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紅樹林
萬維讀者網 > 五 味 齋 > 帖子
看張記
送交者: 江慎 2002年05月12日22:40:08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突然發現自己被張愛玲的黑白照片包圍了。

  在地鐵站的季風書園買了圖典本的《流言》,一個安徽來的朋友又很不合時宜地送了我一本《重現的玫瑰——張愛玲相冊》。兩本書內所選的圖片堪堪相近。關於張的照片,我記得最早是在書店看到的另一個本子,叫《對照記》,那是張愛玲生前自己編的,張對着自己的老照片說事。但卻找不到了,無法作深的比較。好在比較不是我本意,我只是想看看在有圖為證的情況下,自己說的,和別人為自己說的究竟有何區別。

  說實話,我對張的文字的態度十分曖昧。讀的時候驚艷,於是恨不得一下子將她的文字生吞活剝地都看了(事實上我也是這麼做的);讀完卻又不敢再去讀第二遍。就如看見一個美貌女子,初時以為她是美麗白痴,容易勾引到手;後來才發現自己錯了,該女子不僅美麗,還洞穿世事,雖天真不偽,卻因其說真話的刻薄相而避之惟恐不及。(好笑的是,1953年張離開上海去香港時,檢查行李的一個幹部說:這個同志的臉相很老實。)

  以前經常看到有人說張名字雖俗,風華卻是絕代的,將一生寫做了傳奇。那時我是深信不疑的,因為沒仔細看過張的照片,有也是一兩張散見於報紙雜誌的、類於今日的藝術照那種圖片,都是小幅的,看不清,便以為張真是很漂亮的。現在似乎看清楚了,說句不中聽的話,張長的真不算好看。在我印象里,標準的上海女人就是這樣的,臉有點尖,眉眼冷峭,嘴略顯得緊。聽說最近要拍一部關於張愛玲的電影,說是要讓林憶蓮來演。仔細想想,這兩個人長的還真有點像。

  自古來有許多才女,那時候沒有照相機,因此對於她們的容顏就只能在文字間懷想了。比如柳如是,比如蘇小小,都是讓我“想入非非”的。越是沒有照片存在,文字間傳言的美貌似乎越不可動搖。張的命好(也許是命不好),生在有照相機的年代。立照為存既是俗世凡人的需要,也是張這種心性極高的女子的需要。張年輕那會還沒有寫真集一說,只有一張張唯美的月份牌。要是張生在這個年代,以她那種好“奇裝炫人”的性格,拍寫真集恐怕是很有可能的(張年輕時照片也經常見於文學刊物,而《對照記》也可算是一本世間獨有的寫真集了。)。

  張的照片中,有一張非常著名。那一張是1954年在香港拍的,照片裡的張穿了件中式的衣裳(我說不來這衣裳的名稱),手叉於腰間,臉微上揚,眉目間有一種張揚味道——這是個絕妙的POSE,簡直可以借給林憶蓮做唱片封皮了。張晚年回憶,“1984年我在洛杉磯搬家理行李,看到這張照片上蘭心照相館的署名和日期,剛巧整三十年前,不禁自題‘悵望卅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1984年距張逝世的1994年還有十年,張已經在感慨蕭條異代不同時了。而我此時,卻被張的這許多張黑白照片攪亂了她原來在我心頭的印象;只是看到這一張時,心頭還是一凜——真是風華絕代!

  補:寫此小文時,台灣建築設計師登琨艷設計的“張愛玲紀念圖書館”,在位於上海市打浦橋地區的“東泰花苑”高級住宅小區內正式破土動工了。按照登琨艷的設想,將來的“張愛玲紀念圖書館”內,要有張愛玲的手稿、她各種文字版本的小說、散文以及由後人改變而來的影視作品,張愛玲本人的平面影像,受張愛玲影響的張派作家的出版物,有關張愛玲的媒體報道與評論資料。據了解,一位專門研究張愛玲的文史專家——來自華東師範大學的倪教授,已經作為合作夥伴開始了紀念圖書館有關歷史資料的收集工作。預計到今年下半年,紀念圖書館的硬件部分可以全部完成,海內外的張迷將在明年可以到紀念圖書館一睹真正的“張愛玲”。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