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紅樹林
萬維讀者網 > 五 味 齋 > 帖子
印度生活紀錄(上)
送交者: 幼河 2020年07月06日01:01:28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印度生活紀錄(上)

隨水

 

從2019年十月至今,已在印度定居半年;很多人都對印度好奇,所以我就來講講自己在印度的生活。

話說來過印度的中國遊客,對印度的印象普遍兩極分化——要麼愛,要麼恨,很少有中間地帶。有人說印度“測不準”,一方面是因為印度人的腦洞大、不靠譜,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很難對印度這個國家建立一個黑白分明的概括。那些遊客在印度只是蜻蜓點水般的遊覽,對印度的認識無異於盲人摸象,僅僅看到了印度的某個局部、某個截面,便給出了自己的印象和結論,這些認識都算不上客觀。

其實印度人自己也幾乎沒法兒把這隻大象給摸全——因為印度的社會階層是割裂的,你出生在了某個階層,便被限制在了這一階層。家道中落的婆羅門不會變成賤民,賤民再怎麼飛黃騰達也不可能變成婆羅門,兩者之間有着不可逾越的鴻溝。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印度,我能在這裡告訴大家的,僅限於我個人的體會和經驗,不具備普遍性。

我住在南印度泰米爾納德邦的哥印拜陀。遊客眼裡的“典型印度”是泰姬陵、古堡、恆河,南印度一樣都不沾,所以這裡會跟網絡上流傳的印度有些不一樣。當然,“典型印度”本身是個偽概念,就好像只有西方人眼裡才會有“典型中國”,中國人自己是不存在這一概念的。

我個人覺得南印度更接近真正的印度,北印度主打的是莫臥兒王朝帶來的伊斯蘭文明。

我的太太是信仰藏傳佛教的拉達克人,拉達克在印度的最北邊,挨着西藏阿里;而哥印拜陀卻在印度最南邊,挨着斯里蘭卡。我用谷歌看了一下,如果從我們家開車到她娘家,有3500多公里——剛好是北京開車去拉薩的距離。會跑來這裡定居,因為瑜伽村的項目和我的項目合伙人都在這邊。合伙人是一位在中國呆了12年的印度瑜伽大師,跟我一樣是跨國婚姻,他的太太和兒子是我所知的除我之外唯二在哥印拜陀定居的中國籍公民。如果不算那些在印度經商和留學的華人,定居印度的中國人少之又少。

印度教和伊斯蘭教一樣,宗教本身就是一種生活方式,他們的一切生活和社交都基於宗教,這一壁壘是遠比文化差異更大的隔閡。印度人的婚姻非常看重門當戶對,包辦婚姻依然盛行,女孩子倘若擅作主張自由戀愛,父母不滿意的話很可能會被逐出家門(我家一個鄰居便是如此,她當年不顧家裡反對與丈夫結婚,她父親至今都不跟她說話)。再加上印度媒體常年不遺餘力地黑中國,中國男人娶到印度教的姑娘的事情,至少我不曾聽聞過。

 

【住】

 

既然打算定居下來,那麼第一件事當然是找房子。哥印拜陀似乎沒有租房中介這一行當,但有類似於58同城的平台,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發布自己的供需,轉賣閒置物品或者租房。我們先從平台上看好房源,然後聯繫房東過去看房。

這裡不得不吐槽一下印度的城市規劃問題,在印度如果不問人也不用谷歌地圖的話,你很難僅僅通過地址就找到某個地方。在中國你知道什麼路幾弄幾號,一般總能按圖索驥找過去。印度可不是,他們的門牌號形同虛設,酒店之類可以通過谷歌地圖搜索到,但假如要找別人的住家,通常有兩種方式:1.到了附近以後打電話給對方,讓他實時導航;2.到了附近某個地標等着對方來接你。自己硬找的話一定會鬼打牆。

這主要是因為兩個原因:1.印度城市缺乏規劃,社區建設雜亂無章,私有制寸土不讓,常常明明很近的直線距離不得不繞道而行。2.印度大多數地方都沒有路牌和門牌號標識,很多時候地址寫的都是“在XX附近”、“在XX對面”。

