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刀口評論:殲-10A和殲-10B的“天壤之別”
送交者: 一劍破天 2015年01月15日18:26:02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中航工業林總將殲-10A和殲-10B稱為“天壤之別”。現在殲-10B批量列裝,中國空軍再添利器。外媒關注,有人難受。

  中航工業林總將殲-10A和殲-10B稱為“天壤之別”,這話從盟主口中說出,分量之重可信度之高恐怕也沒有第二人了。

  至於怎麼個“天壤之別”我們只能從兩個方面去分析。一是外形變化。二是時間差上迭代技術的巨大進步。

  外形變化過去幾年說的已經很多了,但是很多人忽視了殲十B在隱身技術上的追求,所謂“天壤之別”要是沒有隱身上的差別,那就不能算天壤之別。

  我們可以拿殲十B與颱風比較,颱風2013年的最新批次隱身值RCS從4平米降低到0.5平米,但是那個暴露的發動機風扇沒有改進,相比較殲十A本來就是翼身融合氣動外形,殲十B從進氣道開始又對翼身融合做了加強和補充,機頭小而下垂,進氣道的DSI鼓包遮擋了發動機風扇,比颱風的RCS值更要小的多,可以接近0.2-0.3平米,這才是天壤之別的主要之別之一。

  其他天壤之別就是有源相控陣雷達,在發現目標、多目標鎖定、空空導彈制導上也是天壤之別才對。

  天壤之別還有迭代技術的天壤之別,殲十A是98年以前的凍結技術,殲十B是2013年凍結的技術,這之間幾乎跨了一代,這才是天壤之別的主要依據。

  ===========================================

  下面是新浪軍事說的,看完了火大

  深度:中國買蘇35因殲11難堪重任 與俄航空差距大

  蘇-35S配備的117S發動更是很好的彌補了蘇-27系列在滾轉能力和推重比上的不足。強化後的機體結構使蘇-35S的掛載能力甚至強於“粗壯”的蘇-30系列,機動性更是凌駕於任何蘇-27之上。在珠海航展和巴黎航展上,蘇-35S都以超強的亞音速機動性震驚四方。從珠海航展的視頻來看,在使用矢量噴口差動輔助控制滾轉的情況下,蘇-35S的滾轉率比蘇-27S提升了將近一倍。而在2013年,軍報還在為國產殲-11B能在自由空戰中進行8G過載的機動喝彩。而且,在第一批自己原樣生產的殲-11A交付部隊之後,也有部隊飛行員反映飛行性能不如原裝蘇-27S。根據公開資料,殲-10的初期生產批次,在持續大過載機動的時間上也無法達到美國80年代F-16C的水平,這個問題是直到殲-10A後期量產型出現才得到解決。可見我國在機體結構的設計和製造上,即使是相比在經濟困窘和政治動盪中掙扎了將近30年的俄羅斯航空工業,仍然具有相當的差距。

  蘇-27受困於俄羅斯相對落後的電子工業和發動機工業,動力一直不甚充裕,相比F-15C高達1.787的空機推重比,基本型蘇-27S的推重比只有1.527,海側衛蘇-33的推重比更是只有可憐的1.392——這連F-16C家族中最胖的BLOCK 50/52的空機推重比都追不上。在東海上空和日本自衛隊的交鋒中,我軍蘇-30MK2就出現了在機動中動力不足,難以跟隨F-15J結果被反套進HUD的情況。而印軍的蘇-30MKI在美印聯合軍演中,一樣在試圖跟隨F-15的過程中被甩的能量盡失動彈不得,最後使用矢量噴口都無濟於事。這些問題在使用還不如AL-31F的太行發動機的國產側衛身上,不僅將一一體現,甚至會更加明顯。

