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紅樹林
萬維讀者網 > 五 味 齋 > 帖子
中美鄉下人的悲歌--首要防止教育割裂!
送交者: 一草 2020年06月30日16:26:07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逸草:估計那些反對平權法案的網友,尤其是華川粉,很難讀懂此文的真正意思。若非本博曾在皖南貧困山區工作過,又有在少數族裔占多數的大學幾十年的工作經歷,可能也會讀不大懂此文較深刻的含意。


鄉下人的悲歌

Original 劉子1984 秦朔朋友圈 Today


· 這是第3387篇原創首發文章  字數 6k+ ·


· 劉子 | 文 


沉默人生

年歲漸大,最不忍在親人的電話中聽到村里XXX死了,XXX“快不行了”之類的消息。鄉野靜默,人們默默活着,又沉默地死去。仿佛活着,就是一件無聲的事情。

這幾年,家鄉小村每年都有一些非正常死亡。前幾日,村莊群里說一個叫劉秋生的人死了,傍晚他去自家魚塘撈死魚(夏天炎熱,魚的死亡率高),結果第二天人都沒回來,家人找了一晚上才想起來魚塘,清早去看,人已經浮在水面。

我知道黃秋生,但就是想不起來誰是劉秋生,直到母親告訴我他的諢名,一副矮小黑瘦的樣子才浮現在眼前。這是一個從來就默默無聞的人,一家人孤零零住在村莊靠山腳的地方,光棍打到四十多,娶了一個外村精神有問題的女子,生了兩個孩子,苦哈哈地過日子。前兩年評上低保,日子好過了一些。今年疫情影響,附近打工的廠子關門歇業,就在家閒着。那天傍晚捨不得塘里的死魚,拿着張網去撈,一不小心滑了下去,不會游泳,便淹死在自家魚塘……

沉默了一輩子,最後的呼喊,只有塘里的魚和岸上的山聽見了。

母親為劉秋生留下來的兩個小孩和精神病老婆感到嘆息,一個本就貧苦的家庭,轉眼墮入深淵。幸好國家有低保,農民有田地,否則一個家庭的悲劇還將無下限地發展下去。

去年是我的叔叔因為工廠爆炸去世。再前年,是我一個本家的中年人,他的悲劇更具代表性。

這個本家,幼年時,他的父親被蛇咬傷貽誤醫治去世,跟着母親長大,長大了自己不學好,常年混跡溫州,不務正業,小偷小摸,多次被人抓到,一身是傷。眼看孩子大了,安分了一些。前年夏天出去跟朋友吃夜宵,與人發生衝突,打架過程中被人砸破了頭,喝了點酒也沒在意,打完架繼續回去睡覺,結果第二天早上被人發現死在出租屋。

不要被電視、小說誤導,沒有刑偵,沒有破案,沒有新聞,沒有後續處理。他是有“污點”的人,打架的對方也“不容易找”,便沒有人在意他還是一個妻子的丈夫、一雙兒女的父親。打工地的族人匆匆幫忙收了個屍,即告“結案”。

鄉村光棍多,後來他的妻子再嫁,還給兒子爭取到一筆不菲的“保障”。他的妻子本不想再嫁,奈何丈夫去世後那個本就敗落的家已徹底崩塌。

那個本家還有母親和一個弟弟。弟弟不學無術還染上毒癮,媳婦兒早就跑了,弟弟不但幫不上任何忙,還隨時有把整個大家庭拖入萬劫不復的危機。他們的母親快六十歲,依然在縣城苦苦撐着,帶着弟弟的小孩上學,可惜那個少年也不聽話,有重蹈父輩覆轍的危險。一大家子的負擔,壓在六十老母和四十多的嫂子身上。

近些年老母身體每況愈下,今年去醫院檢查,醫生告訴她已肝癌晚期,壽命不過兩個月……一個人丁興旺的家庭,就此人亡家破。

其實,那個本家乃至他的弟弟,也都不是什麼大惡人,沒犯過大罪,也沒有過於為害鄉里,如J.D.萬斯在《鄉下人的悲歌》裡說的,“只是一些寒門的烏合之眾,一直在掙扎着前行”——掙扎着走向滑坡。

美國鄉下人的悲歌

J.D.萬斯是一個美國的小人物,在祖輩的關愛下上了耶魯,有份好工作,是個典型的美國中產。

一個“小人物”在31歲時就寫回憶錄,還被美國社會精英廣泛關注,實在大大出乎他自己的預料。他出生的美國白人藍領階層的宿命,讓“全球學術界、金融界、企業界、政界、科技界的領軍人物驚覺自己原來置身於這樣的一個世界”,他們“為了更好地了解世界”,紛紛開始閱讀《鄉下人的悲歌》。

