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紅樹林
萬維讀者網 > 五 味 齋 > 帖子
幼河:怕“關係”
送交者: 幼河 2017年01月15日23:33:37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怕“關係”

  這裡指的當然是中國人之間的“關係”。提起華人最津津樂道的“關係網”,我大概不用怎麼解釋,誰都明白。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這種“關係”。我這種人,讓我老伴兒講話,是最不善於建立“關係”的了,而在中國辦事情卻萬萬不能沒有“關係”。到國外謀生幾十載,雖說寂寞了些,自我感覺“邊緣化”些,可從不為“關係”發愁。說來也怪,怎麼到了國外就沒有那麼多要辦的事情?就算有點必須辦的事兒,也沒必要想托“關係”辦。現在年紀大了,回國探親訪友次數多起來,忽然在國內遇到非辦不可的事情,或者說“芝麻粒大的事情”,居然都離不開找“關係”。我那個為難!心理負擔重啊。想着趕緊找個“廟門”好“燒香”,錢咱還是有一點點的,您腐敗,我也不敢反,把事情辦了得啦。可“關係”呢?沒“關係”怎麼找得到“廟門”?不“燒香”怎麼辦事兒?一抓瞎,當時血壓都上來了。這不,我捫心自問,在中國我最怕的就是“關係”。現在在國內早已“沒了根”,而幹什麼都得“托關係”叫咱怎麼辦哪?
  那就索性不回國了吧?是的,親朋好友漸漸凋零,回去的念想不知不覺差了許多。不過嘛,上面說了“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這種‘關係’”,其實我在美國住着,只要在中國人圈子裡轉悠,就感覺到“關係”的形影相隨。當然,同國內不是一個級別的。您或許問:難道美國人之間就沒有“關係”?當然有啦,特別是在美國人的大公司幹活兒,“關係”同樣顯得很重要,不過也不能和中國的“關係”比。
  其實,只有中國人“理解”的透徹的這種“關係”並非僅指“托人辦事兒”。中國人的“關係”是文化的一個側面,深入到世俗生活的方方面面,無所不在,深入骨髓啊。既然“關係”並非那麼“實際、實用”,您說我還怕個什麼勁兒?告訴你說,我就是怕,怕這些形形色色的“關係”。又怕又膩味,如同面對霧霾的感覺。到時候咱也只好“躲進小樓成一統”。
  我現在比較喜歡照相;但並不懂。知道這是門高深的藝術,不過真的不想懂。平日散步時照照,出門旅遊當然也不落空。不過那最多是照些“糖水片”而已。自己有種潛意識,希望把看到的美景照下來,到時候貼在網上和其他人分享。
  照片當然是貼在中文網站的攝影專欄里。我並不在自己貼了照片後說什麼“謝謝觀看”一類的話。本來嘛,您愛看不看,咱不強求,用不着瞎客氣。如果有人跟帖,除非是問很具體的問題,一般不作答。人家說“好”,或別的什麼,我實在不知該如何作答;因為咱不懂攝影,不能不懂裝懂。可我也不能寫上“我一點不懂,所以不知如何回復您的評價”。那別人的攝影作品呢?那就更不能妄加評論,默默地點擊打開,看看而已。如果真覺得好看,甚至觸動了某種感情;那就吆喝聲“好”吧。
  您說我這麼做聰明嗎?照中國人的看法,這屬於犯傻,根本不懂“關係學”。您看,人家貼些片子,然後說“謝謝點看”並非真的要“謝謝”點看者,而是一種客氣。那我要是不寫這話呢?那恐怕有“犯狂”的潛台詞。不過這還沒什麼。最糟的是人家跟帖,您這兒不吭聲。這就有點“冒犯”。怎麼呢?來攝影專欄時間長了就知道裡面的些“重量級人物”。這些約定俗成的“權威”跟了您的貼,並點了“贊”。您可好,不吭聲。這不是“犯狂”又是什麼?
  可我是不懂啊?咱不吭聲不等於“冒犯”吧?好吧,好吧。可您對其他人的貼子為什麼從不與評價?這當然也有着“目空一切”的潛台詞。可我就是因為不懂所以才不敢貿然跟帖瞎評論的嘛。
  甭跟我這兒表白這些。您這不跟帖和不評價他人作品的行為一而再,再而三。這攝影專欄里的人們就把您看成另類啦。他們的意思是“讓你不識抬舉”,以後沒人跟你的貼。
  不跟就不跟吧。我照樣貼我的。咱到這兒不是來交朋友的。否則這裡該叫“交友專欄”。話是這麼說,可一個過路客在攝影專欄里掃一眼,一般是看見誰的跟帖多就點一下進來看看。您的欄目下一個跟帖沒有,誰路過會傻不唧唧地鑽進來看哪?點擊數顯然會低很多。如此,你拍的片子就是很失敗……
  慢着,慢着,這點擊數能是評價照相的標準嗎?呵呵,您現在可以這樣質問,可到了攝影專欄里就不是這麼回事兒啦。明白這專欄里的人們為什麼互相那麼客氣,並相互恭維了吧?這是“關係學”。沒這點意識還怎麼在攝影專欄里混?
