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跟帖
毛的計算是很容易理解的,歷史加小學算術的概念
送交者: 西岸 2014月11月21日10:22:26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回  答: 具體措施在此!!!龍天和 於 2014-11-21 05:53:20
歷史上蒙古人占領中國只用了二三十萬軍隊,遠比當時中國的軍隊少,但蒙古人的作戰能力比當時的宋朝軍隊強是肯定的,這種情形類似當時中日的對比。田中奏摺明確提出使用蒙古人的以戰養戰的模式,從北向南,一點一點蠶食,從東北到華北再到江南,每個地方需要穩定後才進行下一步的進攻,,最終向蒙古人那樣花十數年的時間占領中國。這個奏摺不論真假,當時是被國人普遍知道的,更不用說當時的中國精英。關東軍占領東北,後來建議華北自治等日本的行為也是遵循這個方針的。

因此打破這種模式就是抗日的基本方針,也就是持久戰這個概念的合理性。而持久戰的關鍵內容就是不讓日本人達到蒙古人那種以戰養戰的目的,也就是對占領區統治的破壞,使得日軍無法使用中國資源支持戰爭,那麼日軍必然要從其他地方獲得戰爭資源,必然觸及殖民列強的利益。

另外,毛計算如果保持哪怕低限度的抵抗和破壞,日軍維持中國一個縣不可能少於50個士兵(一個小隊),而不是像蒙古人當時那樣,占領一個地方後派個把類似總督的人物就能管理。計算當時中國的縣的數量,和大城市的數量(需要更多的兵),和交通線的長度(都需要士兵把守),那麼日軍占領中國的軍隊同時不能少於一千萬。

而以日本的國力,同時動員這麼大的軍隊是根本不可能的,那麼中國就不可能亡國,這就是所謂的持久戰中國必勝的戰略和戰術基礎,這個內容毛對史沫特萊等美國記者很早就解釋過,遠早於蔣百里,何況很具體。

毛在早期曾經要求過八路進行遊記的地區平均每天擊斃一個日軍,這在當時是不可能的,共軍只有10%的人有正經的武器(國軍當時是50%),而日軍有碉堡和快速運兵能力,可以迅速增援解圍。後來八路軍和新四軍的敵後抗戰不是以消滅對方為主,而是以破壞為主,一方面是實踐這個戰術,也是對戰爭初期毛對日軍的低估的修正。

38年後日軍儘管在華有一百多萬的軍隊,也無法組織20萬人以上的會戰,國軍可以用五十萬之眾在內地正面戰場上對付幾萬日軍的進攻,穩定了內地戰線。而且日軍甚至不能利用華北的煤炭滿足煉鋼能力,不得不從東北調入焦炭和糧食維持華北日軍的需求,甚至運華工去日本開礦,這都是敵後抵抗的結果。

而同時對日軍來說戰爭的規模並沒有因為占領而明顯降低,哪怕正面戰場停止了進攻。因此就造成戰爭資源的不足,最終日軍不得不選擇南下獲取石油和橡膠等戰略資源,導致太平洋戰爭爆發。

這個情形毛和蔣百里在戰前都預料到,不同的是毛給出了具體的戰略戰術,而蔣僅僅是理論上泛泛而談,沒有細節,他認為當時的中國政府最低限度是可以擋住日軍的,過高估計了國軍的實力,事實上在戰爭初期國府幾乎輸了所有的會戰,也損失了幾乎全部的國軍精英部隊。

世界上真正系統性研究游擊戰略應該是在第一次阿富汗戰爭,一個小國對付當時世界軍事實力第一的蘇聯獲得成功,這個事情當然也是中國人做的。即游擊戰的目的是提高對手的占領成本,而不是消滅對手的軍事能力,具體的內容有五個要點。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3: 中國無人作戰攻擊機“利劍”出鞘 意義
2013: 印度獲南海7個石油區勘探權 印媒宣稱是
2012: 中國產CM-400AKG導彈速度超4馬赫成航母
2012: 殲15在遼寧艦成功降落 國防部尚未正式
2011: 我早說溫家寶不是個合格總理,當個民政
2011: WWII的基本調子根本不是什麼“反法西斯
2010: 美國要“滅六國”,中國強烈反擊
2010: 日本欲再次與華為敵,我應永遠斷絕向其
2009: 細柳營,讀毛澤東的《滿江紅》而談到的
2009: 仿造是為了超越。可我們仿造了半個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