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紅樹林
萬維讀者網 > 五 味 齋 > 帖子
聯繫親歷好文:這些歧視都是合理的,不是嗎?
送交者: 一草 2020年07月02日07:04:26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這些歧視都是合理的,不是嗎?ZT

Original Joseph Zhou 不顧左右不言他

剛來美國的時候,我認為歧視分兩種,第一種是毫無根據的主觀偏見,比如無緣無故地看不起黑人,無中生有地認為土耳其人都是騙子。第二種是有理有據的理性歸納,比如黑人確實犯罪率更高,不適合找來做室友。我當時的看法是:第一種歧視在道德上是惡劣的,要堅決地譴責和摒棄,而第二種在道德上是情有可原的,頂多算政治不正確。我,一個純粹的、有道德的、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如果有歧視,也只是第二種。


後來我才知道,第二種歧視有個學名,叫「統計歧視」(statistical discrimination),即用客觀存在的群體特點來對待個人。這樣講的話,我當時是個統計歧視的實踐者和辯護人。


我的一位朋友不能接受女兒與黑人談戀愛,我表示理解,畢竟這是在婚姻大事上規避風險。當年「黑命攸關」運動(Black Lives Matter)剛剛爆發,我也總納悶,明明自己的數據那麼差,黑人為啥不從自身找問題。


然而,我的看法卻發生了變化。漸漸地,我對統計歧視越來越反感。這一則是因為研究生教育讓我認識到「結構」這個東西的厲害。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我自身的經歷,讓我有機會從受害者的角度去感受統計歧視。


有一年,我為一位黑人女教授做助教。我在期末登成績時出現失誤,將錯誤的成績提交給了教務處。還記得那一整天,我一面應付學生如雪花般飛來的投訴郵件,另一面和機械僵化的教務處協調溝通。看到我人仰馬翻的窘態,我的黑人室友問我怎麼了。我告訴了他我的差錯,還說我不敢去面對教授。室友安慰我說,I think he will understand。可當我告訴他教授是位黑人女性時,室友馬上面露驚喜,如釋重負地說,Then don't worry. She will understand. She will understand,字字鏗鏘,事實證明,他是對的。


這一幕我無法忘懷,我常常在想,他不認識我的教授,憑什麼能在那一刻篤定地宣告她會理解我?


我唯一的解釋是黑人有太多的共同經歷,讓他們心意相通,並能理解困境中的人。


幾年之後,我即將博士畢業。在找工作時,被國內的一家高校秒拒,理由是本科學校太差。我被不折不扣地統計歧視了一把。我為它洗地,卻被它打臉。出來混,遲早都要還的。


被歧視的滋味不好受,我於是和統計歧視漸行漸遠。但從理論上說,統計歧視究竟壞在哪兒?它壞就壞在沒把人當個體看,會誤判、冤枉個人。或許,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只見個人,不見群體?沒有群體標籤,沒有刻板印象,沒有被低估者的失意,沒有被高估者的僥倖:這樣的世界多美好啊!


然而,我們註定與這樣的世界無緣。不是因為我們不夠好,而是離開了群體特徵,人類不能生活。正如人需要用共相(universals)來理解殊相(particulars),我們也不能避免用群體特徵來理解個人。這樣做在某些情況下既是必要的,也是正當的。當我走進一家日本料理店時,我會本能地希望它是日本人開的,雖然理論上來講任何國家的人都可能做出地道的日本料理。當一個人告訴我他在墨西哥長大時,我會不自覺地想用簡單的西班牙語問候他,即使在概率上說,在墨西哥長大的人不必然會說西班牙語。這些都算統計歧視,但我卻感受不到道德負擔。


