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解讀佐利克對華戰略
送交者: 佚名 2005年10月07日12:29:13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如果美國方面了解了中國和平發展的道路,認真考慮如何與中國協調利益,中美兩國之間的問題就會好辦一些。佐利克和戴秉國8月初的戰略對話是兩國之間第一次這樣的對話。

8月初與中國副外長戴秉國成功進行了戰略對話的美國副國務卿佐利克於9月21日在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的晚餐會上發表演講,透露了戰略對話的一些信息,全面闡述了對當前中美關係的看法。這是一個重要的政策性講話。布什政府很少進行這樣的政策闡述,2004年4月21日助理國務卿凱利在眾議院的證言、今年6月7日希爾在參議院的證言可以看作是這樣的政策文件。佐利克的這個講話比他們的講話更進了一步。這裡筆者做一點初步解讀。

邀請中國做股東

佐利克講話中用了一個新詞:stakeholder,意思是「利益相關人,股東」。他七次重複了這個詞,顯然是要引起人們的注意。他說,「我們應當敦促中國成為這種體系的負責任的股東。中國有責任加強這個使它獲得了成功的國際體系……我們希望強化與中國的工作,不僅使中國作出適應上個世紀發展起來的國際規則的調整,而且與我們及其他國家一起來共同應對新世紀的挑戰。從中國的角度來說,與我們一起共同締造未來的國際體系將能更好地服務於它的民族利益。」

佐利克是位經濟學家,任副國務卿之前是美國貿易代表,所以他的說法也帶有經濟特色。他的意思是兩層:第一,僅僅說要把中國融入國際體系是不夠的,因為那樣顯得中國是被動的,是別人來把中國融入進去。實際上中國應該成為這個體系的股東,既然是股東,這個體系的興衰、成敗與中國的利益就是息息相關了。這個意思自然有進了一層。第二,光說現行的國際體系不夠,中國要和美國及其他國家一起來共同構建未來的國際體系,共同應對人類在二十一世紀的挑戰。從中國的角度來說,那是符合中國利益的。佐利克進一步闡述他的意思說,從中國方面來說,它的增長和發展取決於與世界其餘部分的建設性聯繫;從美國方面來說,「如果沒有中國提供更大合作,美國將無法維持一個開放的國際經濟體系,或者是國內對這種體系的支持。」因此,在共同增強現行的國際體系和構建未來的體系方面,中美兩國有共同利益。今年3月,國務卿賴斯在東亞之行中稱中國是「全球夥伴」,希爾在6月7日的證言中闡述了「全球夥伴」的意思。但從來還沒有一位美國高官發出過這樣明確的信息,邀請中國共同構建新的國際體系。筆者以為這個信息是重要的,它表明美國決策者對於這一點已經確信無疑:即未來的國際體系和世界事務沒有中國的合作是不行的。

中美關係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中美建交近26年來,兩國關係中充滿了各種波折、動盪和起伏,但中美關係的大趨勢是向前發展的。

2001年9月11日恐怖主義對美國的襲擊使美國本土遭到史無前例的外來攻擊,它對美國政治、社會和民眾的日常生活都產生了深遠影響,美國政府、國會、媒體、思想庫、利益集團、公眾的注意力壓倒性地被反恐所吸引。雖然在「9?11」之前中美關係已經開始從「撞機」事件帶來的破壞中恢復,但反恐對中美關繫着實產生了積極的影響。首先,美國認定恐怖主義是對美國國家安全的主要威脅,使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的關於「中國威脅」的政策辯論基本中止。在「9? 11」後的三年多中,美國反對改善中美關係的利益集團的聲音比九十年代小了許多,完全掀不起大浪;即使發表一些言論,也引不起公眾注意。第二,美國認定中國是反恐鬥爭的合作對象,對兩國關係的定位發生了從「戰略競爭者」、「競爭者」到「建設性合作關係」(或用美方的表述,「坦率的建設性合作關係」,意即雙方仍有分歧)的重要變化。第三,兩國之間的合作領域進一步擴大,美國最關心的反恐、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擴散成為雙方合作的新亮點。兩國定期進行反恐磋商,並採取一系列具體的措施進行合作。中國在聯合國里,在切斷恐怖主義的財政來源,在對塔利班的戰爭等方面都向美國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幫助,中國建立了一套完備的出口控制機制,對核、生物、化學、導彈領域的出口嚴格管理,防擴散成為中美關係的新亮點。從「9?11」以來已經過去四年了。類似「9?11」的新攻擊沒有發生。一方面,美國提防恐怖主義再次襲擊的措施沒有放鬆;另一方面,像過去幾年那樣壓倒性地關注反恐也是不可能長久繼續下去的。

