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裴毅然:西方記者為中共提供的巨大宣傳和影響
送交者: chang le 2014年09月12日14:46:47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斯諾、史沫特萊賺紅色稿費生活富足

《動向》2014-09

“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埃德加·斯諾乃中共功臣,一本《西行漫記》為中共召喚來“三八式”延安一代。不過,他可不是純粹“友情合作”,乃是站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之上。斯諾長期駐華,到處採訪,在此期間他結了婚,別忘了一切都需要錢的。沒有經濟基礎,“上層建築”的革命感情可是撐不起來也無法持續的。而支撐埃德加·斯諾的紅色熱情,當然都來自他的文字——稿費。斯諾對中共革命的支持竟然很賺錢,有損“革命友人”的高尚,中共一向諱莫如深,本人這篇拙稿國內版“旅行”了好幾家刊物,均遭拒絕,說是“怕惹事”。

“紅色”稿件能掙巨額稿費

一九三三年,斯諾新婚,急需用錢,寫了一篇《西方國家威望的衰落》(二千五百字),呼籲西方列強放棄對東方的征服政策,投給全球稿費最高的美國《星期六晚郵報》,得稿費七百五十美元。接到這張前所未有的大額支票,青年斯諾夫婦都不相信——

“這張支票是七點五元,還是七十元,還是怎麼的?決不可能是七百五十元——一定是打字打錯了。我們像捧着聖盤一樣帶着這張小小的紙片,爬上黃包車,出發去銀行,抱着試探的態度拿出支票,好像我們接受了小偷和走私犯的贓物一樣。出納員畢恭畢敬地看了看支票,告訴我們極好的匯率,並把那筆款記入我們的帳戶。這七百五十美元,相當於中國銀洋四千元。我們靠這筆錢可以生活一年多——過得也可以相當豪華。”(海倫·斯諾《我在中國的歲月》,頁124—25)

此後十五年,《星期六晚郵報》向斯諾支付了約二十五萬美元的各種費用,使他得以走遍全球每一角落。(埃德加·斯諾:《我在舊中國十三年》,頁43—44)二十五萬美元以一美元兌換五點三三銀洋,值一百三十三點二五萬銀洋,再以一銀洋折合今人民幣五十元,就是六千六百六十二點五萬人民幣,年均逾四百四十四萬!今天有幾位中外記者能賺到這個數?

一九三六年春,美國統一報業集團倒閉,移居北平整整三年的斯諾夫婦失去該報駐北平記者的工作。但斯諾夫婦並不着急,斯諾一邊兼任燕京大學講師,一邊為《星期六晚郵報》等美國大報撰稿,仍能維持相當不錯的生活水準。

不光文章能掙巨額稿費,其拍攝的照片也售價不菲。一九三六年,斯諾在延安窯洞前為毛澤東拍的那張“標準像”,尚未發福的毛澤東戴着一頂紅軍八角帽。這張相片,不僅影響極大,也是斯諾所得稿費最大的一張,蘇聯政府旋以四千美元買下,成為第三國際中共代表團辦公室的大幅彩色領袖像。(《我的一生——師哲自述》,頁86)斯諾在陝北蘇區拍的其他照片也給他帶來豐厚收入,歐美多家媒體向他高價索購蘇區圖片。美國《生活》(Life)周刊雜誌用一千美元購得蘇區照片七十五張。(斯諾:《紅色中華散記》,頁3)

《西行漫記》對中共的宣傳作用

直到一九五○年代麥卡錫時期,埃德加·斯諾為《星期六晚郵報》撰稿前後長達十五年,報社一直以高價購稿。因為,只要該報封面上出現埃德加·斯諾的名字,報亭的銷量就會驟增。一九三七年,美國《生活》周刊雜誌買了斯諾的七十三幅照片,《亞洲》雜誌買了兩幅,每幅照片支付五十金幣。斯諾絕對身列高薪階層,興趣、職業與收入高度統一,他越干越歡實。相比之下,埃德加·斯諾所出的第一本書《遠東前線》,僅獲幾百美元。(海倫·斯諾《我在中國的歲月》,頁126,238,127)

