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跟帖
俄國人為何沉迷於閱兵 已成國力下滑時的精神消費品
送交者: 嵐少爺 2018月05月10日03:25:53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回  答: 俄今日紅場閱兵有何亮點 昔日鋼鐵雄師力圖再次崛起嵐少爺 於 2018-05-10 03:21:22

001.jpg

  大選塵埃落定,普京宣誓就職開啟了第四個總統任期,春天也在寒冷的俄羅斯姍姍來遲。對俄羅斯人而言,還有什麼比這個日子更適合搞慶典活動的麼?

  5月9日,一年一度的莫斯科紅場勝利日閱兵式又將如期上演。

  與往年相比,今年的紅場閱兵增添了不少“新面孔”,特別是大量戰鬥於敘利亞前線的部隊和裝備回歸祖國,接受“戰鬥民族”群眾的檢閱。

  對俄國人而言,勝利日是一種信仰。長期以來,俄在外交、經濟、文化上遭遇西方世界的圍堵,勝利日閱兵因此被賦予了特殊的含義:對外,俄當以正視聽,重申斯拉夫民族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特別是西線戰場的歷史貢獻,展示國威軍威;對內,呼籲民眾同仇敵愾,增強民族自豪感與凝聚力的同時,激發鬥志和決心。

  正因此,歷年的紅場閱兵,都舉世矚目。  

    中國人對紅場閱兵式的理解往往存在誤區,認為紅場閱兵式就是勝利日閱兵式。實際上,前者囊括的範圍要大的多,紅場閱兵式和勝利日閱兵式不能劃等號。

  蘇聯時期,紅場一般每年要舉行兩次閱兵式,但均和勝利日無關。這兩次閱兵,一次在5月1日,紀念國際勞動節;另一次在11月7日,紀念十月革命的爆發。

  1945年5月9日,德國宣布無條件向美、蘇、英、法投降,二戰西線戰事結束。這一天,便被蘇聯確定為偉大衛國戰爭勝利紀念日,簡稱“勝利日”。依照慣例,如此喜事當然需要閱兵來紀念一下。然而此時,蘇軍主力部隊尚在前線,5月9日閱兵顯然不現實。

  因此,斯大林讓部隊修整了一個半月。經過充分的準備,1945年6月24日,蘇聯在紅場隆重舉行了慶祝衛國戰爭勝利的閱兵式。參戰官兵懷着對勝利的無比喜悅來到紅場接受檢閱,滾滾鐵流通過紅場,展現着蘇聯灼灼的國力。

  儘管此時,東線戰事尚未結束,但這絲毫不影響蘇聯人閱兵的熱情。受閱結束兩個月後,蘇軍乘勝出擊,兵發遠東,僅用一個禮拜便消滅了盤踞在中國東北數十年的日本關東軍。

  戰後,由於每年“五一”和“十月革命”紀念日閱兵依然保留,因此蘇聯官方便不再組織紅場勝利日閱兵。畢竟,即便是對愛好閱兵的俄國人來說,一年在紅場辦三次閱兵,對組織者而言也太過辛苦了……

  閱兵式上最精彩的環節:被繳獲的兩百餘面納粹軍旗被蘇聯內衛部隊官兵拋到列寧墓前

  不過,在衛國戰爭勝利二十和四十周年時,蘇聯官方依然舉行了規模宏大的勝利日閱兵式。特別是勃列日涅夫主政的1965年,蘇聯官方正式把5月9日定為“勝利節”,其紀念傳統由此固定。

  蘇聯解體後,葉利欽政府極力抹去“紅色記憶”,代表蘇聯巔峰的勝利日自然也在期內。但當葉利欽面對車臣戰爭的泥潭時,還是把俄國人壓箱底的閱兵大法掏了出來,希望通過一場“友好的”閱兵緩解國內矛盾、觸發西方世界的戰友情。

  於是,葉利欽請來了時任聯合國秘書長加利、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美國總統克林頓、英國首相梅傑等要人,重現了偉大的勝利日閱兵。這一天,他們沒有展示任何重型武器裝備,只有二戰老兵和俄軍現役士兵從觀禮台前走過。

  閱兵式大獲成功。自此直到2007年,勝利日閱兵式再也沒有隆隆的鐵流通過,只有舉着戰旗的老兵方隊。閱兵式的“火藥味”不那麼濃烈,人們也一度以為,俄羅斯與西方的關係正不斷好起來。

  閱兵式的“大-小年”

  2008年是紅場閱兵式的轉折之年。

  一年前,普京在慕尼黑安全峰會上對美國及北約的“調門”陡然升高,他指責美國及其北約盟友以“不可思議的形式在世界範圍內濫用武力”,而由於這種做法,“沒有人可以受到國際法的保護”。

  “美國是霸權主義的源頭!”