  我軍殲-11B滿掛載,並沒有翼根組掛架資料圖:我軍殲-11B滿掛載,並沒有翼根組掛架

  至於太行發動機的性能幾何:在南京,廣州,成都三個直面衝突的軍區的空軍部隊裡,是見不到一台太行發動機的。而我軍三大老牌勁旅:空1,2,3師,更是全部拒絕了太行發動機,空1師接的唯一一個團殲-11B,也是裝AL-31的早期批次。海軍的殲-15第一批量產型一樣裝上了AL-31。目前為止從殲-10到殲-10B的全部量產型也都是裝配AL-31的,這也使得所謂“繼續進口AL-31是為了之前戰鬥機的備件”的言論顯得蒼白無力。軍方的選擇再次具備了勝於任何文字的說服力,事實告訴了我們太行發動機究竟性能幾何。至於某些人認為去年東海上空海軍某部(海航8師)太行殲-11B攔截美軍偵察機的事件說明太行性能良好,只能說如果做個小半徑盤旋加桶滾都熄火,這款發動機也沒有裝備價值了。如果按照這個標準,第一批F-15A也不是“機庫女皇”而是“空戰小霸王”了,70年代的F-15A可是在反覆增減推力加連續的高過載機動訓練中,F-100發動機才出現問題的。“堪用”“良好”和“優秀”這三個形容詞之間的差距,遠比字面上看着要大的多。目前已經掛上龍勃透鏡,進包線試飛的殲-20,還在使用兩台AL-31發動機,甚至可以說,蘇-35S身上已經投入實用化的117S,是中國空軍未來十到二十年內,最為可靠的四代機動力之源。

  要說2014軍事界的熱詞,“蘇-35”這個詞絕對可以稱得上是其中的TOP 10,在今年的珠海航展上,蘇-35戰鬥機如期而至。在整個2014年乃至於之前的數年,中國是否會引進蘇-35S都是一個被廣泛爭議的話題。俗話說無風不起浪,如果中國真的沒有對應的漏洞需要填補,這個消息絕對也不會有如此大的市場。比如:俄媒絕不會造中國要買AK-74的謠言。更何況,這次蘇-35似乎是要“玩真的”——連俄副總理羅戈津都站出來說中方將採購這一型號,蘇-35S這次的聲勢已然蓋過了以往的任何一種俄式裝備;顯然,在這個型號背後,一定有一些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這篇文章被92兄給屏蔽了,屏蔽的好!這就是一片典型的黑文,作者心黑,文章黑的又臭又長,我都不知道這孫子內心有多黑暗,但是你打定主意要黑,也要黑的有點名堂才對,結果滿篇是偽軍迷的胡說八道,可以說一些基本的數據根本是在那裡胡扯,而且是正兒八經的在那裡胡扯,實在是可惡至極。

  不過,我看了看咱們美言網友的點評,發現不少也是糊裡糊塗,跟着犯暈。

  我就先從一個問題說起,說完了,大家也就知道作者是個三流的偽軍迷了,連一流的小白偽軍迷都算不上。微信號:caffe007

  這孫子說F15C的空重推重比高達1.787,這就是胡扯。

  所謂推重比是飛機的任務重量與發動機推力之比,空重哪裡來的推重比?空重指的是不加油不加彈的純飛機重量,哪裡有什麼推重比?

  即便是按這孫子說的空重推重比也不對,F15空重是12.7噸,而F15的發動機單台推力也是12.7噸(F110-GE-229),2台那也是1比2.0的推重比,也比這孫子說的有零有整的1.787大的多,大出0.213。

  F15不帶副油箱最大載油是6噸,加上這6噸推重比也是1.358,這孫子的1.787不知道是他娘的怎麼算出來的。

  如果所謂的空重是帶2枚中距彈和2枚格鬥彈,推重比1.358都達不到。要說這孫子沒知識,他不知道F15幾個型號里,推重比最高的恰恰是F15A,才不是F15C。

  自F15A後,美國空軍不斷給F15加載荷重量,後來乾脆用上外掛油箱和保型油箱,機載設備也加的死重,空戰推重比性能哪一個都不如早期 F15A。

  這篇黑文後面還胡謅八扯的羅列了許多,總的邏輯是裝太行的殲十一B不如原裝的蘇27S(這孫子不知道中國進口是蘇27SK),蘇27S不如蘇35,蘇35不如F15。

  按這孫子的邏輯,中國空軍即便裝備了蘇35也打不過日本的F15,這孫子就是這個意思,這個作者要不是日本人也是日本人的孫子,下狠勁忽悠騙中國的網友。

  咱們美言看地攤軍刊的軍迷也不少,怎麼就能被這孫子忽悠騙的捉急起來呢?大呼小叫的要有人出來澄清事實?!現在告訴你了,你還信這孫子的胡謅八扯嗎?

