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紅樹林
萬維讀者網 > 五 味 齋 > 帖子
二零零四回國腐敗紀行
送交者: 逆水寒 2004年09月14日15:27:19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2004年八月初,攜兒子回國腐敗。特記腐敗流水賬如下。

由於去年的非典,今年夏天回國的人格外多,我四月份買八月份的機票,唯一不是那種貴得離譜的就是韓亞航空(Asiana)了,而且不是直飛漢城,還要先往南飛到洛杉磯,從洛杉磯再往西北飛到漢城,你說這份折騰勁兒!

星期六晚上出發,星期一凌晨五點才到漢城。最早一班飛北京的是十點,在空蕩蕩的大廳里游來盪去無所事事,直到早七點商店才開門,服務台也有人了。免稅店裡都是千篇一律的東西,只是煙酒都比美國機場的便宜。

誰告訴我說韓亞的空姐漂亮來着?我反正是沒發覺,難道是我運氣太差?。您自己瞧瞧,是願打還是願罰吧!

其實您別說,回程從漢城飛西雅圖的航班上,真有一位長得極漂亮的空姐,瞧瞧周圍,男人們個個都看得兩眼發直了,結果我就沒好意思端起照相機來照相,咱臉皮薄嘛。不過……那個是混血,臉型、眼窩是沒辦法整形的。

漢城的機場蠻漂亮的,也寬敞。唯一遺憾的一點是,候機室的牆上電源插銷不少,不過一律是亞洲式三眼的:兩個扁的電源孔成120度角,一個粗的地線孔。想給筆記本電腦充電,您或者自帶插座轉換器,或者去服務台借一個轉換器:用登機牌作抵押。

很短的飛行,10:50到北京機場,過安檢、入關,拿到行李後就是中午了。推着行李車走出行李大廳,門口是一道接機人組成的人牆。茫然望去的當兒,兒子已經撲到姑姑們的懷裡了。

深知我嘴饞毛病的三姐說:給媽打個電話告訴你到了,然後就跟我走吧,我家旁邊有個小店兒做烤串兒巨棒!先給你解解饞再說!一聽之下我的口水已經開始迅速滋潤我的口腔,於是不顧90度的高溫下穿的牛仔褲,直接殺奔機場宿舍區(姐夫在機場工作),二十分鐘後:

我和兒子已經在大吃特吃羊肉串及其它各種名目繁多我叫不出也無暇去探究名字的烤串了。

這是個家庭作坊式的小店,地道的烤串兒,粗糙的桌椅,轟隆作響的空調,店東熱情的招呼,冰涼的燕京啤酒,再加上一大盤的拉皮,一大盤花椒煮毛豆,呵呵,我期待了一年的腐敗假期開始啦!

晚上是二姐請客。因為母親年齡大了,所以就在住家附近的“郭林家常菜”。

手撕羊腿肉,菜相一般,不過巨香!

涼拌豆絲,吃完羊肉再吃這個,爽口!

清炒淡菜。

脆皮奶。和以前吃過的不一樣,這個脆皮奶是不用蘸汁的。

椒鹽蝦,這是非常家常的菜了。

松鼠桂魚。不知為什麼,這種澆汁的做法在美國的中餐館裡不多,所以每次回去我都要過這個癮。

鐵板牛柳。這套傢伙什兒真好看!

這個,奶油烤雜拌?怎麼連俄餐都上了?

乾鍋牛蛙。

郭林的菜都是非常家常的,沒什麼新奇,所以我就挑着照了幾張。不過大多數菜的味道不錯,所以生意也挺好,在北京有好幾家店。

兒子時差倒不過來了,從下午四點開始睡,怎麼也叫不起來了。吃到一半給家裡打電話,保姆說還睡得死死的呢。只好打包回家,結果他最喜歡的就是那個脆皮奶和金銀小饅頭,羊腿肉也沒少吃。

吃完了飯,抹抹嘴,姐姐開車把老娘送回家,我和一幫小傢伙們溜溜達達往回走。街邊的商店燈紅酒綠,飯館裡也都是高朋滿座。

對我來說,這是個新地方:母親在西城的舊房子住不得了,就等着拆遷啦,去年我在勁松給她買的這個二手房。雖然房子不新了,但是重新裝修過後還是很寬敞明亮的,關鍵是地點頭疼:母親年歲大了,總要有個人在身邊才好,於是挑來揀去,找到這個離二姐家隔兩個樓的地方。雖然價錢挺貴,但是真方便。

想當初我的畢業設計就是給北京市房管局做一套房地產管理系統,全中國第一家呢。當初一頭扎到勁松房管所八個月,所以按理說對勁松應該挺熟悉的,這回住到這裡兩個多星期才發現早已物是人非了——當初搞設計時,勁松南街還是一片莊稼地呢,現在已經是設施齊全的老居民區了。