依靠雄厚經濟基礎,斯諾隨心所欲地到處跑,走一路寫一路,每次旅行又都變出甚受歡迎的稿件與十分可愛的美元。

影響巨大的《西行漫記》(一九三七年七月初版),也是美元的催生之物。一九三四年,一位美國出版商找到斯諾,請他寫一本有關中國紅軍的書,簽訂了合同。但採訪西北地界的紅軍並不容易,國共尚在交戰,斯諾很難進入紅區,接近兩年期滿,斯諾仍一籌莫展。一九三六年五月,斯諾突然得到消息:紅軍與東北軍秘密休戰,採訪或有可能。他這才輾轉進入陝北紅區,並請燕京生黃華為翻譯。(劉守華《斯諾夫婦與紅色中國檔案》,載《檔案春秋》二○○七年第十期,頁4)

《西行漫記》不僅動員了大批城市知青奔赴延安,起了中共很難起到的宣傳作用,使中共迅速壯大,形成其後與國民黨逐鹿中原的基幹力量——延安一代,還深刻影響西方各界對中共的認識,尤其美國人對中共的認識,這本書連羅斯福都看了。

斯諾前妻海倫·斯諾寫道:

埃德的報告甚至影響到了“劇中人”——共產黨人本身,提高了他們的自我形象,尤其使他們首次認識到,所有的“帝國主義者”並非一丘之貉,他們有可能同一方打交道而反對另一方,特別是要同美國人打交道,更要同美國的人民打交道。(海倫·斯諾:《我在中國的歲月》,頁218)

《西行漫記》也使斯諾發了一筆小財,他用版稅在美國康乃狄格州門格爾鎮買下一幢小木屋,一九四九年他與海倫·斯諾離婚,海倫在這幢小木屋裡度過近半個世紀的餘生。

歐美激進左派誤人誤己

另一位“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史沫特萊女士(Agnes Smedley,一八九二—一九五○),也是靠版稅稿費維持生計。一九三六年,她與德國《法蘭克福報》合作關係中斷,一段時間靠其著《大地的女兒》版稅維持生活。(張功臣:《外國記者與近代中國(一八四○—一九四九)》,頁220、219)一九三四年,上海中共地下黨連遭破壞,經濟陷於絕境,史沫特萊主動拿出四萬美金,幫助中共渡過難關。史沫特萊還為營救丁玲出力。西安事變時,史沫特萊在西安用中文高呼“打倒蔣介石”,協助西安電台對外廣播。(朱正明《早期延安雜憶》,載《傳記文學》(北京)一九九三年一期,頁107、215)

經濟是一切文化活動的基礎,長期不算經濟賬是不行的,否則無法維持任何“無產階級革命熱情”。

相當意義上,西方新聞界及西方公眾對中共紅色革命的好奇,無意中用金錢為中共提供了免費的老外新聞隊伍——編外第五縱隊。

國際共運史上,一批歐美激進左派老外推波助瀾,作用巨大,不僅迷惑了眾多歐亞落後國家的知青,回過身還誤導歐美朝野輿論。這批歐美左翼記者、作家,以中立身份報道“事實”,向西方“放送”貌似中立的客觀報道,深刻影響歐美政府的政策走向,起着各國土共無法伸達的作用,極大推助了全球赤潮的涌漲,尤其使所在國赤色運動一路走高。

截至一九三七年五月,先後八名西方人進入陝北蘇區,其中五名是新聞記者。抗戰爆發後,前往延安的老外更多了。一九四二年,路易·艾黎向中共捐出母親一萬美元養老金。中共延安十年,來了五六十名老外,有記者、作家、醫生、技術員、軍事顧問、學生領袖。一九四七年,美國小伙子李敦白步行三十天到達延安,農場專家恩斯特也來了,胡宗南進攻延安,兩人都隨共軍進山打游擊。就社會影響,以美國新聞記者、作家最大。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3: 林彪即便飛到蘇聯也並不可怕
2013: 人民為何含淚懷念毛澤東?
2012: 《林豆豆口述》:揭示毛澤東時代絞肉機
2012: 蔣介石和毛澤東的區別是文明和野蠻的區
2011: 蘇俄的世界革命戰略與中國的具體位置和
2011: 高伐林: 解謎“九一三”?先答百道題
2010: 滴血川康 27
2010: 高伐林: 專訪舒雲(上):找到林彪事件
2009: 毛澤東用才一絕:原國軍上將任水利部長
2009: 唐朝的疆域區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