  至於後面說“至於某些人認為去年東海上空海軍某部(海航8師)太行殲-11B攔截美軍偵察機的事件說明太行性能良好,只能說如果做個小半徑盤旋加桶滾都熄火,這款發動機也沒有裝備價值了。”這就是臉皮太厚,中國海航的殲十一B上下左右在P8周圍橫滾已經是連美國都承認的事實,到了這孫子就敢“提起褲子就不認賬”,內心之黑暗之悲催令人齒冷。

  本來懶得批他,越想越有氣,還是要罵這孫子一頓。(圖中2014年展出的太行發動機,結構和前面的風扇已經與早期的太行有很大的不同)

  =========================================

  尤里 發表於 2015-1-12 13:46

  疑似東風15導彈殘骸散落一地

  東風-15是中國在20世紀80年代研發的一款地對地中近程戰術彈道導彈,而後又 ...

  看看沒有哪位大俠解析一下哈,咱來簡單說說,供參考。

  秘密要靠仔細的觀察哦!

  首先,這說明東風15是一枚兩級導彈。

  第二,這說明東風15是一枚頭體分離的導彈,與飛毛腿已經是天差地別。飛毛腿是頭體不分離的短程彈道導彈,再入大氣層後,因為推進劑燃燒完畢,導彈整體再入大氣層,結果會受大氣影響,特別是氣流紊流的影響,造成圓概率的偏差也很大。

  關鍵技術是分離技術。分離技術分兩種,一種是上面級直接用火箭發動機的尾焰“吹”掉下面級,一種是用爆炸螺栓炸開兩級之間的連接結構,這兩種飛毛腿都沒有,一是技術的可靠性要求高,二是成本問題。

  頭體不能分離,再入的速度就因為大氣阻力大變慢。那麼能分離的速度就遠超不能分離的,精度也高的多。

  分離技術是高技術哦,朝鮮的大浦東2兩次就折在分離上,而韓國棒子的羅老號兩次失敗也都是因為分離不了,造成失敗(南北棒子一個毛病,也算是民族奇觀,性格上都比較軸)。

  現在我們說回東風15.

  我說東風15是兩級火箭導彈,打破了歷來說東風15是一級火箭導彈的說法,什麼東風十幾是一級火箭了,二十幾是兩級火箭了,三十幾是三級火箭了,四十幾是四級火箭了,那就是瞎扯淡的,東風51就是五級火箭嗎?呵呵!

  那麼,東風15這樣一枚短中程導彈為什麼要搞兩級火箭?這是秘密,也是一個迷。

  其實很簡單,就是高精度CEP(圓概率),以及增加射程,以及末端可以機動以利於規避攔截的需要,是一種非常先進的彈道導彈。

  我們從這些殘骸圖結合發射前的圖上可以看出,哪裡是彈頭方向,

  哪裡是尾噴口方向。

  哪裡是爆炸螺栓爆炸的痕跡(為什麼是爆炸造成的),哪裡是第二級火箭啟動後噴射造成的?

  希望朋友們,特別是資深軍迷朋友參與解惑,俺老刀一定給這些朋友感謝分。第一張圖上:

  一、制導艙

  二、戰鬥部(裝高性能炸藥)

  三、第二級發動機艙和機動抗燒蝕小翼(高技術哦)

  三、第一級火箭發動機艙。最後再補充一下。

  制導艙在東風15上還負責對第一級火箭發動機的“燃氣舵”進行制導,制導的線纜通過第一級外面的線纜整流罩從彈頭一直連接到第一級火箭發動機的燃氣舵上的伺服機構。

  制導艙在第二級與第一級分離後,接着制導第二級,特別是再入後的第二級上的小翼。簡單說,制導艙本身還有雷達制導(最前面的紅色彈頭是透波複合材料)以及北斗接收制導裝置,加上彈載高精度陀螺的慣導,總稱為捷聯慣導,三種制導技術的結合,完美的完成上升段、中段、末端的制導和機動,實現極高的圓概率CEP。