那麼,什麼樣的統計歧視是惡劣的,什麼樣的統計歧視是無害的呢?以下是我的幾點思考。


統計歧視必然會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受害者。在判斷我們的做法是否道德時,我們首先應該考慮受害者的損失有多嚴重。損失越嚴重,就越不應該統計歧視。如果我只是一位顧客,我對日本人的料理店的偏愛會導致其他國家人開的日料店的損失,但這種損失是微乎其微的。可如果我是一位投資者,在考慮投資哪家日料店,我的決定就可能會影響到一些人的生計、甚至命運,當然就應該更詳細地考查,而不只看店主的國籍。


第二,我們應該考慮誤傷的概率有多大。群體身份和群體特徵的相關性可強可弱。一個群體可以傾向具有、普遍具有、或是完全具有某一特徵。相關性弱時,誤傷率就會更大,相關性強時,誤傷率就會更小。黑人的犯罪率雖然比別的族裔要高,但單就黑人而言,黑人身份與犯罪仍然是弱相關。我們看到了一個黑人,並不能確定他就是個危險的人。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以保命為由而拒絕和某個黑人做室友,誤傷的概率是很高的,也不合乎道德。


相反,如果一個電影想找一位特型演員飾演丘吉爾,那麼只找白人演員試鏡就沒有什麼問題。因為丘吉爾的形象和種族呈強相關,我們幾乎可以肯定不會有酷似丘吉爾的黑人演員意外落選。


第三是獲取個體信息的難度。人依賴群體特徵往往是因為缺乏個體信息。假如在招聘中,HR掌握一位應聘者和崗位相關的所有信息,那麼就沒有必要運用種族、性別等粗糙的群體範疇做決定了。個體信息越充分,越容易獲取,統計歧視就越缺乏正義性。


忍不住要吐槽秒拒我的那所大學。他們有我的簡歷、成績單、論文、推薦信,卻置這一切於不顧,將本科學校當作必要條件,賦予無限權重。統計歧視操作到這個境界,也真是駭人。


我身邊有人不信任黑人醫生,覺得他們一般會因為AA(affirmative action,平權政策)而受照顧進醫學院,醫術不行。這麼想的人忽視了很多個體信息,比如醫生是哪家醫學院畢業,如果是哈佛醫學院,就算AA進去的也不差是吧。還有,AA只管錄取,不管畢業是吧?如果醫生順利畢業、又過了residency和board,這能不能說明水平呢?


最後,我們可以想一想,我們的統計歧視有哪些外部性?它會不會傳染給很多人?又會不會被異化為赤裸裸的偏見?還會不會傷害到已經遭受系統性歧視的群體,成為惡性循環當中的一環?


人的話語權不同,話語的傳播力也不同。川普總統的一句Chinese Virus足以引發排華的暴力事件。就算是路人甲乙丙丁也仍會影響很多的家人朋友,至少會影響到自己的孩子。當我們以種族為由拒絕一個人,即使有很充分的理由,會不會被孩子內化為對該種族的反感怨恨?


有時,我們以為自己的行動是孤立的,但它卻可能為本已存在的惡性循環雪上加霜。美國的黑人長期在「家庭不完整->低教育程度->高犯罪率->選擇性執法->被監禁->家庭不完整」這一循環中難以脫身。一個運用種族定性(racial profiling)的警察,一個給有色顧客徵收額外費用的銀行職員,一個不歡迎黑人入住的小區,雖然都有可能做出了合乎自身利益的理性決策,但卻都為系統性的種族歧視添磚加瓦,負有道德上的責任。


以上是我對統計歧視的困惑、思考、與覺悟。不是一條多光彩的路,但我慶幸已走過。




往期文章:林肯、三K黨、和認知失調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9: 第二季度川普的籌款總額1.05億,遙遙領
2019: 法老是誰的? 埃及人只有5%是原來的埃
2018: 廈門大學教授尤勝東被學生告密解僱
2018: 日本隊2:0領先!哈哈,本屆世界盃與眾
2017: 現代社會,日本的幾大發明創造。
2017: 董卿也要火了。
2016: 脫歐之後,轉給不看新聞的人
2016: 集體主義以及世界政府
2015: 你們中國人對世界文明沒有一點貢獻-一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