我們總共看了五六套房源,最後綜合面積、便利性、環境等方面,選了一棟新建的私宅公寓。私宅就私宅,公寓就公寓,私宅公寓是什麼鬼呢?印度的土地是私有制的,但私有制不代表你可以為所欲為。首先,無論你要建什麼,都需要先要拿政府批文;第二,你可以建公寓的式樣,但各個單元的產權不能分割出售——說白了就是不能自己開發買賣房地產。

在我的這個城市,一般中產階級都有自己獨門獨戶帶院子的小樓,跟中國的廣大農村差不多。很多人家在蓋房子的時候,就會留一個樓層專門用來出租,每月收點房租不無小補。而我租的公寓,造這整個樓都是用來出租的,房東另有住處。說是公寓樓,其實也不過三層樓共六戶人家;雖然只有三層樓,卻已然是方圓百米的制高點了。

我租的公寓大約80平米,2室1廳2衛,折合人民幣月租1000塊不到一點。據鄰居們說這個價格算是比較貴的,然而就我看的幾套房源比較下來,這價格在當地合情合理。這樣一套公寓如果帶產權的話在當地售價約三四十萬人民幣,一年1.2萬的租金,租售比在3%左右,相對還是比較低的(作為參考,印度的銀行定存利率可以高達7%)。房東建這棟三層樓公寓成本七十萬,如果全部租出去一年收入7萬,至少也要十年才能回本,算不上一個好投資。

房子敲定,下一步是添置家具和電器。印度租房有個特點:房間通常不帶任何家具、電器,租客要自備所有家具、熱水器、燃氣灶、空調,甚至吊扇。我們租的房子房東給裝了吊櫥、衣櫃、吊扇,除此之外都得買。在印度的大城市也找得到一些可以直接拎包入住的出租房,但這些房子通常都是租給外國人或海外歸國的印度富人,價格往往比市價高几倍。

之所以會這樣,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印度人的“潔癖”。估計很多中國人聽到這話會震驚:印度明明就是世界上最髒的國家,怎麼可能有潔癖?這點我真不騙你們,印度人真有潔癖,只是印度人的潔淨觀比較奇葩。覺得印度人髒,是對印度最大的誤解。印度人還覺得我們髒呢!過去婆羅門是不出國的,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到了國外就會被污染,只有印度是最乾淨的。

眾所周知印度有種姓階級有賤民,賤民過去又叫“不可觸碰者”,甚至連影子都不能碰到別人。這是為啥呢?就是因為印度教有潔癖,覺得賤民“不潔”啊!在一個潔癖的社會裡,髒活總得有人干,而賤民們就是職業干髒活的人,他們不得不接觸到印度教定義為“不潔”的那些東西,比如動物屍體、血污、糞便之類。印度教裡面有一套繁瑣的分類體系來定義“不潔”,比如人身上有十二種不潔物(如糞便、唾液等),被多次轉手的人或物也都是不潔的。就連器物亦有各自的潔淨排名:金>銀>青銅>黃銅>陶器。並且不潔不限於客觀事物,出生和死亡這類事件也是不潔的。

按照我們的認識,髒可以清洗,哪怕掉糞坑裡,也總有辦法洗乾淨,印度教的不潔卻是超越物質層面的。有些“不潔”具有時效應,造成的污染是暫時的,可以通過一些方式化解:比如用水清洗——恆河水被認為是潔淨力最強的水;比如剃除毛髮——在印度如果有重要家庭成員離世,最親近的人會去剃光頭,因為死亡是一種不潔;再比如塗抹牛的五種分泌物。

而有些“不潔”卻是永久的,那些永久性的不潔不但無法通過物理來清洗,甚至是無法通過物理隔絕的。這就有點像一些男人會覺得女人被別人睡過就髒了,這種“不潔”是洗不乾淨的。印度教徒對這種“不潔”有一種精神上的“膈應”,困擾印度已久的廁所問題根源便是在此,印度人無法忍受把廁所這麼髒的東西和他們的神龕放在同一個屋檐下,所以很多地方就算修廁所也常常會獨立在房屋外面。我們租的房子有兩個衛生間,我們有一戶印度教的鄰居從來不使用廚房邊上的那間衛生間,他們覺得如果在那裡大小便會污染廚房——因為這個衛生間跟廚房使用了同一堵牆。