母親養的波斯貓咪咪在去年搬家之前懷孕了,生下一隻和她一模一樣的小波斯貓乖乖,現在已經五個多月大了。真的奇怪咪咪是溜出去和誰約會的,男朋友一定也是波斯貓了。嗯,有眼力!現在變成了indoor cat,咪咪白多了,乖乖更是從來沒到外面去過。瞧這母子倆,動作都一個樣。

第二天,決定帶兒子去逛商場。以前買東西都是去復外的萬通或官園,現在住到東南,當然是去虹橋最近了。結果是,我打算買的東西什麼都沒有買。先去了虹橋的玩具市場,進去後我兒子比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樂多了。裡面一個一個的櫃檯,有很多在賣遊戲王的卡片,還有很多櫃檯賣任天堂掌上遊戲卡。賣卡的地方,都是幾大本三寸厚的相冊,裡面裝的是遊戲封面,一頁一頁地翻,看到中意的讓賣家找出來,他拿着他的Gameboy SP,一個一個地試看好不好玩。兩個小時就這麼過去了。要不是我拉他走,他還沒完呢。

SP竟然不接受220v的充電,於是在賣遊戲的櫃檯化15元買了一個變壓器。

等我進到虹橋市場,兒子說了,沒勁,累了,我要回家。嘿,用瓷瓶酸奶哄都沒用了。我說,噢,敢情你買完了你要的東西就要回家啊?他理直氣壯地說是啊,回家我好去玩遊戲啊。再說了,我還要試那個變壓器管不管用呢!

第三天,陰,比前兩天涼爽多了。難得在三伏天有這麼個天氣,於是三姐陪我帶兒子去北京動物園溜達溜達。

真喜歡北京的柳樹。俺們這疙瘩就難得見到柳樹。

難得天氣涼爽一下,連老虎也趕緊趁機補補覺。不對,不是老虎,那……那是母獅子啊!這個……母獅子打盹,我是不是應該……

熊山台階處,安了一塊牌子提醒遊人愛護動物,列明了我堂堂清華學子用硫酸潑熊的壯舉。還好牌子上的字都是中文,我自然樂得不給兒子翻譯,以免污染他的純潔心靈。

看完了獅子老虎熊,就去海洋館。路上忽然下起瓢潑大雨。對於西雅圖人,下雨當然是家常便飯,不過……這,這麼大的雨,反正跑進海洋館,我已經成了落湯雞了。還好三姐帶了把傘,不然我兒子非淋出感冒不可。

海洋館還是和幾年前去的時候差不多,沒什麼變化。感覺上是不值那100元的門票。發現唯一改進的地方是開了一個賣紀念品的地方。不過帶北京海洋館標記的紀念品並不多。聯想起在館外的商店裡看,也發現東西挺多,但是都是在虹橋、官園小商品市場裡都見得到的東西,竟然沒有什麼帶“北京動物園”標記的東西,不知道開商店的人是怎麼想的。

雨後的動物園,空氣更加清新。我印象中,鳴禽島很好玩的,有各種各樣的鳥,尤其是大大小小各種顏色的鸚鵡,在別的地方很難看到這麼多種。而且孔雀是放養的,就從你身邊蹣跚走過。

但是這回去,鸚鵡沒見到幾個,五六隻孔雀禿着尾巴,也被圈養在中央的大籠子裡。

外面,倒是有幾隻野雞在找食兒。

只有圍島的水,依然是那麼的綠。

次日,決定去復城門外的萬通買東西。為了吸取上次的經驗,這回我把光榮而艱巨的任務交給了二姐,讓她帶着我兒子去玩具櫃檯,大姐陪着我去買東西。三姐和三姐夫開車帶我們去,因為他們的女兒要結婚了,還有些婚禮上的小東西要從萬通買。我兒子光榮地被推舉為花童,為他的表姐開道撒花,所以三姐還要到對面的華聯去給我兒子挑禮服呢。

中午,就在萬通的五樓小吃城解決了。抱歉沒有照相,不過我記得吃了一碗滷煮火燒、一碗東北熬玉米大碴(chá)子粥,還有眾多亂七八糟的東西想不起來了。滷煮的味道還真挺不錯的。大碴子粥也是有年頭沒吃到了。

下午天兒熱,哪兒都不想去。給貓咪照相吧。

周五,哥哥出差回來了。他請我當然是老地方了:福華肥牛。還方便,走路的距離。

網上關於福華肥牛的點評:

