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美國的亞洲頭號對手不是中國,而是日本
送交者: 民進黨 2005年09月30日23:05:37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分析美國的亞洲戰略,就是一句話,讓亞洲人打亞洲人。美國在亞洲的頭號對手不是中國,而是日本。60年前,美國打敗了日本,打得相當艱辛,最後靠核武器才解決問題。這一戰美國打出了什麼心得?那就是,日本是一個非常可怕的敵人。一個國家在戰爭中表現出來的東西,在和平時期也會表現出來,看看戰後日本經濟騰飛就一目了然。它的社會效率也高得可怕。1945年日本是一座廢墟,1960年代和中國的水平不相上下。不到20年,日本就把中國甩到後面一大截,遙遙直逼美國。但美國始終掐着日本經濟的脖子。科技革命來臨後,日本又欲冒頭,亞洲金融危機發生,才遏止了日本衝刺的勢頭。美國知道,中國是個重意識形態的國家,愛走極端,最善於自耗,或者說是自戕,一盤散沙。日本人凝聚性特別強。中國像個老人,日本像個青年。中國暮氣重,日本朝氣盛。所以,美國一直死死控制日本。美國對日本的警惕要比對中國的警惕大得多。美國為什麼給日本制定一部永遠放棄戰爭的和平憲法?它是為了日後稱霸世界時少一個對手,多一個幫手。它的目的基本達到了。按照美國人的設計,今天日本成了一個經濟巨人,卻仍然是軍事侏儒、政治小國。用石原慎太郎的話說:美國割掉了日本的睾丸,日本只能當美國的太監。現在日本也扎紮實實地是美國的全球太監。

美國控制日本,遏制日本發展,還有一個種族文明衝突問題。日本人發動日俄戰爭和太平洋戰爭時,提出的口號是驅逐白種人。日本一面要“脫亞入歐”,一面又要為黃種人而戰。這思想能不極大地刺激美國人的神經?在《日本可以說不》中,石原質疑美國為什麼對德國不用原子彈,而對日本使用。這個問題有兩個答案:一,種族因素。美國天然地以歐洲為自己的根,對歐洲有一種本能的親近。二,美國要用核武器來徹底摧毀日本的意志,讓日本從此順從美國。了解了這段歷史,就了解了日本人的處境,就能夠觸摸日本人處在白種的美國控制下的“痛苦”。以前它是亞洲老大,現在它是亞洲唯一被白種人騎在胯下的民族,還不如菲律賓。菲律賓敢要求美國撤走軍隊,日本卻不敢。

美國不僅在控制日本,還在改造日本。60年的歷史證明,美國通過它一整套制度設計和戰略運作,如日美安全條約、蘇聯入侵、中國威脅論、戰區導彈防禦計劃等等,已經實現了對日本的徹底控制。美國絕不會主動給日本鬆綁。日本把成為正常國家的希望建立在美國的支持上,這很幼稚。它向外派兵,討美國歡心,利用美國的默許偷偷發展武力。但它越如此,離它的目標就越遠。雖然中日摩擦是日本得到美國信任的前提,但日本始終沒有意識到美國對它的戰略意圖。美國是把日本當成一條軍犬,替它看住潛在的對手,以前是蘇聯,現在是中國。但中國個頭太大,且近年來崛起勢頭甚猛,美國覺得僅有日本一條軍犬還不夠,又豢養了一條台獨狗。兩條狗替它看着中國。 美國非常清楚,它要安穩地在亞洲當霸主,最大挑戰只會來自兩個國家,一個中國,一個日本。其中尤以日本最可能。美國並不看重中國,但它重視中國的潛力。中國有這樣的潛力,但一直沒有變成現實。日本的實力則是現實的,那就是強大的經濟力量。目前美國亞洲戰略的重點是牢牢控制日本,同時警惕中國。“挾一個,看一個。”還有可能要“吃一個”。哪一個?北朝鮮。

