趙雲、魏延已有重任,環顧左右也就只有馬謖官階高一點,出過一些好主意。如果諸葛亮當時能用老成穩重官階低一點的王平結果可能會好一些。錯用馬是諸葛亮在歷次北伐中所犯的最大錯誤。

毛評諸葛亮不懂關鍵時刻主帥應親自臨陣調度以策應戰事: 初戰亮宜自臨陣”. 主要是針對諸葛亮第一次北伐而言. 我門先來分析一下諸葛亮第一次北伐 的作戰方案. 諸葛亮提兵10, 在東線令趙雲、鄧芝領兵1萬為疑兵出斜谷,企圖吸引魏軍主力於秦嶺一帶;西線,諸葛亮自領兵9萬出陽平關,過祁山直插天水等地。諸葛亮為儘快占領隴右,令前軍魏延、吳壹等將統兵3萬分別包圍攻擊冀城、上邽、等城,在魏軍增援部隊到來前攻占各城;馬謖、王平、 高詳等將統兵3萬鎮守街亭、列柳城一線,死守隴山要隘,一定要堅守到攻城部隊勝利;諸葛亮自領中軍3萬人,坐鎮西縣,接應糧草,並作為戰役預備隊隨時準備增援前線部隊, 解除危險並伺機擴大戰果。如果前線部隊失敗,則作為接應,也不至於全軍復滅。這樣的戰略布署是中規中距的, 是最保險的, 看不出有什麼毛病。但是最保險的戰略布署不一定是最佳的, 從這次北伐的失敗就可以看出來。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如果東線趙雲、鄧芝的疑兵能夠吸引一部分魏軍主力, 則此次北伐不會失敗得如此狼狽; 可惜的是魏將曹真看出了諸葛亮的意圖, 沒有留主力於東線。第二, 如果魏延、吳壹能迅速的攻占只有數千人防守的冀城、上邽,則張郃不敢打街亭, 此次北伐不會失敗得如此之快; 第三, 如果馬謖不犯錯誤, 堅守街亭,或失街亭後不隻身逃竄而是收攏殘兵且戰且退,讓諸葛亮的3萬大軍有時間接應,此次北伐後果就有可能不同。第四, 如果諸葛亮如毛澤東評論的那樣初戰亮宜自臨陣親守街亭, 此次北伐可能不會如此失敗。 毛澤東的這一評論還是比較中肯的。以前與魏軍主力對陣的是劉備, 諸葛亮幾乎沒有參與, 南征是剿匪,與打正規戰完全不同, 次北伐是諸葛亮作為統帥第一次與訓練有素的對手打正規戰, 諸葛亮是應當親臨前線,策應戰, 而不是坐鎮二線,讓沒有實戰經驗的馬謖在前面。但是也不能因為一次失敗就否定諸葛亮的軍事才能, 曹操失敗的次數更多, 沒有人否定他是軍事天才,更何況此次北伐失敗不能完全歸結為諸葛亮戰略布署的失措, 還有蜀軍攻城與防守能力不強及魏軍素質高也與此有關。

