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紅樹林
萬維讀者網 > 五 味 齋 > 帖子
徐方:幹校雜記(四)
送交者: 芨芨草 2019年08月29日21:28:10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昨天犯了一個小迷糊,把幹校雜記(三)貼到《史地人物》欄里了。想再在《五味齋》上貼一次,豈不抹了無極版主的面子——無極版主已經把三)掛在欄目的“今日導讀”上了。最初把一)和二)掛在《五味齋》上了,有始無終不是好孩子,以後的幾段還是要貼在這裡。對三)有興趣的同學請移步《史地人物》,掛在“今日導讀”上了,找起來很方便。以後注意不犯這種兩地貼帖子的毛病了。見諒,見諒。

 

徐方:幹校雜記(四)

 

四、臥虎藏龍

學部當年只有十三個研究所,兩千人左右。其中約一半職工是輔助人員,如收發、打字員、炊事員、行政後勤人員。也就是說,真正做研究工作的只有一千人。可這一千人卻相當濃縮,水平很高。那時候學界有個說法:學部一條蟲,外面一條龍。意思是說:學部哪怕一個普通的研究人員,放到其他單位都是好樣的。形成這種狀況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當時有個理念,認為科學院應該比大學水平高,對中國科學院的定位很高,進人的時候把關異常嚴格。經濟所人事處要進大學畢業生時,一定到頂尖大學挑選尖子生,趙人偉和唐宗焜就是這樣從北大經濟系挑來的。

二是文革前學部雖然沒有明確的淘汰機制,卻搞過若干次精簡機構,淘汰是以精簡機構的形式完成的。特別是1958年大躍進時淘汰了一大批;1960年困難時期又下放了一大批。精簡機構主要對象是研究人員。一方面剔除所謂政治上不可靠的人,同時淘汰掉業務水平不高者,把他們調到地方研究所或大學。結果留下來的幾乎個個都是精兵強將。

學部下幹校,在當地形成了一道奇特的風景:在偏僻落後的鄉村,突然來了一大批高水平的文科研究人員,其中不乏各學科的一流專家、學者:如文學所的錢鍾書、俞平伯、何其芳,語言所的呂叔湘、丁聲樹、陸志韋,經濟所的顧准、駱耕漠、巫寶三„„

123日開大會,軍宣隊王副政委在台上訓話:學部這個單位是廟小神靈大,池淺王八多。這就是他對學部的看法,說明他也知道這個單位藏龍臥虎,只是這些龍、虎在他眼裡都不是什麼好東西罷了。

記得剛到的那些日子閒來無事,想練練毛筆字,於是跑到棉花倉庫旁邊的小賣部買毛筆和大字本兒。售貨員是個五十歲左右的伯伯,特別和氣,問我:小姑娘練大字啊,學什麼體?見我一臉茫然的樣子,他說:如果是初學的話,最好練柳體,然後還可以練顏體。接着他推薦了一本柳公權楷書字帖。我感到好奇,事後打聽這位售貨員是誰,人家說他是文學所《文學研究》雜誌的主編。

我們這些幹校子弟,後來曾在當地公社中學借讀。一次,語言所的一個女孩兒帶我到他們那個幹校點兒去玩兒。到了午飯時間,她說:你就在我們食堂吃吧,我帶你去買客飯票。等買完出來,她說:你知道剛才賣給你飯票的那個人是誰嗎?他就是呂叔湘。啊?那位就是鼎鼎大名的呂叔湘?沒想到竟然在這兒賣飯票!

