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黃力民:哪些人在日本投降書上簽了字
送交者: chang le 2014年09月03日16:50:20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2014-09-02 共識網

對於戰勝方而言,日本並不是這樣就可以終止戰爭,必須舉起手來投降。9月2日,日本國政府與日本陸海軍向同盟國投降儀式在東京灣美國密蘇里號戰列艦上舉行,日本投降使者同時呈交正式的天皇《投降詔書》與大本營《關於陸海軍投降的總命令》。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向他的臣民宣示結束罪惡的侵略戰爭:

“朕深鑑於世界大勢及帝國之現狀,欲採取非常之措施,收拾時局,茲告爾忠良臣民:朕已飭令帝國政府通告美、英、中、蘇四國,願接受其聯合公告。”

對於戰勝方而言,日本並不是這樣就可以終止戰爭,必須舉起手來投降。9月2日,日本國政府與日本陸海軍向同盟國投降儀式在東京灣美國密蘇里號戰列艦上舉行,日本投降使者同時呈交正式的天皇《投降詔書》與大本營《關於陸海軍投降的總命令》(即盟軍最高統帥部《第1號命令》之翻版)。9時儀式開始,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簡短致辭後,令日方代表在《降書》(Instrument of Surrender)簽字。

戰敗國日本簽字人

戰敗國日本外相重光葵代表天皇與政府,日軍大本營陸軍部長兼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大將代表大本營在投降書分別簽字。

重光葵與梅津美治郎本沒有列入東京國際軍事檢察團擬定的甲級戰犯名單,蘇聯檢察官在正式起訴前夕才到達東京就任,立即要求追加重光葵與梅津美治郎為甲級戰犯嫌疑。

重光葵(1887-1957)東京帝國大學畢業即進入外交界,二戰期間最高職務是1943年4月至1945年4月的外務大臣,日本在這個特殊的時段恰好無外交可言,重光葵因而是九一八事變以來罪責最小的外務大臣,被東京國際軍事法庭處以最輕的7年徒刑,1954年繼岡崎勝男(投降使者之一)任鳩山一郎內閣外務大臣,1956年主持談判、簽訂《日蘇共同宣言》,結束兩國戰爭狀態。

1928年日軍製造“濟南慘案”期間,重光葵任日本駐上海總領事,是處理該事件的首席代表、《“濟案”協定》簽字人。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變期間,重光葵又任首席談判代表,與日軍第9師團長植田謙吉、上海派遣軍參謀長田代皖一郎、第3艦隊參謀長島田繁太郎同在5月5日《淞滬停戰協定》簽字。此前4月29日,在上海虹口公園紀念天皇生日集會重光葵被朝鮮義士尹奉吉炸斷左腿、上海派遣軍司令官白川義則被炸死。

蘇聯檢察官提出追加重光葵為甲級戰犯嫌疑人的理由是重光葵1936-1938年任駐蘇大使時侵犯了蘇聯利益,特別是張鼓峰邊境衝突事件及重光葵參加的外交談判,蘇聯早已將重光葵列為敵對分子。

梅津美治郎(1882-1949)是陸士15期畢業生,1934年5月-1935年8月任中國駐屯軍司令期間壓迫中國簽訂《何梅協定》,七七事變時任陸軍省次官,1938年5月-1939年9月任山西第1軍司令,僅憑這幾條梅津美治郎就是重要侵華罪犯。梅津美治郎任關東軍總司令將近5年(1939.9-1944.7),既遠離東京、又遠離亞太主戰場,從而避開了更多罪責。東條英機下台後梅津美治郎出任參謀總長收拾殘局。8月14日天皇裁決投降,由梅津美治郎主持,陸軍大臣阿南惟幾、陸軍教育總監土肥原賢二、第1總軍司令杉山元、第2總軍司令畑俊六、航空總軍司令河邊正三6人共同簽署《陸軍堅決遵旨行動》的特別文書。

九一八事變以來有五任參謀總長,九一八事變當事者金谷范三已病亡,任職最長的閒院宮載仁王是皇族,發動太平洋戰爭的杉山元自殺,東條英機算作首相,梅津美治郎不巧成為列名甲級戰犯的唯一代表。加以日本陸軍的罪孽深重,梅津美治郎既然進去了至少就是無期徒刑。梅津美治郎病死於巢鴨監獄,獄中曾皈依基督教。