事實上,精英們之所以重視,還在於J.D.萬斯筆下“白人垃圾”的生活狀況和政治反抗,直接推動了特朗普的崛起。他的書,正是這一巨變的第一手資料。

J.D.萬斯是蘇格蘭-愛爾蘭人後裔,這個族群中,有數百萬沒有大學文憑的工人階級,他們在美國人的稱呼中,是“鄉下人”“鄉吧佬”以及“白色垃圾”。

從早年的南方農場佃農、煤礦工人,到“美國打工潮”期間紛紛北上,成為現代機械工和工廠工人,貧窮一直是他們的家庭傳統。

如今,這個族群多生活在美國的“鐵鏽地帶”。這個地區,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隨着精英導向下的製造業外流,工作崗位不斷流失,社會發展停滯,人們變得越來越悲觀——今天,他們成為比拉美裔、黑人更為悲觀的群體。

籠罩不散的悲觀,形成了強大的文化,深深地影響和摧毀着他們,導致“從低社會流動到貧窮,再到離婚和吸毒,我的家鄉成了苦難的中心”。

像J.D.萬斯這樣,在他的外祖母——一個刻薄的鄉下老太婆呵護下脫離苦海的人實在太少。這種深刻的文化,整整雕塑着一個階層,今天,酗酒、吸毒、頻繁的離婚、社會福利保障下的“好吃懶做”並沒有更少。

他們悲觀、憤怒,對外部充滿不信任,變得越來越保守,而保守封閉又加劇着憤怒和不信任……他們從民主黨轉向共和黨,直到特朗普振臂一呼,嘩啦一聲應者雲集,直接把跟他們性情神似的特朗普抬進白宮。

如今的燈塔國,階層日益分化,衝突日益頻繁,精英主義被懷疑,許多原本隱晦的事物也都放到台面,更加難調合。特朗普和“鄉吧佬”們反映和順應的,正是這一歷史趨勢。由此去看,特朗普的當選與連任,實在再正常不過。

不談政治,更重要的,是文化塑造文化。最疼愛J.D.萬斯的外祖母,是一個從貧困山區跑出來的叛逆少女,她的家族是“寧可沖你開一槍也不願和你爭論的家族”。即使年紀大了,也是一個整天揣着手槍到處晃蕩的暴躁瘋婆子——就像《三個廣告牌》裡的米爾德里德。

J.D.萬斯的母親,是一個不良婦女。跟周邊的夫妻和情侶們一樣,他的父母,總是在相互侮辱,大喊大叫,偶爾動手打架。她先後N次離婚,每隔幾個月就換一次男朋友,最令J.D.萬斯難過的,是每當他開始喜歡上母親的男朋友時,他們就會從他的生活中一個個消失。他的母親,酗酒、自殺、蹲監獄、離家出走是家常便飯;

J.D.萬斯在粗暴、動盪的環境中長大,如果不是外祖父母強烈而奮不顧身的愛,姐姐琳賽的陪伴,以及幾次關鍵的選擇,他也許會跟周邊大多數人一樣,成為一個“白人垃圾”——他所在的米德爾敦市,公立高中有20%的學生在畢業前輟學,大多數人不會拿到大學畢業證,幾乎沒有人到外州念大學。所有人對自己,同時也對身邊的人不抱什麼期望。

即便已經跳出那個階層,J.D.萬斯也在多年後明白,那些群體基因,譬如“習得性無助感”(以為自己做出的決定不會影響自己將來)、習慣性的逃避、憤世嫉俗、悲觀懷疑等,將永遠折磨着自己。

也正如筆者在《出鄉村記里描述,不管美國中國,沒有一個“鄉下人”的成長過程中不會遭遇幾次重大挫折。每一重挫折就是一道門檻,跨過去就是上升,沒跨過去就是下降。

《鄉下人的悲歌》,不僅是一本回憶錄,還是一個關於社會學、心理學,也關於社區、文化、信仰的問題。一些社會精英階層,在居高臨下看待“鄉下人”,在拍腦袋做決策之前,都應該好好讀一讀。

謹防社會割裂!