美國對中國有太多的牌可打,日本是王牌

美國的亞洲戰略還有更深的一層—防止中日聯手。誰都認為中日聯手不可能,但美國人認為是可能的。美國人制訂戰略時總是能看十幾步,不僅能看到後天、大後天,甚至更遠;我們能看到明天就很不錯了。中美兩國最大區別就是戰略思考層次的差別。美國考慮的是全球,所以考慮得長遠;我們考慮的是區域,這在布局上就差了一截。美國知道,以現在的情勢,靠中日任何一國單獨的力量,都不可能動搖美國在亞洲的地位,唯一的可能就是中日聯手。中日如果聯手,就有可能形成歐盟那樣的亞盟。這不是空談,東盟就是未來亞盟的雛形。亞洲有共同的儒教文化基礎,按照美國一直信奉的文明衝突論,當亞盟形成,首先被驅逐的肯定是美國。即使不成立亞盟,僅僅靠中日聯手,美國就會受到嚴峻挑戰。它很難繼續在韓國駐軍。失去東亞,東南亞也不保,美國就要從整個太平洋退縮。它的全球勢力版圖就縮小了三分之一。美國在亞洲就被邊緣化了,全球的政治格局就要重新洗牌,真正的多極化時代就到來了。很顯然,中日聯手,受益的不僅是中日兩國,還有全世界,受損的只有美國。

很多人總以為美國在亞洲的唯一對手是中國,所以才用台灣牽制中國,這就把美國看簡單了。美國是讓中日互制,然後再分別制之,既利用日本壓制中國,也利用中國壓制日本。美國向亞洲調動武裝力量,名義上是為台灣而恫嚇中國,其實也有對付日本的意圖。近年來日本加強武備,很多中國人驚呼日本軍國主義復活,美國可能比中國還緊張。但美國為什麼不制止日本發展軍備呢?因為日本的發展幅度還在美國的允許範圍之內。美國知道台灣因素只能延緩中國成為現代大國的進程,而日本卻可以毀滅中國成為大國的可能。

美國對中國有太多的牌可打,中國對美國缺少好牌可出。美國根據中國的發展速度,一張一張地不慌不忙地打牌。它現在打台灣牌,是因為中國的力量離能威脅美國的程度還有相當距離。到了一定程度,它就要打其它牌了。可能是新疆牌,可能是民族牌,也可能是日本牌。一旦美國開始打日本牌,我們就要特別警惕了。日本是它的王牌。美國挑起中日爭端,必會先全力支持日本,然後再限制日本。對中國則反過來,先限制打擊,然後再扶一把,不讓你徹底垮掉。最後結果一定是中日兩敗俱傷。美國不會允許中日間出現最後的勝利者,它需要中日雙方就像現在這樣死死咬住永不鬆口,世世代代做鷸蚌,它自己永遠做漁翁。只要中日雙方不能超越歷史和仇恨,雙方就誰也成不了世界大國,永遠在亞洲做二流國家。

美國希望中、日以鄰為壑,那樣它就更自在中日聯手說起來簡單,行起來談何容易?愛因斯坦說:“現在我們的世界最缺乏的是善意和力量的結合。”有力量的人沒善意,有善意的人沒力量。日本是前者,中國是後者。中日走不到一起,原因在日本。有兩個原因:

第一,中日和則兩利,敗則兩傷,是被歷史證明了的。可惜現在被日本用做外交辭令。為什麼說日本沒有戰略眼光?就是它沒有看到這一點。中國是具有大包容心的國家,日本是心胸狹窄的國家。中國不要日本巨額戰爭賠款就是最好的例子。中國在中日關係上從來是向前看的。毛澤東、鄧小平都是向前看的,現在的中共高層也如此,因為這是中國根本的戰略利益所在。日本今天奉行的是中國戰國時期“遠交近攻”之策。這是一種地區爭霸戰略,非全球爭霸戰略。美國希望中國也和日本一樣奉行這種以鄰為壑的戰略,那樣美國就更自在了。

第二,日本是個曾經有世界野心的國家,特別是對中國有野心。二次大戰美國快要打到日本本土時,日本國內竟然有人主張放棄本土,集中力量保衛滿洲,可見日本人的大陸情結。日本發動甲午戰爭時稱這場戰爭為“國運相賭”。賭什麼?賭以後一百年內中國不會強盛。他們大致賭對了。沒有美國,日本今天還會呆在大陸。但是美國就像日本打敗清國一樣打敗了日本。美國不僅是打贏了一場戰爭,而且熄滅了日本百年世界帝國的雄心。就像中國人總是情不自禁地懷念秦皇漢武一樣,日本人也一直念念不忘它那個剛剛消失的大帝國。日本人對中國人有着心理上的巨大優勢,他們從來不承認是敗於中國之手。日本人說:“我們是一隻狼,挨了十幾拳,死於兩顆子彈。”十幾拳指中國,兩顆子彈指美國扔的原子彈。一些日本人說:首相不參拜靖國神社,韓國人也不買我們的產品;首相天天參拜靖國神社,中國人還是照樣會買我們的產品。