  可我硬是“不明白”呢?那,就在攝影專欄里當“另類”吧,大家都曬着您:你願意一個人狂就狂去,沒人搭理你。瞧瞧,這裡就這氛圍。當然,您一點兒不在乎沒什麼。於我,也確實是一笑置之。我到這兒就來消遣一下,希望有人能和我分享一下我照下的美景。
  當然,事情如果僅此而已也真沒什麼。可是,這種所謂的“關係學”充斥在華人的各個領域。如此,假如這個攝影專欄是國內某攝影協會,也都是這樣的“關係學”,那還談什麼藝術呢?嘿嘿,現在的中國社會恰恰就是如此。
  我在中文網站除了貼照相的帖子,更多的是文字帖。大家知道,文字帖中的政論性帖子最為讀者矚目。我有時也寫點政治觀點上的粗淺認識。不過我總被冠以“膚淺”。真是咱對政治上的種種看法特別幼稚?或許吧。但更重要的一點是咱往往“對事不對人”。您會覺得奇怪:這有什麼不對?如果要說不對,那是不符合傳統中國人認為,世間到一切都非好即壞的原則。請不要馬上說中國人的思維方式有問題,如果具體地就事論事,恐怕很少有人堅持“非好即壞”,可一涉及到“立場”時,絕對的傾向就來了。為什麼如此,這裡面,我體會,還是“關係學”。
  這是不是扯得太玄了?我是這麼體會的。中國人的政治觀點首先是不能變的;否則屬於“立場不堅定”。傳統中國人在政治觀點上最終要落實在“站隊”上。這,就會涉及對歷史人物的肯定或否定;比如如何看待毛澤東。為什麼不落實到具體事情上?因為“事情人人都會做;要看誰來做”。絕對地否定或肯定一個人不是客觀評述歷史人物,而是對現在活着的人們來講的;既然如此,那就得“非好即壞”。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證明自己和自己陣營這一方永遠是對的;而政治的對立面則是絕對錯的。這樣說來,堅持“非好即壞”不就是“關係學”嗎?
  原來我總搞不明白,為什麼中文網站上的人們(甭管政治觀點多麼不同)一定要信誓旦旦地堅持“非好即壞”的原則,其實就是要證明自己和自己這一方是絕對正確的。至於客觀事實是怎樣的,那是另一回事。其實此種“關係學”的要旨即時:不遺餘力地把政治對手幹掉。試想一下,一個小小的中文網站在討論政治議題上都不由自主的如此,更不用說國內政治舞台上政治幫派們你死我活的惡鬥了。
  那要是小百姓之間呢?也是“對人不對事”。如果咱們是朋友,什麼都好說。如果我不認識你,我們不但形同路人,更是潛在的敵人。這種中國人的“關係”有如此的可怕?但願我是想入非非;“霧霾”都是無中生有。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images+of+%E2%80%9C%E5%85%B3%E7%B3%BB%E2%80%9D&biw=1680&bih=890&tbm=isch&tbo=u&source=univ&sa=X&ved=0ahUKEwigpZ3ikcbRAhVE1oMKHTaQCWcQsAQIGQ#q=images+of+%E2%80%9C%E5%85%B3%E7%B3%BB%E2%80%9D&tbm=isch&tbs=rimg:CX9R76AgTCaEIjg-uTlq3xDh9k4abbLepsJO0TmZs2ZtHZDMHlOoagSTax68aC1ic_1c8o3R2Mzp8ywn-bnafECCP-SoSCT65OWrfEOH2EYeNIav4jcIuKhIJThptst6mwk4Rwsw5872G3psqEgnROZmzZm0dkBGXWnKWm0DVWioSCcweU6hqBJNrEUXrRzej8iLuKhIJHrxoLWJz9zwRpr8SLqHVYTsqEgmjdHYzOnzLCRGXWnKWm0DVWioSCf5udp8QII_15Eaa_1Ei6h1WE7&imgrc=0I7HMqEN9dJCYM%3A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6: 最近有什麼最新的比較酷的筆記本電腦麼
2016: 撤銷國台辦,成立閩台特區(重貼)
2015: 今天英文單詞:aberration 過失,錯亂
2015: 中國版“達拉斯俱樂部”為何夭折?zt
2014: 卞仲耘的丈夫拒絕接受宋彬彬的道歉,贊
2014: 論當時和現在
2013: 秦腔:北京的空氣
2013: 伊能靜,我的女神 (完整版)
2012: 統獨問題
2012: 喜歡民主的人民,一般目光比較短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