燈塔能照耀遠方,可是自己腳下往往烏漆麻黑。近些年人們對燈塔國的審視也越來越客觀,在此無需展開。

不管燈塔還是我們,不管向左走向右走,都逃不過社會發展的普適規律。以美式《鄉下人的悲歌》為鏡,可以照見我們自己。

上世紀戰後的燈塔國,一片欣欣向榮,人人有份體面工作,民眾富足,積極向上,美國夢真正成為一種全民精神。

隨着美國精英和資本主導下的國家走向金融、高科技、高端服務,以白人藍領為代表的工人階層走向衰落。雖然國家保障、社會福利同步在提升,但一方面他們只能保障基本生活,貧者其實愈貧,“多數家庭連3000美元都拿不出來”,另一方面,如查爾斯穆雷《脫離實際》一書展示的黑人群體,“我們的政府正通過福利國家體制加劇了社會潰敗”。

事實上美國經濟依舊在發展,真正的潰敗來自於精氣神的潰散。當美國夢不再激勵人們,燈塔下的黑暗日益被看見,階層差距日益明顯且固化,精英越來越紳士、優良,下層越來越暴躁、易怒——而這些社會情緒和文化,又反過來加重着分化。

社會福利也是如此,一方面給予保障,另一方面也成為精神毒品。“鄉下人”們對自己、對身邊漸漸失去期望,對奮鬥乃至工作也失去興趣。

混亂引發混亂,不穩定導致不穩定,逃離了油鍋,卻逃不過烈火,這便是“鄉下人”無法擺脫的“悲歌”。

我家鄉小村,今年陷於失業半失業的農民工數量大增,以至於本該外出打工、空空蕩蕩的季節依然“人丁興旺”——疫情只是催化劑,根本原因還在於他們就業的,大多是科技含量極低的製造業和各種工地。隨着製造業的外流、去產能,以及房地產投資的下滑,他們的就業問題是趨勢性的。

即便一些製造企業從沿海搬遷到中西部,也解決不了趨勢性問題。

比如我的家鄉,每個縣以及一些鄉鎮都建有工業園,但引進的工廠多靠吃政策紅利、廉價勞動力紅利乃至環境成本,近些年地方政府更聰明了,政策收緊,環保趨嚴,許多企業陸續關門,還在堅持的也往往開工率不足。工資水平多年停滯(月薪2000元左右,3000元已是“高薪”),而社會生活成本不斷提升,農民工就業和收入問題已日益浮出水面。

5.8億的農民是中國最大的一個群體,他們大多數缺乏技能、資本、人脈資源、社會支持,因而缺乏改善及向上的能力,甚至還缺乏發聲的通道。在當前三農政策下,又被引導脫離土地,成為似農似工,又非農非工的群體——他們的困難,如不加以重視、提前布局,恐將成為國家的巨大困難。

許多年輕一代的“鄉下人”更是如此,既缺乏拿高薪的能力又不願去拿兩三千元的工資,除了當“網紅”看不到太大希望,加上消費主義和娛樂主義的侵襲和裹挾,狀態更堪憂。

我之所見,不管是經濟發達的江浙沿海農村,老家中部省份,還是貴州山區,大量沒讀過大學的95後沉陷在抖音快手,吃雞王者,直播網購,以及小貸、啃老中,對工作不感興趣,對未來既迷茫又習慣性無所謂,與J.D.萬斯描繪的“習得性無助”、習慣性逃避並無二致。

發展的功課,不在發展本身,而在基礎。

因此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功課,並不在表面的城市化、房地產,也不在高端製造、網絡經濟;鄉村振興的功課,也不在表面的經濟、產業、土地,更不在鄉村亮化、合村並居大拆遷。而在於無論精英還是“鄉下人”,都能看到一個可以改善的未來,都能真正擁有一個共同的“中國夢”。

一個理想之國,應當是精英推動發展,政府維護公平,社會充滿人文。人們將不同階層不斷撮合,而不是像《鄉下人的悲歌》描繪的那樣不斷割裂;

一個理想之國,不是城市顧城市,鄉下顧鄉下,不是一群人撒丫子“更高更快更強”,一群人走向沉默無聲無息,還有一群人左右為難走向鍵盤俠。我們寧願慢一些,等一等,也要帶上“鄉下人”,帶上自己的靈魂;

一個理想之國,不是空喊自由、民主,也不是高喊道德、批判,不管西方擁躉還是意識形態守護者,我們對鄉土共同的熱愛、我們共同流淌的文明基因,才是縫合分歧、超越立場的共同血脈!

首要防止教育割裂!

社會發展最基礎的功課,莫過於教育。

尤其讓我悲傷的,是沉默的劉秋生、本家族兄的悲歌,還很有可能在他們的後代身上繼續“傳唱”。

盧邁先生在一篇文章里指出,現在城鄉孩子的教育差距,可能比十年前還大。

比如,富裕家庭往往會拿出很多時間和金錢培養孩子,從小教孩子各種技能;中間階層也會省吃儉用,將家庭資源聚焦到孩子教育;而“鄉下人”家庭,既沒有時間,也沒有金錢,甚至缺乏感情。

留守和單親已經是鄉下孩子的普遍狀況。爺爺奶奶通常都不知道怎麼帶孩子,自然放養,缺少情感交流,村里玩伴數量也在減少。精神依靠的缺乏,導致在一些深度貧困縣,酗酒、吸毒等社會問題已侵入基層,深入村民家中。哈佛大學一項研究表明,一個人如果有9個類似的風險因子,就幾乎會重蹈父輩覆轍。

