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
万维读者网 > 跨国婚姻 > 帖子
《飘》越七十年(三)
送交者: 小飘 2010年02月12日02:12:38 于 [跨国婚姻] 发送悄悄话
Like the Old South itself, They Have Gone With The Wind (I)

当Margaret Mitchell将自己披阅七载的书稿交给Macmillian的出版商时,书稿暂时根据女主人公的名字命名为“Pansy”。出版商很快觉得这个名字不 够醒目,Margaret遂给女主人公改名为Scarlet O’Hara (中译名为“郝思嘉”),将标题另起为《明天是个新日子》“Tomorrow is another day”,以对应郝思嘉在结尾的时候那段家喻户晓的名段。直到出版时,作者听说当时有好几本书的题目和她的选择相似,才把书名改成《飘》“Gone With The Wind”。这是英国诗人Ernest Dawson长诗 “Cynara”中的一句,用在这部小说中意喻南方种植园的生活方式在内战中分崩瓦解,一切都化为乌有,随风飘逝。

老南方以及和她有关的 痕迹的确已成浮云往事了。但人的记忆却给留下了,代代相传。成长的环境对一个观察力敏锐,心思细腻的作者往往起着不可低估的影响。人总是恋旧的,哪怕往事 不那么光鲜华丽,经岁月的长河洗涤往往带上了复古的光环。比Margaret Mitchell早几乎一代人的北方女作家Edith Wharton生在纽约富贵之家Jones (听过Keeping up with the Joneses吧),通过年轻时的亲身经历,用一连串的小说描绘了十九世纪末那个镀金时代的老纽约。虽然当年Astor, Vanderbilt家族在纽约的豪宅如今已被商厦购物中心替代 ,当年等级森严,纸醉金迷的景象却如活化石一般被女作家的一支妙笔所保存。生于1900年的Margaret Mitchell虽然没有亲历内战,却从小听街坊的老兵痛说当年北军焦土政策的暴行,葛底斯堡的血战,对南方妇女在失去丈夫兄弟后,以羸弱的肩膀支持战后 重建的故事耳熟能详。

就像国共内战后迁徙到台湾的大陆遗民一样,南方人似乎为自己身为失败者的身份而骄傲,口传笔述要将被北军抹掉的老南 方留在子孙的脑海里。与Margaret Mitchell 同时代的宋美龄在1908年到1913年那五年间,在佐治亚州梅肯 (Macon, Georgia)度过了自己的少女时代。在自己两个姐姐毕业的Wesleyan College短暂求学期间,宋美龄练就了一口美国南方口音,也让南方人的骄傲在自己身上留下了烙印。
(1913,May-Ling Soong at Macon Georgia)
(1927, wedding portrait)
(1943, first visit to Wellesley College of MA)

后来这中国未来的第一夫人北上到波士顿的Wellesley College求学,学校教授点名让她讨论南北战争中谢尔曼在佐治亚州的军事行动。宋美龄婉言拒绝了,答道“Pardon me, I am a southerner, and that subject is very painful to me. May I omit it?” (很抱歉,我是个南方人,讨论那个题目对我太说太痛苦了,今天我能不能不发言了?) 短短的五年,是什么样的耳濡目染让一个中国女子对异国文化中半个世纪前的伤痕如此感同身受?半个世纪后,这个上了时代杂志封面的女子在不经意之间亲身经历 了和自己美国故乡人民相似的战乱。在经历了军阀夺权,日本侵略,国共内战后,她在台湾这个的弹丸之地和百万大陆遗民咀嚼了失败者的不甘和去国离乡的苦涩。 很多人说宋越到老,越是impervious to reality,越坚持自己和她丈夫鼓吹的反攻大陆事业。《飘》后半部中描写的很多内战后的南方人心理那种不肯承认失败的倔强,其实有普世的共性:南方人 至今还有“南方和她的州权主义要重新雄起”的口号(The South and States’ Rights will Rise Again), 至于能否实现,就要看到底是东风压倒西风,还是大肥象压倒长耳驴了。

Margaret Mitchell

很 多人在《飘》中那个开放式的结局中看到自己的身影。小说发表后,人们纷纷鼓动Margaret Mitchell为《飘》写续集,给郝思嘉和白瑞德破镜重合的机会。对此,Margaret从未表态。很多人猜测Margaret的前夫Berrien "Red" Upshaw就是白瑞德(Rhett Butler)的原型,因为此人放浪不羁,也当过皮包客(Bootlegger)。这段婚姻仅仅持续了三年就分崩离析了。此后, 女作家嫁给她前次婚礼上的主伴郎John Marsh,在小说出版前,Marsh先生是书稿的忠实读者和编辑。据说当《飘》成为畅销书后,Red Upshaw回来找过Margaret, 因为他认为她还爱着他。Margaret没有回头,很多事情曾经沧海,不如留作记忆更好。多年后Ripley为《飘》写的续集《Scarlet》,其实是 狗尾续貂之作,因为让二人破镜重和只是读者的心愿,原作者却未必有这心情去编造完美的童话了。1949年春天,也就是《飘》电影上映后的第十个年 头,Upshaw在德州意外坠楼身亡,葬在北卡的南军墓地Oakwood陵园;同年八月,Margaret Mitchell和她丈夫Marsh步行离开家,准备去看场电影。就在离家不远的一个十字路口上,女作家被一辆的士撞倒,三天后不幸身亡,葬在亚城南面的 Oakland公墓。现实中的郝思嘉和白瑞德虽然并非天作之合,他们意外离世的方式却冥冥中将他们联系起来。《飘》不会有续集了。。。