還算實惠的一家肥牛火鍋店,牛是他們家自己養的,能保證質量”。“肉的味道不錯”,而且“調料比較全”,“調的很香”。開了很多店,“口味基本一致,不走樣”。每人一個小鍋, “乾淨衛生,吃着放心”。價格還成,肥牛一般買二送一。環境也還算可以,單間,牆上的圖還告訴你牛的各部位,一目了然,“吃得明白”。就是服務員少,服務不夠周到,偶爾還要等坐。開了很多店,口味基本一致,不像那個D來順,店開多了,味道就走樣了。在麥子店也有一家店,不過很奇怪,為什麼在東邊開了很多店,在西邊、北邊開的不多。

福華肥牛的涮鍋、蘸料、餐巾包(上面有牛的各部位名稱):“讓你吃個明白”嘛。

生牛肉片是福華肥牛的特色,一個凍出冰底的盤子,盛着一層上等牛肉片,和吃生魚片一樣,蘸着日本芥末和醬油吃。

這是貴的“上腦”還是一般的肥牛我可是分不出來了,反正我吃着都好吃。

牛脊髓,哈哈,這個,在北美的兄弟們恐怕就不敢碰了。只有在中國我敢吃。其實呢,也沒什麼滋味,遠不如一般的肥牛好吃,只不過是拿出吃河豚的勇氣嘗了一根。

這天趁出去逛商場的當兒,去了一趟牛街。在新浪的“吃在北京”論壇上,時常看到有網友說現在牛街的北京小吃怎麼地道。所以一直嚮往着去一趟。何況牛街咱熟啊,在清真寺對過咱還上過一年學呢。可是呢,北京的三伏天真不是鬧着玩兒的,在西雅圖呆慣了,真受不了那個熱。再加上等到了那兒,一看就傻了眼:熟什麼熟啊,哪兒都不認識了!頂着驕陽,就不想去扎小胡同逛了。乾脆,咱偷點懶兒去大排檔吧。

這不,美食城,什麼都有了。

超市一樓小吃櫃檯,各種清真小吃都有。旁邊還有點心專櫃呢,什麼稻香村、大順齋等一應俱全。

清真小吃:豆沙卷

樓上就是大排檔。瞅瞅有什麼好玩的。嗯,爆肚馮,聽說過嗎?

都說散丹好吃,可我還就喜歡這種一般的爆肚。

豆腐腦白,在這兒買了一碗麵茶吃。雖說勁松這裡現在住起來挺方便的,但是這種地道的北京小吃可是沒那麼方便尋摸。回來後,我還沒找到機會吃麵茶呢。

但是發現這裡賣的不那麼地道。也可能是下午了吧,小米麵粥一疙瘩一疙瘩的,明顯是時間過長了。不過話說回來,雖說不是飯點兒,現而今北京人也大多把麵茶當早點吃,可是這是個傳統的玩意兒,老北京講究“午夢初醒熱麵茶,乾薑麻醬總須加。”按老話說,麵茶就需下午喝才對勁嘛。還有哈,喝麵茶講究的是灑芝麻鹽,那是把芝麻炒熟碾碎同鹽拌好。這裡倒好,麻醬汁上撒點精鹽,再撒幾粒芝麻!這不是糟蹋傳統,砸自己的牌子嘛!

不過,我意外地發現了另外一樣好東西,令我覺得真地不虛此行。那就是我這個夏天想着要吃但是沒找到原料的——蕎麥扒糕!

這是小時候吃的東西。那時候,糧店裡有時候會賣蕎麥麵。當初的糧票有粗糧細糧之分,而蕎麥麵用粗糧票買,吃個新鮮,比玉米麵好下咽啊。這個是夏天的吃食,按鍋的大小蒸一個圓的厚餅,就像蒸玉米麵發糕一樣。晾涼後,切成厚片,像吃涼粉那樣,放黃瓜絲、咸胡蘿蔔絲,澆芝麻醬汁、蒜汁、醬油、醋、辣椒油,又當菜又當飯。不過不好消化,吃多了胃裡會不舒服。

小時候的東西深刻在心裡很難忘。這回又吃到了,味道還是那個味道,只不過糧票糧本什麼的都沒了,大興感慨:真是世事如白雲蒼狗啊。

肉夾饃。不是特喜歡,因為這回吃過兩次,都是用微波爐把饃一熱,弄得饃很疲軟,哪有新烤出來的好吃!

吃到門釘肉餅,我肚子是真的沒地方裝了。

羊雜湯吃了一口

還嘗了半個豆餡炸糕

奶酪!誰還記得?

奶酪的滋味還是蠻地道的。就是可惜用一次性塑料碗,沒有情調!