3.諸葛亮不聽魏延建議偷襲潼關 <三國志·魏延>中記載, “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延常謂亮為怯,嘆恨己才用之不魏延的這一大膽的建議又稱之為 子午谷奇謀子午谷奇謀能否成功取決於許多未知條件, 魏延的千里偷襲糧草怎麼解決, 這麼多的人馬如何封鎖消息, 如被魏軍發現將全軍復滅。即使偷襲成功, 諸葛亮的大軍能否按時趕到? 根據歷次北伐的經驗, 諸葛亮的大軍是不可能在20天內打到潼關與魏延會合的。諸葛亮的大軍不能與魏延會合, 魏延的一萬人馬是守不住潼關的, 結果只能是全軍復滅。魏延作為一個部屬可以提出這一大膽的建議, 但諸葛亮作為主帥就不得不全面權衡得失, 諸葛亮的買賣是小本經營, 經不起大的折騰,冒不起這樣的險。諸葛亮認為子午谷奇謀失敗的可能性要大於成功的可能性, 否定魏延的建議是從國家實力, 戰略的全局考慮, 並不證明諸葛亮缺乏軍事才能。第二次世界大戰收宮之戰, 同樣也存在奇謀的爭論。為了打敗德國, 聯軍統帥之一,英國的蒙哥馬利元帥主張用奇謀”,率軍繞道北非,偷襲德國的後方。 稱之為長途奔襲戰法”,而聯軍的另一統帥美國的艾生毫威爾將軍則主張”,從諾曼底正面突破德軍防線與德軍決戰,被稱之為為寬正面戰法。當時為這兩種戰法有過激烈的爭論,長途奔襲戰法的優點是出奇不意,如果成功, 能就加速打敗德軍的進程將聯軍的傷亡減到最少, 缺點是孤軍深入,如被德軍發現就會全軍復滅。寬正面戰法的缺點是聯軍的傷亡大,勝利來得慢點,但比較保險,起碼不會被敵人圍殲。最後採用了艾生毫威爾將軍寬正面戰法正謀取得了戰爭的勝利,雖然蒙哥馬利元帥戰後仍然像魏延一樣抱怨沒有採用自己的奇謀”,懷才不遇,但從沒有人指責艾生毫威爾將軍,“奇謀為短”,而是讚揚他正謀用得好。這件事也可以證明,現代傑出的軍事家也如諸葛亮一樣, 注重於“正”,而對奇謀取謹慎態度。指責諸葛亮沒有用子午谷奇謀,要不然已得關中是不切實際的幻想

 

4.有評論認為劉備圖川, 占漢中,東征沒有要諸葛亮隨軍出謀畫策是劉備否定諸葛亮的軍事才能。縱觀劉備用人的歷史這一論點是站不住腳的。劉備早年也連哄帶騙的得到了一塊大根據地除州,出外作戰時把除州及妻小交給了最信得過的結義弟兄張飛, 結果被張飛弄丟了,連妻室也被呂布給俘虜了。劉備第二次占了除州, 與曹操對敵時又把下柸城及妻小交給了更信得過的結義弟兄關羽照看, 結果一樣, 城丟了, 妻室被曹操俘虜了,從此劉備成了寄人籬下的叫花子。第三次,  曹操打荊州時, 劉備把妻小交給了心腹趙雲, 結果是甘夫人被曹兵逼得跳井而亡, 阿斗也差點死於亂軍之中。可以看出, 劉備最關心的是根據地與家小, 但是屢屢所託非人。自從有了諸葛亮之後, 保守根據地與照看家小的重要任務就落到了諸葛亮身上。守荊州與圖川隨軍出謀畫策誰更重要, 當然是守荊州重要, 當時圖川隨軍出謀畫策的軍師是龐統, 劉連把荊州交給關、張、趙都不放心,更不可能交給龐統守荊州而讓諸葛亮隨軍。劉備定漢中用的軍師是法正, 同樣諸葛亮是留守成都的唯一人選,諸葛亮沒有隨軍出謀畫策絕不是劉備否定諸葛亮的軍事才能,而是賦於諸葛亮比隨軍出謀畫策更重要的任務,諸葛亮也不負重託, 此後再也沒有根據地丟失和家小被俘的事發生(吳夫人出走當別論)。

