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紅樹林
萬維讀者網 > 五 味 齋 > 帖子
一戰法國華工的故事
送交者: 幼河 2017年09月13日23:35:19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一戰法國華工的故事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14萬華工應法國政府請求赴法從事戰地後勤服務。他們抵達法國之後,大都被法方雇主分派到各個重要的軍工廠和礦山工作,中國苦役承擔的往往是工廠中最繁重、條件最艱苦的工種,如:冶煉、煅燒、軋鋼和磨砂輪等。他們一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0個小時,而每天的工資只有5法郎。據當時見過中國勞工生活、工作的一些法國老人回憶,中國工人像牲口一樣被關在一起,不能自由活動。由於生活和工作環境十分惡劣,很多人患上了結核病和痢疾,又因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不少人被病魔奪去了生命。

  儘管中國勞工與法方簽定的合同規定,中國工人在法國只從事工業工人和農業工人的工作,但他們中的大部分人仍然被法方安排上前線為部隊運送武器彈藥,搶救搬運傷員和陣亡者的屍體,在槍林彈雨和炮火中出生入死,一些人甚至獻出了生命。

    1918年11月一戰結束,歐洲人終於盼來了和平。戰後的歐洲百廢待興,重建家園需大量勞力,所以中國勞工中一小部分留下了幫助重建法國。這是法國政府精心挑選的勞工,這次選拔的標準是身體素質和相貌,這部分人被送到了法國農村。大家都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士兵損失124萬,加上失蹤的大約有200多萬,這些大部分都是青壯年勞力,所以,當時的法國農村幾乎看不到青年的男人,村中基本上都是婦幼老弱,家庭婦女承擔了所有的工作,但是很多體力活是女人無法承擔的。

    當時法國政府留下的中國勞工的數量有限,給每村只派去一名中國勞工,然後輪流到沒有男人的家庭作短苦力,修葺房屋,耕作農田等等。這還不是全部,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每到一家,勞工都必須滿足家庭主婦的所有需要,包括肉體上的,所以這段日子,中國勞工的生活都比較好,往往輪到哪家了,女主人都會準備豐盛的美餐來歡迎中國勞工,日子儼然是自己戰死的丈夫回家了,所以村中婦女爭風吃醋的現象也很常見。但許多中國勞工思念家鄉,到時候都陸續回國了;當然也有部分娶了當地婦女結婚定居,畢竟當時法國男人戰死太多了。

    戰爭中,大約有2萬名華工失蹤或犧牲,大部分華工戰後當然返華,留下的華工有多少呢?大約幾千。他們中有些就與法國婦女結婚,成為法國最早的中國移民。其中有個老華工朱桂生的故事。

    據朱桂生的法國混血女兒吉利埃介紹,她父親1896年生於江蘇丹陽。一戰開始後,英法聯軍在戰場上頻頻失利,造成了兵員和勞力的嚴重不足。1915年12月,法國派出了一個軍事代表團前往中國,與當時的北洋政府談判,在中國招募勞工,到英法戰地服務。協議達成後,從1916年開始,中國派出的勞工分批從上海、山東威海衛、江蘇浦口等碼頭乘船到法國馬賽,隨後分赴各個戰區。

  時年20歲的朱桂生得到消息後前去報名並被錄取。到達馬賽港後,他被分配到拉羅舍爾戰地服務,在那裡,朱桂生當過麵粉廠工人、從事過運送糧食彈藥等工作。一戰結束後,朱桂生和十幾個同胞定居在拉羅舍爾,並於1921年與當地姑娘巴蒂斯特相愛結婚,婚後育有一子二女。

  1939年5月,二戰硝煙再起,德國法西斯侵占了拉羅舍爾。同年9月,朱桂生正式參軍。在軍隊,朱桂生從事後勤工作,負責馬匹調度。二戰後,朱桂生和家人一直住在拉羅舍爾,先後當過司機、電工、冷凍庫房工人,直到退休。

    2001年朱桂生已經105歲,身體硬朗,思維淸晰。2003年3月,這位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的最後一位老華工與世長辭,享年106歲。老華工朱桂生的故事在拉羅舍爾被傳為佳話。每逢他的生辰日,拉羅舍爾的報紙會做專題報道,當地市長也會專程到他家祝賀,並贊其是拉羅舍爾市民的驕傲。

    1894年12月22日出生的年輕力壯的小伙子李秀雲,從蘇州萬里迢迢於1916年8月14日來到法國。協助英法聯軍,做戰地服務。1918年,一戰終於結束,大多數的華工都返回了中國。李秀雲留了下來,在歌梅驛水泥廠工作。1946年5月25日與法國婦女安得烈.歐仁妮結婚。歐仁妮出生於1913年,是法國西北部 61省奧恩市人。婚後他們住在歌梅驛,育有3子3女。李秀雲1971年去世。他的大兒子路西,在巴黎郊外95區小百貨店工作。經常到3區、4區進貨。路西為人厚道,他很希望有一天能到中國蘇州尋根訪祖。