蘇聯方面對梅津美治郎的最大忌恨是1941年的“關東軍特別演習”破壞日蘇中立關係、牽制蘇聯對德作戰。

美國國務院對《波茨坦公告》初稿的解釋中曾提出必須由天皇在投降書籤字,徵求各國意見時英國首相艾德禮懷疑這是否明智,最終達成的共識是不強令天皇或皇族首相東久邇宮稔彥王出席簽字儀式。

戰勝國簽字人

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作為同盟國的總代表主持受降,《降書》特別寫明了日本向同盟國投降,而同盟國即《波茨坦公告》署名的美國、中國、英國與附署的蘇聯四大強國,戰勝國方面還有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荷蘭、新西蘭代表出席,麥克阿瑟致辭時身後站立第一排9人就是各簽字國代表,與簽字順序一致,從左至右是美、中、英、蘇、澳、加、法、荷、新(圖一)。

l 同盟國代表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1880-1964)

1935年麥克阿瑟卸任美國陸軍參謀長,赴菲律賓任軍事顧問,1941年7月太平洋戰雲密布時,麥克阿瑟被美國政府召回現役任美國遠東陸軍司令,1942年4月任西南太平洋戰區總司令。1945年4月美國登陸沖繩島後撤銷太平洋戰場兩大戰區,麥克阿瑟的職務又回到美國遠東陸軍司令。8月15日,杜魯門總統宣布麥克阿瑟任盟軍最高統帥,主持對日受降與占領日本。無仗可打了,麥克阿瑟夢寐作戰以求的亞太戰場最高指揮官終於不能實現,而盟軍最高統帥實際上不僅不能指揮他國軍隊,就連旗下美軍也急劇減少。麥克阿瑟時年65歲,已有8年不曾踏上美國本土,本該解甲歸田,不料又在改造日本的新舞台上再叱咤風雲6年。

8月30日,麥克阿瑟座機從馬尼拉飛往本州島神奈川縣厚木機場,美軍第8集團軍司令艾克爾伯格與第11空降師官兵在此迎候,麥克阿瑟隨即驅車前往橫濱市設立前方指揮所。

9月2日簽字式結束後,麥克阿瑟發布命令在日本全國實行軍管,重光葵聞訊後於3日清晨趕往橫濱求見,勸說麥克阿瑟保留日本政府功能實現占領的目的,不要使用軍管手段。麥克阿瑟仔細聽取了重光葵的陳述,決定收回成命、立即取消軍管。

l 美國代表尼米茲(Chester Nimitz,1885-1966)五星上將

1941年12月7日日本襲擊珍珠港,太平洋艦隊遭受慘重損失,司令金梅爾被追責免職,56歲的海軍部航行局長尼米茲少將臨危受命,聖誕節夜趕赴瓦胡島收拾殘局,一個月後就奮力發起反擊,企業號、約克城號航母編隊攻擊了日軍在馬紹爾群島、吉爾伯特群島的基地。4月尼米茲兼任盟軍太平洋戰區總司令,太平洋戰場尼米茲、麥克阿瑟兩大統帥爭雄,陸軍、海軍誰的功勞最大也許永遠爭辯不清。杜魯門將盟軍最高統帥一職給了麥克阿瑟,這讓海軍忿忿不平,但陸軍畢竟是國家第一軍種,麥克阿瑟的資歷也遠超過尼米茲(1930年麥克阿瑟任陸軍參謀長時尼米茲才是第20潛艇分遣隊上校司令)。

8月29日,美軍第3艦隊司令哈爾西率部首次駛入東京灣錨泊,次日尼米茲與哈爾西分別從南達科他號、密蘇里號戰列艦登陸神奈川縣橫須賀港,日本橫須賀鎮守府司令戶冢道太郎海軍中將正式交出橫須賀基地,尼米茲在此主持升旗儀式,作為美國海軍征服日本的象徵。9月1日尼米茲赴橫濱拜會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杜魯門為了平衡陸海軍利益,將日本投降式安排在海軍軍艦上舉行,尼米茲代表美國出席,密蘇里號戰列艦上破例並排懸掛陸海軍五星上將旗。

