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德女子憶二戰:被23名蘇軍士兵輪姦後才敢治療(組圖)   
送交者: ByStander 2014年04月12日21:15:14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德女子憶二戰:被23名蘇軍士兵輪姦後才敢治療(組圖)
  


  核心提示: 今天,許多俄羅斯歷史學家堅決否認這些暴行,但無數親歷者和家屬的痛苦永遠抹殺不掉——在德國的城鎮和村莊,數萬名婦女在征服者的縱慾中死亡。家住柏林的一名女子回憶說:“被23名士兵輪姦後,我才敢去治療。從此,我再也不想與男人有任何瓜葛。”

  


  本文摘自《青年參考》2012年4月18日第26版,作者:史春樹,原題:《二戰後,復仇的怒火燒遍歐洲》

  對數千萬歐洲人來說,二戰勝利日並非噩夢的結束,而是這片土地陷入原始蠻荒狀態的開端。

  請設想一個所有秩序都被破壞的世界,那裡沒有權威、沒有法律、更沒有制裁。在城市廢墟中,衣不蔽體的流民艱難地搜尋食物,為一塊手錶乃至一雙靴子大打出手;每個夜晚都有婦女會遭到強暴;街坊鄰居反目成仇;“不適當的”姓氏或口音同樣意味着殺身之禍……

  一切聽起來猶如夢魘,而事實上,這正是歐洲在二戰結束後一段時間裡的真實情況。在新近推出的專著《野蠻大陸:劫後餘生的歐洲》中,英國歷史學家基思·羅威寫道,對數千萬人來說,歐戰勝利日並非噩夢的結束,而是他們的家園陷入原始蠻荒狀態的開端。

  德國民眾遭無差別報復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當痛苦而漫長的戰爭終於告一段落,用“支離破碎”來形容歐洲人肉體和心靈的狀態實不為過。身為始作俑者,德國付出的代價最為高昂:約2000萬人無家可歸,同時還有1700萬難民;柏林的一半房舍淪為瓦礫,科隆70%是殘垣斷壁。

  並非每個德國人都支持希特勒,隨着同盟國特別是蘇軍的滾滾鐵流而來的,卻是針對全體德國人的無差別報復。尼莫斯多夫村是最先被蘇軍攻占的德國領土,所 有老人、女性和孩子都被殘忍殺害;在柯尼斯堡市(今俄羅斯加里寧格勒)郊區,遭到凌辱的女屍“或是散落在路上,或是被釘在當地教堂的十字架上,德軍士兵的 屍體則掛在近旁”。

  今天,許多俄羅斯歷史學家堅決否認這些暴行,但無數親歷者和家屬的痛苦永遠抹殺不掉——在德國的城鎮和村莊,數萬名婦女在征服者的縱慾中死亡。家住柏林的一名女子回憶說:“被23名士兵輪姦後,我才敢去治療。從此,我再也不想與男人有任何瓜葛。”

  有人會說,法西斯軍隊曾在入侵蘇聯期間犯下駭人聽聞的暴行,所以德國人罪有應得。即便如此,羅威在書中提供的大量細節,讀來依然叫人不寒而慄。

  受害人一夜間變成殺戮者

  那些從納粹殘酷統治下解放的國家,同樣無法在復仇狂潮中倖免。在意大利北部,約兩萬人被同胞殘殺;在法國的小鎮廣場,同德國士兵相好的婦女被剝去衣 服、剃了光頭,暴徒在旁邊哈哈大笑;在布拉格,德軍俘虜被澆上汽油點燃;在波蘭監獄,德國囚犯頭朝下被溺斃在糞便中,還有的被迫吞下活蟾蜍而窒息死亡。

  在納粹曾經濫殺無辜之地,復仇本能統治一切,似乎是無可避免的悲哀現實。猶太人也不例外。特萊西恩施塔特集中營解放後,黨衛軍看守被曾經的囚犯活活打 死。“我們都參與了,感覺酷斃了。惟一難過的是報復得太少。”談到自己的暴行,猶太囚犯貢塔爾茲沒有絲毫悔意。而在達豪集中營,美國大兵讓幾十名德國獄卒 排好隊,用機槍草草射殺。

  彼時,絕大多數人相信,這一幕幕血腥的場景只是對昔日罪行的合理懲罰。因為不想失去公眾支持,同盟國領導人明知真相,依然對此聽之任之,連口頭譴責都少得可憐。正如捷克前總統薩波托斯基曾經不屑一顧地打比方說,“你砍木頭時,總會有碎片亂飛的。”

  “種族戰爭的最後一幕,始於希特勒,由斯大林繼續,在波蘭結束”

  在基思·羅威看來,某種程度上,越往東走,當地人的所作所為就越遠離文明。在東歐各國,已平靜生活幾個世紀的德裔居民大批背井離鄉,這是他們為希特勒倒台付出的、無法再大的代價。

  據不完全統計,戰爭結束後幾個月內,約有700萬德國人被趕出波蘭,捷克斯洛伐克驅逐了300萬人,其他中歐國家驅逐了約200萬人。無論怎樣看,這都屬於種族清洗範疇。不過在當時,波蘭和捷克都認為,“驅逐”是避免另一場戰爭的、最仁慈的方式。

  事實上,種族暴力並非單純針對德裔居民。各國民粹分子的終極目的是“保持國家的同質性,洗刷掉異族帶來的最後污點”。1947年,波蘭當局實施旨在圍 捕境內烏克蘭裔人士的“維斯瓦河行動”,將他們驅逐到偏僻的西部,令許多在戰時未受徹底破壞的村鎮十室九空。“這是種族戰爭的最後一幕,”羅威寫道, “始於希特勒,由斯大林繼續,在波蘭結束。”

  最接近黑色幽默的是,東歐諸國剛擺脫希特勒的魔掌,旋即又成為莫斯科的附庸。儘管精疲力盡的西歐無力再和蘇聯打一場“熱戰”,鐵幕的另一側,不是所有 人都對新秩序表示服從。在波羅的海三國,拉脫維亞的“森林兄弟”游擊隊一度同蘇軍展開巷戰,謀求獨立未果;遲至1965年,立陶宛民族主義分子仍不時與蘇 聯警方爆發槍戰;當最後的愛沙尼亞抵抗戰士,時年69歲的奧古斯特·薩比被擊斃時,二戰的火焰已熄滅了33年之久。

  如果說二戰是歐洲乃至人類近代史上最黑暗的篇章,那麼,戰爭結束後濫觴於各國的復仇狂潮,則部分說明了這種黑暗的根源——以地域和血緣區分敵友的思 想,其實一直潛伏在普通人靈魂的角落。正如基思·羅威在《野蠻大陸》中的總結:經歷了將近70年的道德含糊,是時候反思這場戰爭的結束方式了;何況,又有 誰能保證歷史絕不會重複呢?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3: 薄案出現重大轉機
2013: 紀念“大逆事件”/“幸德事件”一百周
2012: 軍隊國家化,啟動憲政民主,中國沒有時
2012: 毛澤東為何高度表揚《文匯報》?
2011: 日刊:政府隱瞞核災嚴重性 疏散災民平
2011: 感動中國:“最美洗腳妹”資助上百貧困
2010: 吾丁: 日本的頭腦--石原莞爾
2010: 英國路透社編審的史上十大饑荒:中共三
2009: 李銳的“毛澤東秘書”身份及其“手記”
2009: 1946年國統區的反蘇反共大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