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紅樹林
萬維讀者網 > 五 味 齋 > 帖子
諸家學術共法和儒家獨門功夫――儒佛道西微論
送交者: 余東海 2024年04月13日06:38:21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諸家學術共法和儒家獨門功夫――儒佛道西微論

余東海

 

【共識】儒佛道三家兩個半共識。兩個共識,一是性善論,二是因果論。半個共識是性天論。三家都信仰性天,但對性天的證悟有所不同,佛道雖然信仰性天,但只知其靜寂,不知其乾健,不知性天是乾元與坤元、即乾健與靜寂與的圓滿統一。故說佛道兩家只得道體之半。不過,兩家畢竟有得乎坤道,非常難得,古今中西所有學派宗派中得到坤道者,獨此二家。另外,三家雖然同持性善論和因果論,但具體理解闡釋也有所不同。關此東海已在大量舊作中已有分析,茲不詳論。對於佛道,儒家當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一清廳友辟之過嚴,視如仇寇,不僅不合時宜,也不合道理。論理,儒家與佛道既有大異也有大同,不可不辨也。

 

【不共】格物致知是中西學術共法,致德性之知是儒佛道三家共法。但佛道兩家的德性之知是不含政治之知和王道之義的。致德性之知於大中至正的境界,乾坤並建,聖王並重,內外貫通,道政合一,這是儒家獨門功夫,不共法也。常有人說儒學不科學。儒學當然不是科學,但儒學富有科學精神,格致可以涵蓋科學。一定要說儒學是科學,也可以說,儒學是道德科學和政治科學的圓滿統一。而且,未來天下大同,人類道德文明、政治文明抵達巔峰狀態,儒家群體完全可以將主要精力集中到自然科學、星際科學中去。

 

【三家】儒家與佛道,既有大同,又有大異,立場觀點方法大異,道德宗旨、人生目的、修養方法、境界追求大異。厭離心是佛教獨特的發心,成功的標誌是絶欲絕緣;心齋坐忘是道家的功夫,修養的結果是槁木死灰。兩者都有出世法的特點和弊端,都不利於四端之心的擴充和浩然之氣的培養,非儒所宜。儒家不做心齋,自有定靜功夫。《大學》說:“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定靜而後能慮能得,定靜安慮得統一,吾稱之為大良知定。與佛教之定功和道家之坐忘大異其趣。儒家不許厭離,自有超越精神。蓋性天本具超越性,學達性天者,自有超越心。超越貧富貴賤,甚至超越生死。朝聞道夕死可就是對生死的超越。但這種超越心,與佛教的厭離心,性質大不同,殊途不同歸。

 

【三家】嘗有人譏東海思想念舊,已經歸儒那麼久,對佛道和自由主義依然念念不忘讚揚有加。念舊確然,但贊肯三家,並非因為與之有舊,而是因為真真切切地知道她們的好。佛道有得於天,自由主義有得於人,各有各的好處。知其不足則不能信奉,知其好處則有所肯定,理所當然。仁本主義思想是要為天下萬世負責的,必須至真至實一秉至公,來不得一點苟譽苟毀,也不能因人情和舊情而移。佛教尚且有“寧肯己身墮地獄,不以佛法作人情”的精神,仁者豈能反而不如。

 

【三家】喜歡融攝佛道,也是儒生一病。儒家理當尊重佛道,但尊重有道,不能動搖儒家的立場觀點方法,不能義理混雜。一些儒生以融攝佛道、貫通三教為榮,其實是淪為雜家了。三家既有共法又有不共法,可以求同,不能苟同和混同。對西學也一樣。儒佛道西,四大正學。這裡的西學特指植根於人本主義哲學的自由主義政治學。儒家內聖學與佛道兩家相通,仁本通於佛本道本;外王學與自由主義相通,民本通於人本自由。然而,儒家與三家相通而又有別,性天觀、價值觀、政治觀、歷史觀和方法論各有重大區別。儒家可以化佛道西,本身切忌佛道西化。

 

【三家】太極作為道體,是乾元坤元的統一。乾坤二元各有特徵,乾元陽剛乾健,坤元陰柔虛靜。對此《易經》乾坤二卦有很好的發明。所謂蔽於坤,就是有得於道的時候,滯留和滿足於坤道,認為這就是道體之全。側重於陰柔虛靜,正是道家的特徵。佛教近似。故吾說佛道兩家蔽於坤。注意兩點:其一、佛道畢竟得乎坤道,屬於有道之學,不宜完全否定。古往今來有得於天道的學說就儒佛道三家。其二、儒家雖講乾坤二元,卻非二元論。蓋乾坤有別,乾主坤輔,坤元依附於乾元。稱之為元,只是方便。