10月5日美國舉辦“尼米茲日”,這一天的活動包括尼米茲在參眾兩院發表演講、乘坐敞篷車遊行、接受總統授勳。11月尼米茲回國任海軍作戰部長,一年後退役。

l 中國代表徐永昌(1887-1959)上將

徐永昌童年在山西入宋慶的武衛左軍,1908年始先後就學武衛左軍隨營學堂、陸軍部將校講習所、陸軍大學,1920年始為直系孫岳部屬,參與1924年北京政變,後接替孫岳統轄國民軍第3軍,1927年率部加入晉系,1935年首批授予陸軍二級上將軍銜。1938年1月徐永昌參與中樞、任軍事委員會軍令部長。簽字當日徐永昌發表感慨,大意是中國自1874年日本出兵台灣始長期遭受日本侵略、欺凌,今日得以揚眉吐氣,從受害一方說,應當“自固吾圉,改良政治”。

l 英國代表弗雷澤(Bruce Fraser,1888-1981)海軍上將

戰爭期間弗雷澤曾任皇家海軍本土艦隊司令,1943年12月指揮北角海戰擊沉德軍沙恩霍斯特號戰列艦,1944年8月後任英國東方艦隊司令、太平洋艦隊司令,戰後1948年任第一海務大臣兼海軍參謀長,1951年領海軍元帥銜退役。

l 蘇聯代表傑列維揚科(Kuzma Derevyanko,1904-1954)中將

傑列維揚科1942年5月4日任西北方面軍第53集團軍參謀長,後任第57集團軍參謀長、近衛第4集團軍參謀長,參加庫爾斯克、布達佩斯、維也納等作戰,1945年4月晉升中將。歐洲戰事結束後近衛第4集團軍的司令、參謀長轉任遠東第35集團軍司令、參謀長。8月9日遠東戰役第35集團軍擔任虎林、密山方面作戰,時任司令扎赫瓦塔耶夫中將、軍事委員丘布諾夫少將、參謀長沃隆佐夫少將,傑列維揚科應當在此前數日被任命為蘇軍駐盟軍最高統帥部代表。8月25日傑列維揚科抵達馬尼拉(未趕上19-20日的洽降),27日奉命代表蘇聯出席日本投降儀式,12月任盟國對日委員會蘇聯代表,1951年離任回國。

在日本期間傑列維揚科一項特殊使命是考察廣島、長崎原子彈爆炸情況,有關報告對蘇聯研製原子彈極有參考價值。傑列維揚科可能遭受核輻射而患病,於1954年去世。傑列維揚科為何在風雲變幻的戰爭年代連任三年多集團軍參謀長?憑什麼成為曠世大典上的大國代表?在將星如雲的蘇軍中傑列維揚科寂寂無名,又過早去世,其事跡在文獻資料中難以尋覓。傑列維揚科出生於烏克蘭,2007年烏克蘭國追授其烏克蘭英雄稱號。

l 澳大利亞代表布萊梅(Thomas Blamey,1884—1951)陸軍上將

布萊梅曾參加一戰、晉升准將,復員後曾任維多利亞警察局長,1935年受封爵士。1939年二戰爆發被召集派往中東作戰,歷任澳軍第6師長、第1軍軍長、英軍中東副總司令,參加巴爾幹戰役等。1942 年奉召回國,以澳大利亞陸軍司令身份先後兼任美澳聯合司令部副司令、盟軍西南太平洋戰區陸軍司令。但布萊梅不僅指揮不了美軍,澳軍也常被麥克阿瑟直接調遣。麥克阿瑟根本看不上這個胖子“警察局長”,1943年初西南太平洋戰區新設第6集團軍建制,集團軍司令克魯格、第7艦隊司令金凱德、戰區空軍司令肯尼被麥克阿瑟稱為他手下的“三K黨”,布萊梅的陸軍司令形同虛設。布萊梅在麥克阿瑟手下艱難共事,直至麥克阿瑟北上攻打菲律賓,從婆羅洲到所羅門群島所有地域作戰全由澳軍獨力擔任。

布萊梅9月9日在馬魯古群島北端的莫羅泰島主持日本陸軍第2軍,海軍第23、25特別根據地隊投降儀式。《第1號命令》公布的6名受降指揮官,布萊梅是唯一出席兩次對日受降儀式者。布萊梅1950 年獲元帥銜,堪培拉的澳大利亞國防部廣場以他命名。

