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紅樹林
萬維讀者網 > 五 味 齋 > 帖子
無厘噱頭陷窮途
送交者: 流浪北美 2019年04月08日23:06:39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移動社交互聯網已成為今天經濟社會的基礎設施,人們與各種移動電子設備交互的時間遠遠超出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時間。溝通工具的使 用更迭其實也悄無聲息地改變着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品牌如何洞悉新的社會關係並且利用它成就營銷?答案就是:做社群。

重新定義社群

社群(community)一詞源於拉丁語,意思是共享居住空間、興趣或其他共同點的人群,或是指親密的夥伴關係。它是19世紀末20世紀 初社會學中描述人與人之間關係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

社群類型根據不同分類標準有所差異,美國社會學家埃班克在《社會學概念》一書就列舉了40 種之多的社群類型。

如今,社群已經是個商業詞彙,承載了非常複雜的企業商業模式。品牌在工業時代尋找用戶、在信息時代尋找粉絲、而在現在的移動互聯社交時代尋找社群。

簡單來說,社群就是一個群體基於某個點(興趣、愛好、身份、需求)而衍生的社交關係鏈。除了人作為其基礎要素之外,每一個社群還需要有符合自己特點的表現形式。

對於品牌營銷來說,在進行口碑傳播、收集用戶需求、提高用戶忠誠度等方面,社群有其他渠道無法比擬的天然優勢。運營出色的社群甚至通過社群銷售產品,亦或讓用戶直接參與產品研發。

社群是連接企業和用戶的橋梁。在這一生態中,需求是種子。要想明白做社群到底是為了什麼?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需求。社群終究要服務 於一個目的而存在。這個目的也許是公司的業務需求、建立個人品牌的需求、線上產品或服務需求、線下活動的交流需求等等。

品牌對社群的需求

提升品牌影響力。

建立用戶對品牌的認同感,從而打造品牌“代言人”。

將用戶的關注轉變成實際購買,從而銷售產品,最終達到服務客戶及挖掘潛在客戶的目的。通過社交媒體及朋友圈中的不斷傳播,打造優質內容。

以品牌社群為樣本,發掘產品的潛在競爭力,獲取用戶反饋。

用戶對社群的需求

交友需求:結識高質量人群,拓展人脈。

獲取服務需求:獲得與產品相關的後續服務,如售後等。學習需求:渴望學習和分享。

心理需求:歸屬感,滿足感。宣傳的需求:打造個人品牌。

找准需求打造社群差異化定位

目前,社群朝着去中心化發展的同時一些內在細節也發生了變化,比如,用戶從依賴熱點話題,轉向長尾分別式的細分和興趣。興趣是用

戶聚在一起的原因,也是成員間相互連接的基礎。交流甚少的鬆散組織叫社區,用戶之間實現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的交流才能稱為社 群。

構成興趣的要素同樣有很多,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點:

對某款產品或公司的衝動,比如米粉、果粉。

擁有共同的行為習慣,如逛街、母嬰、車友會、公益組織等。相同的標籤和社會屬性,如產品經理、文案等。

擁有相同的空間屬性,如班級交流群、公司內部溝通群、部門交流群等。相同的情感訴求,如喜怒哀樂都可以把一群人聚在一起,相互交流。

上面提到的幾大用戶興趣點,正是品牌社群在差異化定位角度的重要參考因素。除此之外,數據也能提供更多參考信息,通過大數據對用 戶信息進行採樣,精準匹配用戶的偏好需求。

小米社區是一個典型的產品興趣社群,吸引具有相投興趣愛好的用戶參與到產品討論與創造中來,營造有親手製造產品的參與感。一 句“為發燒而生”勾起用戶的情懷,並且小米社區讓每個米粉有了家的歸屬感。加上創始人雷軍在微博上經常同粉絲進行互動,製作話題,提升用戶活躍度和對其品牌的忠誠度,也能夠不斷吸引新用戶加入其中。

社群生命周期和圈層效應

只有讓用戶對品牌社群持續產生興趣,才能讓社群為品牌提供最大價值。然而和世間萬物一樣,社群也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品牌想要讓自己的社群在有限的時間內容儘量長時間的存在還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

上面是一幅社群的生命周期圖,從萌芽期-高速成長期-活躍互動器-衰亡期-沉寂期是一個社群的普遍規律,每個階段的時間長短會根據運 營者的投入有不同表現。

一般來說品牌社群的生命周一般為兩年,衰亡一般條件下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我們將陡降的“衰亡期”變為可控的“互動緩衝器”,讓整條周期曲線平穩起來,既可避免社群的迅速衰亡。

想要做到互動緩衝,一方面是前面說的差異化定位、需求分析,另一方面是社群的組織形態。我們將這種組織形態定位為社群圈層效應, 主要分為核心圈層、組織全層、擴散圈層。

核心圈層主要目的是沉澱,組成人員是群內高質量人群,大咖,具有思考能力並能產生獨到的個人簡介。

組織圈層主要目的是發酵,組成人員是社群的運營人員,能夠對核心圈層產生的觀點和見解在社群內引導互動。擴散圈層主要目的是口碑和二次傳播,群內其他成員均為擴散圈層人員。

每個社群里都有很多平時不發表意見的成員,可以將其稱之為“沉默的大多數”。運營品牌社群的核心目的就是通過互動、創意、內容等 手段,喚醒沉默的大多數。

著名人類學家,英國牛津大學的羅賓•鄧巴(Robin Dunbar)教授提出過“150定律”,即著名的“鄧巴數字”。鄧巴根據猿猴的智力與社交網絡推斷出:人類智力將允許人類擁有穩定社交網絡的人數是148人,四捨五入大約是150人。而精確交往深入跟蹤交往的人數為20 人左右。該定律認為,這是由人的大腦新皮層的應對能力決定的。

現在很多社群動輒數百人,已經產生了信息過載的現象。一個二三十人的私密小群每天的信息量並不比一個兩三百人的大群少多少,至少 量級上面差不了太多。前者可以輕鬆每天幾百條,後者頂多就千來條。歸根結底都是在向我們闡述社群內容在提升社群活躍度中的重要地 位。

吳曉波在一次演講中也說到運營好社群有三點是運營者必須注意的:

1. 有情懷、有態度的內容往往更能引發用戶共鳴。

2. 通過核心圈子沉澱高價值內容,提升通組織全層持續發酵的能力。

3. 從共享中互利,盡力讓每個社情成員都成為內容貢獻者,提升參與感。

因為產生了有態度的內容,讓社群中爆發大規模的互動圈層效應,最終點燃社群成員的共享激情,從而使得社群實現良性循環、健康發 展。另外社區商業化也是社群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提供衍生產品,眾籌、眾包項目也是一種提升活躍度的方式之一。

運營社群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在運營一個生態圈。不論個人或品牌都可以做社群的生態鏈中的一部分,也可以重新構建自己的生態圈。找准需求、差異化定位、創造有態度的內容、引發全場互動效應,社群就能大大提升人與人、人與品牌之間的協作效率,創造商業價值。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8: 中共以為遇事就帶領義和拳匪跳腳罵街定
2018: 大陸對川普的所謂貿易反應其實是等於被
2017: 我就不信了,所有科學家一下子都成了騙
2017: 川習會可能沒有結果,
2016: 大清國的太監都是漢人,一個滿人也沒有
2016: 大壞人:香港武俠小說的興起和金庸
2015: 據說罵老畢的網民大約40%,瘋子和極端
2015: 剛才上油管看了老畢唱的那個戲,這都能
2014: 萬米高空看國民素質
2014: 聊聊文學作品中的性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