【大象】性天上帝如大象。都講大象,有些人是真見到,如儒佛道。三家區別在於,儒家見到了大象之全,佛道見到了大象之半。有些人是假見到,雖然把大象掛在嘴上,其實一無所見,只是想象自己見到了,如耶伊兩家和人格天信仰者。有些人是根本不相信大象的存在,如自由主義和馬主義。自由主義和馬主義正邪有別,但同樣不見也不信大象。兩家區別在於,自由主義不知天而知人,立足於人道,能以人為本;馬主義上不知天下不知人,建基於物質,唯以物為本。

 

【最優】對於佛道和西學,儒學都擁有很大的思想理論優勢。面對中道君子,即使三家正宗,照樣相形見絀;即使釋尊、老子和西方自由派先哲重來,也會露出各種破綻。辯才無礙,此之謂也。至於譏孔反儒派,不過是三家末流,面對吾儒,更是漏洞不出,完全不堪一擊。吾嘗言,吾入自由群,如虎入羊群,優勢是碾壓性的,千萬雞鳴犬吠,難擋一聲獅吼,非虛言也。其實,大多數自由派的反儒言論都缺乏破斥的價值,就像瘋子傻子的話不值得批評一樣,批評反而是抬舉。一定要批評,一般儒生和儒學愛好者足以以一敵百,根本用不着東海出手也。

 

【老子】當年儒佛道並重,又最重道家,自信對老子的理解特別到位。後來漸漸發現,孔子有的,老子沒有;老子有的,孔子都有。孔子可以向老子問禮,老子不配向孔子問道。老子所知障太深,貢高我慢太重故。其人有得乎坤道而為坤所蔽,上不見乾道,下不見人道,故論道境界,實為半吊子。拙著《儒家法眼》第一章,就是對《老子》一書的逐段批評。吾嘗言,救我者孔孟,誤我者莊子、李白、尼采。其實老子也是誤我者之一。不提老子,是因為他比莊子老實點。

 

【外道】或謂“外於良知之求就是外道”,這個定義沒錯但不確,佛道可以說他們所求之佛性道心既是儒家之良知。準確的定義是:異乎四端之心就是異端,外於孔孟之道就是外道。即使有一定心性覺悟和內養功夫如佛道兩家,即使植根於人本主義哲學的政治如自由主義,對於仁宅義路禮門民本的儒家來說,也是外道。

 

【明道】求道求個什麼?明道明個什麼?明道者有何特徵、能力和表現?如果一個人缺乏人道常識和明辨功夫,不辨是非正邪善惡華夷人禽等等,當仁而讓,見義不為,對人世間種種罪惡視而不見,卻自以為明道,吾不信也。明道者不妨大智如愚,但不能時時事事皆愚,不能比正常人、自由人更愚。更有甚者,以其道粉飾現實襄助特權,為極權主義添磚加瓦。此不僅不是明道弘道,而是明目張胆地悖道敗道!

 

【明道】明道者必有相應的明辨功夫,必有四明:知人之明,知事之明,知理之明,自知之明。一個人是否明道,以此標準衡量之,基本無誤。注意,不明道不一定沒有四明。蓋四明是良知的作用,世人只要良知不滅,多多少少都有四明,只是明度有限,不如明道者之通明、大明耳。

 

【明辨】常有人將判斷力分為四種:事實判斷、是非判斷、價值判斷和道德判斷。儒眼相看,完全可以簡化為兩種,即事實判斷和道德判斷。是非判斷、價值判斷都可以納入道德判斷的範疇,思想是非、價值優劣、道德善惡都是道德判斷。道德概念常被世俗作狹隘化理解,茲特將道德判斷稱為良知判斷。良知知是知非,知優知劣,知善知惡。明明德致良知,自然具有明辨功夫,自能正確分辨是非、優劣、義利、華夷、正邪、善惡、人禽之別。缺乏明辨功夫,就是良知不明。

 

【聖賢】聖賢有中道和非中道之別。儒家聖賢是中道聖賢,其它學派宗派的聖人則非中道。陸九淵集說:“東海有聖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西海有聖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雲。把西海改為西方,此言照樣成立。西方聖賢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神本主義聖賢,如耶教創始人耶穌和耶經中提到的十位聖人聖女;一種是人本主義和自由主義聖賢,華盛頓集團可稱為自由主義聖賢集團,洛克、孟德斯鳩、伏爾泰、亞當斯密、康德、哈耶克等等諸多偉大的西方學者,不愧為自由主義聖賢。中西聖賢主要區別在思想言行。前者不偏不倚,大中至正,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後者正而不中,既各有可觀,值得贊肯和學習,又各有問題和疏漏。吾儒對中道聖賢是敬畏讚美崇拜,對西方聖賢敬愛讚美但不崇拜。

 