新對華政策登場

美國國會、媒體、公眾對恐怖主義的關注有所下降,對別的問題的關注就隨之上升。誠然,美國人的關注是非常廣泛的,列在首位的仍然是伊拉克,因為還有13萬多美軍駐在那裡,而且襲擊和流血每天都在發生,美軍的死亡人數已經超過1900人;朝核和伊朗核問題也是美國極為關注的。這些是對美國眼前的挑戰。但從長遠來說,對美國利益的挑戰來自哪裡?美國人注意到了中國。由於中國的幅員、人口和經濟規模,中國出乎許多美國人預料的經濟增長和綜合國力的增長,以及中國在東亞和國際事務中影響力的擴大,美國人很自然地把中國作為關注的主要對象之一。美國是不能當世界第二的,美國必須是老大。

就像最近一位美國官員對筆者所說的,我們是老大,老大總是關心,老二或老三不要超過自己。在一些美國人看來,按照中國的發展勢頭,中國是有可能在將來在東亞或在世界別的地方挑戰美國利益的。美國人的這種心態今年以來又重新強烈起來。在過去三年多中比較沉寂的利益集團對中國的指責又多了起來,對中國各種各樣的疑慮都公開表達出來,新的對華政策辯論重又登場。正是在這樣一個時刻,佐利克發表這一講話,顯然具有指明方向、引導輿論的意圖。佐利克清楚地表明,「為了實現中美關係的這一轉變(使中國成為國際體系的負責任的股東),我們需要在國內建立支持它的基礎。」他的講話的真正意圖正在於此。

兩國分歧「可以管理」

佐利克在講話中列舉了兩國之間的種種分歧,諸如貿易不平衡、侵犯知識產權、人民幣匯率、對中國軍事現代化的看法等等,幾乎無一遺漏。但他認為,這些分歧是可以管理的。他說:「股東之間的合作並不意味着沒有分歧,我們有爭議需要加以管理,而且可以在一個大的框架之內來加以管理,即有關各方承認需要維持那個給他們帶來共同利益的政治、經濟和安全體系。」與美國國內那種一味主張向中國施壓來解決分歧的消極的看法相比,佐利克的看法是積極的。佐利克批駁了一些人的錯誤看法,特別闡述了為什麼現在的中國不是當時的蘇聯、中美兩國在民主化問題有分歧不排除兩國的合作的問題。事實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兩國在民主、人權這些問題上分歧最大是在九十年代初。雖然兩國當時磕磕絆絆,但終究還是過來了,而且雙邊關係還是發展的。那麼,現在這些問題更不應當成為兩國合作的障礙了。佐利克指出,「一個核心問題是中國如何運用其影響力」,「許多國家希望中國會尋求和平崛起,但人們還是要兩面下注」。這段話典型地反映了美國的心態。

確實,增進兩國的互信的一個最基本的問題就是中國和平發展的道路問題。此次胡錦濤主席訪問北美,在許多場合,包括與布什總統的會晤中都着力闡明這個問題,這是十分必要的。中國的發展需要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中國尋求的是和平發展的道路,中國從近代國際關係的歷史中認識到,只有和平發展才是靠得住的;中國發展了,將為地區和世界的和平和繁榮作出更大的貢獻。如果美國方面了解了中國和平發展的道路,認真考慮如何與中國協調利益,中美兩國之間的問題就會好辦一些。佐利克和戴秉國8月初的戰略對話是兩國之間第一次這樣的對話。胡主席最近在紐約與布什的會晤是兩國之間最高層次的戰略對話。11月布什來訪將是又一次這樣的戰略對話。兩國之間在各個不同的層次上都要持續地進行這樣的對話,彼此增進互信,減少疑慮,使雙方把中美關係管理得更好。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4: “台獨”分子為何如此囂張
2004: 透過台獨看美國
2003: 日本武士道與中國的民族英雄
2003: 台軍實力到底有多強
2002: 閒言碎語話中朝
2002: 中國如何打贏第三次世界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