(Where Mitchell was hit by a Taxi between 13th Street and Peachtree Street)

Vivien Leigh

《飘》 一片获得了预期的成功,勇夺多项奥斯卡金像奖。费雯丽众望所归获得了最佳女主角奖,领奖时她还不到二十七岁。名利并没有让这个初出茅庐的新星冲昏头脑,费 雯丽承认自己并不想成为好莱坞明星制度下的一名新兵,而更希望能在舞台上有所建树。那时,费雯丽和奥利弗.劳伦斯刚刚从各自不幸福的婚姻中走出,并火速于 1940年八月在加州注册结婚,伴娘是大名鼎鼎的Katharine Hepburn。二人当年感情正浓,欲在戏剧舞台上比翼双飞,一起参与了一系列莎剧演出。直到1951年,费雯丽才正式重返好莱坞,出演了《欲望号街车》 中的布兰奇一角,在金像奖颁奖典礼上梅开二度。费雯丽一直以美貌著称,但绝非舞台上的花瓶,她为塑造角色精益求精,甚至到了对自己吹毛求疵的地步,是个难 得好演员。可惜她一直觉得自己的才华没有被观众乃至自己的丈夫所欣赏。她性格多疑,情绪波动很大,在四十岁左右已经恶化到间歇性歇斯底里的程度,事后又坚 决不愿求医,生怕自己美好形象被毁。她的疾病逐渐将自己的和劳伦斯的婚姻拖到崩溃的边缘。1960年,他们结束了长达二十年的婚姻,就像电影《飘》中最后 一幕一样,劳伦斯已经被这个劳心劳力的婚姻弄得心灰意冷,转身离去后就另娶新欢,留下现实中的郝思嘉独自吞咽孤独的苦果,她的健康从此每况愈下。七年后, 年方五十四岁的费雯丽在她伦敦的寓所里猝死。劳伦斯闻讯赶到后,在现场逗留良久,追思二人曾经的甜蜜以及促使他们劳燕双飞的种种纠葛。



费雯丽曾说,她是个演员,而非电影明星。真正的演员可以走很远,因为她可以饰演和尝试各种性格各异的角色。这一点上,她做到了,她虽然因郝思嘉一角出名,却因塑造众多的莎剧角色和银幕中的布兰奇而不朽。

Clark Gable


《飘》剧演员中永失我爱的遭遇并不由费雯丽独享。和她演对手戏的Clark Gable也同样经历了白瑞德式的情感失落,只是结局更加惨烈。影片开拍后,观众编剧制片人都一致认为那面带坏坏的微笑的Clark Gable是饰演白瑞德的不二人选。Gable本来没兴趣,但他的女友Carole Lombard却鼓励他一试,因为她当时也有意出演郝思嘉一角。在拍摄《飘》期间,Gable和Lombard喜结良缘,Gable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人 生的良伴。不幸天妒良缘,一年多之后,Lombard为助二战期间的美国政府销售战争债券,乘小型飞机去家乡印第安那州参加认购活动。飞机在拉斯维加斯附 近的山脉中意外坠毁,Lombard年仅三十三岁,是当时好莱坞年薪最高的女星之一。痛失爱侣的Gable从此郁郁寡欢。他暂停了他在好莱坞如日中天的演 艺事业,自愿加入美国空军,一度还被派遣到英国,参与了对德的空战。就像影片中在亚特兰大沦陷后加入南军战斗的白瑞德一样,好莱坞黄金年代的“坏小子”成 了一名颇有建树的空军飞行员。洗去铅华后,Gable那放浪不羁的外表下,其实藏着一颗忧郁的心。

战后,Gable已经四十四岁了,当年 任他驰骋的好莱坞已经新人辈出,他不再是制片商眼中的摇钱树了。一九五三年,由于不甘心出演制片公司给他分配的二流角色,Gable离开了效力多年的米高 梅公司,成了自由制片人兼演员。Gable于1960年死于心脏病,他一生和多位女星有感情瓜葛,但是大家都认为早逝的Lombard是他的最爱,可惜命 运却吝啬地仅仅留给他们五年的美好时光。




待续。。。。。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9: 情人节,自己爱自己
2009: 再次春节前回国, 却沉浸于痛苦与愤懑
2008: 周末歌剧欣赏:Les Contes d'Hoffmann
2008: 再谈美国之力量 (旧文一篇存在星愿)
2007: 抓特务
2007: 情人节前夕的自语(续)
2006: 我家的“阿庆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