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紅樹林
萬維讀者網 > 五 味 齋 > 帖子
暖冬,潤四月,以及陰曆和陽曆的優劣。
送交者: 陸小民 2012年12月03日15:29:59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今天是2012年十二月三號,我所在的美國中西部的最高氣溫是60F,最低是50F,和春天一樣。我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已經到了冬天,但是氣溫卻還像春天一樣。不禁查了查日曆的陰曆,原來上面的陰曆才是十月份,離寒冷的冬季還差得遠呢(今天是陰曆的十月二十,下周四才是陰曆十一月),怪不得現在不冷?

 

今年為什麼陰曆,陽曆相差這麼多?因為今年是潤四月,就是有兩個四月。顧名思義,四月是早春,有兩個早春的年份春天一定長。我想請各位回憶一下今年的春天是否比較長?都到六月份了,天氣一點也不熱?由於今年春天長,果樹的授粉好,家家的果樹都長滿了果子。

 

所以,從今年的閏四月看陰曆對氣候的判斷是比陽曆準確的。當然,不能僅僅有一個年頭就做出全面的判斷,但是我還有例子。我到美國22年,中間經歷了兩次潤八月,一次潤四月。潤四月已經證實了陰曆的準確,我再說潤八月。

 

兩次的潤八月在美國我這個地區夏季都非常長,而且溫度高,在美國人們稱之為"Indian Summer", 或者也可以說秋老虎吧!兩次的潤八月都非常準確,神吧!八月是夏季最熱的兩個月中的一個,一個是七月,一個是八月。由於有兩個八月,所以等於最熱的時間延長了一個月,成了三個月,當然有“Indian summer”了。

 

中國使用陽曆,或者說公曆可能是在大清末年或者民國初年?以前中國人抑制使用陰曆,或者叫農曆。大家知道,公曆是以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來制定的曆法。而陰曆是以月亮繞地球旋轉制定出來的,起個名叫私轉吧,兩者略有不同。

 

據說康熙年間,外來的公曆和本土的陰曆之間有過一次正式的比賽,是由康熙皇帝親自做裁判的。比賽結果,陰曆沒有能夠算出一次日食,而公曆卻準確的預測出來。結果公曆大勝,並因此朝廷不知有多少人丟官,甚至一些人掉腦袋,因為很多官員捲入了這場陰陽曆的爭執,就好像現在五位上關於房貸到底是簡單利息還是符合利息的爭論一樣。

從此,公曆也就是陽曆作為勝利者開始正式進入中國。

 

不過,陽曆儘管勝利了,中國人也開始使用陽曆作為官方曆書,陰曆卻仍在中國普遍使用,尤其在廣大的農村地區。農民們要耕作,主要依賴的還是陰曆的“節氣”,而不是政府使用的公曆。原因無他,雖然公曆計算日食,月食準確,而且一年365天也絲毫不差,但是,對於農業生產卻沒有大幫助。我由於大學畢業後唄發配到農村地區,一待就是八年,其間觀察農民如何根據農曆耕種,所以對陰曆陽曆的準確性很感興趣。

 

我的結論是:對於一年間的天數,日食,月食的發生準確性,公曆是準確的,這個毫無疑問。但是,在一年中的不同月份和天的溫度高低,節氣的預測,冷天還是熱天的長短,陰曆絕對領先。西方人至考慮到地球和太陽之間的關係,沒有考慮到月球對地球的影響非常大。他們只考慮到月球陰曆可以引起潮汐的變化,沒有考慮到月球對地球的溫度的影響同樣非常大。

 

回想今年春天,美國和加拿大的氣象人員根據冬蜇地老鼠出洞的時間推測開春的時間後,天氣仍然很冷,完全沒有春天的跡象。我根據他們的報告把大麗花的花種種下去,結果全被凍死,不得不五月下旬補種。就是一個很簡單的例子。

 

我的結論,中國人的老祖宗還是很聰明的,發明創造了很多好東西(當然,也有很多不好的東西),而我們現代的中國人卻把老祖宗的東西當作垃圾,完全相信西方人的那一套。這是非常愚蠢的。西方人有他們的長處,但是中國人也有自己的優勢。我們的任務是找出個子的優缺,把西方人的好東西融入我們的文化,科學中,而不是簡單的拿來西方的一套,與此同時把自己的東西完全丟掉。

 

我反對全盤西化,因為它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完全西化是不可能的。

 

真正的有智慧的中國人不僅能學會西方的一套東東,而且會結合到我們自己的文化遺產,創造出來源於西方,但高於西方的新的中國文化。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1: 假右派應該好好看這個視頻,否則總是那
2011: 鐵獅子: 蹭拍798(組圖)
2010: 誰是最可愛的人?
2010: 小夢感情上受過傷。。。。
2009: picasaweb居然也被大陸政府和諧了。
2009: 法律問題:拆遷的總在說自己是合法拆遷
2008: 生非過:繁體字
2008: 今天準備教學材料時碰到的一道題
2007: 柞里子:感恩節紀游 (4)
2007: 從嫦娥奔月想起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