5.與韓信比。論者認為韓信以蜀、漢中為根據地,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幫助劉邦打敗了項羽,統一了中國, 為什麼諸葛亮就不能, 一定是諸葛亮軍事才能不如韓信。論者只是看到了表面現象,諸葛亮與韓信所處的地理條件相同, 但他們看不到諸葛亮與韓信處在完全不同的政治與軍事環境,兩者完全沒有可比性。在政治上:項羽逆歷史潮流而動,將秦朝實行的郡縣制又復辟到了分封制, 將一個完整的國家弄得支離破碎, 一口氣分封了18個王, 給自己了封個王中之王 (霸王)。 一山不容二虎, 一山有了18只老虎, 不咬得你死我活是不可能的。分封制是社會動盪的根源, 邦不反其它王也會反。項羽入咸陽後,殺子嬰, 坑降卒, 燒掉阿房宮甚至連埋在地下的兵馬俑都不放過, 弄得關中大地民怨沸騰, 就等着有人振臂一呼,取項羽項上人頭。軍事上:項羽不將自己的主力部隊留在關中防備劉邦, 而是封秦朝降將章邯、司馬欣、董翳為雍王、塞王、翟王,稱為三秦,統治關中,以御劉邦入關中。秦朝殘兵敗將與項羽有不共戴天之仇(坑秦降卒20,其中多有他們的兄弟,父子及鄉親), 還會為項羽打劉邦?正如韓信所說的取關中可傳檄而定”, 實際情況也是當韓信明修棧道,暗渡 陳倉之後沒有經過激烈的戰鬥就奪取了關中(章邯自殺,司馬欣、董翳先後投降)韓信能夠取關中是形勢使然, 也就是我們今天說的大環境使然, 是時勢造英雄,如果項羽不搞分封, 定都咸陽, 把子弟兵留在關中, 韓信有再大的能耐也出不了漢中。我們再看看諸葛亮時代的政治與軍事環境(地理條件沒變)。政治環境: 曹魏占有天下13州的10, 經過兩代經營, 國家穩定, 人民安居樂業, 人心厭戰, 諸葛亮伐魏得不到敵占區老百姓的支持, 所到之處, 兵民奮力抵抗, 伐魏失去了正義性。 軍事環境: 魏國在秦嶺以南留有5-10萬可與蜀軍抗衡一段時間的一線兵團, 在關中地區部署有10萬人以上的二線精銳兵團, 由中央直接掌握, 在一線兵團出問題時快速增援, 例如第一次北伐時打敗了馬張郃兵團。同時如果需要, 魏國還能很快的從其大後方及其它的戰略方向上抽調部隊組成三線預備兵團,例如司馬懿迅即組成的征討孟達的兵團。在如此不利的政治與軍事環境下, 諸葛亮是英雄無用武之地, 如果讓韓信與諸葛亮交換位置, 諸葛亮可以輔佐劉邦奪天下, 而韓信就不一定出得了漢中。因此不能因為韓信奪了關中就貶低諸葛亮的軍事才能, 因為二者沒有可比性. 還有一點也不能復略, 也就是人才因素, 蜀漢時諸葛亮是獨木支大廈, 楚漢戰爭時期是文有張良,陳平,曹參,蕭何,武有韓,樊噲,周勃,灌嬰,缺了誰大廈都不會垮。

6.諸葛亮與郭嘉的比較。 近有論者大炒郭嘉的軍事才能, 認為其軍事才能在諸葛亮之上,這是完全沒有事實依據的空談,不值一駁。決定曹操陣營興衰大事件沒有一件與郭嘉有關:提出脅天子以令諸侯、屯田制是毛階,勸張繡投降是賈詡, 官渡之戰要曹操堅持的是荀彧、獻計斷袁邵糧道的是許攸, 倉亭之戰獻的十面埋伏之計再敗袁紹是程昱。郭嘉與曹操共事11年是出過一些非常好的主意, 但曹操從沒有讓郭嘉獨當一面帶過兵打過戰而始終是參謀人員, 當參謀人員和任主將完全是兩回事 。一個優秀的參謀人員並不一定就是一個好的主將。同時代的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馬, 謖作為諸葛亮參謀人員作了很好的參謀人工作, 諸葛亮南征時獻“策攻心為上的就是這個馬, 可是一旦作為主將就只會紙上談兵了, 只知“居高臨下”, 只知“置之死地而後生郭嘉是否與馬謖一樣, 不得而知, 郭嘉充其量也就是未經實踐證明的軍事天才, 與諸葛亮沒有可比性。