由是之故,印度人會比較忌諱別人用過的東西——因為被多次轉手的東西是不潔的。誰知道這張床上發生過什麼?誰知道這個灶台燒過什麼?誰知道這個冰箱裡放過什麼?所以最保險就是所有東西全部用自己的。

我們是“白手起家”,只好從零開始一樣樣添置。不算從國內背過來的東西,在印度安家這部分,家具家電鍋碗瓢盆七七八八在當地花了大概兩萬塊錢。

我們租房的時候正好趕上相當於印度“聖誕”的排燈節,商場裡各種大促銷,所以我們的第一批大件都是去商場買的。先說家具部分,印度這個國家雖然不富裕,但人民群眾倒是非常講究環保健康,凡是居家家具基本只買實木的,辦公家具才會用膠合板。實木家具比中國便宜——因為是印度製造;膠合板家具比中國要貴——因為都是進口。我們買了急需的餐桌、電腦桌、床墊、椅子,後來又陸續在亞馬遜上買了第二張電腦桌、沙發、電視櫃。對比看了下我們某些鄰居,他們家裡幾乎沒什麼家具——坐在地上、吃飯在地上、睡覺也在地上。在某種意義上,家具對印度人大概算是奢侈品而非必需品。

再說家用電器,我只想說印度的家用電器真的太貴太貴了!怎麼個貴法呢?你回想一下中國十年前的型號,以及二十年前的價格。比方說一台中國二十多年前用的那種單門冰箱,印度促銷都要1700人民幣;那種對開門的大冰箱,印度賣上萬;國內1800人民幣的55寸小米電視,印度小米專賣店同型號要3800塊(其他品牌這個尺寸要五六千)……。印度的家電跟印度人民的消費水平完全是不掛鈎的,這讓我想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們家裡7000塊錢買29寸夏普彩電,7000塊錢買1.5匹的夏普空調,1500塊錢買夏普微波爐(當年我們家是夏普腦殘粉)……那可是九十年代的錢啊!如今回想起來當年的這種消費簡直是犯罪。

鑑於印度家電的兩倍甚至三倍於中國的高價,除了冰箱、洗衣機、微波爐、電熱水器、淨水器這些大件,小家電我都儘可能從國內背過來的,省了很多錢——小米4K激光電視,國內7800買了個二手(二手過海關更方便),印度售價20000+;小米智能壓力電飯煲,國內525,印度沒找到,類似產品1000+;九陽智能豆漿機,2016年雙十一599買的,印度要2000+。

我這裡不是要給小米打廣告,買小米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印度有小米的售後,萬一出現質量問題,就算不給三包,起碼有個地方可以送修。小米在印度同樣扮演了價格屠夫的角色,印度當地受歡迎程度之高,以致有一些印度人還以為小米是印度品牌。

在添置的家電中,有兩樣東西買後悔了。一是淨水器,我買好了印度本土品牌的一台淨水器之後,才發現在印度小米門店有一款印度特供版的小米淨水器,物美價廉。中國的小米淨水器是實時出水的,出水的時候必須通電;印度版則是帶水箱的,這樣就不會受到停電影響了。二是冰箱,以前在國內,冰箱用得並不多,因此在印度就買了個單門冰箱,覺着應該夠用了。住下來才發現,這裡一方面天氣熱,新鮮蔬果放在室溫下一會兒就蔫兒了;另一方面蟲蟻多,如果不用密封容器,不一會兒螞蟻就會來安家,所以恨不得把所有東西都放冰箱裡——冰箱不只是冰箱,更是保險箱。很多在中國沒有必要放冰箱的東西,在這裡最好都放冰箱。

現在的印度就有點像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中國,輕工業薄弱,政府為保護自己落後的產業,對家電產品徵收高額的關稅,造成家電產品價格居高不下,國外淘汰的老舊型號庫存倒是在印度市場得以煥發第二春。由於關稅壁壘的存在,走私在印度非常有利可圖,甚至我都考慮幹過——由於印度政府限售無人機,你在國內買套大疆無人機,帶到印度立馬就是百分之一百的利潤,販毒也不過如此吧。身為外國人,干走私有優勢,只要把數量控制在自用的合理範圍內,印度海關不會太為難你。

