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红树林
万维读者网 > 五 味 斋 > 帖子
谈中国人为名所累
送交者: 苏小白 2017年11月23日08:56:57 于 [五 味 斋] 发送悄悄话

谈中国人为名所累

 

 

国人很重视“名”的。

小孩子一出生,做父母的,便要很匆急与很慎重地给取个“名字”;上学了,考试要争“名次”;混世道要博取好“名声”;恋爱的姑娘们一定要争“名份”;干事一定要有“名义”;做人一定要顾及“名誉”;好男人叫“名士”,好女人称“名媛”,好作品为“名著”,好商品是“名优”;听戏的做“名票”,搞学问当“名流”,作画钤“名款”,作文署“名号”;如果不是“名家”混个“名人”即可,若非出身“名门”拜个“名师”也行;一生厮混“名利场”,要不“功成名就”、要不“身破名裂”,都接受,怕只怕呀,人这一辈子“寂寂无名”!

 

因此,可以好不夸张地说,中国人大多是累死的。——

为“名”所累!其实,我认为大不必。浮名为何物?衣裳罢了。光鲜华美,穿著不适,如西装,扔了它劳什子的。破衣烂帽,棉衣麻布,眼球效应不好,穿戴贴心,何不穿上身呢。当然,苦夏也可裸身,一丝不挂,清清白白,倒也爽快。名,也如此,或八面玲珑、左右逢源,或机关算尽、周转浸润,或萎萎缩缩,瞻前顾后,只为赚得当世好名望、好名声与老好人,也实在为难自己。更何况这“名”的好与坏,式微与盛隆,皆为相对的,也多是会随朝代更替,人事沧桑而转变的!为名忙则瞎,为利忙者乱。不是么?遥想当年和珅,何等的名盖群臣,及至嘉庆即位,又是何等的身破名裂。王熙凤,于《红楼》前半部书中,是何等的名压群芳,及其后来,又是何等的声名扫地。名之高尚卑劣,美好败坏,也多是时人说说算了,与生命本真,与真切幸福,到底有多大意义?要叫我来看,也实在是很少。

 

孔圣人讲,名不正,言不顺。

这讨名头的古怪心理,实在是为当权者所喜欢。试想,一个人要做事,须讨得一顶别人给予的名份,必当要遵循人家意志,便失去了自我。中国人在内心里,往往是不把自己当人看,一而贯之是奴才心思。然而大聪明人,却不了。许是聪明,往往觉醒。她们看明白了那骗人把戏,不需要别人赠予“帽子”,比如刘邦,比如朱元璋,行动起来,开始打制“刘家”或“朱家”帽子给别人。这些人看明白了,装糊涂,趁势把孔夫子捧为“圣人”。于是乎,“汇仁肾宝——她好,我也好”了。

 

有一句话,“坐不改名,行不改姓”,实不能当真。

为了革命事业,化名何妨一用?那些出战必报姓名者,看着是好汉,死得也可怜。当然,若张飞当阳桥上断喝——“我乃燕人张翼德”——却是聪明的手段了。名,这东西,符号而已。可以叫鲁迅,也可以叫周树人嘛。不能名字一变,就大惊小怪的。名声,是比名字更虚妄的东西。虽然名器大,当然会给自己带来实际利益,我也认为没必要费心。“出来混,都是要还的。”朝来夕往,周而复始,人生事也如此。这边搭来那边失去,“半江瑟瑟半江红”,看起来绚烂,到底是暂且的,在我看来,究还不比一抔淡水来得好。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6: Al Gore这些人就是世纪大盜,碳税都交
2016: 虎咬女:其母亲没有法定救助义务,下车
2015: 这主意如何?用辽宁舰奔袭IS带动中国军
2015: 歷史書上永遠不可能看到的
2014: <满汉全席>菜谱 (ZT)
2014: 我问过一个问题:为啥女留学生特别容易
2013: 有些事儿很难明辨是非了
2013: 点评金马奖红毯影星:
2012: 高玉宝:也谈固定利率、固定月付的贷款
2012: 感恩节真应该取消了,这种靠杀掠吞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