l 加拿大代表科斯格羅夫(Moore Cosgrove,1890-1971)陸軍上校

科斯格羅夫畢業於皇家加拿大軍事學校,一戰時因傷一目近乎失明,太平洋戰爭期間任駐澳大利亞武官,戰後最後任職駐葡萄牙代辦。投降書籤字時,交付日本的那一份科斯格羅夫沒有緊挨布萊梅名字而是空一行簽名,即占用了法國代表位置,致使後四名代表簽字位置全錯。日本人在離開現場前發現了這一錯誤,認為有損文件合法性,無法向國會交差,當即提出交涉。麥克阿瑟令參謀長薩瑟蘭處理,薩瑟蘭用鋼筆將文件上四名代表對應的國名一一塗改而輕易搞定。

l 法國代表勒克萊爾(Le Clerc,1902-1947)陸軍上將

法蘭西之戰時勒克萊爾任第4師參謀長,敗退至英國後加入自由法國,後在北非作戰,諾曼底登陸時任法軍第2裝甲師長,指揮攻占巴黎、斯特拉斯堡作戰,1945年任法軍遠東總司令。9月12日,勒克萊爾又在新加坡出席了日軍南方軍、第10方面艦隊投降儀式,儀式由盟軍東南亞戰區總司令蒙巴頓海軍上將主持。法國人如此急於表現顯然是為了挽回在亞洲的損失。戰後勒克萊爾任北非法軍總監,不久死於空難,追授元帥。現今法國陸軍AMX-56主戰坦克以勒克萊爾命名。

l 荷蘭代表赫爾弗里奇(C.E.L.Helfrich,1886-1962)海軍上將

赫爾弗里奇1939年10月任荷屬東印度軍總司令。1942年1月美英荷澳四國政府決定成立“美英荷澳聯合戰區”(ABDA),英國陸軍上將韋維爾任司令,韋維爾1月15日到達巴達維亞視事。2月12日赫爾弗里奇接替美軍T.C.哈特任ABDA海軍司令,ABDA海軍在2月20日巴厘東海峽海戰、2月27日爪哇海海戰、28日巽他海峽海戰遭遇慘敗,僅荷蘭就有2艘輕巡洋艦、3艘驅逐艦沉沒,韋維爾無奈於3月9日爪哇島淪陷前建議撤銷ABDA。此時荷蘭亡國已近兩年,赫爾弗里奇與殘兵敗將待在錫蘭島打發日子。1945年赫爾弗里奇再任荷蘭海軍司令,戰後任荷屬東印度軍司令,1949年退役。

l 新西蘭代表伊西特(Leonard M.Issitt,1891–1976)空軍少將

伊西特1942年被派赴英國組建皇家新西蘭空軍海外總部,1943年7月任皇家新西蘭空軍參謀長,多次參加盟軍最高軍事會議,1946年退役進入商界。

盟軍最高統帥部《第1號命令》規定各地日本陸海軍部隊向美中英蘇澳五國統帥繳械投降,澳大利亞因而在簽字國排名第五。其後的簽字順序為什麼是加拿大、法國、荷蘭、新西蘭?可能是以國名字母為序,若按戰績新西蘭明顯超過其他三國。

除麥克阿瑟註明盟軍最高統帥外,11名簽字者的職務、軍銜並沒有寫在投降書上。簽字者職務最低的是蘇聯傑列維揚科,軍銜最低的是加拿大科斯格羅夫,但科斯格羅夫是外交官,責任大、地位高,不是一個集團軍參謀長可以相比的,因此蘇聯代表傑列維揚科是12名簽字者級別最低者。

大國蘇聯的簽字代表級別顯然太低,在美國人大出風頭的地方,斯大林不會允許蘇軍統帥來捧場,斯大林曾經不滿意在艾森豪威爾總部舉行的德軍簽字投降式,懲處了出場的蘇軍代表,還逼迫美、英同意再舉行一次以蘇軍為主的簽字投降式。

簽字現場的其他人物

奉命前來簽字投降的日本使者共11人,在密蘇里號戰列艦甲板上分三排站立,前排是簽字人重光葵與梅津美治郎,後兩排是日本外務省、陸軍、海軍隨員各三人(圖二)。

第2排左起:大本營陸軍部第1部長宮崎周一陸軍中將,內閣終戰聯絡中央事務局長官岡崎勝男,大本營海軍部第1部長富岡定俊海軍少將,內閣情報部第3部長加瀨俊一,大本營陸軍參謀永井八津次陸軍少將。