今時今日印度和中國的差距,也有點像九十年代的中國和日本。我記得九十年代的時候,日本的電子產品就是品質和高科技的象徵,日本最好的產品都只有日文菜單只在日本銷售;如今中國最新的產品也都只有中文菜單只在中國銷售,甚至有的必須連接在中國網絡下才能正常工作。然而印度人對中國製造的印象普遍不佳,這主要因為印度商人在進口中國產品的時候為了迎合印度老百姓的消費水平,批發的都是一些低價劣質的產品,普通印度老百姓根本沒有機會接觸到中國的高檔貨。所以當印度人民見到我帶去的一些最新的中國智能電器時,原有的認知遭到了顛覆,而在進一步得知中國的售價之後,他們的內心幾乎是崩潰的。

害怕並拒絕承認中國的進步,在中國以外的國家很普遍。去年有個一個台灣人看我玩大疆無人機覺得很溜,他在驚嘆之餘,絕不願承認這是中國自己研發的科技產品,固執地認為中國只有仿製和組裝的能力。

不過我接觸到的一些受過高等教育的印度人,如今已能清醒認識和接受中印的差距,這種差距可能是二十年,也可能是五十年。

 

【水電煤】

 

印度基礎建設的落後積重難返,密集的人口加上土地私有制,導致政府幾乎無法進行任何高效的基建改造。印度許多地方都沒有政府鋪設的自來水總管,那老百姓只好自己來——我們的公寓樓自帶混凝土水箱,泵的是地下水,不需要交水費。在印度到處可見水塔,而老百姓家家戶戶屋頂上都有大水桶——電力沒有保障,不建水塔的話斷電就意味着斷水。在一些老城區,你會看到如迷宮般的水管,就跟他們自己拉的電線一樣亂。假如住的是貧民窟或者老式的瓦房,不具備在屋頂上裝大水桶的條件,那就得每天定時定點去取水。我只在果阿、西姆拉這些曾經的殖民城鎮見過水錶。如果你留心的話,會發現印度街頭幾乎找不到消防栓,不然窮人肯定會偷消防栓的水。

印度的電力供應也是個大問題,印度的人均用電量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在哥印拜陀停電是家常便飯;連着一個星期沒停過電少見,每次下大雨也必停電。我從上海搬來印度,隨身最重要的一件東西就是存儲我所有照片和數據資料的NAS服務器,由於擔心完全沒有預警的斷電問題,在UPS斷電保護設備到位之前,我一直都沒敢打開NAS。UPS這玩意兒在中國從未普及過,然而在印度,如果你買台式電腦的話,UPS就跟鼠標鍵盤一樣屬於標配。條件稍微好點的人家裡會有三路電,一路是普通電路;一路可以承受高安培的專供空調,普通電路跑不起空調這樣的大功率電器;還有一路保障電路,配了一套逆變器,在停電的時候就能保證冰箱、電扇、電燈等設備的繼續運作。

印度的電分農用、家用、商用、工業用。農用電免費,僅用於灌溉;家用電有補貼,每個月有免費的度數,超過這個度數之後才開始計費;商用電和工業用電比較貴,但最要命的是工業用電常常會有用電限制。你在印度開個工廠,流水線設備啥的都裝好了,然後每天機器只能開8個小時,其他時候都得閒置着,無形中拉高了生產成本,這也是印度製造價高質低的原因之一。

印度的管道天然氣還是個空白,家家戶戶都用液化氣罐。以我們家每天做飯的使用情況,一個液化氣罐六十多塊錢可以用兩三個月。我合伙人的家是比較現代化的一棟商品公寓樓,我驚訝地看到他家居然用的是管道燃氣,後來才發現他們的物業用一個很奇葩的方式解決了管道煤氣的問題——在他們公寓的底樓,有一間液化氣罐儲存室,將許多個液化氣罐接到一根根燃氣總管上,這些總管再輸送到每家每戶。我當時就被這波操作給驚呆了,這不是把所有的雞蛋硬塞到一個籃子裡嗎?但你要是跟印度人講安全生產還不如對牛彈琴,印度人民每天的生活就是走在鋼絲上,公交車、城鐵從來不關車門,工地上也不見有人戴安全帽。

