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红树林
万维读者网 > 五 味 斋 > 帖子
问题多:过异族节日就是文化俘虏?
送交者: 问题多 2005年10月30日11:44:55 于 [五 味 斋] 发送悄悄话

去年圣诞节,国外媒体大量报道中国年轻一代过圣诞节,其中一个主要的问题是,中国人不信基督教,怎么可以过圣诞节。但是,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仿佛过圣诞节并没有什么,是大家找个借口花钱、聚会、休息、娱乐而已。同时,有人开始担心中国人过外国的节日将会导致中国文化的衰落。本问题多虽然除了春节和中秋节以外其他的节日一盖不过,但仍然认为这种观点是危言耸听。中国人过异族的节日应该分成两大类:海外中国人过异族的节日和在中国的中国人过异族的节日。两大类中都有不同的动机,如果不对这些动机作出细分,则容易作出中国人盲目崇洋,从而中国文化的明天堪忧的结论。但是,如果仔细分析一下,恐怕就会得出大不相同的结论。

先看一下过节的意义何在。除了节日本身的纪念意义之外,节日还有很强的社会整合功能。人是社会的动物。从心理上看,人在社会中从不同的层次和不同的角度确立自己的归属感。各种不同的节日正是满足了人们对归属感的心理需要。在过节期间,人们同时利用各种仪式表达分享价值观、文化、历史和社会道德准则的意愿。从这个意义上看,过异族的节日,确实有接受异族文化和价值观的内涵在里面。

通过节日表达的归属感可以是不同层次的:有国际的(劳动节)、宗教的(基督教圣诞节、伊斯兰教开斋节、犹太教赎罪日等)、民族的(春节等)、国家的(国庆节、美国感恩节等)、地区的(浙江的完满福节、广东招兵节等)、社会群体的(儿童节、教师节、残疾人节)、社区层次的等等。这些类别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交叉的。例如,同属于一个国家的人,可能由于宗教信仰不同,会选择庆祝不同的节日。例如,中国人中的佛教徒、穆斯林和基督徒必然会有不同的节日。又如,某一地区的人可能由于某一种宗教信仰居于主导地位,从而传统节日和宗教节日很相近。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信仰的国家,因此说中国人过中国的民族节日其实需要很清楚地界定哪些人过哪些人的节日。

海外中国人过异族节日的原因很多:了解异族生活、心理需要、社交需要、宗教信仰等。
一个身居异国他乡的中国人,无论在哪个国家和地区,都会碰到当地的异族传统节日。中国人通过参加节日的庆祝活动,了解相关的文化和历史知识,有助于增加对当地文化的了解。出于这种心态的参与,往往不一定会持续很长时间。而且并不一定会真正增加一个人的归属感,相反很多人在看着别人熟练地执行节日的相关仪式时,反而会感到自己是局外人。例如,问题多刚到英国时,受到邀请参加英国人的圣诞节家庭聚餐。整个聚餐期间,主人尽量让问题多感到就像在自己家一样。但是,到了最后开礼物的时候,问题多意识到自己带礼物是只考虑到了主人家里的三口人,根本没想到他的兄弟姐妹全家也都来。虽然问题多收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礼物,但是感觉自己的没想到还是因为不是一家人。

作为身居异国的中国人,在别人举国庆祝时会感到有些冷清。圣诞节在英国是家庭聚会的时间。每到圣诞节伦敦万人空巷。一次圣诞节从外面回来,走在大街上,看到人家窗户里面亮着的五彩灯,听到里面大人孩子的笑声,一想到自己回家先要开暖气,自己做饭,然后自己吃,问题多首先想到的是:如果哪怕在别人的节日里招呼几个中国来的朋友,买上一点好吃的,热闹一会儿也算是个气氛吧。后来跟其他的中国人聊起来,有这个心气儿的人不在少数。

在国外过节朋友和同事之间偶尔有机会互相邀请。如果别人邀请你去了,你却不回请(当然了,本问题多认为,老板就不用回请了。),等于把自己主动排斥在外。总不参与,时间长了人家就拿你当外人了。而逢年过节又是大家都有空的时间,正好利用。