前幾天帶兒子坐公共汽車,下車後發現自家小區門前的街上就是“梅園”乳品店的勁松分店。網上聽說梅園乳品店的奶酪和以前東風市場小吃店的一般好吃,大喜。進去後一人來了一碗。果然沒有失望!盛奶酪的碗是敦敦實實的白瓷碗,看着就地道。有松子(原味)、杏仁、楊梅、咖啡等種類。一勺進嘴,奶香滿頰,腦子裡浮現的就是小時候老爺子帶我在東風市場小吃店的情景。可惜沒有奶油炸糕相伴。

我提意見說就是這個塑料一次性勺子太不地道了,依然懷念以前那種綠的或棕色的鐵勺子。售貨員大姐說沒辦法,那種勺子現在質量不好掉漆掉得厲害,改成不鏽鋼的,沒多久就都丟了。嘆息!

對沒吃過的筒子們解釋一下:奶酪號稱是“中國人自己的cheese”。奶酪、酪干是宮廷特色的奶製品小吃。奶酪的傳統做法是將加入米酒的鮮奶小碗放入松木桶內壁的板架上,一層層碼好,木桶中間放炭盆,桶上加蓋,烘烤後完成。少了酸奶的酸味,奶香更加濃郁。奶酪再經過炒制,即成酪干。

奶酪和酪干目前只有兩家賣:奶酪魏和梅園。梅園的奶製品品種較多,光奶酪就有無糖奶酪、蛋黃奶酪、雙皮奶酪、傳統奶酪等,還有方便您帶走的方便裝奶酪。奶酪魏在新東安市場內,梅園有十幾家連鎖網點:北海後門東、西便門、西四、和平里、前門、紅蓮、勁松、團結湖等。梅園除傳統奶酪外,其他奶製品也很多,瓷瓶酸奶、杏仁豆腐、燕麥雙皮奶、奶酪干、奶皮卷、奶餑餑、果味酸奶昔等。

我們去的這家勁松店很清靜,也非常乾淨,頗有些小資情調,不失為一個下午茶約會場所的不錯選擇。

兒子是第一次吃這個東西,第一口小心翼翼地,然後就甩開腮幫子,一點沒有小資情調地吃了個碗底朝天。第二天早晨在小區的早點攤,一邊吃煎餅果子就冰豆漿,一邊對我說:等吃完了這個果子,咱再去昨天那個店吃custard!

其實吃奶酪是有講究的,講究個“品”字。從網上摘錄一段:

奶酪又叫乳酪,是用牛奶製成的北京傳統風味小吃,它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清朝。

奶酪的價格不貴,只要三五元一碗,但是它的營養卻很豐富,而且製作的工藝也很複雜,對製作過程中的火候,動作要求極高,過去講究在奶酪里放核桃仁,葡萄乾,瓜子仁這三種果料,現在乳品店裡做的都是松仁奶酪,在青花的小碗裡,奶酪旦半凝固狀態,光滑細膩的酪膏上面綴着一兩枚小巧的松子,淡淡的乳香中還有一點點松子帶來的松香,奶酪要細品,千萬不可以像喝酸奶一樣用吸管"滋嘍滋嘍"地亂嘬,也別三口兩口匆忙吞咽,吃奶酪得用勺一點一點細細品味那種入口即化的滑潤香甜。吃完奶酪,還可以買點店裡自製的酪干帶給家人,這種用牛奶炒制的酪干也是北京傳統的高檔奶製品,營養豐富,酸甜適口,崇文門的梅園乳品店有時候還賣豆沙餡奶餑餑,奶卷,奶餑餑和奶卷可以用透明的塑料盒子帶回家,是送給老人最合適的點心。

其實,喝瓷瓶酸奶,我也寧願用勺子一勺一勺地品,覺得現在這種用吸管猛嘬的辦法特不文化。

挺着肚子走出牛街超市,外面刺眼的陽光伴着熱浪讓我猛冒了一身汗。站在街角,照了一張對面法源寺半拆的圍牆,決定還是打道回府算了。

次日,去東單看丈母娘,順手找了幾張東單的照片。

東單教育書店沒什麼變化,只不過除了課本和高考輔導書,也賣比較賺錢的音像作品了。

嗯,協和醫院的樓什麼時候建的?

記得“天津狗不理”是在地安門路口來着,是搬到這裡了,還是新開了一家?