順帶補充一下社區排污和垃圾回收的問題,我住的這個社區,馬桶污水有單獨的封閉排污,生活污水直排路邊半開放式的水溝里。水溝裡面的水黝黑黝黑,看不出有流動性,散發着一股惡臭,常常能見到老鼠在裡面鑽來鑽去。住在底樓的人家出門就是這樣一條臭水溝,有些地方搭了幾塊石板,讓我回想起小時候上海的棚戶區人家,門口就是陰溝。水溝一直延伸到主路,排進了主路邊一條更大的水溝……這條水溝最後通往哪裡我就不曉得了。可以確定的是,生活污水和雨水用的是同一條排水溝,所以我有些擔心雨季的時候路上會不會污水四溢。剛搬來的時候,為預防登革熱,社區來家裡檢查有沒有蚊蟲繁殖的積水環境,我心想你們不把外面的水溝整治好,來家裡看有毛用?

再講下垃圾回收。據說印度和日本世界上唯二的兩個大街上沒有垃圾桶的國家,日本的乾淨大家有目共睹,然而印度怎麼樣大家也看到了……印度為了避免污染問題,很多地方都明令禁塑,整個區域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製品,取而代之的是報紙、香蕉葉、一次性紙餐具、一次性陶器。印度街頭小吃種類繁多,他們倒是可以真的做到不用塑料餐具:花生之類的炒貨乾貨,給你用報紙包;炒麵之類的會給你個單面防水處理過的紙盤子;奶茶、酸奶會用一次性的陶杯或紙杯來裝;果汁則用玻璃杯,喝完歸還;就連吸管都是紙製的。雖然一次性塑料製品可以禁用,但你阻止不了各種包裝食品的塑料包裝啊!扔垃圾是一種剛需,垃圾桶的缺失直接造成了亂扔垃圾現象的司空見慣。部分賣冰淇淋的小店門口會放個破盒子或破桶,收集冰淇淋包裝紙;一些旅遊景點附近偶爾能看到一兩個垃圾桶,其他地方要找垃圾桶着實不容易。

我們的社區里沒有垃圾箱,工作日每天早上會有幾個婦女推着一個小車,一路走一路吹哨子,挨家挨戶回收垃圾。很“印度”的一點在於,她們收垃圾沒有固定的時間和路線,有時候從前面的路過來,有時候從後面的路過來,毫無規律可循。我每天早上得要豎着耳朵聽哨子聲,通過哨子來判斷她們的方位和遠近——嗯,在印度“吹哨人”可能只是提醒你倒垃圾。

這種挨家挨戶回收垃圾的方法看着笨拙,實則兼顧了垃圾分類。首先她們會要求你把干垃圾和廚餘垃圾分開,廚餘垃圾估計是拉去填埋發酵,而干垃圾她們會現場檢視,然後手動分類放入不同的袋子。每天上午會有好幾個“小分隊”活躍在社區里,她們會把這些垃圾聚集到一片空地,分揀其中有價值的東西,最後由垃圾車裝走。電器包裝之類的大件垃圾,要找專門的拾荒人上門來收,可以跟他們換一些廉價的鍋碗瓢盆。

這種社區垃圾回收的方式從某種意義上可說是印度的一個縮影——理念是先進的,方法是落後的,效率是低下的。我在週遊印度的過程中,曾見過幾次街頭的分類垃圾桶,但似乎只是市政的一些宣傳樣板,並未自上而下推行。

哥印拜陀在印度算是個三線城市,大體就是這樣麼個情況。按照我的分類,印度就倆一線城市:孟買和德里。孟買是一座魔幻而又真實的國際大都市,是世界上我最喜歡的城市之一;德里是這個世界上我最討厭的城市,沒有之一(用盲人摸象這個比喻來說的話,孟買你摸到的是大象的鼻子,德里則是摸到了大象的屎)。然後那些經濟比較發達的大城市可算二線城市,比如班加羅爾、加爾各答、金奈、海得拉巴、艾哈邁達巴德、勒克瑙、巴特那等等。以上城市分類僅代表個人觀點。

