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红树林
万维读者网 > 五 味 斋 > 帖子
露骨的文化谄媚--看影片《巴尔扎克和小裁缝》
送交者: 湘君 2006年06月13日09:29:45 于 [五 味 斋] 发送悄悄话

七十年代,两个城里知青--罗明和马剑鸣到四川某山区插队,故事便从这里开始。
影片的第一个包袱是关于小提琴的,马剑鸣的小提琴被愚昧的生产队长认定是个洋玩
具,要付之一炬,罗明急忙阻止,让马剑鸣拉一曲来听听。这时,马剑鸣拉的完全可
以是《梁祝》或者别的什么中国音乐,可是不,马剑鸣偏偏要给山民们演奏莫扎特的
奏鸣曲,而且还要让山民们听得如痴如醉,原因无他,因为莫扎特是欧洲人,代表的
是西方文化。于是,莫扎特的古典音乐在荒诞的中国背景下,变成了“莫扎特想念毛
主席”。

接下来,两位知青去偷书,他们偷的书很明确--外国小说,甚至对鲁迅也不屑一顾。
他们最有兴趣的是些什么外国小说呢?让我们看看他们读的那些书名,《贝姨》,
《高老头》,《红与黑》,《包法例夫人》,《基督山伯爵》等等,一水儿的法国
小说。在七十年代的中国山村,三个中国青年如饥似渴地捧读法国小说,在法国观众
看来,还有什么能比这个更加高扬法国文化优越感和文化自豪感的事呢?

不急,还有呢。罗明和马剑鸣常常受命去看电影,回来后给山民们讲电影故事,两人
便在故事中大量加入法国小说情节。有一次,也带小裁缝去看电影,大概谁也不会想
到,生平第一次看电影的小裁缝表现出来的并不是兴奋与激动,说出的话竟然是,这
看电影还不如听他们讲故事有意思,呵呵。若是了解中国当代政治文化的人,也许会
认为那是因为文革电影假大空,不吸引人,但对于不了解当代中国的外国人来说,原
因似乎只有一个:他们三人看的是一部中国电影。影片的玄机正在于此,刻意让不了
解中国的外国人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一个第一次看电影的中国山村女青年看来,中国
电影甚至比不上法国故事。文化之优劣,在此高下立判。

于是,在阿尔巴尼亚之类的幌子下,在荒诞的中国山村背景下,伟大的巴尔扎克们便
在罗明们的主持下大行其道。罗明甚至带领山民们集体齐声高呼:“巴尔扎克!巴尔
扎克!”听起来是不是很象基督教殿堂里的“哈里路亚”?

除次之外,法国文化潜移默化作用之大,竟然可以使年逾古稀的老裁缝不知不觉地在
缝制山民的衣服时加入法式风格。这也许是法国文学研究的重大突破,《基督山伯爵》
兼有服装设计和缝纫指南的功能。

影片还有一段硬塞进去的与故事发展没有多大关系的马剑鸣采风的情节,让人唱了一
段谜语山歌。整部影片,涉及到中国文化的地方有三处,第一处是前面提到的让人不
知所云的中国电影,第二处是马剑鸣读给小裁缝的曾经被认为是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
的鲁迅的一段文字(外国观众当然不会懂得,而且也为小裁缝所不喜,她喜欢的是巴
尔扎克)。第三处就是这谜语山歌了,由于前两处一带而过,有意无意之间,这谜语
山歌就成为整部影片中唯一还有点实际内容的中国文化的代表了。这谜语山歌粗野,
鄙俚,而谜底还需耳语才能转达,足见中国文化之不上台面,与雍容华贵的莫扎特为
代表西方文化简直有霄壤之别,不可同日而语啊。

也许,一部电影而已,应该看过,笑笑,就算了。只是这电影中的文化谄媚实在过于
露骨,让人没法看得过去。相比之下,还是《卧虎藏龙》比较好,同样是拍给外国人
看的电影,却不会为了取悦他人,拿自己的同胞开涮,竭力糟践自己。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5: 问题多:身贫智不贫
2005: 法律咨询:这记者的行为犯法吗?
2004: 改变我人生航向的女人
2004: 读书少年时
2003: 巴黎——雨,七个半小时
2003: 不好色的男人不可爱
2002: ZT:台湾流行歌曲30年概览(一)
2002: ZT:台湾流行歌曲30年概览(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