7.諸葛亮與司馬懿的比較:司馬懿是諸葛亮同時代的軍事天才,他們之間相互對壘具有可比性,雖然他們之間各有勝負,但這些勝負有的是基於他們背後國家的綜合實力相差懸殊。如諸葛亮必需速勝,否則由於糧草不濟不得不退兵,多次北伐流產就是這一原因。這一先天的缺陷極大的限制了諸葛亮軍事才能的發揮,而司馬懿不受這一條件的限制可以盡情發揮自己的軍事才能。即使有先天的缺陷,諸葛亮與司馬懿對壘時多取攻勢,而司馬懿多取守勢。古人對他們軍事才能已有客觀評價“孔明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土,方之大國,其戰士人民,蓋有九分之一也,而以貢贄大吳,抗對北敵,至使耕戰有伍,刑法整齊,提步卒數萬,長驅祁山,慨然有飲馬河、洛之志。仲達據天下十倍之地,仗兼併之眾,據牢城,擁精銳,無禽敵之意,務自保全而已,使彼孔明自來自去。若此人不亡,終其志意,連年運思,刻日興謀,則涼、雍不解甲,中國不釋鞍,勝負之勢,亦已決矣。昔子產治鄭,諸侯不敢加兵,蜀相其近之矣。方之司馬,不亦優乎!。 袁子認為諸葛亮的軍事才能要勝過司馬懿(他們之間的對壘令有介紹)

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到底如何? 孫子在《計篇》中把為將之道概括為五條:“將者,智、信、仁、勇、嚴也。”這五條諸葛亮條條都超標準, 即使按照孫子的標, 諸葛亮也是一個超級的軍事家.

戰爭藝術的最高表現形式就是攻心”, 諸葛亮把攻心發揮到了極至. 對於敵酋孟獲七擒七縱, 這在人類戰爭史上是從來沒有的創舉, 由於攻心”,得到了敵酋孟獲承若“南人必不反也”.自此南方無戰事, 孟獲還為諸葛亮貢獻了2萬多生力軍, 經訓練成為了歷次北伐的中堅力量。

做為主將, 最為重要的作用就是提高部隊的作戰能力,諸葛亮歷次北伐最大的困難就是糧食供應問題, 多次都是糧盡而還”.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諸葛亮採取了兩項大的措施, 第一是在邊境地區甚至在敵戰區軍屯, 減少糧食運輸線過長的問題 亮每患糧不繼,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為久駐之基。耕者雜於渭濱居民之間,而百姓安堵,軍無私”. 解放初期的新疆建設兵團就是繼承了這種方式。第二是改進運輸方法,提高運輸效率, 在山地作戰, 運輸都是靠人拉肩抗, 四川人(蜀軍)與陝西人(魏軍)的差別立馬就出來了, 例如, 近平同志是陝西人的代表, 能扛200斤麥子走十里山路不換肩(“我幾乎那一年365天沒有歇着,除了生病。下雨颳風我在窯洞裡跟他們鍘草,晚上跟着看牲口,然後跟他們去放羊,什麼活都干,因為我那個時候扛200斤麥子,十里山路我不換肩。”), 小平同志是四川人的代表, 要他扛200斤麥子走十里山路, 那就沒有今天的改革開放了。諸葛亮的川兵主要是與陝西兵在作戰, 川兵的運輸效率大約只有陝西兵的一半(拼死能扛100)。“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戰還沒打就輸在了起跑線上, 為了增加川兵的山地運輸效率諸葛亮創造性的發明了著名的“木牛、流馬雖然到目前為止也不知道是什麼東西。據記載一頭木牛、流馬一次可以運載一個士兵半年的糧食,大約300斤麥子, 一下子就使川兵運輸效率提高了2倍,運輸效率是陝西兵的1.5倍,贏在了起跑線上。為了減少士兵的疲勞增強作戰能力,首創了士兵輪休制度。這些都是諸葛亮的軍事才能的具體表現。

0%(0)
0%(0)
  諸葛亮根本不適應當軍事統帥 - 深山蘭 01/05/14 (2812)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3: 李揚:李長春仇恨漢人嗎
2013: 論周英九激情演說驚呆世人
2012: 《中國即將到來的崩潰》作者章家敦預言
2012: 外公晚年懺悔的三件事
2011: 詳解中國人民解放軍中的朝鮮族部隊
2011: 馬黑: 文革--父親被批鬥
2010: 解放後被殺害的四位辛亥革命,討袁護法
2010: 逃亡十五年 禪宗六祖慧能的“潛伏”生
2009: How much debt when Clinton
2009: 當時有多少人贊成和擁護知識青年上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