不計其數的鄉下留守孩子,他們的父母教育、社區教育基本都是缺席的。

再看學校教育,筆者在前期一系列文章中已指出,鄉村的教育被城市收割,大量中小學被合併到城鎮,絕大多數教育財政被用於城市,優秀教師等資源也被不斷抽離至城市。

鄉村教育被釜底抽薪,加上鄉下孩子上好大學的難度越來越高,鄉村教育的底線,已一退再退。“鄉下人”的期望值日益降低,“大不了出去打工”。可是經濟趨勢已經決定,打工並非好出路。鄉下的後浪和小小浪們未來如何發展,決定着一國發展的最終成色。

教育是鄉村的靈魂。很明顯,留在鄉下的孩子,父母都實在是無能為力的,但“只要是村里還有孩子,不管占比是30%、20%、10%,對於中國來講都是一個很大的事情”。放任自流,甚至地方教育部門繼續人為“鄉村教育拆遷”,都將引發未來的社會割裂。

盧邁先生的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通過“山村入戶早教”彌補鄉村學前教育的欠缺,又把輟學成年人找回去再教育,使人更愛惜自己,無疑才是作為“中國發展”的使命和正確行為。

即便城市,教育仍然是巨大問題。一方面,許多現象,如一些教師收受“賄賂”區別對待學生,學校重視作為數字的成績而不重學生的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等,正是社會畸形發展的集中縮影,另一方面,教育的割裂又從根本上加劇着社會的分化與割裂。

首當其衝的是地方教育部門欽定並放大“重點”,不斷將社會焦點、優質教育資源注入“重點”中小學,從教育開端就人為進行層次劃分;學校為了分數,又繼續分出“快班”、“慢班”,扶持“好”學生,放任“差”生,持續推動不平衡。

中觀上,教育日益產業化。哪怕公立小學,有些也會巧設名目,收費不斷,綜合算下來,費用往往要超過私立學校。以至於公立、私立,彼此作為收費標準參考。

近期,家鄉所在縣的中小學就開始統一收“延時下課費”——原本4點多下課,學校統一加上一節課到5點多,每學生每課收費3元。分攤到學生雖然不算多,但收歸學校,就是一筆不菲的收入——仿佛是為了與課外輔導班直接搶“生意”。疫情期間,人們收入普遍縮水,生活更加困難,地方政府不想着為民減負,反而通過教育“創收”,以至於家鄉近期流傳一段語音視頻,一個憤怒的家長在班級群里對班主任不好好教學卻老變着法子收費破口大罵,引發家長們暗搓搓的點讚、轉發。

近期繆可馨小朋友的慘劇,袁老師的冷漠、校長的包庇、505家長群的排隊點讚,就是虛偽功利、市場化、階層化等教育亂象的直觀體現。這些亂象,實在是貽誤子孫的重大問題。救救孩子,也正成為擺在政府和社會面前,與經濟發展同等重要的課題!

教育的原則,不能一味走向市場,走向精英主義,原點必須是平等和公平。比如日本,政府不分好學區壞學區,不分大都市、偏僻鄉野,學校的財政分配同等標準,教師的收入統一標準(不以區域,僅以學歷、資歷),通過教育資源的公平、自由流動,推動着教育乃至社會的公平發展……結合日本的文化和收入分配製度,直至今天,儘管經濟發展停滯,人多地少,貧富分化,日本社會階層的分化與對抗,仍然是主要發達國家中最溫和的。

由此,真正的危機不是疫情,也不是貿易戰,甚至也不是經濟放緩,而是來自我們自己內部,可見或隱性的社會割裂。如不加以重視、改變,它將不只是“鄉下人的悲歌”,也將會是一個民族真正的悲歌。



  • 作者簡介:劉子,民間觀察派,獨立思考者。上海朴人資產合伙人,鄉村旅遊&產業研究中心研究員。

  • 參考書籍/文章:

J.D.萬斯《鄉下人的悲歌》

盧邁《現在城鄉孩子的差距,可能比十年前還大》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9: 各位川黑和自乾五,G20又白嗨了一場:
2019: 俺心裡也已經譏笑了!
2018: 香港7.1 遊行口號 尊重國號法理 還國於
2018: 今後都這麼幹,自願入黨的才是真好人了
2017: 學會體面的分手
2017: 彩紅案假說一.
2016: 貼一個撒切爾的演講。她曾經是Bilderbe
2016: 今天還是第一次看到傳說中的直言的聲明
2015: 中國太大,風俗文化差異迥異,分開吧獨
2015: 完勒,大陸男比日本男矮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