  在我軍遠火(作戰距離70-400公里)與東風212526之間彌補火力空缺,這個作戰距離就費猜想了,究竟是多少?就只能由朋友們自己去判斷了。

  下面的圖,就是朋友們要解析的圖了,歡迎指教。我們的宗旨是“玩出樂趣才有樂趣”

  ===================================

  木刀公子 發表於 2015-1-13 09:46

  主持人:畢竟是3D打印技術世界聯盟主席,他剛才提到在航天航空領域得到了相關的應用,我們邀請的嘉賓之

  ...

  到了2008年,我們把基於無結構基本成形的大型的主成立件搞出來了,而且用到了我們國家第一代艦載機上,

  現在已經批量生產了,就是我國的艦載機,可以到網上去看。搞出這個東西呢,我們又主導了一個技術,不僅

  僅是搞了一個零件,而且批量生產,這是世界上第一個,還沒有那麼大的。我們從中又主導了一項技術,就是

  說這個反覆的掃描成形,這個過程當中熱累計是非常厲害的,跟你的掃描軌跡、送粉的速度有直接的關係。當

  累計到一定程度之後會開裂或者變形。這個問題沒有辦法解決,當然還有一些性能問題、裝備問題。這個問題

  我們是怎麼解決的?叫宏觀離散成形連接技術,一段一段的,同樣通過增材的辦法把它連接起來,這樣的話理

  論上講可以把它做到無窮大,這就是現在我們搞的飛機當中,能夠走向大型化、複雜化的一個兩項核心支撐技

  術。過去是不說的,現在國家科技成果獎的現在也都是公開的,細節的東西不便多說,大體的思路是這麼一個

  思路。

  那麼在這個基礎之上,到2012年也是看到我們的一款新的第四代飛機。在這款飛機上,實際上我們實現了規模

  化的應用。什麼叫規模化的應用呢?兩種工藝,就是電子束成形,第二是激光,這就是兩種工藝。三類材料,

  兩種鈦合金。這個標誌是什麼呢?標誌着我們可以成批量的往上上。這意味着什麼呢?這意味着我可以用它把

  一個飛機的快速試製的模式建立起來,也就是說個性化定製,你只要說有一個新產品開發,我就可以快速地用

  這些東西很快地堆出樣機來提高它的性能。我們這款飛機它的原材料不再是厚板,而是金屬粉、金屬絲,所以

  我們給它起了個外號叫“粉絲飛機”。

  這個技術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不過我們可以從5719廠修復AL31FN三姨夫發動機核心機葉片開裂和破損,修復後比原件葉片還好來判斷這項技術的成果。

  AL31FN三姨夫的核心機葉片經過修復可以從全壽命900小時增加到1500小時,壽命幾乎增加了60%。

  另外一段說的“宏觀離散成形連接技術,一段一段的,同樣通過增材的辦法把它連接起來,這樣的話理論上講可以把它做到無窮大”這說的是一段一段的連接起來,主要指的是無損連接,或者說是“生長連接”,通俗的說就是把一段一段變成沒有“段”,就和我們平常摔傷了接骨後,骨頭長的更好是一個道理。微信號:caffe007

  最後一個大的看點,當然是在四代飛機上的“個性化定製”了,這也是為什麼2001系列和2011系列變化多,變化大的奧秘。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4: 軍壇紛爭之迷:送給色蒂的一些私房話
2014: 中國WU14極速武器爆炸性震撼 讓日網民
2013: 舊文:中國電磁脈衝彈揭密
2013: 評論:中日軍力只夠搞點小摩擦,不足打
2012: 強國網:馬英九連任,台灣恐怕依舊百年
2012: 中華復興: 兩岸的統一是必然的
2011: 南蠻看到毛時代一窮二白的爛攤子兵工廠
2011: 香椿樹:J20讓中國擺脫了以死相拼的悲
2010: 香港抗議高速鐵路,一場鬧劇
2010: 細柳營:谷歌愚蠢還是美國互聯網IT板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