出于上述两种动机的过节,是人们对陌生环境带来的心理冲击的自我调整,是人本能地适应环境求生存的反应。属于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做法。如果因为过重的陌生感和社会排斥而造成精神抑郁,或精神崩溃(这确实是很多新移民所面对的现实),那就不要奢望什么做上等人还是下等人了。

有很多中国人在国外加入了宗教团体,就必然会像其他信教的人一样庆祝宗教性的节日。而当某种宗教在当地文化中居于主导地位时,宗教和民族的节日就会有很多重合。因此,不能说这些人是文化俘虏。

身在西方的中国人面临的一个巨大风险是下一代与家庭的不和谐和对本民族文化的不认同。在国外土生土长的孩子到底是中国人还是所在国的人?当然从人种上看,他们个中国父母一样,但是从归属感来看,恐怕父母是很难以任何形式逼迫他们做出选择的。这一点可以从英国很多其他少数民族家庭看出来。很多印巴家庭的父母保持民族文化传统的意愿恐怕比中国人要强很多,甚至不惜对不听话的孩子采取棍棒殴打,甚至在女孩子不服从家长指定婚姻时,认为家庭蒙羞而杀死孩子的现象屡有发生。这样的家长根本算不上是文化的上等人,他们不过是拿自己的孩子做了文化的牺牲品。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并不能达到让孩子认同文化的作用。相反,孩子逆反心理很强,往往感觉在家庭和社会之间人格分裂。根据犹太哲学家Isaiah Berlin传记中的描述,犹太人家庭中多年来也同样面临着这个问题。

这并不是说少数民族家庭就应该因此而庆祝异族的节日,中国人完全可以像在中国一样地庆祝自己的节日。而且本问题多认为,从教育下一代的角度看,确实应该不放弃家庭内部的传统文化熏陶。但是,对于下一代人对自己生活方式的选择,到底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倒是中国人如何保持海外中国人的文化传统所必须面临的一个问题。

身居中国的中国人这些年过外国节日越来越多。这里面确实有对中国文化(这里只以汉族为例)挑战的因素。但是这是不是就说明中国人被异族文化俘虏了呢?我们且看中国人怎么过圣诞节。请注意,这里面不包括中国信教的人和世界其他教徒共同庆祝自己节日的情况。

首先,圣诞节只是在城市里面才叫座,但并不是像春节那样是家庭的节日。而是年轻人找借口聚会花钱的机会。商家也利用这个机会大肆推销产品。但是除了圣诞树和礼品盒之外,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内容。也就是说,在中国过惯了圣诞节的人,到了国外赶上圣诞节,照样不会有归属感。因为在国外,圣诞节和宗教、家庭是紧密联系的。

其次,异族节日基本上还是青年人赶时髦,在中老年群体中并没有特别大的市场。年轻人对时尚的追求是暂时的。到了一定的年龄,逆反心理和对洋玩艺儿的崇拜都会有所缓解。中国人毕竟生活在中国文化氛围内,等到自己有了家室和下一代,生活的中心就会移到家庭,从而会很自然地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中国传统的、以家庭为重心的节日上。

第三,中国对外开放时间毕竟有限。对外国文化的崇拜恐怕会在更多的人出国回国的过程中降温。同时随着中国人对自己文化自豪感的加强,会有很多人重新认识到中国文化的重要性。这一点已经在这几年凸现出来。另外,当商家发现中国节日和外国节日一样能够成为商机,而且是更好的商机时,就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开发上。这自然就有助于文化时尚的回归。

综上所述,海外中国人庆祝异族的节日或多或少地对克服孤独和社会排斥感有一定的益处。当然,克服这种感觉的方式有很多,过节制造气氛只是其中之一。在中国的中国人过国外的节日,不过是一种流行的时尚,没有国外节日的真正内涵,也不可能有。既然如此,根本不可能取代中国节日的地位。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4: 君问归期未有期 (六)
2003: 见识陕西“八大怪”
2003: 中国情歌之二:长江水
2002: 我记忆中的上海小吃 -- 1.芝麻汤团
2002: 逛街识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