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解謎:德國是如何最終完勝日本的?
送交者: 力挽狂瀾 2015年01月19日17:25:16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日本和德國很多相似的地方,日本人和日耳曼人一樣,都是O型血為主體的人群,性格長處也很接近:敬業、認真、韌性和責任心;也同樣都崇尚武力、好戰勇猛,有強烈的征服欲;都是資本主義國家後起之秀;當然也都大肆屠殺其他民族,侵略過周邊國家……


但即使是親兄弟,人生也往往大不相同。為什麼兩個國家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為什麼同為先進的工業國家,工業4.0的大旗卻被德國先扛了起來?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我們很有必要深入的學習一下兩個國家的發展路徑。


先從兩個國家開始崛起說起:


   
1870年,在鐵血宰相俾斯麥的指揮下普魯士擊敗了法國,德意志帝國宣告成立,當年領土約61萬平方公里,人口4000萬,工業產值占世界13.2%,在英國(32%)和美國(22%)之後,居世界第三位。此時,日本明治維新剛剛開始三年,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人口3300萬,但此時它的工業產值基本可以忽略不計,這個時候德國遠遠強於日本。


到了1900年,德國工業產值占世界16%,依然排在美國(30%),英國(20%)之後,德國人口5600萬,居歐洲第二位。日本經過32年的明治維新和甲午戰爭,吞併琉球改沖繩縣、並強占中國台灣作為殖民地,此時人口達到4000萬,面積37.7萬平方公里(1879年)。


當時的世界格局如果用GDP來表達是這樣的:美國23.6%,英國18.8%,德國17.9%,俄國8.8%,法國6.8%,日本2.4%(而且農業占了大頭),德國是日本的7倍半,差距依然較大。


   
1905年日本戰勝了沙俄,得到了庫頁島的南半部;1910年日本吞併了朝鮮,但日本與德國的經濟差距基本不變。此時德國人口為6700萬,日本約5000萬。


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德國遭受了極大損失,180萬人戰死沙場。1919年簽訂的《凡爾賽和約》讓德國失去13%的領土、10%的人口。盛產煤、鐵的阿爾薩斯-洛林歸還法國,紡織中心西里西亞大部分割給了新獨立的波蘭,剩下的東普魯士與本土互不連接,海外殖民地約330萬平方公里全部丟失。戰後德國面積變為53萬平方公里,人口6000萬,其工業產值占世界的比重降為9%,還要還要支付大量賠款。一戰使德國被洗劫一空,同時也埋下了德意志的民族仇恨。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日本和美國在戰爭中大發橫財,戰爭期間,日本工業飛速發展,1919年,產值占了世界2%,並委任統治了原屬德國的南太平洋上的一些島嶼,中國的青島也在此時被規定由德國轉交給日本!


此時日本和德國差距明顯縮小,但戰敗的德國仍然強於戰勝國日本。


   
但是一戰後,在美國資本扶持下德國經濟開始恢復,1927年和1929年,重新超過英、法,回到了世界第二位。當然,1929-1932年的經濟危機對資本主義各國打擊很大,美、英、法、德、日、意都受到了影響。1933年,希特勒上台,德國經濟又開始恢復(這一點確實要客觀評價希特勒)。1937年,德國又占世界工業產值12%,居世界第三,第二為蘇聯,占13.7%(兩個五年計劃大力發展工業)。此時日本為4%,居世界第六位。德日差距進一步縮小,
但是日本海軍實力超過德國,這也是日本唯一領先的一項。該年,德國人口與日本持平,都是7000萬。


   
但是,跟第一次世界大戰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戰對德國打擊是毀滅性的:700萬人陣亡;東普魯士劃給蘇聯,改名加里寧格勒州;奧德河以東10萬多平方公里割給波蘭;更慘痛的是,剩下的土地被分成兩個德國,東德10.8萬平方公里,西德24.8萬平方公里。雖然二戰對日本的打擊也很大,死亡310萬人,吐出了庫葉島南部、朝鮮和台灣,但還不至於四分五裂!此時日本依然擁有琉球群島,並全國處於美國保護下。