    法國政府曾特別授予當年參加一戰的老華工呂虎臣和曾廣培騎士軍團榮譽勳章。呂虎臣原籍河北省天津縣, 1894年生, 1916年來到法國。他先後做過戰地華工、工廠工人,也做過小生意。呂老在做華工期間擔任過華工中工團組織的領頭人,為華工的福利和團結出過不少力。戰爭結束之後,大部分華工返回中國,呂虎臣留在法國。不久,他和當地的一位法國姑娘結婚,育有二子一女。後來,妻子病故,他一直過着獨身生活,住在巴黎西郊的一個小鎮。幾十年來,呂虎臣僅靠工廠做工的微薄工資,養活家小。妻子故去後,孩子們自立門戶,晚年的他完全靠自己的雙手養活自己,一直到九十四歲去世。

    曾廣培生於廣東省海豐縣,1916年來到法國,從事戰地服務。戰後復員,留居巴黎。曾老有兄弟四人,均在原籍生活。他曾多次匯款接濟家人,並曾返國探望。1975年其侄孫曾向茂由香港移民法國,祖孫團聚。曾老平時身體健壯,甚少病痛,為人慷慨大方,經常幫助別人,人緣極佳。逝世後在巴黎拉雪茲神甫墓舉行葬禮,僑團各界,親朋好友,贈送挽額、輓聯和花圈。

  1917年年底葉清元17歲,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當年碰上英法兩國到中國招募勞工赴歐參戰。浙江青田是一個貧窮的小山城,天災人禍,人們無法謀生。他們一批青年聽到這個消息覺得是條生路,一哄而擁去報了名。凡去報名的,幾乎全部錄用。他記得那年的冬天特別寒冷。縣政府把他們一村一鄉的招募勞工集中起來,每人發給一套棉衣,五塊大洋。他把五塊大洋給了父母。1917年12月26日,勞工在上海登船,手中拿一把溫州的油紙傘,肩背一個小包袱,登上法國人的油船,奔赴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他們的船在海上漂流了一個多月,才從馬賽港登陸,然後被分配到各個戰區。在法國幹活衣食無缺,每天總是很賣力地做工事;由於青田人特別能吃苦,一些限時防禦工事,交到他們手裡也常常提前完成。指揮官經常翹起大拇指稱讚我們:“Chinoin,Chinoin”。在那段艱苦的日子裡,勞工們得到不少的獎賞。

  1918年11月德國投降。法國政府宣布:凡參加這次戰爭的華工,每人發給獎金,並由法國政府安全護送返國。如果願意留在法國,政府將無條件輔助就學就業。中國人懷鄉戀舊之情較濃,戰後絕大部分都回國了。因為那時,他們一年來的積蓄,加上政府給的獎金,差不多每個人都有百元大洋了。

  葉清元在巴黎留了下來 當時一起留下的大概有幾千人,有不少人住在里昂火車站附近。有的擺地攤;有的提籃叫賣;有的開洗衣鋪。他和一個堂兄開了一間小餐館。一人主廚,一人跑堂。法國人聽說新開了間中國餐館,都很好奇,都要來嘗嘗中國才的滋味,這樣一來,我們的生意當然就很好了。半年以後,他們實在忙不過來了,就請了一位法國小姐來幫忙。這位法國小姐,後來就和葉清元的堂兄結了婚。

    1920年年底,葉清元積蓄了一筆錢,就回到了青田老家,跟家鄉的一位姑娘結了婚。在家鄉過了舊曆年後,他和兩個哥哥,還有一個弟弟,就一起又回到了巴黎。後來他們兄弟幾個開了店鋪,賣雜貨和青田石雕,還有一半是開飯店。他就這樣過了一輩子。1985年退休後就告老還鄉。

    其實1917年冬兩千名青田青年應徵華工中的半數留在了法國。今天在法國的華人多如過江之鯽,僅巴黎就有八千家中餐館。

    隨着歲月的流逝,無論是戰後返華還是留在法國生活的老華工都已不在人世,但華人後代和法國民眾並沒有忘記他們。在法國,老華工的幾處墓地保存完好。犧牲在法國土地上的每一位老華工的墳墓上都立有一個墓碑,上面用中文刻着死難者的姓名和籍貫,書有“永垂不朽”等墓志銘。在一戰結束80年後,巴黎13區Baudricourt公園裡也豎立起了一戰華工紀念碑。

    在法國北部濱海努瓦耶勒小城有一片整齊的墓地,墓碑上的中文墓志銘告訴人們這裡安息着837名來自遙遠的東方古國——中國的工人,他們和其他14萬名中國勞工一起在一戰中為法國和英國軍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法國電視5台(ARTE)9日晚一則題為“一戰中的14萬中國勞工”的報道向人們講述了中國勞工這段鮮為人知的艱難經歷。在巴黎墓地也有一千多座中國勞工的墳墓,所有的墓碑,都衝着東方。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6: 對,找。對眼,看着舒服。對對眼之我見
2016: 短短90分鐘,這克太的確判若二人
2015: 法拉盛亞裔父親雨中為孩子打傘感動全球
2015: 男人夢中: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2014: 保羅u確實挺有意思的。我剛才在外面逛
2014: 凡是保羅他們公司的客戶,都有免費全套
2013: 看看人類未來會進化成什麼樣子,列位看
2013: 結婚找老婆,不能找王菲這種女人,累死
2012: 前幾天在地產經濟人的下同未來的日本女
2012: 其實我也知道,如果中共膽敢悍然挑起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