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跟帖
中國的國力遠強於印度,這個觀點在世界上大概沒人
送交者: 西岸 2017月08月15日19:39:07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回  答: 你這論點簡直荒謬無與倫比,天總是藍 於 2017-08-15 13:15:13

不認同,軍力也是類似的差別。

要是因為中國增兵,印度最後發覺無法與中國戰爭,自己退回去了,你說算是什麼?也是中國輸了?

印度這種要求軍隊不許使用武器,而且要用一律槍口朝下明確表示不用武器的方式,讓中國軍人沒法產生用武力自衛的藉口,本質上是無賴耍賴的概念,牛二那種挑戰楊志的方式,也就是印度們能想出來。

而對於重視兩國關係的一方來講,對於這種事情如何處理可能都是新鮮的,很可能是沒有處理的先例,因此也就不得不慎重,畢竟戰爭是手段,但不是目的,在有可能有其他選項的情況下,是需要選擇的。

從客觀角度講,尤其是對比六二年戰爭,中國軍隊是不打無把握之仗的。那次戰爭,中國兵力四萬,對付印度東北部軍區三十萬,但在交戰界面上,還是以多打少,接觸面的印軍不過是幾個旅的印度精銳,兩萬多人,兵力上少於中國軍隊,也就是中國軍隊有絕對優勢。

現在既然開戰權在中國,有什麼必要着急呢,難道就是為了面子?所謂跳得高摔得很,要是能說讓子彈飛一會兒,那麼讓印度們“飛”一會兒有什麼不可呢?

中國這次如果不得不走到戰爭的地步,有一件事大概是肯定與上次不同,就是會有一個最後通牒,與六五年印巴第二次戰爭期間中國的做法類似。

在六二年中印戰爭的時候,中國並沒有絕對把握戰勝印度,畢竟不僅兵力不如對方,武器也不如,國際形勢上更是處於劣勢,蘇美爭着武裝印度。有人說中國剛打完韓戰,但那時幾乎十年前的事情了,軍隊基層是沒有戰爭經驗的,而印度的士兵,尤其是所謂其精銳錫克旅的士兵都是參加過二戰的,有過戰場經驗。

中國得勝後主動退出戰場,就是因為不得不給不結盟國家的盟主面子,防止印度因為要復仇而形成與中國的長期戰爭的局面,都是當時的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對這種地位的無奈,加上當時對邊境的實際控制能力的不足而不得不採取的的方式。

但到了六五年的拉哈爾圍城戰,中國僅僅是一封周恩來的秘密通牒,號稱如果印度不退兵,就會用兩萬西藏共軍進攻來保證巴基斯坦不亡國,印度八十萬圍城軍隊迅速撤離了,中國達到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弄得老巴上過小學的就都知道這段歷史,沒有中國巴基斯坦那次就亡國了。

而這是因為六二年的那次戰爭的震懾作用,從採取突然進攻的方式,到發通牒警告的方式,形成的效果是不同的。

現在的局面對中國已經遠不是六二年的那種情形,中國沒有必要發動突襲,而是更可能用最後通牒的方式來提高震撼效果,類似美軍進攻巴格達之前的做法。

如果認識這種局面的不同,也就不會爭一日之短長。另一件事也可以肯定,在中共的十九大結束之前,中國不會開始攻擊,這是很容易理解的。一旦決定軍事攻擊,會有一個社會動員的過程,這是誰都能看到的。社會的效率是靠其組織性來實現的,因此這種動員就是必然的。

從二戰後的教訓和現代戰爭的一般概念來講,戰鬥輔助部分大致需要四倍於第一線的作戰部分,尤其是物資的供應,這是需要一個過程的。

有更多的處理選項,就意味着需要更多的時間,國力不同了,現在與過去不一樣了。世界上目前也沒人敢說中國被印度扁了,或者嚇怕了。。。那麼有什麼必要自己貶低自己呢?

有點自信就有那麼難嗎?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6: 美國智庫:南海仲裁一月後看誰是贏家
2016: 激光武器令3名烏克蘭士兵失明
2015: 我的探視大波妹的本事是從誰那裡學來的
2015: 中土世界史-第一紀元太陽年代之貝樂聯
2014: 《今日關注》20140815發布受降檔案 中
2014: ZT說蔣光頭是抗日民族英雄就是一個笑話
2013: 關於055功能定位的思考
2013: zt 抗美援朝時隕落的將星們
2012: 我國國旗被日軍搶走,替死的百姓被抓,
2012: 美國等十五個國家在蒙古舉行年度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