文學所剛下幹校時去了羅山,在一座勞改農場落腳。由於無地可種,一個多月後他們也來到東嶽。這時經濟所正在蓋席棚,逐漸從棉花倉庫和糧管所搬到自己建的幹校點兒。文學所照顧錢鍾書先生,讓他當通信員,這樣可以不用干體力活兒。錢先生每天斜挎一個大布包,從公社郵電所取來報紙、信件後,分別送到文學所和經濟所的幹校點兒。每當我們遠遠看到他沿着水渠走來,都特別高興,因為他說不定能帶來期盼中的家書。

一流學者在幹校干各種活兒的例子,不勝枚舉。文學所的何其芳被指派養豬。他幹得特別認真,還在活學活用毛主席著作講用會上,介紹了如何運用辯證法養豬。他腰上繫着一條污跡斑斑的藍布圍裙,跟晚輩大談養豬心得:其實豬並不蠢,它能看出你的眼神,你的臉色,能明白你的情緒,還能聽懂你的話語。可見哺乳動物也是有靈性的哩„„他說自己已經進入豬喜我亦喜,豬憂我亦憂的境界。

同樣在幹校養豬的,還有宗教研究所所長任繼愈。他曾笑談:豬樂意,我樂意。豬舒服了,我也就舒服了。任先生的這一說法跟何其芳的有異曲同工之妙。

文學所照顧俞平伯夫婦,安排他們幹的都是一些輕活兒。有一次人們看到這老兩口坐在自家門前為豆腐坊選黃豆。他們幹得既仔細又認真,但速度特慢。於是開玩笑說:以俞老每個月二百多塊的工資,大家算算他每選一顆黃豆合多少錢?後來所里又安排他倆為蓋席棚搓麻繩,他們依舊從容不迫,自得其樂。俞平伯先生還專門寫了首七言絕句《績麻》,來記述這段生活:脫離勞動逾三世,回到農村學績麻。鵝塘池邊新綠繞,依稀風景抵還家。

經濟所趙人偉有一次看到牆根兒下蹲着一個又黑又瘦的老頭兒,以為是當地農民。可別人卻告訴他,那人就是原燕京大學校長陸志韋,令他驚訝不已。燕大是個多麼洋派的學校,想象中其校長應風度翩翩才是,怎麼到了這個地步?!

陸志韋是繼司徒雷登之後燕京大學的一位重要校長。他有句名言:是美國人出錢辦的燕京大學,但燕京大學不是為美國人辦的。抗戰勝利後,他歷盡艱難,領導了燕京大學復校。國民黨撤退至台灣前夕,力邀其前往,被他嚴詞拒絕。他願把燕京大學這座具有國際聲望的學校,交給自己的祖國。1949325日,中共中央領導從河北省建屏縣西柏坡進京,陸志韋先生會同李濟深、黃炎培、馬敘倫等著名民主人士去北平西郊機場迎接。可令他沒想到的是,燕大最終在1952年的院系調整中遭到撤銷,他則被調到學部語言所。

學部下幹校時,陸志韋已是七十六歲的老人,卻不得不一同前往。所里指派他養豬,僅僅幹了兩個月,有一次竟暈倒在養豬場。筆者後來聽語言所幹校子弟王幼農說,陸志韋在幹校期間特別慘,病得很重,最後到了神志不清、生活不能自理的地步,所里才把他送回北京。到京後不久就去世了。

1969年中央機關下幹校,總體來講是非常負面的,造成了巨大損失,給幹部帶來了極大磨難。可是對於我一個跟隨家長下放到學部幹校的少年來說,卻是相當幸運的。在那個特殊的歷史時期,在那個窮鄉僻壤,有幸近距離接觸到一大批高水平知識分子。他們當中有些人的言傳身教,使我受益終生。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8: 孫大聖折跟頭的如來佛的手掌心,很像是
2018: 美國兩黨爭鬥炙烈,都試圖拿這些是是而
2017: 哈哈, 金三專門戲弄老穿, 弄得老穿沒
2017: 中國是如何被美出賣給共產主義的(4)
2016: 在文學城幾壇發過的一篇小文和被封后的
2016: 逸草原創:在外公呵護下的一段時光
2015: 管中窺豹:天津大爆炸,答案呼之欲出
2015: 舌尖上的粵語(轉帖,有點長但很有趣)
2014: 西顧:目睹朋友家高富帥兒子的成長
2014: 果體海灘照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