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红树林
万维读者网 > 五 味 斋 > 帖子
暖冬,润四月,以及阴历和阳历的优劣。
送交者: 陆小民 2012年12月03日15:29:59 于 [五 味 斋] 发送悄悄话

今天是2012年十二月三号,我所在的美国中西部的最高气温是60F,最低是50F,和春天一样。我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已经到了冬天,但是气温却还像春天一样。不禁查了查日历的阴历,原来上面的阴历才是十月份,离寒冷的冬季还差得远呢(今天是阴历的十月二十,下周四才是阴历十一月),怪不得现在不冷?

 

今年为什么阴历,阳历相差这么多?因为今年是润四月,就是有两个四月。顾名思义,四月是早春,有两个早春的年份春天一定长。我想请各位回忆一下今年的春天是否比较长?都到六月份了,天气一点也不热?由于今年春天长,果树的授粉好,家家的果树都长满了果子。

 

所以,从今年的闰四月看阴历对气候的判断是比阳历准确的。当然,不能仅仅有一个年头就做出全面的判断,但是我还有例子。我到美国22年,中间经历了两次润八月,一次润四月。润四月已经证实了阴历的准确,我再说润八月。

 

两次的润八月在美国我这个地区夏季都非常长,而且温度高,在美国人们称之为"Indian Summer", 或者也可以说秋老虎吧!两次的润八月都非常准确,神吧!八月是夏季最热的两个月中的一个,一个是七月,一个是八月。由于有两个八月,所以等于最热的时间延长了一个月,成了三个月,当然有“Indian summer”了。

 

中国使用阳历,或者说公历可能是在大清末年或者民国初年?以前中国人抑制使用阴历,或者叫农历。大家知道,公历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来制定的历法。而阴历是以月亮绕地球旋转制定出来的,起个名叫私转吧,两者略有不同。

 

据说康熙年间,外来的公历和本土的阴历之间有过一次正式的比赛,是由康熙皇帝亲自做裁判的。比赛结果,阴历没有能够算出一次日食,而公历却准确的预测出来。结果公历大胜,并因此朝廷不知有多少人丢官,甚至一些人掉脑袋,因为很多官员卷入了这场阴阳历的争执,就好像现在五位上关于房贷到底是简单利息还是符合利息的争论一样。

从此,公历也就是阳历作为胜利者开始正式进入中国。

 

不过,阳历尽管胜利了,中国人也开始使用阳历作为官方历书,阴历却仍在中国普遍使用,尤其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农民们要耕作,主要依赖的还是阴历的“节气”,而不是政府使用的公历。原因无他,虽然公历计算日食,月食准确,而且一年365天也丝毫不差,但是,对于农业生产却没有大帮助。我由于大学毕业后呗发配到农村地区,一待就是八年,其间观察农民如何根据农历耕种,所以对阴历阳历的准确性很感兴趣。

 

我的结论是:对于一年间的天数,日食,月食的发生准确性,公历是准确的,这个毫无疑问。但是,在一年中的不同月份和天的温度高低,节气的预测,冷天还是热天的长短,阴历绝对领先。西方人至考虑到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关系,没有考虑到月球对地球的影响非常大。他们只考虑到月球阴历可以引起潮汐的变化,没有考虑到月球对地球的温度的影响同样非常大。

 

回想今年春天,美国和加拿大的气象人员根据冬蜇地老鼠出洞的时间推测开春的时间后,天气仍然很冷,完全没有春天的迹象。我根据他们的报告把大丽花的花种种下去,结果全被冻死,不得不五月下旬补种。就是一个很简单的例子。

 

我的结论,中国人的老祖宗还是很聪明的,发明创造了很多好东西(当然,也有很多不好的东西),而我们现代的中国人却把老祖宗的东西当作垃圾,完全相信西方人的那一套。这是非常愚蠢的。西方人有他们的长处,但是中国人也有自己的优势。我们的任务是找出个子的优缺,把西方人的好东西融入我们的文化,科学中,而不是简单的拿来西方的一套,与此同时把自己的东西完全丢掉。

 

我反对全盘西化,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完全西化是不可能的。

 

真正的有智慧的中国人不仅能学会西方的一套东东,而且会结合到我们自己的文化遗产,创造出来源于西方,但高于西方的新的中国文化。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1: 假右派应该好好看这个视频,否则总是那
2011: 铁狮子: 蹭拍798(组图)
2010: 谁是最可爱的人?
2010: 小梦感情上受过伤。。。。
2009: picasaweb居然也被大陆政府和谐了。
2009: 法律问题:拆迁的总在说自己是合法拆迁
2008: 生非过:繁体字
2008: 今天准备教学材料时碰到的一道题
2007: 柞里子:感恩节纪游 (4)
2007: 从嫦娥奔月想起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