第3排左起:軍令部兼海軍省原副官橫山一郎海軍少將,內閣終戰聯絡中央事務局第3部長太田三郎,大本營海軍參謀柴勝男海軍大佐,首相秘書官杉田一次陸軍大佐。

這9名隨員戰時劣跡相對較少,多有駐外經歷,很少或沒有作戰部隊主官經歷,除柴勝男外陸海軍隨員戰後都在內閣復員省、盟軍最高統帥部任職,多人再度進入政界軍界。日本人似乎清楚對劣跡的判別標準,辦理投降的、與盟軍最高統帥部打交道的都必須排除極端惡劣份子。

圖二顯示簽字儀式具體位置在密蘇里戰列艦前甲板2號主炮塔右側。日本投降使者衣冠整齊但表情複雜,面前長桌上擺放着即將簽字的投降書,乃日本民族與國家命脈之所系,在場的美軍第10集團軍司令史迪威在回憶錄稱“當我們凝視他們時,他們忍辱受屈的臉上表現出兇殘仇恨的神情”。參加典禮的美軍將領身着制式襯衫軍便服,高矮錯落、姿態各異。背景的三聯裝406毫米主炮威風凜凜,旁觀美軍官兵或站或坐,全然一副街頭看熱鬧的模樣,麥克阿瑟僅僅下令“任何人不能吹口哨”。現場沒有彩旗飄揚、沒有威武的儀仗隊,這可能是史上最不嚴肅的世界級大典了。美軍眾多風雲人物出席:第1集團軍司令霍奇斯,第6集團軍司令克魯格,第8集團軍司令艾克爾伯格,第10集團軍司令史迪威,陸軍航空隊司令斯帕茨,陸軍航空隊遠東司令肯尼,太平洋陸軍參謀長薩瑟蘭,中國戰區參謀長兼美軍司令魏德邁,第3艦隊司令哈爾西,太平洋艦隊兩棲部隊司令特納,太平洋艦隊海軍陸戰隊司令蓋格,太平洋艦隊參謀長F·P·謝爾曼等。儘管有上百位陸海軍將領,卻不見美國國務院、陸軍部、海軍部的文職官員出席,以至讓軍人占盡風光。

麥克阿瑟的參謀長薩瑟蘭(Richard Sutherland,1893-1966)中將在儀式現場擔任跑龍套,由於加拿大代表在一份投降書籤字位置發生錯誤,這一偶然機會使薩瑟蘭成為投降書第13位“簽字”人(圖三)。


薩瑟蘭在修改交付日方的投降書時,對面站立者是日本內閣終戰聯絡中央事務局長官岡崎勝男與內閣情報部第3部長加瀨俊一,薩瑟蘭左側彎腰者是Sidney Mashbir(1891-1973)陸軍上校,麥克阿瑟司令部的日文翻譯與情報業務軍官。此時正式儀式已結束,現場軍官隊形解散但尚未離去,有的在交談,有的好奇地觀望長桌上發生的事。

薩瑟蘭早年在耶魯大學學習期間接受預備役軍官訓練,大學畢業後加入國民警衛隊,1938年在菲律賓服役始跟隨麥克阿瑟,1945年底回國,不久即退役。

除加拿大代表外,其它各國代表簽字時都有隨員陪侍在旁。陪侍麥克阿瑟是戰爭初期被俘的菲律賓美軍司令溫賴特、新加坡英軍司令珀西瓦爾(珀西瓦爾與杉田一次大佐在密蘇里艦相向而立是頗有戲劇性的,1942年2月15日珀西瓦爾在新加坡福特汽車廠與日軍第25軍司令山下奉文談判投降條件,杉田一次就是現場聯絡與翻譯)。陪侍尼米茲的是哈爾西與F·P·謝爾曼,後者是1949-1951年的美國海軍作戰部長。陪侍徐永昌的是王之上校,後任中國駐盟軍最高統帥部首席聯絡參謀。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3: 林彪判王光美死刑,毛澤東刀下留人
2013: 90歲還納妾生女的大軍閥是誰?
2012: 往事:蔣經國為子女婚事崩潰大哭
2012: 毛澤東為何不讓許世友衛戍京師
2011: 中共90年好一個騙字了得 - 燕趙黃運全
2011: 伍加: 費城--建築協會
2010: 八路軍抗戰後抓捕槍決漢奸照片
2010: 大快人心事,剝掉漢奸randstat及其同夥
2009: 雞窩,鳥蛋,大褲衩子, 北京成為鄧江豬崇
2009: 9月9-11日東西方沉痛哀悼毛澤東逝世和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