中國人要做自我批評。中國幾代領導人對日思維都是正確的,但民間卻涌動着一股巨大的、不健康的潛流。我們的人民對日本的心理極不平衡,因為中國從未真正擊敗過日本。中國對美國的自信建立在朝鮮戰爭和局的基礎上,但對日本就不存在這種自信。不自信造成了憤怒。憤怒造成了不理智。不理智造成了失態。一百多年來,我們對日本多數時間是在控訴,其餘就是遺忘。“9·18”、“7·7”、“12·8”、“8·13”,歷史實在殘忍,用那麼多紀念日來提醒我們。但提醒之後我們又幹了些什麼?除了謾罵還是謾罵,除了敵對還是敵對。仿佛只有與日本敵對,才能夠將絕大多數中國人團結為一個某種意義上的中華民族。面對歷史問題,中國既要講現實主義,更應該講未來主義。中日兩國都應該具有開闊的眼光,這不是情感的選擇,而是利益的選擇。抗日戰爭結束60年了,但雙方民間仍然充滿敵意。政府的政策不可能總壓抑民意,這種情況任其發展,再加上美國的慫恿,誰說中日不會再戰?我們這一代人如果不能解決戰與不戰的問題,就只能解決怎麼戰的問題了。果真如此,那是很不幸的。首先是日本的不幸。

有些民間人士總是批評日本不反省,而我們自己有沒有需要反省的地方?戰爭襲來時,偽軍滿城,這不需要反省嗎?戰爭結束,蔣介石為了打內戰,放棄駐軍日本,這不需要反省嗎?國民黨軍一個師的部隊能在16名日本兵面前繳械投降。而甲午海戰時日本海軍要求每個逃生的水兵都必須有風度,因為清國人會看他們的笑話,從而使整個民族蒙羞。青島一位老人回憶抗日戰爭,說那時所有的中國人經過日本兵崗哨,無不低頭鞠躬,奴顏婢膝。而日本投降後,解除了武裝的日本兵列隊走過市區,圍觀的老百姓吐唾沫,扔石頭,殺聲震天。臉上沾有唾沫和血跡的日本兵不為所動,仍整整齊齊地行進。現在日本老闆警告員工有一句常用的口頭禪:“不要像中國人那樣懶!”一位美國人寫道,夜晚從東京的摩天大樓望下去,所有樓層的房間都開着燈,“每一張辦公桌前都坐着一個忙碌的日本人。”廣島亞運會結束時,六萬人退場,會場上竟沒有一張紙片。美國報紙驚呼:“可怕的日本人!”天安門廣場升國旗,觀看的人群散去後,滿地廢紙,隨風飄舞。這些不需要反省嗎?

我們和日本一樣,也是個不善於反省的民族。就拿“落後就要挨打”這句話來說,此語有誤,卻說了一百年。落後就一定挨打嗎?鴉片戰爭時,清國的GDP總量世界第一,並不落後。甲午戰爭時,北洋艦隊與日本聯合艦隊比落後嗎?一點也不。在“落後就要挨打”這句話前應加上“觀念”兩個字—觀念落後就要挨打。

中國要把對日戰略放在對美戰略的大框架下進行思考,把如何處理好對日關係放在國家戰略全局來考慮。日本的強大,必將使美國和俄羅斯更加依賴中國去牽制日本,這是我們可以利用的態勢。在台灣問題上,不要把美、日、台毫無區別地推在一起,這樣正中台獨和美國下懷。美、日、台對付中國方面有共同點也有不同點。至少美國和日本的國家利益是有區別的。我們不能總是被動地應付對手的聯盟戰略,而要主動化解對方的聯盟。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4: 日本外交之夢背後的政治謀略
2004: 日本,雄獅身邊的鬧鐘
2003: 核訛詐下的中朝關係
2003: 歐中接近可牽制美國
2002: 石油,未來五十年生死攸關的資源
2002: 一個人和一個師的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