狗不理對面,是建成後的“東方廣場”,這裡原來是東單菜市場。

東單路口

來東單,原本想中午試試名聲在外的日昌茶餐廳,據說這裡的煲仔菜特棒。結果因為有個親戚在,所以不好意思去那種地方,就在街上找了個看上去裝潢還不錯的地方請客。裝潢不錯,菜一般,水煮魚尤其差,不過總算有兩個菜相當不錯可圈可點的:

孜然炒肉串

醪糟玉子豆腐。玉子豆腐厚片掛漿炸過後放在醪糟里一燴,非常好吃。

這天,決定去官園買東西。我這回發現地鐵真是個好東西。北京的交通堵塞,對於我這種來自美國交通堵塞最嚴重城市之一西雅圖的人來說都發憷。那是無處不堵、除了半夜無時不堵啊。但是如果你去的地方能連上地鐵那就好辦了。三元一張票,不擠,保證準時。所以我去官園,就是出門打輛車十元錢到建國門地鐵站(其實家門口就是二環路上的汽車站,只不過離地鐵站遠點,我又懶)然後坐地鐵,多快好省。不然從東南角去西北角地面上走,照着一個多小時堵吧,打的怎麼也要四十。

從地鐵口上來就是官園市場。和在阜城門的萬通一樣,非常方便。

買完東西後,我琢磨着,這裡離護國寺也不遠了啊,得,還是去那兒過過正宗北京小吃的癮吧。

麵茶!麵茶!唉,還有什麼說的,可着全北京城,只有這兒的麵茶最是正宗了。隆福寺?沒戲,喝麵茶還是要在西城。我連喝了兩大碗,呵呵,不虛此行啊。

驢打滾、艾窩窩、豆沙卷

芝麻醬燒餅夾肉、焦圈

江米年糕

不好意思,吃完了之後,兒子說要方便。我實在想不出周圍有什麼乾淨的處所。前幾天在東單,我兒子已經來這麼一回了。找到一個胡同里的公廁小解,完事後踉蹌奔出,雙眼通紅,淚飛頓作傾盆雨,非關感慨,而是氨水化學反應。

所以這回我商量道:要不這樣吧,這裡離奶奶的舊家很近,二姑今天正在那裡收拾呢,雖然破,但是自家的廁所還是乾淨啊。於是,再一次回到了那個槐樹掩映下的胡同。

據說這裡明年就要拆了。儘管院裡的葡萄架早已經被自建房代替,這是我長大的地方。看,後面那兩棵棗樹依然碩果纍纍。在這條路上,我推過鐵圈,抽過“漢奸”,翻過空心翻,玩過捙包…………幾乎每個院子裡都住過我的小學同學。

發完了感慨,覺得下午天氣還挺涼爽,就決定去北海划船。

去北海很方便,出了門坐107三站就到北海後門了。

順岸邊往白塔走去,發現濠濮澗開了,就進去遛遛。

雲岫

出了濠濮澗,就是租船碼頭。我們租了一支電動遊船,兒子興高采烈地坐上了船長的位置,小船兒駛向湖心。

五龍亭

亭子裡有很多悠閒的遊人,早上還經常有人聚在一起齊唱一些老歌懷舊。

白塔

這,就是那首少先隊歌里唱的。“讓我們盪起雙槳,小船兒推開波浪,水面倒映着美麗的白塔,四周環繞着綠樹紅牆,小船兒輕輕,飄蕩在水中,迎面吹來涼爽的風……”

到了湖上看看,其實還真沒有多少人劃以前那種搖雙槳的小船了。風倒是很涼爽,一掃多日來的暑氣。柳絲拂面,水波依然,忽然想起以前讀《朱湘文集》時看到一段,詩人自敘作《棹歌》時的情景,當時就是在80年前的北海公園見到一位女郎獨自划船,有感而作:

《棹歌》

作者:朱湘

水心

仰身呀槳落水中,對長空;俯首呀雙槳如翼,鳥憑風。

頭上是天,水在兩邊,更無障礙當前。

白雲駛空,魚游水中,快樂呀與此正同。

岸側

仰身呀槳落水中,對長空;俯首呀雙槳如翼,鳥憑風。

樹有濃陰,葭葦青青,野花長滿水濱。

鳥啼葉中,鷗投葦叢,蜻蜓呀頭綠身紅。

風朝

仰身呀槳落水中,對長空;俯首呀雙槳如翼,鳥憑風。

白浪撲來,水霧拂腮,天邊布滿雲霾。

船晃的凶,快往前衝,小心呀翻進波中。

雨天

仰身呀槳落水中,對長空;俯身呀雙槳如翼,鳥憑風。

雨絲像簾,水渦像錢,一片白色的煙。

雨勢偶松,暫展朦朧,瞧見呀青的遠峰。

春波

仰身呀槳落水中,對長空;俯身呀雙槳如翼,鳥憑風。

鳥兒高歌,燕兒掠波,魚兒來往如梭。

白的雲峰,青的天空,黃金呀日色融融。

夏荷

仰身呀槳落水中,對長空;俯身呀雙槳如翼,鳥憑風。

荷花的香,繚繞船旁,輕風飄起衣裳。

菱藻重重,長在水中,雙槳呀欲舉無從。

秋月

仰身呀槳落水中,對長空;俯身呀雙槳和翼,鳥憑風。

月在上飄,船在下搖,何人遠處吹簫。

蘆荻叢中,吹過秋風,水蚓呀逗着寒蛩。

冬雪

仰身呀槳落水中,對長空;俯身呀雙槳如翼,鳥憑風。

雪花輕飛,飛滿山隈,飛上樹枝上垂。

到了水中,它卻消溶,綠波呀載過漁翁。

現在划槳的女郎依然有,只不過有男士坐在身後兩人貼在一起一同劃。呵呵,甜蜜當然甜蜜,但是缺了那種詩的意境。

劃了一小時的船,上了岸。迤邐走上瓊島的環島路。晚飯的時間尚早,仿膳里的女服務員們才剛開始換上清宮樣式的工作服。於是在門口買了一盒仿膳特製的小點心,有栗子面小窩頭、豌豆黃、芸豆糕等。

吃飽了,繼續欣賞着歲月的痕跡,溜達出了北海前門。

卻說這天,三姐的准女婿說還沒和初次見面的小舅好好喝喝酒呢,三姐讓我點地方。我說,我最喜歡的就是川菜,川菜能有什麼像樣的地方呢?北京飯店一樓我是不去了,以前辦公室租住北京飯店時沒少吃。外面,我只聽說官園的巴國布衣還行。三姐說那哪兒成啊,豈不是太便宜了那小子!這麼漂亮一姑娘養大我容易麼我。我說,呵呵,那好辦,咱就吃日餐吧。實在不行咱吃之前先喊一遍“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於是,那晚我們殺奔東北角國展附近的“北島日本料理”。

北京的日本料理餐館現在有二百多家了,競爭也是蠻激烈的。這家當然做的是國展客人的生意。大廳里樹着個牌子,寫着國展賓館提供鐘點房,每小時60元。呵呵,各位將來有需要的可以記住了。

大廳里是迴轉壽司吧,榻榻米包間是拐到裡面。房間是改良式榻榻米,桌下開個洞的這樣就不必盤腿坐着了。

看了看菜單,一行七人,所以決定還是按人頭算好了,每人158元,啤酒、清酒、汽水包括在內,菜單上的菜隨便點。

席間三姐說起來,三年前我兒子回國時說過,這些表姐里這個姐姐最好看,將來我要和她結婚。准女婿聽罷,一拍桌子:嘿嘿,兄弟,你晚了一步啦!還是好好準備給我們作花童吧。來,今兒咱先提前犒勞犒勞你,想吃什麼隨便點!

偏偏我那兒子點了個最最……便宜的:California rolls!

熏制秋刀魚。

我記得88年我第一次吃日餐,是去西安出差,住在那個什麼飯店?金花吧?頂樓是日式餐廳。和同事去試試。按中餐的路子,來條魚是大菜了。結果端上來一個長長的盤子,裡面就是一條筷子一樣的秋刀魚。我和同事大眼瞪小眼,噗哧一下樂了。還好一人要了一大碗天賦羅烏冬麵,算是把肚子填飽了。

燒鰻魚,這個肯定是沒得說。我們七個人,吃了五盤。

壽司。

精緻的泡菜。

魚生船。

有個以前在美國的日餐館沒吃過的東西:冷烏冬麵。還挺清口的。

榻榻米包間外面的過道。

回到家,我對兒子說,花童怎麼走路你知道嗎?看沒看過Father of Bride那個電影?只有兩天了,還沒練習過呢吧?於是晚上回家練習走路。

乖乖說:嘁,怎麼還有這麼走路的?!貓步!懂嗎?

別練啦,走來走去的,我都暈菜了!

這天,一家在西雅圖的朋友回國,從上海來北京玩兒,想嘗正宗的老北京風味。我記得網上說的,最正宗的就數地壇東門外的“壇根院食坊”了,人力洋車拉進門,吃的喝的、雜耍曲藝樣樣全。好嘞,就是它了。

結果我們大隊人馬殺到那兒,才發現情報過時了!東門外建成街心花園。打電話一問,搬到府右街經營川菜去了。地壇那地方,除了金碧輝煌味道一般的金鼎軒也沒啥有特色的餐館啊。靈機一動,奔赴前幾天剛吃過的貴州大廈。狗肉,總是新鮮玩意兒了吧?貴州大廈的花江狗肉絕對是頭份,就好像要吃最正宗的川菜還是要去四川駐京辦一樣。

運氣不錯,雖然沒提前訂位,竟然剛騰出一個包間來。

進屋先跟服務員耳語:別說是狗肉,就光說“肉”就行了,免得小孩子們不干。服務員笑着點頭答應,看來我也不是第一個提出這種要求的。這盤是一斤半狗肉,分量不錯,肉也挺好,肥的不多。

貴州地方菜:拌折耳根

炒貴州臘肉

桔香糯米藕

溜魚片

黔式糖醋魚。這個菜好,雖叫糖醋,糖醋味道不大,咸辣鮮味占主導。我喜歡。

一頓飯下來,滿滿一桌,九個人吃得腦滿腸肥,包括酒水,還不到400。

第二天,準備次日的婚禮,才發現兒子還沒有黑襪子。去旁邊的超市買,看我發現了啥:

果子麵包!真和以前的一個味道呢!還有那種黃黃的維生素麵包。

小時候去“春遊”,帶上這麼一個麵包,要比帶家裡自己做的糖餅、糖三角的同學神氣好多呢!

