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客观唯心主义遇到主观唯心主义:逻辑,认知和不存在性 |
送交者: 真是好玩 2010年12月19日18:42:59 于 [五 味 斋] 发送悄悄话 |
这是对当初孟,灯二位同学讨论的一点感想。起因是孟同学在阐述逻辑时,引用了据说是古代一位希腊哲学家和一位印度高僧的对话。而且还据说这次对话,是东、西方文明在古 希腊哲学家:你见过佛陀吗? 印度高僧:你见过恒河吗? 我不知道这位希腊哲学家是谁。要是只笼统说是西方的哲学家的话,我看他很像是十八世纪从英国来的伯克利先生,呵呵,就是我们常说的贝克莱主教啦,他的名字就是Berkeley。 当年本人刚学哲学的时候,想到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既然同属唯心主义一家,彼此间的沟通应该不成问题。没想到相互捏起架来,居然也不遑多让。当年,还听说,没有在哲学上受过系统教育的人,一般都相信唯物主义,或者说思想中唯物主义成分比较多。这给我的印象却是,信奉唯心主义的,应该都比较牛。果然,这东西方文明第一次交锋,居然双方都派唯心主义者打首发,可见唯心主义的理论,还真是深不可测啊。 看人家说话嘛,当然不能光在人家遣词造句上打转。虽然本人还特别喜欢从人家词句中抓住一些好玩的地方,调侃一下。想到这里,使我记起了若干年前和一位高人的对话。呵呵,当时我不知道他是高人啊。我们说起食堂的面食,他说都很好吃,举了若干种,其中包括枣饼。我反驳道: 包子,糖三角都好吃, 话一说完,即感不妙,因为他完全可以反驳: 包子不就是一坨面夹点肉,糖三角就是一坨面夹点糖吗? 那我这逻辑,可就惨了。不料他略一沉吟,然后问我,你是不是说,枣饼里面,面的味道没有改变?我当即称是。事实上,这也正是我应该表达的观点。事到今天我还感叹,高人就是高人,果然看事,要远一着。 呵呵,扯远了。让我们看看,这里哲学家和高僧在说些什么。第一段对话比较简单。应该只有两种可能: A。如果你和你父亲都没有见过佛陀,佛陀便不存在。 A明显不应该是这位哲学家的意思。人家哲学家,不至于说话如此荒谬。如果他只说,“如果你没有见过佛陀,佛陀便不存在”,可能性还大一些,不应该莫名其妙地又把他老爸扯进来。所以应该是用“你父亲”代表一切其他的人。如果哲学家的大前提是“存在就是被感知”的话,那么他的推理,从逻辑上是没有毛病的。他推理的问题,是大前提是否为真。而这一点,是关于这种思想体系是否合理的问题,不是逻辑问题。 那么,这位高僧的意思又是什么呢?就我能够想到的,应该是下面三种可能: I。 如果你和你父亲都没有见过恒河,恒河便不存在。 I是对A的直接反驳。如果A是哲学家真正的意思,当然高僧全胜。但是胜得不大高级。因为哲学家的意思,应该是B而不是A。所以对高僧的反驳,我们应该从II和III来考虑。从经验主义哲学来看,II还是有些道理的。就是说,如果你们那里的人都没有见过恒河,恒河对你们那里的人来说便不存在了。(如果两方一直处于隔离状态,恒河的存在与否,对西方没有任何影响,所以西方人认为它不存在,不会产生任何后果。唯心主义了啊。)但事实上恒河却是存在的。但是这只是部分地反驳了B。因为B可以,而且应该解释为对所有人。而III呢,前提是假的。世界上确实没有人见过佛陀,但是确实有人见过恒河。所以III对B,也不能构成有力的反驳。 (待续)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09: | 多了?少了?还是够了? | |
2009: | 炸糕:糯米洗净,入电饭煲, | |
2008: | 请教!先谢! | |
2008: | 太快太茫然了,今天是哥哥上班的最后一 | |
2007: | 陌路北京行: 5)八月十五十七圆 | |
2007: | 林彪问题研究主线《三》《四》 | |
2006: | 《“收获”王朔与孙甘露对话》连载 15- | |
2006: | 从牛P想起的 | |
2005: | Turn on (小说) | |
2005: | 骂完主流经济学家后怎么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