  這在當時被認為是普京對北約“無節制”東擴的回應。俄羅斯對西方示好多年,但北約沒有放鬆東擴的步伐,俄周邊獨聯體國家爆發的“顏色革命”一場接一場。

  普京終於意識到,“一句善言加上一把槍,帶來的好處遠比善言本身要多”。紅場閱兵,需要亮“肌肉”了。

  2008年5月9日,俄羅斯出乎意料地將重型武器搬回了紅場,T-90A主戰坦克、“白楊-M”洲際彈道導彈從紅場北側的國立歷史博物館身後魚貫而出。

  這哪裡是“一把槍”的事

  這次閱兵僅3個月後,俄軍就在“八月風暴”中重創格魯吉亞軍隊。自此,“重型裝備上紅場”的傳統得到了恢復,至今已有十年。

  車臣和格魯吉亞是俄國在南方面對的兩個硬骨頭

  此後紅場閱兵式的規格根據年份來確定,分為“大年”——周年閱兵和“小年”——常年閱兵兩種類型,規模大小明顯不同。周年閱兵往往“逢五逢十”,這一天參閱的裝備、人數一般會是往常年份的兩倍。

  不知道小姐姐翻倍不

  但是,規矩並非一成不變。以2014年衛國戰爭勝利69年紅場大閱兵為例,當時的俄羅斯因奪取克里米亞,正遭遇西方的全面圍堵,俄烏、俄美矛盾重重。內憂外患之下,俄在此次閱兵中不僅派出了駐守克里米亞半島的一線部隊刺激烏克蘭,還展示了豪華的裝備方陣,特別是在空中展示了69架戰機,氣勢磅礴地飛越紅場上空。

  自2014年起只要氣象條件允許空中分隊就會參閱飛機數量就是當年衛國戰勝勝利的年分數比如2016年是69架,今年則是73架

  今年的閱兵式雖未“逢五逢十”,但其規模卻超過了去年,這其實有着深層次的原因。對俄國防部長紹伊古而言,他已主政國防部超過五年,光榮成為蘇聯解體後第二個在位逾五年的俄羅斯防長(第一個是普京的鐵哥們伊萬諾夫)。這次閱兵,是對紹伊古治下俄軍在敘利亞取得成績的一次全面展示。

  誰敢再說我是消防隊出身不會帶兵打仗的?

  這個勝利日,因此更加意義不凡。

  孤獨的“勝利日”閱兵

  當然,勝利日閱兵並不是莫斯科紅場的專利,甚至不是俄羅斯的專利。在俄羅斯其他地區、部分獨聯體國家,每年一度同樣會有紀念勝利日的閱兵式。然而這樣的儀式在俄羅斯之外的地方,卻越來越少。

  大概是因為只有從紅場出發才能體現出俄式閱兵的風采

  烏克蘭也曾舉辦過勝利日閱兵,但俄烏交惡後就只有烏克蘭獨立日閱兵了;倒是鬧分家的“頓涅茨克共和國”,把裝備抹上俄軍勝利日的塗裝,大搖大擺地搞勝利日閱兵。

  究其根本,“勝利日”閱兵越來越異化的味道、俄羅斯在實力衰退背景下不滅的大國雄心,才會讓本屬於全歐洲國家的“勝利日”逐漸演變為斯拉夫人的民族自嗨。

  看着是情懷,其實都是算計

  舉例說明,每到“逢五逢十”的周年閱兵,俄常會邀請各國政要首腦參加,1995、2000、2005、2010年時,諸如美、英、德、法等西方大國的首腦還會出席,而到了2015年,主席台上的國家首腦,除塞爾維亞總統尼科季奇外,沒有一個是來自歐洲的戰勝國。

  這種外交上的窘境,不能靠“秀肌肉”來解決。更何況,年年閱兵早就使外界喪失了對閱兵式的新鮮感,特別是每年受閱的武器裝備基本是重樣的,而由於經費問題,這些受閱裝備能大規模裝備俄軍基層部隊的也是屈指可數。

  從2015年閱兵式展示至今的“阿瑪塔”坦克至今在俄式部隊中難見蹤影

  而到了獨聯體國家,勝利日的味道愈來愈淡。諸如白羅斯、哈薩克斯坦等國雖然保留了勝利日閱兵,但也愈發凸顯出自身的獨立色彩。

  記憶越來越淡了

  他們更希望與俄羅斯分享關於勝利日、而不是“大斯拉夫主義”的記憶。勝利日在這些國家,只是提醒人民銘記歷史、珍愛和平,順便展示一下自己的俄制裝備及衛國決心,再無他意。

  也只有俄羅斯竭力維持這種關於“勝利”的信仰。然而,當“民族國家”取代了曾經的紅色意識形態、變成普京鼓舞人民的唯一精神支柱後,對內宣傳的主要手段,就變成了歌頌先輩功績、追憶先烈故事、喚起民眾關於“齊心協力、共度難關”的集體記憶。

  好開心~

  這樣,即便在人均工資收入上首次低於中國、即便國家經濟總量已經排在了墨西哥身後,偉大而堅強的俄羅斯人民,仍繼續狂熱地支持普京和他的領導班子,相信他能帶領大家捱過“暫時的”難關。

  看看每一個蘇聯老兵在勝利日閱兵後關於“我們的部隊不可戰勝”的豪言就知道了。勝利日閱兵,早就成了專屬俄羅斯的年度狂歡,它就像鴉片一樣,變成了戰鬥民族後代們的“精神消費品”,能讓戰鬥民族暫時忘掉一切問題和煩惱。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7: X37B是美國太空戰的武器平台還是監控平
2017: 印度推出新型五代機ANCA 聲稱5年內服役
2016: 戚本禹回憶錄:李銳的揭發交代與廬山會
2016: Q/微信480972192辦理畢業證成績單,使館
2015: 正式閱兵上,未見中國兵唱喀秋莎
2015: 山姆大叔與二次世界大戰到底啥關係?
2014: 不占領釣魚島應當是中日雙方的默契
2014: 魏京生王軍濤要阻擊馬雲在紐約上市.還
2013: 中共專制誠然可惡,自由民主人士也要有
2013: 地溝玻璃,民工手套,殲十高空爆艙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