【聖賢】中方聖賢未必中道。儒眼相看,佛教高僧、道家大德都屬於外道聖賢,前者是佛本主義聖賢,後者道本主義聖賢。儒家同樣以道為本,但對天道的認證與道家大同大異。儒家的天道,必須也必然乾健不息落實為政治民本和世界人本。這是道家無能為力的。佛教無力類似。論天性健動、自強不息、當仁不讓之特徵,論人生進取、社會關懷、良制追求之強烈,儒家獨擅勝場。這就是中華精神民族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中華文明新新不已的精神保障。佛道兩家順儒則吉,輔儒則昌,無儒則衰,誣儒反儒凌駕於儒則大不祥。

 

【開蒙】常有人將儒佛道相提並論,認為儒佛道都有自由精神,都能通往自由。這個觀點只知三家之同,不知三家之別。在自由方面,佛道兩家各有內在自由即精神自由,但不關心外在自由即政治自由。它們的自由精神無法貫徹落實到政治和制度中去。

【答客】東野群友問:“立於儒,逃於道,遁於佛。李澤厚的論述,不知道有沒有老兄之高明否?”東海曰:此言三不知,既不知道,又不知佛,更不知儒。真正立定於儒,自然仁宅義路,焉能逃道遁佛,朝三暮四。佛道也不是供人逃遁的。三家各有安心立命的基點,各有道德方向、功夫進路和終極追求。可以相互啟發,不能雜在一起,混為一談。2023-3-26

 

【答客】從容廳友言:“真理唯一,通往真理的道路是多。不被言說論定套住,方為中道。”東海曰:此言有大弊。真理可分為道德真理、政治真理、科學真理等等。儒佛道都通往道德真理,但唯有儒家才是中道,才能抓住真理全體,獲得內聖外王之大用。佛道兩家只能抓住真理的部分,體不全故用不大,體不大故用不全,不足於人道之用,不足以建設人倫和王道之美。修習佛道兩家,縱能成佛成仙,不能成聖成王。

【儒眼】儒佛道耶伊都是有神論。不同在於,耶伊以神為本,是神本論;儒佛道以道為本,是道本論。儒佛道三家不同在於對道體認知有異,三家認知的道體各有特色:佛教主空寂,道家主虛靜,儒家主乾健。注意,儒家並非不明道體之空寂虛靜,而是以乾健為主。寂靜為陰柔,為坤元即地道的性徵;乾健為陽剛,為乾元即天道的性徵。儒家之道,乾坤並建而以乾元為主,陰陽剛柔合一而以陽剛為主。

 

【儒眼】苦難既很容易讓人墮落,又有助於促人上升。不在苦難中墮落,就在苦難中上升。是墮落還是上升,取決於每一個人自己。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將大任改為大道,此言同樣成立。天降大道,就是讓人明明德、得大道。吾嘗言挺感謝馬幫,就是在這個意義上說的。如果沒有馬幫,很可能就沒有東海和仁本主義體系。仁本主義就是最大的道。論苦人心志、勞人筋骨、餓人體膚、空乏身行、拂亂所為的能力,還有比馬幫更大的嗎?這方面馬幫最有資格代表上天,給予有志之士最嚴峻的磨礪、鍛煉和考驗。化苦難為營養,化逆緣為順緣,這是儒佛道三家共有的本領,吾儒本領最高。

 

【儒眼】現中國有中華、馬家和西方三種話語體系並存。儒家和佛道都屬於中華,耶教和自由主義都是西方。三種話語體系各有不同的名相、理念、原則、意識形態和思想環境,對於同樣的名相,也有不同的理解。故相互之間交流溝通各有障礙。在馬家或西方話語中薰陶已久者,欲正確理解、掌握儒家思想,幾乎是不可能的。子貢說:“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欲見儒家之美富,就必須進入儒家的體系,並在具體語境中準確把握種種名相。

 

【圈子】現中國是圈子社會,不同領域、行業、事業、志趣愛好各有圈子。思想文化也一樣,儒佛道耶,諸子百家,各有各的圈子。不同圈子往往相互隔膜,不易了解。例如,對於儒家,儒門內容易高估影響,圈子外大多低估或無視。有自由名家、東海故人認為儒家已油盡燈枯,不知一陽來復的儒家,雖然勢力單薄,卻是生機勃勃,呈加速度上升趨勢。2024/4/7餘東海集於青秀山下獨樂齋首發於儒家網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3: 民主的終局是馬斯克做主,是任正非做主
2023: 馬悲鳴:四大文明古國的一支獨剩
2022: 沒有毛澤東,中國這次真的危險了
2022: 評南來客的濫調,二:
2021: 日本人體現出了自私自利,把大量核污水
2021: 日本未能征服支那,“中華民族”錯過增
2020: 中共求表揚,卻直接被打臉,砰砰地
2020: 愛黨左左,智商都很愁人
2019: 馬裂共產的起源!!!!
2019: 中央霹靂上手段劉鶴要美方遣返路德Sa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