1950年在美國的援助下,德國、日本的經濟基本恢復。這一年,聯邦德國GDP為233億美元,日本為107億美元,西德為日本的2倍,居世界第五位,日本居世界第八位,日本此時不僅同德國差距進一步縮小了,而且開始了全面趕超西歐的時代。


一切來的太快了:日本的GDP在1966年超過英國、在1967年超過法國、在1968年日超過了聯邦德國,躍居世界第三位,僅次於美國和蘇聯!而這一年,正是明治維新100周年。此時日本終於超過了德國!此時日本在鋼鐵、汽車、造船、海外純資產等方面都超過德國。德國只有機械製造和對外貿易兩項領先。


1990年以後,由於蘇聯的崩潰,德日兩國的GDP分布居世界第三、第二位。但日本的領先優勢進一步擴大,2000年,日本GDP為4.77萬億美元,占世界14.7%,德國為1.88萬億,只占世界6%,日本是德國的2.5倍,人均是德國的1.6倍,此時德國雖然統一,但東德GDP只占全德7%,微不足道。直到2005年,日本GDP為4.99萬億美元,德國為2.85萬億美元,日本是德國的1.8倍,人均是德國的1.15倍。


這就是歷史,真是風水輪流轉,一百年河東一百年河西!


在近代史上,德國好幾次向世界霸主發起過衝刺。但是都失敗了,為什麼呢?


德國的教訓:俾斯麥之所以沒有一味擴張,因為他知道普法戰爭後德國的疆域已經到了歐洲列強能夠容忍的極限,但後世的德國人被擴張沖昏了頭腦。假如希特勒在二戰時不進攻蘇聯,它其實已經完成了復仇……


德國的科技一直是世界最強的,獲得諾貝爾獎的德國人是美國人的3倍;是德國人最先開始研究原子彈的,猶太人很聰明,但希特勒卻要逼的大批猶太科學人才流亡美國,很多可以搬動的工業設備、精密儀器和大量技術資料則落入蘇聯手中,肥水全都給流了敵人田!這一切都緣於畸形的民族主義和個人的野心!國雖大,好戰必忘!(以上內容有摘自《一百多年來德國和日本實力對比的分析》)


所以:科技引發爭奪,爭奪觸發大戰,大戰塑造格局,格局引起反思。正是因為德國遭受的創傷太大,所以德國的反思是最深刻的,而日本呢?雖然同是戰敗國,但是日本沒有被徹底打垮,所以日本也沒有真正的反省!不得不說,這是日本的遺憾,也是歷史的戲劇性。


歷史跟人生有時是一樣的:一時的得勢往往註定一生的失敗。摩根斯坦利分析師任永力的文章《德國製造與日本製造》指出,雖然德國和日本是許多人心目中並駕齊驅的工業出口大國,Made
in Germany和Made in
Japan是難以超越的金字招牌。然而,情況逐漸悄然變化,德國出口業一路高歌,日本卻不斷受挫。德國出口業以其紮實的競爭力坐上了世界第二的位置。


進入21世紀,日本經濟基本在處於零增長,德國卻穩中有長,再加上歐元不斷升值,以及德國在製造業不斷積累,終於引發了世界新一輪工業革命,日本的領先地位岌岌可危!


水木然點評:德國和日本的第一輪較量,日本憑藉機遇上位,實力方面壓倒了德國。但是:比機遇更重要的是實力,比實力更重要的是態度!德國就是依靠端正的“發展態度”完勝日本!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4: 我們打勝仗的日子——西沙海戰40周年 2
2014: 中日使節德國激辯:現場聽眾對中使兩度
2013: 韓漁船在釣魚島附近起火 中國派054艦就
2013: 中國公開集團軍番號有先例 對越開戰前
2012: 中國新軍備迅速成軍 改變地區力量平衡
2012: 美媒:中國已悄然進入超級大國行列 對
2011: 被方志敏紅軍綁票後撕票殘殺的美國牧師
2011: YDX:從朝鮮局勢看共產黨軍事力量的優
2010: 重慶“解放碑”掩蓋的謊言——“抗戰記
2010: “美軍獨霸機場撤美僑”新聞的真相(轉)