兒子又吵着去划船。當然不用去北海了:龍潭湖離我家走路不到十分鐘。

我還留着一張龍潭湖的門票作書籤呢,背面有簡介:

龍潭公園位於北京城東南隅,建於1952年。總面積49.2公頃,水面面積19.47公頃。因與龍鬚溝形成首尾之勢,故取名龍潭湖。

解放前,這裡是京城的荒蕪地帶。新中國建立後,先後進行了幾次大規模整修建設,構建亭台樓閣,砌築台階湖岸,栽植楊柳桑槐,建成龍潭、龍字石林、龍門、龍吟閣、萬柳堂、蓮塘花嶼和中心島等景區。

園內風景秀麗,景物宜人,龍橋、龍亭、龍門依山伴水,龍柏、龍棗、龍槐風格迴,是一座融北方古典建築與現代造園藝術為一體,突出中華民族“龍”文化為主體的新興城市園林。

這倒不是吹牛,划船的當兒,至少見到三、四對新人在宜人的風景下拍結婚照。

晚上,一好哥們兒請我去沸騰魚鄉吃水煮魚。原來沸騰魚鄉推出了新式的水煮魚,號稱是“第二代”。

新式沸騰水煮魚——就是花椒辣椒全部用新鮮的,青的!圖中左面是青花椒,右面是剁碎的青辣椒。

真好吃,我嘗了第一口就愛上她了,不,我是說,愛上它了。辣中有股清香,尤其是花椒的又麻又清香的味道,是以前從沒有嘗過的。

過癮啊!

次日,就是外甥女的婚禮了。是在航空俱樂部租了兩個別墅辦的。

我覺得這個婚禮的創意極好,六十對新人的婚照彩旗從街上把客人一路引到別墅。

儀式是在別墅後面的草坪上舉行。這是充氣之前的大棚,遠處是一個小湖。新郎說,原本想在湖上搭一座木橋,新娘從湖上踏着裊裊的雲霧走來。不過婚禮公司說天氣太熱,乾冰生霧的效果恐怕不大好,才作罷。

別墅的正對大棚的牆上綴滿了玫瑰,一共九千九百九十九朵!

婚禮前台。

婚禮蛋糕。

由於婚禮格式新穎,旅遊衛視的婚禮專題節目還進行了現場採訪,前幾天播出了。

當天晚上,親戚就住在旁邊一所別墅。我們打了一晚上麻將,我輸了一百多。不過晚上餓了的時候用婚禮蛋糕做夜宵,發現那蛋糕還真是蠻好吃的,雖然兩千塊錢依然是太貴的一個蛋糕。

第二天早上去俱樂部的餐廳吃早餐,除了常見的綠豆粥、小米粥、包子油餅茶葉蛋,發現了一種很好看的花卷:

原來是“醬豆腐花卷”,按南方叫法,“紅腐乳花卷”,呵呵,好玩兒吧?

有一天,我帶兒子去了龍潭湖旁邊的北京遊樂園。但是覺得裡面的東西不是很好玩。適合五、六歲的孩子玩得比較多;大一點孩子玩的只有那麼寥寥幾個,每個隊照着一小時排。

倒是恐龍島上面的恐龍造型比較逼真。

看上去是不是像真的一樣?

婚禮後的第三天,按北京的習俗,是新娘子回門,就是回娘家。為了趕熱鬧,就都回到我媽媽家了。

新郎倌一下車,我兒子在姑姑們的教唆下先跑出去大聲地叫了一聲“姐夫”,然後捧着個鼓鼓的紅包美滋滋地回來了。

中午,又是在離家不遠的一個餐館吃飯:

這個菜叫什麼來着?晾白肉?架子白肉?想不起來了,不過很好吃!那個白肉一點不膩,入口即化,香!

棒棒蝦

土豆泥。不知道為什麼,今年流行土豆泥,很多餐館都有這個菜。和北美的土豆泥區別不大,干一些,調料略有不同以適合中國人的口味。

牛肚!這是我點的,在美國怕瘋牛病不敢吃,回國趕緊過癮。我兒子在國內還趁機吃了三次麥當勞雙層芝士堡呢。

五彩大拉皮

孜然羊蹄膀,這個好吃!