印度的一二線城市有一些高層公寓樓的小區,看起來就跟中國的高檔小區差不多,這些高檔小區里是否有更靠譜的生活基礎設施保障,我就不得而知了。

屋子掇拾好之後,左鄰右里來我們家的第一反應都是:哇,你們家裡好整潔乾淨!嗯,要知道我可是上海老阿姨的親兒子,從小就耳濡目染了我媽強迫症般的打掃方式。上海人因為過去家裡房子小,演化出了收納和打掃的種族天賦。

就像我之前說過的兩點:1.印度人有潔癖,他們很重視居家整潔,即便是貧民窟的人家至少看起來也是乾乾淨淨的。去過印度的人都知道,在印度進寺廟都要脫鞋。印度人把鞋子視為非常“不潔”之物,穿鞋進家門自然也是不允許的,甚至很多商店你都要脫鞋進去。2.印度這個國家的特點就是理念先進,方法落後。他們雖然不把鞋子穿進房間,但他們自己成天光着腳在室外跑,嫌鞋子髒,難道腳就不髒嗎?怎麼不把腳砍了留在外面?

其結果可想而知,印度人不把鞋穿進房間對於保持屋內的乾淨並沒有什麼卵用,因為他們的腳本身就跟鞋子一樣髒。所以在保持個人衛生和居家整潔的方面,上海人可以完勝印度人。

在印度,乾淨和白皮膚那就是妥妥的上等人的標誌。儘管印度政府一直把中國當作假想敵,印度媒體也不遺餘力地抹黑中國,但其實大多數淳樸善良的印度人民出娘胎以來都從沒見過活的中國人。

其實我在印度的生活就是自己覺得怎麼舒服怎麼來,既不算中式也不算印度式,沒想到竟然衝擊了他們原有的生活方式,不經意中成了先進生活方式的“引領者”,鄰居嘗試了解和學習我們的生活方式,出現了各種啼笑皆非的模仿:他們原來鞋子在門外亂放,看我們放在鞋架上,於是他們找了點塑料泡沫也搭了個鞋架;看我們在門口放了把椅子,偶爾傍晚在露台上坐坐,於是他們也放把椅子;看我們在家裡用抽紙捲筒紙,他們也跟着買,結果發現捲筒紙買回來對他們完全沒有用。

這裡我補充說明一下印度廁紙的情況,印度人確實不用廁紙,但網上對印度人上廁所方式的噁心描述,純粹是有五千年文明的天朝上國心態作祟,不願承認自己衛生習慣的落後,對印度的污衊歪曲。在印度“用手指摳菊花”這種事情從古至今都從未存在過,事實很簡單——用水洗:1.用瓢、罐子裝了水沖洗,需要藉助左手輔助,就跟我們淋浴時候洗菊花差不多;2.用噴頭直接沖洗,整個過程手完全不用碰到菊花。由於印度天氣炎熱,他們洗完之後褲子一穿自然就幹了,他們習慣了並不會覺得不舒服。印度人便後水洗的如廁習慣,極大地降低了痔瘡的發病率。這其實是生活在熱帶的必然選擇——在這麼熱的天氣下如果不注重個人衛生,分分鐘吃苦頭。我現在也跟印度人一樣,上完廁所必定水洗,過去用廁紙擦不乾淨導致菊花發癢的情況就再也沒有出現過,內褲也永遠都是乾乾淨淨的。

在現代文明的衝擊下,印度的傳統生活方式也在慢慢妥協,但習慣的力量太過強大,改變需要時間一步步來……就好像雖然他們接受了與廁所同處一個屋檐下,但還未能接受廚房和廁所共用一面牆。

 

(未完待續)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9: 隔壁有兩只禽獸好討厭。一隻烏鴉一隻猩
2019: 我和花痴男潑婦沒有任何私下來往,他的
2018: xpt第二次抗美—習近平的皇帝夢
2018: 看下面傻談的第一句,
2017: 川普團隊直接通俄線索首次浮出水面zt
2017: 從台灣的11萬家餐館扯起
2016: 根據愛鬼5毛們的絕密軍情,土共這幾年
2016: 愛不愛國另論,念國之心還是有的。中國
2015: 冬冬:溫哥華SAFEWAY,在美國的富貴同學
2015: 雪XXXX草叫什麼苦,溫哥華根本就不在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