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白夫长
万维读者网 > 军事天地 > 跟帖
中国的国力远强于印度,这个观点在世界上大概没人
送交者: 西岸 2017月08月15日19:39:07 于 [军事天地] 发送悄悄话
回  答: 你这论点简直荒谬无与伦比,天总是蓝 于 2017-08-15 13:15:13

不认同,军力也是类似的差别。

要是因为中国增兵,印度最后发觉无法与中国战争,自己退回去了,你说算是什么?也是中国输了?

印度这种要求军队不许使用武器,而且要用一律枪口朝下明确表示不用武器的方式,让中国军人没法产生用武力自卫的借口,本质上是无赖耍赖的概念,牛二那种挑战杨志的方式,也就是印度们能想出来。

而对于重视两国关系的一方来讲,对于这种事情如何处理可能都是新鲜的,很可能是没有处理的先例,因此也就不得不慎重,毕竟战争是手段,但不是目的,在有可能有其他选项的情况下,是需要选择的。

从客观角度讲,尤其是对比六二年战争,中国军队是不打无把握之仗的。那次战争,中国兵力四万,对付印度东北部军区三十万,但在交战界面上,还是以多打少,接触面的印军不过是几个旅的印度精锐,两万多人,兵力上少于中国军队,也就是中国军队有绝对优势。

现在既然开战权在中国,有什么必要着急呢,难道就是为了面子?所谓跳得高摔得很,要是能说让子弹飞一会儿,那么让印度们“飞”一会儿有什么不可呢?

中国这次如果不得不走到战争的地步,有一件事大概是肯定与上次不同,就是会有一个最后通牒,与六五年印巴第二次战争期间中国的做法类似。

在六二年中印战争的时候,中国并没有绝对把握战胜印度,毕竟不仅兵力不如对方,武器也不如,国际形势上更是处于劣势,苏美争着武装印度。有人说中国刚打完韩战,但那时几乎十年前的事情了,军队基层是没有战争经验的,而印度的士兵,尤其是所谓其精锐锡克旅的士兵都是参加过二战的,有过战场经验。

中国得胜后主动退出战场,就是因为不得不给不结盟国家的盟主面子,防止印度因为要复仇而形成与中国的长期战争的局面,都是当时的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对这种地位的无奈,加上当时对边境的实际控制能力的不足而不得不采取的的方式。

但到了六五年的拉哈尔围城战,中国仅仅是一封周恩来的秘密通牒,号称如果印度不退兵,就会用两万西藏共军进攻来保证巴基斯坦不亡国,印度八十万围城军队迅速撤离了,中国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弄得老巴上过小学的就都知道这段历史,没有中国巴基斯坦那次就亡国了。

而这是因为六二年的那次战争的震慑作用,从采取突然进攻的方式,到发通牒警告的方式,形成的效果是不同的。

现在的局面对中国已经远不是六二年的那种情形,中国没有必要发动突袭,而是更可能用最后通牒的方式来提高震撼效果,类似美军进攻巴格达之前的做法。

如果认识这种局面的不同,也就不会争一日之短长。另一件事也可以肯定,在中共的十九大结束之前,中国不会开始攻击,这是很容易理解的。一旦决定军事攻击,会有一个社会动员的过程,这是谁都能看到的。社会的效率是靠其组织性来实现的,因此这种动员就是必然的。

从二战后的教训和现代战争的一般概念来讲,战斗辅助部分大致需要四倍于第一线的作战部分,尤其是物资的供应,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有更多的处理选项,就意味着需要更多的时间,国力不同了,现在与过去不一样了。世界上目前也没人敢说中国被印度扁了,或者吓怕了。。。那么有什么必要自己贬低自己呢?

有点自信就有那么难吗?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6: 美国智库:南海仲裁一月后看谁是赢家
2016: 激光武器令3名乌克兰士兵失明
2015: 我的探视大波妹的本事是从谁那里学来的
2015: 中土世界史-第一纪元太阳年代之贝乐联
2014: 《今日关注》20140815发布受降档案 中
2014: ZT说蒋光头是抗日民族英雄就是一个笑话
2013: 关于055功能定位的思考
2013: zt 抗美援朝时陨落的将星们
2012: 我国国旗被日军抢走,替死的百姓被抓,
2012: 美国等十五个国家在蒙古举行年度军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