炸土豆絲。這個菜好吃,香,菜相也好,就是有點兒油大。

大湯乾絲。衝着名兒點的,味道一般。

什麼什麼雞翅

大湯黃魚。這個湯真鮮,難得怎麼做出這麼白的湯來。

福壽螺,這個是仿沸騰魚鄉的菜。

黃金餅,裡面是蓮蓉,也有用豆沙的。

金銀饅頭,蘸小碟里的稀釋煉乳吃。好吃是好吃,我覺得太甜,兒子倒是吃得特過癮。

吃的過程當中,發現隔壁的包間有個巨大的桌子,可以坐下二十人。次日就是我們在北京的最後一晚啦,老習慣,是大姐做東給我們送行。覺着這兒的菜還可以,關鍵是那麼大的桌子難找,於是就趕緊定下了次日晚在這裡接着吃。

下面的菜,就是我這次回國最後一次腐敗成績了。說起來,這裡的照片雖然不少,一百多張呢,不過都是我和家人享受家常菜的快照。也去了幾個高級點的地方,但是大多數是同學舊友聚會。菜是真漂亮,但是舊友重逢談興正高,味道如何並沒怎麼往心裡去,相機只顧得照人了,也沒顧得照菜餚照片回來饞大家,嘿嘿,遺憾遺憾。

其實對我來說,回國休假,吃還在其次,首要是和家人團聚,然後是老朋友坐一起侃侃大山,其樂也融融!

說到吃,我更注重的是地方特色的路邊小吃。拿吃早點來說,我特別中意住家附近的各種小吃。小區里,有兩個早點攤子,賣煎餅果子、油條、油餅、豆漿、豆腐腦、綠豆粥、炒肝、雞蛋餅、餡餅、大肉包子、小籠包,弄得我這個平時不吃早點的人不願錯過一頓早點。小區門口還有一家正宗天津人開的早點鋪,賣包子、油餅、豆腐腦、天津豆餡炸糕和鍋巴菜。包子那叫一個香,我和我兒子去了至少七八回吃包子。兒子還愛上了煎餅果子。

涼拌魚皮。這是我這回吃到的最好吃的涼菜。有點像海蜇。什麼魚的皮?勿曉得。

炒素菜,清口的。

糖醋里脊。這個菜做得就不夠意思了。很有些北美中餐館的味道。京式糖醋里脊是決不能用番茄醬的。

炒三樣,這個菜實惠、好吃,廣大勞動人民的家常菜。

彩椒魷魚

蔥燒海參

紙包蝦,上面澆上烈性酒,上桌之前點燃。

噱頭罷了,蝦是預先炒熟的。

燒茄子,我的必點菜。這回照一次,因為這次做得實在是特別好吃。

鐵板牛柳。我不明白,兩次吃這個菜,牛肉都是紅紅的,不知道是用什麼醃製的。

哈哈,這個可是好東西哦。

燉吊子!全是豬下水:肥腸、肝、腰子,不喜這口兒的可能不覺得怎麼樣,不過如果不考慮膽固醇的話,這真是一道巨香的菜。一般是吃的時候自己加醋,這家做的端上來時已經加好醋了,而且酸味適度,不覺油膩。

銀劍南,是這晚喝的酒。我對國內的白酒早已脫節不懂了,只記得“劍南春”當初在大學裡時是我們窮學生喝得起的酒。現在是鳥槍換炮了,分銀劍、金劍。這瓶酒在餐廳里賣180左右,據說,非常之便宜了。

主食:蔥花蛋餅

甜點:麻團

吃完了回家看看,箱子已經打點好,抓緊時間去小區裡的理髮店剪剪頭髮再做一次足底按摩以應付第二天的長途飛行。洗剪吹,加中藥泡腳和一個半小時的按摩,才38元,真是超值的享受啊。同時喝着茶,還看了兩集電視劇《布衣天子》,銀色四人幫張國立、鄧婕、張鐵林、王剛演的,很好看。

覺得現在國內的電視真的蠻好看的。好幾十個台,總能找到比較好看的電視劇。記得還看了一個電視劇也不錯,名字沒記住,王喆演在加州的黑社會老大,和福建官員一起販運偷渡者的。裡面的片頭曲挺好聽的。

次日一路無話,順利過關,帶回若干張DVD9的新電影、兩斤托人從成都帶來的花椒、兩套電視劇《我愛我家》、《天下第一樓》(DVD版的)、兩盒稻香村的點心。

現在,每晚睡前複習兩集《我愛我家》,哈哈一樂入夢,期待着明年的假期…………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緣斷之後是心碎
2002: “叫阿姨”與“守規矩” (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